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剛剛離開的半炷香後,一道拖著尾翼的號聲在他的身後響起,直衝天際。
……
桑榆對此一無所知,這裏依舊鬧哄哄的。
台下的秦老說的正是周學官一案,雖然很多地方有出入,但大體還是對的上的,隨著劇情的展開,台下的眾人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跟著他的故事時而激動,時而感嘆。
桑榆支起耳朵認真聽了半響,熟悉的案情讓她夢迴大理寺,不知不覺,她都在大理寺辦了一年的案子了。
摺子裏並沒有出現大理寺的實際人名,大多以官職代替,她清楚地聽見仵作的名字出現了好幾次,這也算是一種欣慰吧?
秦老似乎是要吊人胃口似的,說到關鍵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都說長安是求學之地,國子監作為一國之大學,能出現這等失誤,屬實叫人有些失望。」
有人附和道:「當年到處都是戰亂,誰能安下心讀書?自然會想些骯髒法子謀利,如今聖人開明,周學官之事斷不會重演。」
「我看還是和地方有關?你瞧咱們江南,多年來在南王的治理下安居樂業,沒聽說有甚大事?」
「你這話說早了,我前兩日聽我外甥的大伯說咱們涇縣出大事了,死了好些人!」
「我也聽說了,說是在宛溪河發現了屍骨,那幾個村子裏的人都說是河神發怒了,說了上頭有人做錯了事,這些人都是用來安撫河神的祭品。」
「哎呦,這話可不能亂說,小心隔牆有耳。」
桑榆覺得不對勁,宛溪河屍骨一案,早已經有了結論,那二十多具骸骨已經可以確定是從旁的地方運來的,談明府這幾日腳不沾地,到處在查線索,就是為了找到這些人到此死在何處。
她記得之前還特意囑咐過談明府,就他千萬小心,在事情真相沒有查清前,一定不對外泄漏半分,怎麽現在看這些百姓的意思,是都知曉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決堤
「此事我也聽說了。」儷娘道:「我有一個好友就住在宛溪河附近的村子裏,她說村子裏已經請了神婆驅邪。」
桑榆便道:「世人畏懼鬼神,可也依賴神佛,遇到這種事奢求神明保佑也是正常的。」
桑榆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可是卻不會對有信仰之人多加幹涉,心靈的慰藉有的時候往往能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是啊,都是這樣的。」儷娘道:「當年我在洪州的時候,除了糧食鋪子之外,就數寺廟的香火最旺盛了,百姓們沒了生活下去的動力,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神佛的身上。」
盈娘重重的點了點頭,她也是信佛之人,每年都會抽時間去寺廟上香,捐些香火錢。
「阿娘也信。」桑蓁突然道:「每次阿耶出門,阿娘總要去上幾炷香,請佛祖保佑阿耶平安迴來,不過佛祖也有不靈的時候。」
比如佛祖帶迴了阿耶,卻沒能保護住他。
桑榆心念一動,問道:「阿耶去建州那次也拜了嗎?」
「拜了啊,建州也遇到了天災,所以阿耶的筆墨才賣不出去,阿娘擔心阿耶,拉著我拜了好久。」
「我竟不知此事。」桑榆訥訥道。
「因為當時阿姐身子不好,你發燒了,阿娘怕你著急,就沒告訴你,後來阿耶來信說沒事了,也就沒說這件事了。」桑蓁之所以記得,是因為那段時間記得阿娘每日都很辛苦,不但要操心府裏的事,還要擔心在外的阿耶,她本沒告訴桑蓁,是桑蓁無意中聽到阿娘和管事談話才知曉的。
桑榆迴憶起確實這麽一件事,她當年剛剛獲救的時候,身子很不好,常年的饑荒導致她身子虧損的厲害,個頭和身形都要比尋常的小娘子瘦弱很多。
在江家調養的一年多裏,她幾乎每到天氣變換的季節就要生一次病,雖然都是風寒之類的小毛病,可總能把她折騰的不輕。
誰曾想,江家出事以後,桑蓁卻倒下了,自己反倒是無病無災地長到了現在。
突然,她似乎想到了什麽,「蓁娘,你是說建州也發生災情了?」
「對。」桑蓁見桑榆的表情有些不對勁,連忙肯定地迴答:「是地動,很多人都被砸傷了 。」
靈州大旱,盈娘一家遇難,洪州水災,百裏一門被殺,建州地動,江家滿門不幸,加上晏奎和微生月等人整理出來的文書,這些看似毫無牽連的地方和人家,暗地裏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桑榆覺得自己觸碰到了一個不得了的口子。
她騰地站起身來,走到包廂門口,對著隔壁大喊,「婁捕頭,你快過來!」
儷娘等人也齊齊站起身,一臉茫然地看著桑榆的動作。
隔壁包廂的門立刻打開,婁大冷峻的臉出現在門外,「怎麽了?可是遇到麻煩事了?」
他的一隻手還搭在腰間的刀柄上,仿佛隻要有人敢不敬,他會直接抽刀動手。
「我沒事。」桑榆急急開口,「我問你,崔敘現在是不是迴不來?我如果給他傳消息,他會不會有危險?」
每一次崔敘給她傳來的消息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而且公式化極為嚴重,一看就知道是做給旁人看的,隻有一次通過婁大傳來的信,寫了一些近況和囑咐。
桑榆知道,這些才是崔敘真正要說的話,但因為不知道他那邊會有什麽不可預料的事,桑榆一直克製著自己,按部就班地給他寫信,通篇的風花雪月和稀零瑣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桑榆對此一無所知,這裏依舊鬧哄哄的。
台下的秦老說的正是周學官一案,雖然很多地方有出入,但大體還是對的上的,隨著劇情的展開,台下的眾人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跟著他的故事時而激動,時而感嘆。
桑榆支起耳朵認真聽了半響,熟悉的案情讓她夢迴大理寺,不知不覺,她都在大理寺辦了一年的案子了。
摺子裏並沒有出現大理寺的實際人名,大多以官職代替,她清楚地聽見仵作的名字出現了好幾次,這也算是一種欣慰吧?
秦老似乎是要吊人胃口似的,說到關鍵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都說長安是求學之地,國子監作為一國之大學,能出現這等失誤,屬實叫人有些失望。」
有人附和道:「當年到處都是戰亂,誰能安下心讀書?自然會想些骯髒法子謀利,如今聖人開明,周學官之事斷不會重演。」
「我看還是和地方有關?你瞧咱們江南,多年來在南王的治理下安居樂業,沒聽說有甚大事?」
「你這話說早了,我前兩日聽我外甥的大伯說咱們涇縣出大事了,死了好些人!」
「我也聽說了,說是在宛溪河發現了屍骨,那幾個村子裏的人都說是河神發怒了,說了上頭有人做錯了事,這些人都是用來安撫河神的祭品。」
「哎呦,這話可不能亂說,小心隔牆有耳。」
桑榆覺得不對勁,宛溪河屍骨一案,早已經有了結論,那二十多具骸骨已經可以確定是從旁的地方運來的,談明府這幾日腳不沾地,到處在查線索,就是為了找到這些人到此死在何處。
她記得之前還特意囑咐過談明府,就他千萬小心,在事情真相沒有查清前,一定不對外泄漏半分,怎麽現在看這些百姓的意思,是都知曉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決堤
「此事我也聽說了。」儷娘道:「我有一個好友就住在宛溪河附近的村子裏,她說村子裏已經請了神婆驅邪。」
桑榆便道:「世人畏懼鬼神,可也依賴神佛,遇到這種事奢求神明保佑也是正常的。」
桑榆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可是卻不會對有信仰之人多加幹涉,心靈的慰藉有的時候往往能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是啊,都是這樣的。」儷娘道:「當年我在洪州的時候,除了糧食鋪子之外,就數寺廟的香火最旺盛了,百姓們沒了生活下去的動力,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神佛的身上。」
盈娘重重的點了點頭,她也是信佛之人,每年都會抽時間去寺廟上香,捐些香火錢。
「阿娘也信。」桑蓁突然道:「每次阿耶出門,阿娘總要去上幾炷香,請佛祖保佑阿耶平安迴來,不過佛祖也有不靈的時候。」
比如佛祖帶迴了阿耶,卻沒能保護住他。
桑榆心念一動,問道:「阿耶去建州那次也拜了嗎?」
「拜了啊,建州也遇到了天災,所以阿耶的筆墨才賣不出去,阿娘擔心阿耶,拉著我拜了好久。」
「我竟不知此事。」桑榆訥訥道。
「因為當時阿姐身子不好,你發燒了,阿娘怕你著急,就沒告訴你,後來阿耶來信說沒事了,也就沒說這件事了。」桑蓁之所以記得,是因為那段時間記得阿娘每日都很辛苦,不但要操心府裏的事,還要擔心在外的阿耶,她本沒告訴桑蓁,是桑蓁無意中聽到阿娘和管事談話才知曉的。
桑榆迴憶起確實這麽一件事,她當年剛剛獲救的時候,身子很不好,常年的饑荒導致她身子虧損的厲害,個頭和身形都要比尋常的小娘子瘦弱很多。
在江家調養的一年多裏,她幾乎每到天氣變換的季節就要生一次病,雖然都是風寒之類的小毛病,可總能把她折騰的不輕。
誰曾想,江家出事以後,桑蓁卻倒下了,自己反倒是無病無災地長到了現在。
突然,她似乎想到了什麽,「蓁娘,你是說建州也發生災情了?」
「對。」桑蓁見桑榆的表情有些不對勁,連忙肯定地迴答:「是地動,很多人都被砸傷了 。」
靈州大旱,盈娘一家遇難,洪州水災,百裏一門被殺,建州地動,江家滿門不幸,加上晏奎和微生月等人整理出來的文書,這些看似毫無牽連的地方和人家,暗地裏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桑榆覺得自己觸碰到了一個不得了的口子。
她騰地站起身來,走到包廂門口,對著隔壁大喊,「婁捕頭,你快過來!」
儷娘等人也齊齊站起身,一臉茫然地看著桑榆的動作。
隔壁包廂的門立刻打開,婁大冷峻的臉出現在門外,「怎麽了?可是遇到麻煩事了?」
他的一隻手還搭在腰間的刀柄上,仿佛隻要有人敢不敬,他會直接抽刀動手。
「我沒事。」桑榆急急開口,「我問你,崔敘現在是不是迴不來?我如果給他傳消息,他會不會有危險?」
每一次崔敘給她傳來的消息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而且公式化極為嚴重,一看就知道是做給旁人看的,隻有一次通過婁大傳來的信,寫了一些近況和囑咐。
桑榆知道,這些才是崔敘真正要說的話,但因為不知道他那邊會有什麽不可預料的事,桑榆一直克製著自己,按部就班地給他寫信,通篇的風花雪月和稀零瑣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