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學官一頓,訕訕道:「並未知,我也是從他平日裏寫的文章判斷出來的,他平日不愛出國子監,寫的文章多以花鳥景色、人生道理為主,可是他有的文章卻寫了很多山川異域,風土人情,若不是親自去過,怎麽寫的那麽詳盡。」
他為了搞清楚,還特意打探一番,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物事並非杜撰,他這才推斷出盜用之說。
不得不說,潘學官有查案的潛質,這番追根刨底的勁頭,在國子監實在有些大材小用。
合該是去大理寺才對。
監丞聞言,長舒一口氣,也就是說這件事還不能辨別真假。
如此,國子監的名聲算暫時是保住了。
桑榆想到了之前看的小冊子,輕聲問:「周學官是哪裏人?」
監丞雖然不知道桑榆的身份,但是見她問話崔敘沒有阻止,便答道:「若我沒記錯,應是嶺南道人。」
第二十六章:共同
潘學官補充道:「不錯,他是嶺南道象州人士。」
桑榆眉間皺起,腦海裏閃現出無數個場景,那日的茶館及物架反反覆覆出現在她的眼前,騰地,她突然問:「你們還記得死去的薑生是哪裏人嗎?」
百裏謙腦中一個激靈,沉聲道:「嶺南道,象州人。」
崔敘眼前一亮,對上了,這兩個死者的共同點就是這個了,「可是劉掌櫃並不是嶺南道人,他是黔中人。」
桑榆道:「是,但是他也和象州有關係,如果我沒記錯,他茶館裏沒有任何關於象州的茶。」
桑榆依稀記得,茶館的物架上有許多茶葉,每個茶葉的罐子都寫上標籤,可以看的出劉掌櫃走的是嶺南、黔中這條線,而象州又是茶葉產地,按理說他是不可能不去這個地方的。
百裏謙正色道:「我立刻著人去查。」
崔敘點點頭,「去長安縣找張明府問問。」
「諾。」
這個案子共有三個受害人,其中周學官和劉掌櫃熟識,薑生是個例外,他死的早,又是地痞之流,與周學官,劉掌櫃相差甚遠,除了臉上都被毀容之外,找不到共同點。
現在經過桑榆這麽一說,他們總算能聯繫起來了,案子終於得以往前走一步了。
崔敘的心中的緊繃的弦鬆了許多,覺得此番帶上桑榆是對的。
他又問監丞周學官死去哪日可有什麽特別事,有沒有生人進來。
監丞迴憶了片刻道:「那日沒什麽特別的,國子監管理比較嚴格,監生除了旬假、節假不得外出,學官雖然鬆散些,但也不至於隨意進出。」
崔敘又問了監生的情況,尤其是算學學子,還有和周學官交好的友人,連潘學官都細問了那日的行程。
桑榆心中瞭然,崔敘怕是看出來什麽。
這件案子看似兇手無跡可尋,實際上卻破綻重重,別的不說,但是兇手能進入國子監,殺人之後還能脫逃就非一般人能做到,大概率還是要從周學官這邊入手。
好在現在有了一個方向,也算是個好消息。
那邊,差役檢查之後並沒有什麽發現,國子監對此事頗為不恥,周學官的用具基本上都擦洗幹淨了,很難找出什麽線索。
崔敘心中早已做了準備,此時也不想再追究什麽,帶著人離開了院子。
剛一出院子,就看見一個瘦弱的男子在門前不停地打轉,見他們出來,立刻躬身行禮,愁苦的臉上浮現出強笑,「見過監丞、潘學官、崔寺正諸位。」
崔敘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桑榆抬眼一看,認出了此人正是之前去大理寺鬧事的學子之一,那個被推出來解釋的靦腆學子。
潘學官眉頭皺起,「陳年,是你,你來這裏做什麽。」
瘦弱男子,也就是陳年,弱弱迴答:「明日是周學官頭七祭日,學生想來這裏看看,尋個東西做個念想。」
潘學官冷哼一聲,「他倒是有個好學生。」
陳年低頭不語,潘學官見此也懶得搭理他,監丞就道:「好了,周學官死的悽慘,國子監會替他辦理好後事的,你且迴去罷。」
陳年看了一眼眾人身後的院子,又在他們身上打量了一會兒,知道怕是無法得償所願了,這才後退一步,又行下一禮告退了。
監丞這才對崔敘等人解釋:「陳年這個孩子是個可憐人,他學問不錯,當年也是自己考入國子監的,奈何他家境貧困,靠著替人抄書、臨摹仿畫為生,成績下滑的厲害,許是因為周學官膝下無子,又見陳年可憐,平日多有照料,兩人雖未有師徒之名,倒有師徒之實。」
潘學官也跟著道:「我雖然對周學官多有意見,但是陳年卻是無辜,這個孩子上進心是有的,但是學問有限,以後學成最多當個教書先生罷了。」
他都覺得陳年跟著周學官那個偽君子可惜了。
桑榆心想,怕不是那麽簡單,陳年靦腆膽小,看人的眼神都帶著怯意,而能進國子監的學生那個不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他這個樣子似乎在國子監過的並不好,失去了周學官的庇佑,他接下來的日子恐怕更艱難了。
還有這個潘學官倒是有趣,對師傅和徒弟是兩幅麵孔,對周學官咬牙切齒,提到陳年卻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照此說法,這個周學官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那潘學官和周學官也會因為陳年吃醋吵架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為了搞清楚,還特意打探一番,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物事並非杜撰,他這才推斷出盜用之說。
不得不說,潘學官有查案的潛質,這番追根刨底的勁頭,在國子監實在有些大材小用。
合該是去大理寺才對。
監丞聞言,長舒一口氣,也就是說這件事還不能辨別真假。
如此,國子監的名聲算暫時是保住了。
桑榆想到了之前看的小冊子,輕聲問:「周學官是哪裏人?」
監丞雖然不知道桑榆的身份,但是見她問話崔敘沒有阻止,便答道:「若我沒記錯,應是嶺南道人。」
第二十六章:共同
潘學官補充道:「不錯,他是嶺南道象州人士。」
桑榆眉間皺起,腦海裏閃現出無數個場景,那日的茶館及物架反反覆覆出現在她的眼前,騰地,她突然問:「你們還記得死去的薑生是哪裏人嗎?」
百裏謙腦中一個激靈,沉聲道:「嶺南道,象州人。」
崔敘眼前一亮,對上了,這兩個死者的共同點就是這個了,「可是劉掌櫃並不是嶺南道人,他是黔中人。」
桑榆道:「是,但是他也和象州有關係,如果我沒記錯,他茶館裏沒有任何關於象州的茶。」
桑榆依稀記得,茶館的物架上有許多茶葉,每個茶葉的罐子都寫上標籤,可以看的出劉掌櫃走的是嶺南、黔中這條線,而象州又是茶葉產地,按理說他是不可能不去這個地方的。
百裏謙正色道:「我立刻著人去查。」
崔敘點點頭,「去長安縣找張明府問問。」
「諾。」
這個案子共有三個受害人,其中周學官和劉掌櫃熟識,薑生是個例外,他死的早,又是地痞之流,與周學官,劉掌櫃相差甚遠,除了臉上都被毀容之外,找不到共同點。
現在經過桑榆這麽一說,他們總算能聯繫起來了,案子終於得以往前走一步了。
崔敘的心中的緊繃的弦鬆了許多,覺得此番帶上桑榆是對的。
他又問監丞周學官死去哪日可有什麽特別事,有沒有生人進來。
監丞迴憶了片刻道:「那日沒什麽特別的,國子監管理比較嚴格,監生除了旬假、節假不得外出,學官雖然鬆散些,但也不至於隨意進出。」
崔敘又問了監生的情況,尤其是算學學子,還有和周學官交好的友人,連潘學官都細問了那日的行程。
桑榆心中瞭然,崔敘怕是看出來什麽。
這件案子看似兇手無跡可尋,實際上卻破綻重重,別的不說,但是兇手能進入國子監,殺人之後還能脫逃就非一般人能做到,大概率還是要從周學官這邊入手。
好在現在有了一個方向,也算是個好消息。
那邊,差役檢查之後並沒有什麽發現,國子監對此事頗為不恥,周學官的用具基本上都擦洗幹淨了,很難找出什麽線索。
崔敘心中早已做了準備,此時也不想再追究什麽,帶著人離開了院子。
剛一出院子,就看見一個瘦弱的男子在門前不停地打轉,見他們出來,立刻躬身行禮,愁苦的臉上浮現出強笑,「見過監丞、潘學官、崔寺正諸位。」
崔敘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桑榆抬眼一看,認出了此人正是之前去大理寺鬧事的學子之一,那個被推出來解釋的靦腆學子。
潘學官眉頭皺起,「陳年,是你,你來這裏做什麽。」
瘦弱男子,也就是陳年,弱弱迴答:「明日是周學官頭七祭日,學生想來這裏看看,尋個東西做個念想。」
潘學官冷哼一聲,「他倒是有個好學生。」
陳年低頭不語,潘學官見此也懶得搭理他,監丞就道:「好了,周學官死的悽慘,國子監會替他辦理好後事的,你且迴去罷。」
陳年看了一眼眾人身後的院子,又在他們身上打量了一會兒,知道怕是無法得償所願了,這才後退一步,又行下一禮告退了。
監丞這才對崔敘等人解釋:「陳年這個孩子是個可憐人,他學問不錯,當年也是自己考入國子監的,奈何他家境貧困,靠著替人抄書、臨摹仿畫為生,成績下滑的厲害,許是因為周學官膝下無子,又見陳年可憐,平日多有照料,兩人雖未有師徒之名,倒有師徒之實。」
潘學官也跟著道:「我雖然對周學官多有意見,但是陳年卻是無辜,這個孩子上進心是有的,但是學問有限,以後學成最多當個教書先生罷了。」
他都覺得陳年跟著周學官那個偽君子可惜了。
桑榆心想,怕不是那麽簡單,陳年靦腆膽小,看人的眼神都帶著怯意,而能進國子監的學生那個不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他這個樣子似乎在國子監過的並不好,失去了周學官的庇佑,他接下來的日子恐怕更艱難了。
還有這個潘學官倒是有趣,對師傅和徒弟是兩幅麵孔,對周學官咬牙切齒,提到陳年卻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照此說法,這個周學官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那潘學官和周學官也會因為陳年吃醋吵架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