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順與嚴顏隔城對峙的時候,江東那邊有一支萬人左右的軍隊自江夏出發,在法正心腹法林的引導下,沿長江而往巴郡。


    法正原本是想隨張鬆將益州獻於曹‘操’,可因曹軍在攻蜀之前,未事先通知張鬆讓其按事先所預定那般逃離成都,導致張鬆為劉璋所殺,因此法正對曹軍也產生了一絲惡感。


    法正此人,並不是什麽心‘胸’寬廣之輩,反而史書記載他睚眥必報。劉備入蜀之後,法正因功掌握大權,對於以前有小恩於他之人,法正都予以照應,而對那些稍有得罪過他的人,法正便挾‘私’大加報複。有人將此情況稟告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夠製止法正的行為,但諸葛亮顧忌法正乃劉備肱骨之臣,故始終未有動作,等於是默許了法正的舉動。


    法正與張鬆‘交’好,然而在張鬆被劉璋誅殺之時,法正為了明哲保身,並未出麵求情。但是法正並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將一切推在了曹軍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繼續按原計劃扶持曹軍,法正內心隻會感到不悅。可是劉璋暗弱,也絕非法正意‘欲’輔佐的主君,思來想去,法正最終將目標放在了東吳,他要引孫堅軍入蜀。


    當然,曹軍“謀害”張鬆,隻是法正引吳入蜀的一個原因,如今曹軍和益州相持不下,但時日一久,怕是曹軍也難以為繼。既然曹軍勝算不大,那麽再引入一支其他勢力的軍隊,那也未嚐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如果是其他時間,孫堅對於入蜀的建議或許不會動心。畢竟蜀中距離江東路途遙遠,自己還要提防北麵的曹‘操’,山越異族以及‘交’州之地的士族也沒有完全臣服,孫堅未必‘抽’得出手去對付益州。


    但是現在曹軍已攻入蜀地,和益州軍呈膠著之勢,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孫堅覺得自己抓住時機的話,說不定也能當一迴漁翁。


    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自己錯過了攻打益州的時機,反而讓曹‘操’占據蜀中的話,那麽自己的實力對比起曹‘操’,那就更為弱小了。


    於是孫堅命呂‘蒙’為主將,張飛為副將,魯肅為參軍,率軍一萬,前往益州。


    呂‘蒙’少年時不甚愛讀書,然而早先三線聯軍攻曹時,陸遜用計大敗江東軍,吳將淩‘操’戰死,孫堅之子孫翊自殺,隻有呂‘蒙’在士兵拚死救護下苟延殘喘,逃得一條‘性’命。呂‘蒙’視此敗未平生最大之屈辱,雖然孫堅並未因孫翊、淩‘操’的死亡而遷怒於呂‘蒙’,對其橫加指責,反而是勸慰有加。但孫堅越是如此,呂‘蒙’的心中就如同有根刺一般,越是無法釋懷。此戰過後,呂‘蒙’仿佛換了個人一般,勤習兵法戰策,至今小有所成,已算得上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儒將。


    魯肅‘性’格沉靜,‘胸’懷智謀韜略且為人豪爽。自投奔孫堅帳下後,魯肅不惜散家財以補實江東軍需,之後幾次問對,魯肅亦頗受孫堅青睞,遂逐漸受到重用。此時魯肅的官職為讚軍校尉,雖然在東吳一幹宿將之中並不顯眼,不過其官職雖然不高,但在孫堅心目中的地位已經不亞於那些老將們了,幾乎是僅次於周瑜。


    有呂‘蒙’、魯肅領軍,孫堅對此戰還是很有信心的。不過考慮到呂‘蒙’、魯肅二人智謀不俗,可武勇有所欠缺,遂令張飛為副將。張飛之武,天下罕見,就算蜀中有自己所未知的猛將,由張飛出麵想必也綽綽有餘了。隻要劉備還被自己所掌控著,就不愁張飛不出力。


    東吳軍渡江而下,直抵巴郡,雖然行軍途中‘花’費了不少時日,但是成都那邊,曹軍和益州軍尚在對峙之中,倒也未曾有人發現又有一支軍隊將目標瞄準了益州。


    巴郡城作為益州東南屏障,修葺得倒也頗為堅固,如若嚴顏未率軍離城,在嚴顏親身統領之下,五千士兵倒也能勉強抵擋住東吳軍這一萬人馬。不過此時嚴顏不在城中,五千守軍更是隻剩區區一千人,又如何抵擋得住東吳軍的猛攻?


    不過這一千守軍是嚴顏親自訓練出來的,即使敵軍數量為己方十倍,亦不會輕易畏懼,更不會就此言降。


    呂‘蒙’在清晨下令攻城,巴郡守軍足足抵擋了敵軍一天,最終堅持不住,於黃昏之時宣告城破。


    城破之時,巴郡城內的守軍尚存活者隻剩不到百人,而東吳軍也付出了一千人以上的折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陷陣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雷滾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雷滾滾並收藏三國之陷陣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