第153頁
玄學菜鳥成了農學教授 作者:暗夜公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客觀上來說,現在中藥造假、以次充好,甚至於給患者抓錯藥這樣的事情,都不算是新聞,有些時候中醫給開的方子沒效果,都不是方子本身的問題,是藥出了問題。
張承誌比較細心,對鄭勇說道:「鄭大叔,咱們加一下好友,我把這幾家藥店的名字發給你吧。」
鄭勇連忙掏出手機,「好好,麻煩你了張醫生。」
不管心裏怎麽犯嘀咕,表麵上鄭勇還是表現出了應有的態度。
鄭璞玉和鄭勇父子離開之後,張長蘇又讓張承誌把自己開的藥方默寫了出來,讓張承誌和劉星澤互相看對方開的方子,詢問他們的想法。
張承誌看完劉星澤的方子,慚愧道:「師叔開的方子比我的好。」
劉星澤則是恍然道:「我忘了,這個患者的年紀大了,用藥量是應該減少的。」
張長蘇看了劉星澤一眼,道:「雖然你日後沒打算從醫,但既然學了,以後或許也有能用到的時候,牢記開方務必謹慎,這關係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劉星澤乖巧點頭,「我記住了,師兄。」
張長蘇收迴目光,又問道:「既然是師弟開的方子更好,那你們覺得為什麽我會選擇承誌的方子呢?」
是啊,為什麽呢?
劉星澤和張承誌陷入了沉思。
雖說劉星澤開的藥方用藥量需要斟酌,但這也不難,張長蘇稍微改上一筆就是了,為什麽直接放棄劉星澤的方子呢?
劉星澤完全想不出來。
倒是張承誌,他認真對比了兩張方子使用的藥材之後,遲疑地說道:「師父,您是不是考慮到了患者的經濟條件?」
劉星澤開的藥方靈氣十足,但他是真的不知人間疾苦,開的藥那是什麽好用什麽,如果放在經濟條件好的患者身上,這自然就是最佳選擇了,人家不差這個錢。
但鄭家的情況不同,他們家雖然也不是窮人,但同樣也稱不上富裕,這段時間家裏出了那麽多事已經花了不少錢了,經濟上確實不寬裕,這也是最後鄭勇妥協了沒堅持帶鄭璞玉去大城市大醫院的原因之一,囊中羞澀啊。
張長蘇讚賞地點點頭,說道:「不錯,雖然對醫者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給患者開最適合的最好的藥方,但出於現實的考慮,我們還必須參考患者的經濟條件。承誌開的方子效果會比師弟你的差一些,但影響不大。」
說完這些,張長蘇話鋒一轉,又道:「不過師弟開方很有靈性,這次雖然用不上,若是遇到那些常規的藥方沒有效果的患者,你開的方子或許能有奇效。另外,若是經濟條件好的患者,你開的藥方也很合宜。」
兩人都得到了認可,大家都很開心。
張長蘇覺得把他們帶到上清鎮呆一段時間讓人幫自己帶徒弟真是個絕妙的主意,雖然這幾個月他也要坐診,但是現在劉星澤和張承誌都練出來了啊。
等他在把關一段時間,如果兩人看診沒出什麽差錯,一般的患者就可以交給他們了,有他們解決不了的患者再來找他,這不就輕鬆多了嗎?
當然,兩人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如針刺的技巧,依然需要長期的訓練。
另外還有脈診的功夫,現在他們隻能算是入門,這個想要進步,需要打量經驗的積累,不是短時間就能練出來的。
說是這麽說啦,但實際上除了鄭璞玉之外,他們這段時間並沒有其他患者,張承誌依然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另外就是給其他人幫幫忙。
劉星澤終於寫完了自己的第一篇農學論文,並得到了溫憲教授的認可,把論文投出去之後,劉星澤在農學方麵暫時可以輕鬆一些,等著過幾天考研成績出來了。
這篇論文,溫憲教授掛了通訊作者,劉星澤的工作單位也掛了工作站,不是溫憲教授需要這篇論文,他是為劉星澤考慮。
在農學領域,劉星澤在農學領域是實實在在的查無此人,隻掛他自己的名字是很難被期刊編輯注意到的,但如果溫憲教授是通訊作者那就不同了,過稿都會比籍籍無名的科研工作者更容易。
另外,因為幫劉星澤提供了一些數據,所以王雙媛博士也掛了個二作。
雖然王雙媛博士如今其實也不需要這個二作,但在這篇論文上掛二作,王雙媛博士還是願意的,反正不丟份。
經濟學方麵,劉星澤的學習進度還算不錯,但論文要寫什麽他依然毫無頭緒,幸好李金文教授也並不催他。
現在劉星澤有理由懷疑,當初李金文教授之所以要求劉星澤也寫一篇經濟學的論文,其實是一種談判策略,沒想到劉星澤直接答應了,隻能說學經濟學的心都髒,劉星澤比起他的老師還是太嫩了。
安排好自己地裏的作物,劉星澤又和張承誌結伴下山了。
劉星澤這迴下山是去接徐勇教授的,徐勇教授明天的飛機抵達雅南市機場。
這迴徐勇教授是特意過來幫劉星澤選擇適合種植中藥材的藥田的,劉星澤這個受益者和學生肯定要把人給招待好。
張長蘇對此也非常支持,他自己雖然不想從醫,但對於這種能夠救治更多人的事情,還是樂見其成的。
至於張承誌倒不是專門陪劉星澤的,他是有一些工作上的安排要去處理,是一些程序上的事情,不管怎麽說他還是小澤村的村醫裏,縣裏對他也很優待了,該配合的他很願意配合。
張承誌比較細心,對鄭勇說道:「鄭大叔,咱們加一下好友,我把這幾家藥店的名字發給你吧。」
鄭勇連忙掏出手機,「好好,麻煩你了張醫生。」
不管心裏怎麽犯嘀咕,表麵上鄭勇還是表現出了應有的態度。
鄭璞玉和鄭勇父子離開之後,張長蘇又讓張承誌把自己開的藥方默寫了出來,讓張承誌和劉星澤互相看對方開的方子,詢問他們的想法。
張承誌看完劉星澤的方子,慚愧道:「師叔開的方子比我的好。」
劉星澤則是恍然道:「我忘了,這個患者的年紀大了,用藥量是應該減少的。」
張長蘇看了劉星澤一眼,道:「雖然你日後沒打算從醫,但既然學了,以後或許也有能用到的時候,牢記開方務必謹慎,這關係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劉星澤乖巧點頭,「我記住了,師兄。」
張長蘇收迴目光,又問道:「既然是師弟開的方子更好,那你們覺得為什麽我會選擇承誌的方子呢?」
是啊,為什麽呢?
劉星澤和張承誌陷入了沉思。
雖說劉星澤開的藥方用藥量需要斟酌,但這也不難,張長蘇稍微改上一筆就是了,為什麽直接放棄劉星澤的方子呢?
劉星澤完全想不出來。
倒是張承誌,他認真對比了兩張方子使用的藥材之後,遲疑地說道:「師父,您是不是考慮到了患者的經濟條件?」
劉星澤開的藥方靈氣十足,但他是真的不知人間疾苦,開的藥那是什麽好用什麽,如果放在經濟條件好的患者身上,這自然就是最佳選擇了,人家不差這個錢。
但鄭家的情況不同,他們家雖然也不是窮人,但同樣也稱不上富裕,這段時間家裏出了那麽多事已經花了不少錢了,經濟上確實不寬裕,這也是最後鄭勇妥協了沒堅持帶鄭璞玉去大城市大醫院的原因之一,囊中羞澀啊。
張長蘇讚賞地點點頭,說道:「不錯,雖然對醫者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給患者開最適合的最好的藥方,但出於現實的考慮,我們還必須參考患者的經濟條件。承誌開的方子效果會比師弟你的差一些,但影響不大。」
說完這些,張長蘇話鋒一轉,又道:「不過師弟開方很有靈性,這次雖然用不上,若是遇到那些常規的藥方沒有效果的患者,你開的方子或許能有奇效。另外,若是經濟條件好的患者,你開的藥方也很合宜。」
兩人都得到了認可,大家都很開心。
張長蘇覺得把他們帶到上清鎮呆一段時間讓人幫自己帶徒弟真是個絕妙的主意,雖然這幾個月他也要坐診,但是現在劉星澤和張承誌都練出來了啊。
等他在把關一段時間,如果兩人看診沒出什麽差錯,一般的患者就可以交給他們了,有他們解決不了的患者再來找他,這不就輕鬆多了嗎?
當然,兩人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如針刺的技巧,依然需要長期的訓練。
另外還有脈診的功夫,現在他們隻能算是入門,這個想要進步,需要打量經驗的積累,不是短時間就能練出來的。
說是這麽說啦,但實際上除了鄭璞玉之外,他們這段時間並沒有其他患者,張承誌依然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另外就是給其他人幫幫忙。
劉星澤終於寫完了自己的第一篇農學論文,並得到了溫憲教授的認可,把論文投出去之後,劉星澤在農學方麵暫時可以輕鬆一些,等著過幾天考研成績出來了。
這篇論文,溫憲教授掛了通訊作者,劉星澤的工作單位也掛了工作站,不是溫憲教授需要這篇論文,他是為劉星澤考慮。
在農學領域,劉星澤在農學領域是實實在在的查無此人,隻掛他自己的名字是很難被期刊編輯注意到的,但如果溫憲教授是通訊作者那就不同了,過稿都會比籍籍無名的科研工作者更容易。
另外,因為幫劉星澤提供了一些數據,所以王雙媛博士也掛了個二作。
雖然王雙媛博士如今其實也不需要這個二作,但在這篇論文上掛二作,王雙媛博士還是願意的,反正不丟份。
經濟學方麵,劉星澤的學習進度還算不錯,但論文要寫什麽他依然毫無頭緒,幸好李金文教授也並不催他。
現在劉星澤有理由懷疑,當初李金文教授之所以要求劉星澤也寫一篇經濟學的論文,其實是一種談判策略,沒想到劉星澤直接答應了,隻能說學經濟學的心都髒,劉星澤比起他的老師還是太嫩了。
安排好自己地裏的作物,劉星澤又和張承誌結伴下山了。
劉星澤這迴下山是去接徐勇教授的,徐勇教授明天的飛機抵達雅南市機場。
這迴徐勇教授是特意過來幫劉星澤選擇適合種植中藥材的藥田的,劉星澤這個受益者和學生肯定要把人給招待好。
張長蘇對此也非常支持,他自己雖然不想從醫,但對於這種能夠救治更多人的事情,還是樂見其成的。
至於張承誌倒不是專門陪劉星澤的,他是有一些工作上的安排要去處理,是一些程序上的事情,不管怎麽說他還是小澤村的村醫裏,縣裏對他也很優待了,該配合的他很願意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