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狠狠地將手中的書簡扔在地上,雙目之中冒著騰騰的怒火。
馬騰舉兵二十萬攻打長安,孫堅舉兵十萬攻打合肥!
新野城雖小,可劉備竭力死守,一時之間也難以攻克。自己率大軍猛攻半月,十五萬士兵折損逾三成,好不容易破城在望。卻不料在這種關鍵時候,馬騰孫堅竟是齊齊來犯,讓自己的後方頃刻之間便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曹操不甘心啊,自己手下的士兵傷亡不少,新野城上的守軍又何嚐不是損失慘重?另一方麵,新野城內的守城器械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昨日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把民房上的瓦片揭下來當做投擲物品守城。曹操相信,隻要再給幾天功夫,自己便能攻下新野城,然後以新野作為跳板,長驅直入,一鼓作氣拿下整個荊州。
但是馬騰、孫堅的突然插手,讓整個事態在瞬息間便盡數改變。再花上數日的時間,自己確實能攻下新野城,可萬一長安和合肥要是失守,馬騰、孫堅兩路大軍夾攻許昌的話,自己的整個後方都有徹底失陷的危險,到時就算自己率軍拿下了荊州全境,那又有什麽意義?
自己如今挾天子而令諸侯,儼然是普天之下實力最為雄厚的霸主,可要是許昌失陷,漢帝易手,那麽就算自己攻取了荊州全境,也隻能做一個偏居一隅的普通諸侯了。
“馬騰、孫堅,欺人太甚!”曹操大聲咆哮著,語氣之中盡顯憤懣。
一幹文武站在兩側,沒有人吱聲。他們不知道此時該說些什麽,在如今的情勢麵前任何勸慰的言語都不過隻是無用的廢話。
郭嘉、賈詡兩人的眉頭都微微蹙起,顯然,他們都察覺到一絲不尋常的意味。
“奉孝、文和,你們想到什麽了?”曹操觀二人神情,知道他們正有所思,遂開口詢問。
賈詡聽聞曹操相詢,便將目光投向了郭嘉。他還是秉承以往一貫的低調風格,隻要曹操沒明確點名,令其必須要發言的話,他能不說就一定不說。
郭嘉見到賈詡投來的目光,苦笑了一聲,這個賈文和,還是這幅老樣子。
但是賈詡既然秉承了緘口不言的原則,那麽也隻有自己去解釋了,於是郭嘉上前一步,說道:“嘉以為,馬騰和孫堅同時出兵一事,頗為蹊蹺。”
“哦?奉孝你的意思是?”聽郭嘉說到蹊蹺二字之後,曹操努力壓抑住心中的怒火,仔細想了一下,整件事確實顯得十分不對勁。
在自己進攻荊州的時候,馬騰和孫堅竟然齊齊犯境,這難道隻是一種巧合麽?
自己出征荊州,後方的兵力雖有所減弱,但也不是全然無備的狀態。事實上自消滅袁紹之後,自己所擁有的實力已經超過其他諸侯許多,如今自己雖然親領大軍南下,但也能同時派出不少的兵馬駐守在後方的城池之中。長安和合肥都是戰略要地,絕非一時一刻之間就能攻下來的,而且就算敵軍能趁著自己南下的機會攻城略地,其自身也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孫堅攻打合肥還算說得過去,盡管孫堅和劉表不對付,但所謂唇亡齒寒,再說自己和孫堅有殺子之仇,他趁著自己南下的時候,不顧一切攻打合肥,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馬騰出兵攻打長安,這就顯得很奇怪了。曹操和馬騰也打過交道,對其性格有所了解。馬騰其人外表看上起豪邁粗曠,但實際上也算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物,不會輕易得罪實力比他強大的對手。如果沒有十足的利益,他怎麽可能會選擇和自己交惡?
更何況,據消息來看,此次馬騰足足出動了二十萬大軍,估計是將涼州境內的羌兵都盡數派出來了,頗有決一死戰的意味。自己和他之間也沒什麽深仇大恨啊,值得他這麽大動幹戈麽?效忠漢室?這種理由最多哄哄三歲小孩子罷了。
不,不對,這其中怎麽看都有一絲陰謀的感覺。
“說不定我們陷入了一個很大的局裏。”郭嘉若有所思地說道,“對方從一開始就聯合設計好的,一等到我們大舉進攻荊州,馬騰和孫堅就遙相唿應,趁我後方略顯空虛之時發動攻擊,意圖毀我根基。”
曹操點了點頭,顯然是十分認同郭嘉的這番話。
但問題是,能夠策劃出如此大手筆布局的人到底是誰?究竟是誰在這背後推動了這一切,而同時又讓自己對此一無所知,完全被蒙在鼓裏,直到對方大軍壓境,才恍然察覺自己已經陷入兩麵受敵的窘境了。
普天之下,竟然還有如此能人麽?
“布下此局的,究竟是何人……”曹操一邊口中輕聲念叨著,一邊思考著天下間還有那些隱藏著的能人異士?
“布局之人……麽。”看著曹操的神情,高順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極為響亮的名字。
難不成,是他?
那個流芳千古,被後人世世稱頌讚揚的大才,他難道已經出山了?
諸葛亮,謀劃下這個布局,讓曹操陷入如此窘境的人,會不會就是諸葛亮?
一想到諸葛亮可能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敵人,高順就不由得一陣心悸。諸葛亮在後世的名聲完全可以用宏偉來形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與諸葛亮有關的詞句此刻接連在高順腦海中閃現而過。
諸葛多智而近妖,如果這樣一個奇才真的已經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麵,那麽曹操無疑增添了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
難不成,那個諸葛孔明,就身處在眼前的這座新野城中麽?
曹操有夏侯惇的前車之鑒,行軍極為謹慎,再加上曹軍陣中還有賈詡和郭嘉兩大謀主,不會輕易產生犯錯的機會,因此諸葛亮並沒有想出在新野城外挫敗曹軍的計策。而守城的方法又可謂千篇一律,無非是滾木落石射箭潑油等等,因此在進入守城戰之後,諸葛亮也未能有什麽出彩的表現。
故而諸葛亮此時還聲名不彰,曹操等人自是不知道新野小城之中,有著一位足以名揚後世的大才。
“全軍撤退。”雖然不甘心這樣的結果,但曹操也沒辦法,他必須迴援長安和合肥。馬騰軍和孫堅軍的兵力加起來達到三十萬之眾,雖然留守在長安和合肥的兵力並不能算少,但在數量龐大的敵軍麵前依舊頗顯無力。另外兩線一齊遭到攻擊,如果自己不率大軍返迴的話,荀彧手中恐怕也派不出太多人馬同時救援兩地。
“主公,嘉以為,還是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在宛城為好。”在曹操下達了全軍撤退的命令之後,郭嘉再度上前建言道。
“為何?”曹操問道。
“嘉恐劉備會趁我們與馬騰、孫堅纏戰之時,橫插一腳,率軍襲擊宛城。”郭嘉緩緩地解釋道。
曹操聞言,心中一凜。劉備再來橫插一腳?要是那樣的話,自己所將麵對的可就不是兩麵作戰,而是三麵受敵了。
宛城一旦被攻破,那麽劉備就也有了北上攻打許昌的可能。
“奉孝此言差矣,想那新野城被我軍日夜攻打,城中守軍死傷無數。現在劉備能拉出來的人馬恐怕連兩萬都湊不了,又如何能攻得下宛城?”對於郭嘉這番要提防劉備的進言,曹操還未發表意見,夏侯惇卻先不以為然了起來。
“劉備或許是沒有兵,可劉表絕對有啊。”郭嘉的神情難得地流露出一絲鄭重。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馬騰舉兵二十萬攻打長安,孫堅舉兵十萬攻打合肥!
新野城雖小,可劉備竭力死守,一時之間也難以攻克。自己率大軍猛攻半月,十五萬士兵折損逾三成,好不容易破城在望。卻不料在這種關鍵時候,馬騰孫堅竟是齊齊來犯,讓自己的後方頃刻之間便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曹操不甘心啊,自己手下的士兵傷亡不少,新野城上的守軍又何嚐不是損失慘重?另一方麵,新野城內的守城器械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昨日他們甚至已經開始把民房上的瓦片揭下來當做投擲物品守城。曹操相信,隻要再給幾天功夫,自己便能攻下新野城,然後以新野作為跳板,長驅直入,一鼓作氣拿下整個荊州。
但是馬騰、孫堅的突然插手,讓整個事態在瞬息間便盡數改變。再花上數日的時間,自己確實能攻下新野城,可萬一長安和合肥要是失守,馬騰、孫堅兩路大軍夾攻許昌的話,自己的整個後方都有徹底失陷的危險,到時就算自己率軍拿下了荊州全境,那又有什麽意義?
自己如今挾天子而令諸侯,儼然是普天之下實力最為雄厚的霸主,可要是許昌失陷,漢帝易手,那麽就算自己攻取了荊州全境,也隻能做一個偏居一隅的普通諸侯了。
“馬騰、孫堅,欺人太甚!”曹操大聲咆哮著,語氣之中盡顯憤懣。
一幹文武站在兩側,沒有人吱聲。他們不知道此時該說些什麽,在如今的情勢麵前任何勸慰的言語都不過隻是無用的廢話。
郭嘉、賈詡兩人的眉頭都微微蹙起,顯然,他們都察覺到一絲不尋常的意味。
“奉孝、文和,你們想到什麽了?”曹操觀二人神情,知道他們正有所思,遂開口詢問。
賈詡聽聞曹操相詢,便將目光投向了郭嘉。他還是秉承以往一貫的低調風格,隻要曹操沒明確點名,令其必須要發言的話,他能不說就一定不說。
郭嘉見到賈詡投來的目光,苦笑了一聲,這個賈文和,還是這幅老樣子。
但是賈詡既然秉承了緘口不言的原則,那麽也隻有自己去解釋了,於是郭嘉上前一步,說道:“嘉以為,馬騰和孫堅同時出兵一事,頗為蹊蹺。”
“哦?奉孝你的意思是?”聽郭嘉說到蹊蹺二字之後,曹操努力壓抑住心中的怒火,仔細想了一下,整件事確實顯得十分不對勁。
在自己進攻荊州的時候,馬騰和孫堅竟然齊齊犯境,這難道隻是一種巧合麽?
自己出征荊州,後方的兵力雖有所減弱,但也不是全然無備的狀態。事實上自消滅袁紹之後,自己所擁有的實力已經超過其他諸侯許多,如今自己雖然親領大軍南下,但也能同時派出不少的兵馬駐守在後方的城池之中。長安和合肥都是戰略要地,絕非一時一刻之間就能攻下來的,而且就算敵軍能趁著自己南下的機會攻城略地,其自身也必然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孫堅攻打合肥還算說得過去,盡管孫堅和劉表不對付,但所謂唇亡齒寒,再說自己和孫堅有殺子之仇,他趁著自己南下的時候,不顧一切攻打合肥,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馬騰出兵攻打長安,這就顯得很奇怪了。曹操和馬騰也打過交道,對其性格有所了解。馬騰其人外表看上起豪邁粗曠,但實際上也算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物,不會輕易得罪實力比他強大的對手。如果沒有十足的利益,他怎麽可能會選擇和自己交惡?
更何況,據消息來看,此次馬騰足足出動了二十萬大軍,估計是將涼州境內的羌兵都盡數派出來了,頗有決一死戰的意味。自己和他之間也沒什麽深仇大恨啊,值得他這麽大動幹戈麽?效忠漢室?這種理由最多哄哄三歲小孩子罷了。
不,不對,這其中怎麽看都有一絲陰謀的感覺。
“說不定我們陷入了一個很大的局裏。”郭嘉若有所思地說道,“對方從一開始就聯合設計好的,一等到我們大舉進攻荊州,馬騰和孫堅就遙相唿應,趁我後方略顯空虛之時發動攻擊,意圖毀我根基。”
曹操點了點頭,顯然是十分認同郭嘉的這番話。
但問題是,能夠策劃出如此大手筆布局的人到底是誰?究竟是誰在這背後推動了這一切,而同時又讓自己對此一無所知,完全被蒙在鼓裏,直到對方大軍壓境,才恍然察覺自己已經陷入兩麵受敵的窘境了。
普天之下,竟然還有如此能人麽?
“布下此局的,究竟是何人……”曹操一邊口中輕聲念叨著,一邊思考著天下間還有那些隱藏著的能人異士?
“布局之人……麽。”看著曹操的神情,高順腦中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一個極為響亮的名字。
難不成,是他?
那個流芳千古,被後人世世稱頌讚揚的大才,他難道已經出山了?
諸葛亮,謀劃下這個布局,讓曹操陷入如此窘境的人,會不會就是諸葛亮?
一想到諸葛亮可能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敵人,高順就不由得一陣心悸。諸葛亮在後世的名聲完全可以用宏偉來形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與諸葛亮有關的詞句此刻接連在高順腦海中閃現而過。
諸葛多智而近妖,如果這樣一個奇才真的已經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麵,那麽曹操無疑增添了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
難不成,那個諸葛孔明,就身處在眼前的這座新野城中麽?
曹操有夏侯惇的前車之鑒,行軍極為謹慎,再加上曹軍陣中還有賈詡和郭嘉兩大謀主,不會輕易產生犯錯的機會,因此諸葛亮並沒有想出在新野城外挫敗曹軍的計策。而守城的方法又可謂千篇一律,無非是滾木落石射箭潑油等等,因此在進入守城戰之後,諸葛亮也未能有什麽出彩的表現。
故而諸葛亮此時還聲名不彰,曹操等人自是不知道新野小城之中,有著一位足以名揚後世的大才。
“全軍撤退。”雖然不甘心這樣的結果,但曹操也沒辦法,他必須迴援長安和合肥。馬騰軍和孫堅軍的兵力加起來達到三十萬之眾,雖然留守在長安和合肥的兵力並不能算少,但在數量龐大的敵軍麵前依舊頗顯無力。另外兩線一齊遭到攻擊,如果自己不率大軍返迴的話,荀彧手中恐怕也派不出太多人馬同時救援兩地。
“主公,嘉以為,還是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在宛城為好。”在曹操下達了全軍撤退的命令之後,郭嘉再度上前建言道。
“為何?”曹操問道。
“嘉恐劉備會趁我們與馬騰、孫堅纏戰之時,橫插一腳,率軍襲擊宛城。”郭嘉緩緩地解釋道。
曹操聞言,心中一凜。劉備再來橫插一腳?要是那樣的話,自己所將麵對的可就不是兩麵作戰,而是三麵受敵了。
宛城一旦被攻破,那麽劉備就也有了北上攻打許昌的可能。
“奉孝此言差矣,想那新野城被我軍日夜攻打,城中守軍死傷無數。現在劉備能拉出來的人馬恐怕連兩萬都湊不了,又如何能攻得下宛城?”對於郭嘉這番要提防劉備的進言,曹操還未發表意見,夏侯惇卻先不以為然了起來。
“劉備或許是沒有兵,可劉表絕對有啊。”郭嘉的神情難得地流露出一絲鄭重。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