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長槍前指,命自己手下一千名陷陣軍士進攻。


    而另一方,一千名大戟士卻是筆直地站在戰場之中,巋然不動。


    鬥陣已經開始,可他們似乎絲毫沒有要行動的意思。


    兩軍鬥陣和個人之間的比武一樣,搶得先手的話就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占得先機,可如今這一千大戟士麵對高順的陷陣營,竟是全然沒有動作,這不免顯得十分詭異。


    高順見狀,也是不明所以,想不通對方的意圖。


    雙方主將方才已在陣前通名過,高順知道敵方統領就是後世名聲響亮的張郃,心中更是迷惑。


    張郃無疑是一代名將,在袁營時為河北四庭柱之一,入曹營後則在五子良將之中博得了一個位置,像他這樣的將才,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麽會無動於衷?


    不管他了,既然敵不動,那麽我就毫不客氣地去搶先手了!


    “陷陣之誌,有我無敵!”一千人齊聲呐喊,聲勢如雷。


    感受著眼前陣陣襲來的威勢,張郃額上沁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果真是天下難得之強兵!


    不過雖然流汗,但張郃依然不為所動,久久沒有任何命令傳達下去。


    陷陣營與大戟士之間原本相隔有兩百步的距離,隨著陷陣營的攻勢發動,雙方之間的距離正在被逐漸拉近著。


    一百八十步……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一百步……


    然而饒是陷陣營步步逼近,與前方的大戟士的距離越拉越近,可對方偏偏就是沒有任何動作。


    如果說高順前一刻隻是感到迷惑的話,現在則是徹底的糊塗了。陷陣軍士已進入對方百步範圍以內,再不行動的話,他們難道是打算站著等死麽?


    張郃一開始為險陣營氣勢所懾,神情凝重,可隨著陷陣軍士逐漸逼近,踏入己方百步範圍之內後,張郃的嘴角微微地掀起一個弧度。


    “看來,我先前還是高估了這支陷陣營了,雖說氣勢和實力都還算不錯,但是就憑這些想要擊敗我的大戟士,還不夠格。”


    大戟士遲遲沒有什麽行動,直到陷陣營逼近至距大戟士七十步之處,張郃才說了一句:“準備吧。”


    張郃身後的一千大戟士得令,終於開始有所反應。


    但他們並未自己眼前的陷陣營迎擊而去,所有士兵竟然都在朝著不同的方向移動著。


    嗯?難道是某種陣法?高順看著大戟士們不斷變換著腳下的方位,心中大奇的同時也隱隱升起一股不安。


    至於曹操,此時更是緊握雙手,神情十分緊張。


    大戟士主將張郃,其能力非凡啊!


    曹操作為軍事名家,自然能看出此時張郃所布置的是什麽陣。


    兩儀流泉陣——由兩儀陣發展變化而來的一種精妙陣型。


    《易經》有雲:“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儀者,天地也,陰陽也。若說太極乃天下一切之發端,那麽太極所生之兩儀,便是萬物發展變化之源。


    兩儀陣,顧名思義,便是仿兩儀之變化所布之陣。雖然論精妙程度,兩儀陣並不及八卦陣和伏羲陣這種高級陣法,但也絕非尋常人輕易可破。


    而這兩儀流泉陣,則是基於兩儀陣之上,衍化而來的一種更為深奧的陣法,身處陣中的士兵在不斷地進行著方位的變換,宛如流動的泉水一般令人難以捉摸,配合兩儀之變化,則可展現近乎無窮之精妙。


    可以說,兩儀流泉陣之高深莫測,已不下八卦陣。或許隻有以八卦陣衍變而成的更為上等的八門金鎖陣,以及其他極少數的頂尖陣型,才能勝過兩儀流泉陣。


    高順並不知兩儀流泉陣的深奧之處,他率陷陣營行軍作戰數年,諸如魚鱗陣、鶴翼陣之類的陣型也破過不少。此時他隻將兩儀流泉陣看成是和那些陣勢差不多的存在,因而雖然心中本能地隱約感到稍稍有些不安,卻也沒太當一迴事。


    陷陣,陷陣,陷的就是你的陣!


    這支陷陣營是自己一手所帶,高順對其實力有著充足的信心。


    高順自得的神情被張郃盡數收在眼底,他的眼中也露過一絲不屑。


    聽聞高順乃是曹營之中第一將才,如今看來,要麽曹營諸將皆是能力不足之輩,要麽就是對高順的評價言過其實了。


    吾之大戟士必勝,今日之後,天下之強軍,隻有大戟士一支而已!


    陷陣營終於殺到了大戟士跟前。


    一旁觀戰的曹操抹了抹額頭的汗,這一戰對自己太重要了,自己兵力本就處在絕對劣勢,如果這先鋒一仗敗北的話,那麽自己所要麵臨的幾乎就是滅頂之災!


    不過對方雖然掌握著兩儀流泉陣這般高深的陣法,但曹操也沒有太過擔心。兩儀流泉陣雖然精妙,但其講究的是變化多端,所求者乃是將敵人困於陣中,論殺傷力卻並不出眾。而陷陣營戰力之強他是清楚的,曹操相信自己的精銳部隊或許會在對方的陣勢麵前一時受阻,但絕不會敗在對方陣型之下。


    陷陣營必勝,曹操如是相信著。


    可是雙方交手之後,曹操才發覺,自己想的實在是太過美好。


    兩儀流泉陣殺傷力不高,這在普遍情況下確實如此。然而,大戟士所使的武器,卻改變了這一情形。


    大戟士,顧名思義,所使用的武器自然是長戟。


    每名大戟士所使用的戟,都足有一丈五尺之長。


    一丈五尺,換算成現代測量單位的話那就是三米五。


    雖然比不上歐洲步兵槍陣所使用的那種長達四五米的長槍,可至少在漢末,也算得上是超長兵器了。


    中國戰場上講究的多是短兵相接的那種廝殺方式,即使是槍矛這類長柄武器也要考慮靈活性,通常長度不會超過一丈。


    像高順所持之豪龍膽,長度正好就是一丈。


    如張飛所持蛇矛,長達一丈八尺,那絕對是另類中的另類。


    而陷陣軍士所持長槍,長為九尺六寸,即二米二。


    大戟士所使用的兵器長度是陷陣營的一倍半,再輔以高深的陣法,陷陣營一與對方接觸,便立即陷入了下風。


    兩儀流泉陣源自於兩儀陣,隻見袁軍兵士們在如同泉水一般移動方位時,逐漸形成“陰”、“陽”兩端,而這陰陽兩端之中,又演變出許多小陣。


    陷陣營與大戟士接觸,大戟士的眾軍士們並未舉起長戟就朝著對方殺去,而是通過自身武器的長度優勢先進行防禦格擋,同時緩緩變換方位,逐步將陷陣營引入陣中,分隔於陰陽兩端之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陷陣無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雷滾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雷滾滾並收藏三國之陷陣無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