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農家小夫郎重生招贅婿 作者:五月初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知道為什麽,林出塵聽到他說是在家裏帶過來的,竟然鬆了口氣。算了,自家村裏知道他變態就知道吧,總好過大家知道其實是他穿的要好。
……
葉謙良出的第一本三年科舉買的非常火爆,之前他招來的印刷小作坊,因為給他印刷這本書,都成了個大廠子。那小作坊最開始是家族產業,七八個人,後來經常又書鋪的掌櫃來催,讓他們多印一點,還有外地的人過來催他們,就連陸長柏也過來催,希望他們多印刷一點,他下次出去走商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出去賣。
這小作坊的老闆多收了些學徒,還招了工人,都成了江城數一數二的廠子了。
其他廠子都看的眼紅,還去找葉謙良,問他還出不出第二本,他們也可以壓低成本。
最早之前,葉謙良跟他們提出壓低成本的時候,這些印刷廠的老闆都覺得賺不到什麽錢還費時,都不咋願意接,結果現在那小作坊薄利多銷,賺了那麽多錢,其他人怎麽能不眼紅。
葉謙良確實也沒有閑著,正在籌備第二本,每天多留一個多時辰在陳大人那邊,跟對方一起梳理內容。
陳大人還說他:「你不打算繼續往上麵考了?成天琢磨這些事?」
「這也算是一種複習。」葉謙良說這還問陳大人:「這次把你的畫像放到封麵上怎麽樣?」
陳大人想到了葉謙良第一本書的質量,「算了,我可不想讓我的臉出現在幹樹皮上。」
葉謙良想,要是林河在,肯定要給陳大人看看葉謙良第一次造的紙張什麽樣,那個才是幹樹皮,葉謙良第一次做的紙失敗了,他本來想都扔了,但是林河卻收藏了一張,本意是以後可以時不時的拿出來笑話一下葉謙良,結果下一次葉謙良就成功了,這張第一次做失敗的紙反而更有幾年價值了。
第152章
152
葉謙良的上一本輔導書出來時, 裏麵有介紹說是他自己總結了陳大人的教學內容,第二本出來時,直接在封麵上寫了是陳大人指導, 這就跟第一本不同了,說明這本的含金量更高, 當然製作成本上也高一些, 價格也貴。
但是貴也沒有貴到哪裏去, 才二兩銀子, 不過這也就是個正常的價格。
由於上一本已經打響了名氣,聽說第一本已經是大江南北的讀書人人手一本的程度了,聽說還有第二本,還是陳大人親自指導的, 想買的人更多, 那些書鋪掌櫃也都在跟葉謙良商量, 他們可以給出更多的好處, 讓葉謙良給他們的份額比其他家更多一些。
前兩本價格都不算高, 第一本是用來造福那些貧窮學子的,第二本算是打響名氣的, 第三本才是用來賺錢的。
第二本他換了另一家印刷廠, 工藝和紙張上麵都比第一本好上了許多,看著總算像是一本正經的書了。
買過第一本的人都知道葉謙良書的質量,第二本也買的飛快, 大家討論的最多的話題也都是這本書, 讀這本書成了一中流行,許多書院不愛學習的人都提高了學習熱情。
大家都在猜測第三本, 前兩本都這麽有含金量了,都在猜測第三本的內容。
不過第三本卻遲遲不出, 第一本是葉謙良考了秀才之後就出了,第二本是他考了秀才之後的第二年出的,可以說是速度飛快,大家都在猜第三本什麽時候出,還有人在路上攔住葉謙良,問他進度如何了?
葉謙良跟他說第三本書什麽時候出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這第三本書不是他來寫,是陳大人親自執筆,自己一點都不參與。
大家一聽他這樣說就覺得壞了,陳大人雖然寫詩的速度快,但是出書可就不一定了,都知道陳大人最不愛寫文章,也不愛教學生,誰請他都請不動,聽說以前寧王主動登門拜訪了好幾次,全部都被葉謙良給拒絕了,沒想到他竟然收了一個鄉下來的沒讀過書的葉謙良。
當時大家震驚歸震驚,但是打聽了一下葉謙良這個人的情況之後,發現葉謙良被一個鄉下哥兒花三十文買下來的贅婿,除了長得好看之外沒什麽本事,家裏的生意也都是他家夫郎在搭理。
大家對他的第一反應都是,葉謙良是個以色侍人的男人。這樣的男人他們都瞧不上,以為陳大人收他是為了故意氣寧王,讓寧王瞧瞧,他寧願收這麽樣的一個人做學生,都不收世子。
後來他們通過葉謙良的兩本書看到,葉謙良的品性高尚,陳大人的教書水平高。
不過大家依舊猜測,陳大人還是為了羞辱寧王,他讓寧王看看,他不是沒有能力才怕給世子做老師,而是世子連個村裏來的贅婿都比不上。
但是不管陳大人怎麽想的,陳大人懶得寫是誰都知道的事實,大家等了兩年,一點消息都沒有等到,還有人特意打著膽子去問陳大人,陳大人一開始說再寫了,可是後來再有人催,他就說再催不寫了。
其實按照他的脾氣,第一個人過來問的時候,他就說不寫了,可是葉謙良一直給他壓力,雖然他是老師,可是卻總是被葉謙良給拿捏。
後來他幹脆對外說要等到葉謙良考中了之後再寫,畢竟要等到成果出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不對。
大家一聽,心都涼了半截了,心說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去啊,葉謙良一共讀書也就讀了六年,前兩年考中個秀才已經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了,難不成他還能再過三年就能考個狀元不成?
……
葉謙良出的第一本三年科舉買的非常火爆,之前他招來的印刷小作坊,因為給他印刷這本書,都成了個大廠子。那小作坊最開始是家族產業,七八個人,後來經常又書鋪的掌櫃來催,讓他們多印一點,還有外地的人過來催他們,就連陸長柏也過來催,希望他們多印刷一點,他下次出去走商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出去賣。
這小作坊的老闆多收了些學徒,還招了工人,都成了江城數一數二的廠子了。
其他廠子都看的眼紅,還去找葉謙良,問他還出不出第二本,他們也可以壓低成本。
最早之前,葉謙良跟他們提出壓低成本的時候,這些印刷廠的老闆都覺得賺不到什麽錢還費時,都不咋願意接,結果現在那小作坊薄利多銷,賺了那麽多錢,其他人怎麽能不眼紅。
葉謙良確實也沒有閑著,正在籌備第二本,每天多留一個多時辰在陳大人那邊,跟對方一起梳理內容。
陳大人還說他:「你不打算繼續往上麵考了?成天琢磨這些事?」
「這也算是一種複習。」葉謙良說這還問陳大人:「這次把你的畫像放到封麵上怎麽樣?」
陳大人想到了葉謙良第一本書的質量,「算了,我可不想讓我的臉出現在幹樹皮上。」
葉謙良想,要是林河在,肯定要給陳大人看看葉謙良第一次造的紙張什麽樣,那個才是幹樹皮,葉謙良第一次做的紙失敗了,他本來想都扔了,但是林河卻收藏了一張,本意是以後可以時不時的拿出來笑話一下葉謙良,結果下一次葉謙良就成功了,這張第一次做失敗的紙反而更有幾年價值了。
第152章
152
葉謙良的上一本輔導書出來時, 裏麵有介紹說是他自己總結了陳大人的教學內容,第二本出來時,直接在封麵上寫了是陳大人指導, 這就跟第一本不同了,說明這本的含金量更高, 當然製作成本上也高一些, 價格也貴。
但是貴也沒有貴到哪裏去, 才二兩銀子, 不過這也就是個正常的價格。
由於上一本已經打響了名氣,聽說第一本已經是大江南北的讀書人人手一本的程度了,聽說還有第二本,還是陳大人親自指導的, 想買的人更多, 那些書鋪掌櫃也都在跟葉謙良商量, 他們可以給出更多的好處, 讓葉謙良給他們的份額比其他家更多一些。
前兩本價格都不算高, 第一本是用來造福那些貧窮學子的,第二本算是打響名氣的, 第三本才是用來賺錢的。
第二本他換了另一家印刷廠, 工藝和紙張上麵都比第一本好上了許多,看著總算像是一本正經的書了。
買過第一本的人都知道葉謙良書的質量,第二本也買的飛快, 大家討論的最多的話題也都是這本書, 讀這本書成了一中流行,許多書院不愛學習的人都提高了學習熱情。
大家都在猜測第三本, 前兩本都這麽有含金量了,都在猜測第三本的內容。
不過第三本卻遲遲不出, 第一本是葉謙良考了秀才之後就出了,第二本是他考了秀才之後的第二年出的,可以說是速度飛快,大家都在猜第三本什麽時候出,還有人在路上攔住葉謙良,問他進度如何了?
葉謙良跟他說第三本書什麽時候出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這第三本書不是他來寫,是陳大人親自執筆,自己一點都不參與。
大家一聽他這樣說就覺得壞了,陳大人雖然寫詩的速度快,但是出書可就不一定了,都知道陳大人最不愛寫文章,也不愛教學生,誰請他都請不動,聽說以前寧王主動登門拜訪了好幾次,全部都被葉謙良給拒絕了,沒想到他竟然收了一個鄉下來的沒讀過書的葉謙良。
當時大家震驚歸震驚,但是打聽了一下葉謙良這個人的情況之後,發現葉謙良被一個鄉下哥兒花三十文買下來的贅婿,除了長得好看之外沒什麽本事,家裏的生意也都是他家夫郎在搭理。
大家對他的第一反應都是,葉謙良是個以色侍人的男人。這樣的男人他們都瞧不上,以為陳大人收他是為了故意氣寧王,讓寧王瞧瞧,他寧願收這麽樣的一個人做學生,都不收世子。
後來他們通過葉謙良的兩本書看到,葉謙良的品性高尚,陳大人的教書水平高。
不過大家依舊猜測,陳大人還是為了羞辱寧王,他讓寧王看看,他不是沒有能力才怕給世子做老師,而是世子連個村裏來的贅婿都比不上。
但是不管陳大人怎麽想的,陳大人懶得寫是誰都知道的事實,大家等了兩年,一點消息都沒有等到,還有人特意打著膽子去問陳大人,陳大人一開始說再寫了,可是後來再有人催,他就說再催不寫了。
其實按照他的脾氣,第一個人過來問的時候,他就說不寫了,可是葉謙良一直給他壓力,雖然他是老師,可是卻總是被葉謙良給拿捏。
後來他幹脆對外說要等到葉謙良考中了之後再寫,畢竟要等到成果出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教學方法對不對。
大家一聽,心都涼了半截了,心說這得等到什麽時候去啊,葉謙良一共讀書也就讀了六年,前兩年考中個秀才已經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了,難不成他還能再過三年就能考個狀元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