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聽懂了他話中的意思,張明府雖然明著在指責她,實際上則在告訴她,他在背後替她撐著腰。
失信的事到底是她有錯在先,張明府若真要計較,隻怕崔寺正也不好說什麽,但是張明府也隻是不見她,隨她去罷了。
現在張明府又暗示她替她撐腰,桑榆感激之餘不禁覺得有些奇怪。
無親無故的,張明府這般對自己,某不是對自己有所圖?
可是她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娘子,除了驗屍之外,別的也沒什麽值得他圖的啊。
張明府一見桑榆複雜的眼神,哪裏有什麽不明白的,當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怒氣沖沖地離開了。
桑榆:「……」
眼見張明府走遠了,薛如英好奇地問道:「你竟然與張明府如此熟悉?」
張明府可是五品京官,管理著長安縣近五十萬人口,就是在朝堂上也是能說的上話的,他竟然會庇佑一個無親無故的小娘子?
桑榆道:「我初來長安的時候,替張明府驗過幾次屍,許是因為他看中了我的技藝,有些惜才罷了。」
薛如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被張明府這麽一打岔,鄭廚子已經跟丟了。
好在她們的目標並不是他。
兩人對視一眼,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了鋪子裏。
片刻後,兩人又從鋪子裏走了出來,直奔大理寺。
第六十七章:岩山
第二日,桑榆照常又早早地去了大理寺,果然看見薛如英也來了。
兩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又聽說一大早,城門剛開的時候,周良才就迴來了,此時應該同崔敘在一處。
然後兩人就去找崔敘。
果然,在崔敘的書房裏,周良才正同他說著話。
見她們兩個一同來找他,崔敘心領神會,示意她們站在旁邊一同聽講。
周良才沖她們擠眉弄眼一番,才道:「按照崔寺正的吩咐,我們先是去找了阿芫的家鄉,那個村子裏的人對外人很排斥,防備的緊,我們喬裝一番,裝作鄰村的樵夫才能進去歇的腳……」
說起來周良才此番去調查並不順利,他們昨日城門一開就出去了,跑馬走了兩個多時辰才到阿芫家鄉的村子,阿芫家鄉的村子叫「岩山村」,因為四周岩石多,像小山似的而得名。
因為岩石多,山林也多,岩山村的人種不出糧食,平時要不靠著砸石頭換錢,要不進山挖點野菜餬口。
雖然窮,但是這個村子裏的人很團結,哪家日子要是過不下去,其他村民能伸把手的也會伸把手。
除了住在村尾的老朱家,也就是阿芫一家。
阿芫是當年兵亂的時候和她耶娘逃到岩山村的,她阿耶一到這裏人就沒了,阿芫的阿娘一口粥就把自己賣給了老朱家,挖了三天土,葬了她阿耶。
老朱家就這樣得了一個兒媳婦,那時的老朱家過的還能說的過去的,老朱是個老實人,肯賣力氣的,靠著一身蠻力和兒子媳婦躲過一劫。
可惜他的兒子朱大郎是個混帳的,長的寒顫不說,還是個暴躁脾氣,隨著老朱年紀越大,又熬壞了身體做不到活了,朱大郎脾氣更加暴躁了,對著他耶娘非打即罵。
他耶娘就這麽一個兒子活了下來,雖然知道是個渾不吝的,但還是給他買了一個媳婦,就是阿芫的阿娘,指望著他有了媳婦可以改邪歸正。
可惜,老朱沒能等到兒子從善,在一個冬日裏雙雙被凍死了,村長帶人去看,才發現朱大郎嫌自己冷,竟然將他耶娘的被子抱到自己屋裏,可憐老朱老兩口,隻有蓋了一床薄被,沒能熬過去。
老朱兩口子一死,朱大郎更加變本加厲,對著阿芫的阿娘拳腳相加,沒多久就去了。
可憐阿芫一個弱小的女子整日挖野菜、撿石頭養活自己和弟弟,好不容易等阿芫十三歲的時候,朱大郎見阿芫長開了,竟然動了將她買給一個鰥夫的心思。
那個鰥夫是四裏八鄉有名的漢子,打起人來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阿芫知道了以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逃離了家裏,自此沒了消息。
「如此說來,阿芫逃離家裏以後就自賣自身,想將自己賣入平康坊討生活,然後被秋都知救下了,留在身邊做了婢女。」薛如英道,結合秋都知的說法,倒也說的過去。
崔敘又問:「那村子裏可有和阿芫關係密切的人?」
「有!」周良才肯定道:「她的阿耶不待見她,弟弟還小還需要她照顧,所以她的生活很艱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查到有這麽一個暗中幫她的人。」
他們先是向村子裏的人打探,發現村子裏的人都不知道阿芫家中的事,隻道她阿耶是個渾的,他們又去了村尾找到了阿芫的弟弟,起初他弟弟還很防備,周良才無奈,謊稱自己受阿芫所託來看望他,他才將信將疑。
聊了幾句,周良才使了個詐,才從阿芫弟弟口中詐出了一個「洪三郎」的人。
據阿芫弟弟所說,洪三郎住在岩山村後山的另一側,是一個靠打獵為生的獵戶,平時村子這側山上的野菜一長出來就會被搶個精光,阿芫人小,常年吃不飽搶不過村裏人,所以她都是繞到山的另一側去挖。
有一次阿芫挖野菜忘記了時辰,在山中迷了路,是洪三郎救了她,將她背出山。
洪三郎是獨自一人生活在山中,阿芫為了感謝他,借著挖野菜的功夫時常替洪三郎洗衣做飯,打掃收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失信的事到底是她有錯在先,張明府若真要計較,隻怕崔寺正也不好說什麽,但是張明府也隻是不見她,隨她去罷了。
現在張明府又暗示她替她撐腰,桑榆感激之餘不禁覺得有些奇怪。
無親無故的,張明府這般對自己,某不是對自己有所圖?
可是她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娘子,除了驗屍之外,別的也沒什麽值得他圖的啊。
張明府一見桑榆複雜的眼神,哪裏有什麽不明白的,當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怒氣沖沖地離開了。
桑榆:「……」
眼見張明府走遠了,薛如英好奇地問道:「你竟然與張明府如此熟悉?」
張明府可是五品京官,管理著長安縣近五十萬人口,就是在朝堂上也是能說的上話的,他竟然會庇佑一個無親無故的小娘子?
桑榆道:「我初來長安的時候,替張明府驗過幾次屍,許是因為他看中了我的技藝,有些惜才罷了。」
薛如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被張明府這麽一打岔,鄭廚子已經跟丟了。
好在她們的目標並不是他。
兩人對視一眼,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了鋪子裏。
片刻後,兩人又從鋪子裏走了出來,直奔大理寺。
第六十七章:岩山
第二日,桑榆照常又早早地去了大理寺,果然看見薛如英也來了。
兩人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又聽說一大早,城門剛開的時候,周良才就迴來了,此時應該同崔敘在一處。
然後兩人就去找崔敘。
果然,在崔敘的書房裏,周良才正同他說著話。
見她們兩個一同來找他,崔敘心領神會,示意她們站在旁邊一同聽講。
周良才沖她們擠眉弄眼一番,才道:「按照崔寺正的吩咐,我們先是去找了阿芫的家鄉,那個村子裏的人對外人很排斥,防備的緊,我們喬裝一番,裝作鄰村的樵夫才能進去歇的腳……」
說起來周良才此番去調查並不順利,他們昨日城門一開就出去了,跑馬走了兩個多時辰才到阿芫家鄉的村子,阿芫家鄉的村子叫「岩山村」,因為四周岩石多,像小山似的而得名。
因為岩石多,山林也多,岩山村的人種不出糧食,平時要不靠著砸石頭換錢,要不進山挖點野菜餬口。
雖然窮,但是這個村子裏的人很團結,哪家日子要是過不下去,其他村民能伸把手的也會伸把手。
除了住在村尾的老朱家,也就是阿芫一家。
阿芫是當年兵亂的時候和她耶娘逃到岩山村的,她阿耶一到這裏人就沒了,阿芫的阿娘一口粥就把自己賣給了老朱家,挖了三天土,葬了她阿耶。
老朱家就這樣得了一個兒媳婦,那時的老朱家過的還能說的過去的,老朱是個老實人,肯賣力氣的,靠著一身蠻力和兒子媳婦躲過一劫。
可惜他的兒子朱大郎是個混帳的,長的寒顫不說,還是個暴躁脾氣,隨著老朱年紀越大,又熬壞了身體做不到活了,朱大郎脾氣更加暴躁了,對著他耶娘非打即罵。
他耶娘就這麽一個兒子活了下來,雖然知道是個渾不吝的,但還是給他買了一個媳婦,就是阿芫的阿娘,指望著他有了媳婦可以改邪歸正。
可惜,老朱沒能等到兒子從善,在一個冬日裏雙雙被凍死了,村長帶人去看,才發現朱大郎嫌自己冷,竟然將他耶娘的被子抱到自己屋裏,可憐老朱老兩口,隻有蓋了一床薄被,沒能熬過去。
老朱兩口子一死,朱大郎更加變本加厲,對著阿芫的阿娘拳腳相加,沒多久就去了。
可憐阿芫一個弱小的女子整日挖野菜、撿石頭養活自己和弟弟,好不容易等阿芫十三歲的時候,朱大郎見阿芫長開了,竟然動了將她買給一個鰥夫的心思。
那個鰥夫是四裏八鄉有名的漢子,打起人來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阿芫知道了以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逃離了家裏,自此沒了消息。
「如此說來,阿芫逃離家裏以後就自賣自身,想將自己賣入平康坊討生活,然後被秋都知救下了,留在身邊做了婢女。」薛如英道,結合秋都知的說法,倒也說的過去。
崔敘又問:「那村子裏可有和阿芫關係密切的人?」
「有!」周良才肯定道:「她的阿耶不待見她,弟弟還小還需要她照顧,所以她的生活很艱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查到有這麽一個暗中幫她的人。」
他們先是向村子裏的人打探,發現村子裏的人都不知道阿芫家中的事,隻道她阿耶是個渾的,他們又去了村尾找到了阿芫的弟弟,起初他弟弟還很防備,周良才無奈,謊稱自己受阿芫所託來看望他,他才將信將疑。
聊了幾句,周良才使了個詐,才從阿芫弟弟口中詐出了一個「洪三郎」的人。
據阿芫弟弟所說,洪三郎住在岩山村後山的另一側,是一個靠打獵為生的獵戶,平時村子這側山上的野菜一長出來就會被搶個精光,阿芫人小,常年吃不飽搶不過村裏人,所以她都是繞到山的另一側去挖。
有一次阿芫挖野菜忘記了時辰,在山中迷了路,是洪三郎救了她,將她背出山。
洪三郎是獨自一人生活在山中,阿芫為了感謝他,借著挖野菜的功夫時常替洪三郎洗衣做飯,打掃收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