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備心中猶疑不定,而孫堅那邊,臉‘色’明顯變得難看了起來。


    孫堅並非那種喜怒不形於‘色’之人,此時雖然出於地主之誼,對張飛的侮辱沒有當場發作,但臉上的不虞之‘色’也是顯而易見的。


    劉備心中惴惴然,不知該如何應對,一時之間竟是愣在原處。


    諸葛亮等一幹謀士就算智計過人,可麵對這般情景,也是沒有什麽辦法。


    場麵,尷尬至極。


    諸葛亮也在心中內疚,投吳的建議是他提出來的,按原本的預想,劉備頂著一個皇叔的名頭,就算孫堅對其不重視,表麵上的禮待總是少不了的。


    可不曾想,來到江東之後,竟會受到如此侮辱。


    其實現在漢室衰微到了極致,哪怕天子本人,都不過隻是他人掌上的一個傀儡。皇叔的名號在如今的時局下雖然有用,但也沒重要到如諸葛亮所想的那般地步。


    在諸葛亮看來,劉備麵臨如此窘迫的局麵,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而正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劉備在江東受辱,而來到江東的提議又是諸葛亮提出的,因而諸葛亮此刻內心所受之煎熬不差於劉備。


    “屬下劉備……參見……主公……”在經過了長時間的沉默了之後,劉備最終向孫堅一俯首,恭聲說道。


    劉備將頭埋得極深,此時他臉‘色’想必是差到了極點,不‘欲’讓任何人看到。


    區區“主公”兩個字,劉備卻是‘花’了全身的力氣才能說得出來。說出這兩個字之後,劉備更是宛若虛脫一般,看上去虛弱無比。


    在劉備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在場諸人,表現各異。


    諸葛亮等人黯然垂首、為這個最終的決定歎息不已;張飛瞪大雙眼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然後眼角湧出一滴淚珠;江東眾臣一臉驚訝,遲遲不敢相信劉備竟真的奉孫堅為主公;而孫堅本人,則是在短暫的驚訝過後麵‘露’喜‘色’。


    至於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周瑜,此時則是微微皺著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


    劉備拜孫堅為主之後,孫堅依周瑜的建議,將劉備一幹文武打散。劉備本人被孫堅趕到了烏程當太守,然後安排了兩個人在其身邊,名為輔佐,實則監視。諸葛亮、徐庶和陳宮則被孫堅留在了建業參議軍事,這些人都是不世之才,如果能認真地為孫堅謀劃,那絕對是極大的助力。張飛和陳到則被命令協助大將賀齊,前往邊境討伐山越。


    雖然眾人都舍不得離開劉備身邊,張飛更是百般不願,可人在屋簷下,實在是不得不低頭。


    如此一來,劉備身邊,當真再無任何助力,加上其身邊還有孫堅派來監視的副手,其行事可謂舉步維艱。


    和劉備等人一同前來江東的甘寧,則是在劉備奉孫堅為主之後不久,便獨自離去了。


    甘寧和張飛等人不同,他和劉備相識不久,沒什麽深厚的感情。


    原先甘寧投奔劉備,一來是和張飛不打不相識,二來也是因為仰慕劉備的名聲。


    可如今,劉備太讓甘寧失望了,甚至讓他產生了一種劉備乃欺世盜名之輩的感覺。劉備作為大漢皇叔,卻無膽無識,被江東稍加‘逼’迫便屈服於其威勢,這樣的人怎能讓甘寧對其信服?


    而孫堅在甘寧心中的印象也很不好,劉備辛辛苦苦去投他,他卻如此苛待之,這在甘寧看來根本就是心‘胸’狹窄的表現。雖然苛待劉備並非孫堅的打算,乃是周瑜所為,而且周瑜也有著自己的用意,不過甘寧自然是不知道這些了,而且在他看來,周瑜會有如此舉動,顯然是出於孫堅的授意了。


    孫堅在甘寧心目中絕非明主,甘寧自然沒有為孫堅效力的打算。


    因此,甘寧無意繼續繼續留在江東,獨自離去之後,繼續迴大江之上找他的小弟,當他的錦帆賊去了。


    ————————————————————————————————


    三線作戰,都以曹軍的勝利告終,不過等三路曹軍相繼班師之後,許昌可以說陷入了極大的紛‘亂’之中。


    雖然三線作戰最後都以己方的勝利告終,但是曹軍在三線戰場所承受的損失之慘重,也是一目了然的。


    在戰爭結束後,也就到了曹‘操’清算一切的時候了。


    劉表、馬騰、孫堅遲早是要收拾的,但現在顯然還不是時候。戰爭剛剛結束,軍隊需要休養生息,想要抱著一箭之仇,隻能等待以後的機會了。


    雖然劉表等人暫時對付不了,但是有些人是必定要給以教訓的。


    作為這場大戰的謀劃者,董承自然是脫不了幹係。董承本人雖然早已死去,但是董氏一族仍然存在。之前戰爭進行的時候,曹‘操’不想在關鍵時候節外生枝,故而也沒有什麽動作。


    如今戰爭結束,曹‘操’便再無顧忌,董氏一族慘遭滅‘門’,全族百餘口人,‘女’子充為軍妓,男子盡數殺害!


    勾連諸侯,意圖攻打皇都,行不軌之舉,這罪名按得再容易不過了。就算有人對此質疑,可三路諸侯出兵乃是不爭的事實,而董承和這三路諸侯有所關連,也是確鑿無疑。董承和三路諸侯確有聯係,那麽這個勾結諸侯、意圖不軌的罪名就不能說是曹‘操’刻意誣陷。


    至於和董承地位相仿的伏完,也被曹‘操’按了個謀逆的罪名,斬首示眾,伏氏一族,很快也步上董氏的後塵,被曹‘操’滅‘門’。


    就連嫁給天子的伏皇後和董貴妃,也被曹‘操’勒令自縊。她們在後宮的高貴身份,在曹‘操’的霸道麵前,毫無作用!


    其實伏氏和這場戰爭的關係並不大,這場大戰的發動,主要是由諸葛亮謀劃,然後通過董承在背後推‘波’助瀾,伏完並沒怎麽參與,最多隻是知情而已。但是董承和伏完同為國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曹‘操’既然毫不留情地將董氏從這個世上抹去,那麽順手對付伏氏也是在正常不過了。


    董承謀反的罪名難以推翻,可伏完的罪狀可就勉強的很了。然而曹‘操’完全無視一切反對處死伏完的聲音,獨斷專行,硬是將伏氏一族推上死路。


    曹‘操’這口氣憋了很久了,自從奉天子以來,董承和伏完就一直處處和自己作對。如今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宣泄的機會,曹‘操’又豈會輕易放過?


    曾幾何時,曹‘操’也有考慮過,是不是設法緩和自己與保皇派之間的矛盾。在那個時候,曹‘操’心中還是留著一絲中興漢室之念想的。


    要是漢帝真有可為,漢室真能中興,自己做一個忠命於漢室的臣子,又有何不可?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保皇派絲毫沒有和自己親近的想法,反而一直和自己作對,找到個空子就要給自己下絆。


    曹‘操’的耐心,就這麽一點一滴地,被消耗殆盡了。


    然後,自己掌權的時間越來越長,地位越來越高,敵人也一個個被消滅。袁紹死後,曹‘操’從司空加封為丞相兼大將軍,權勢天下無二,終於,他的心,再也不可能安分下來!


    而這一次的戰爭,更是最為直接的導火索,將曹‘操’徹底推到了漢室的對立麵。從此以後,他隻能做一個殘暴的權臣,再也做不了漢室的忠臣了。


    董氏和伏氏滅‘門’,是曹‘操’泄憤之舉,更是他傳達給天下的一個信號——從今以後,他曹孟德,再也不可能甘於安分地做一個漢室的臣子,而是要開辟自己的天下!


    曹‘操’如此蠻橫乃至於暴虐的舉動,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孔融等保皇派開始進行最後的頑抗,一時之間,許都之內出現了不少伺機謀取曹‘操’‘性’命的刺客。


    隻不過,曹‘操’有許褚、典韋兩大猛人輪番保護,些許宵小之輩根本不足為懼。幾日下來,曹‘操’的‘性’命不但無虞,反而忠漢的臣子被曹‘操’以行刺大漢丞相的罪名借機殺了一批,保皇派的實力大損。


    就連孔融本人,也被曹‘操’派人擒拿,斬首!


    要知道,孔融是什麽人?拜少府,任大中大夫,是當之無愧的漢室重臣!除此之外,孔融還是當世之大儒,眾文人所景仰的名士,清流之領袖!


    這樣一個人,曹‘操’居然說殺就殺了,全然不顧忌任何可能出現的負麵影響!


    曹‘操’殺死孔融後,雖然朝野之中非議甚大,但是卻已沒有人敢明著對曹‘操’表達什麽不滿。曹‘操’帳下,雖然有一些敬仰孔融的文士辭官歸去,可都是一些書佐之類不痛不癢的人物,而且辭官的理由也都是身體不適之類的,沒有人敢把孔融之死提到明麵上來說。


    曹‘操’“殘暴不仁”,但卻已無人敢與其作對。直至此時,眾人才猛然驚覺,原來曹‘操’的勢力,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曹‘操’之霸道,已是如此恐怖!


    當年的董卓,和現今的曹‘操’相比,怕是遠遠不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陷陣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雷滾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雷滾滾並收藏三國之陷陣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