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遷移,如今已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春’。


    四年前,江東軍雖然敗於曹軍,不得不退出成都,從而失去了占領益州的機會。但是先前江東軍所攻陷的巴郡,卻仍然牢牢掌控在其手中。巴郡乃益州東南屏障,占有巴郡,江東軍就有著隨時攻打成都,乃至於對整個益州發動侵略的能力。


    因此,李嚴對於成都南麵的防禦看得很重,在成都城的東、南、西三方二十裏範圍之內都設立了好幾座烽火台,一旦發現敵蹤就立馬燃起烽火,讓成都城能有準備應戰的時間。


    四年時間裏,巴郡的江東軍陸續對益州發動過數次小規模的侵略,但在李嚴的統率以及司馬懿的謀略之下,無不損兵而返。


    江東軍損失最厲害的一次,折了一員裨將,數員軍侯,士兵戰死者逾兩千。


    自那以後,江東軍便不怎麽向成都發動攻擊了。


    不過益州麵臨的威脅不止巴郡城的江東軍,南蠻同樣是心腹大患。


    在劉璋統治時期,南蠻就經常會給益州找一些不痛快,而懦弱的劉璋則經常許以錢糧以平息禍‘亂’。如今益州易主,無論是李嚴還是曹‘操’自然都不會以這種委屈的形式去向南蠻求和,因此南蠻也時不時地會向益州境內發動侵略。


    成都城內的士兵要防禦江東軍,很難再‘抽’調人手去應付南蠻,隻能讓曹‘操’派遣援軍。曹‘操’有意一舉消滅南蠻這個禍患,以夏侯淵、曹彰等為將,領兵一萬,前去剿滅南蠻。


    在軍隊到達成都之後,司馬懿便作為參謀加入其中。


    一萬士兵,數量並不多,深赴陌生之地作戰,危險至極,可以說是十分不智的舉動。然而眼下孟獲年紀尚輕,並未成為南蠻首領,此時的南蠻首領是一個利令智昏的平庸之人,南蠻各部之間也沒有真正的統一起來。司馬懿運用他那神鬼莫測的奇謀,運用各種手段離間南蠻各部落之間的關係,攪得南蠻各部不得安寧,最後奇兵一出,一舉將南蠻平定。


    和上次平羌之戰一樣,在這次平蠻的戰爭過程中,曹彰的表現依然最為突出,先後斬蠻將數員,甚至南蠻年輕一輩之中最為勇猛的孟獲亦為其所斬殺。


    南蠻首領降服後,為表誠意,將‘女’兒祝融獻出,曹彰納之為妾。


    曹彰立下大功,又賺得美人歸,可謂是這場戰爭之中最為風光之人。


    迴到許昌後,夏侯淵、曹彰及其他將領一應受到封賞。曹彰被封為威南將軍,授鄢陵侯。雖然威南將軍的職位並不算很高,但彼時曹彰年才十九,絕對稱的上是年輕有為了。


    要知道,現在的曹軍第一大將高順,在十九歲時連將軍都不是呢。


    當然,現在的世道,被封為將軍的武人一抓一大把,已不像二十年前那麽稀少,但絕大多數也都是雜號將軍,像曹彰如此年齡便獲得如此地位,也是絕無僅有的。


    這四年之間,還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曹‘操’由魏公,晉爵為魏王!


    建安十三年元月,天子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製,國都鄴城,諸王子皆封侯。


    曹‘操’加封魏公還不到三年,便晉爵為王,世間之人除了唏噓之外,也隻能懾服於曹‘操’那不可違抗的威勢之下了。至此,那些僅剩無幾的忠於漢室的大臣們,心中最後一絲幻想也破滅了。誰都知道,魏取漢而代之,終究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可歎天下大勢如此,又豈是能輕易阻攔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稱王半年之後,孫堅也不甘落於人後,上表天子,言自己對社稷之功不下曹‘操’,請封吳王。曹‘操’見詔大怒,當場撕毀孫堅的請表,高聲罵道:“孫堅偏居一隅之輩,上不能扶君主以匡社稷,下不能治地方以安黎民,其何德何能,安敢與我比功!”


    曹‘操’令天子下詔,削孫堅職銜爵位,並稱之為“叛逆”。凡攀附孫堅者,皆為“叛黨”!


    孫堅聞訊,亦怒火攻心,最終其不再請表天子,於九月自封為吳王。


    孫堅稱王之前,劉備曾麵見之,言曹‘操’稱王乃悖逆之舉,主公乃漢室忠義之臣不當效仿之。孫堅此時已是一心想要稱王,對劉備所言聽不進半句,更何況劉備諫言,本身就懷有莫大的‘私’心,孫堅更是不會去在意。


    劉備反複勸解,孫堅煩躁而怒,大聲斥之,最終劉備惶惶而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陷陣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雷滾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雷滾滾並收藏三國之陷陣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