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明要的點子肯定不是方子,而是不一樣的飲食文化,或者是營銷手段吧。
陳名那樣的小打小鬧還成,但楊明遠要的是「大市場」,她還沒有自信。
一陣寒風刮來,讓站在院子裏的陳阿福打了個寒顫。火鍋,這兩個字一下子躍入她的腦海。
在這種天氣,若是幾人圍坐著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那是多麽愜意的事情。
這個時代也有湯鍋,有些像火鍋的前身。前兩天棠園做了一次,就是把肉和菜放進鍋裏煮,蘸著醬碟吃,遠沒有前世火鍋的精致和講究,也沒有自成一派。
火鍋這種美食即使在前世也是享譽大江南北,很少有人不喜歡。關鍵是,陳阿福學過如何調製底料,而且紅鍋白鍋調製得都不錯。
陳阿福那麽用心學做火鍋,還要感謝那個負心郎劉旭東,因為他喜歡吃火鍋。他有個好朋友是一家著名火鍋連鎖店的老板,她便跟著那家火鍋店的廚師學了一手。無事的周末,她偶爾會做頓火鍋,希望把劉旭東留在家裏……
那時的她,愛的真是太沒有自我和尊嚴了。
陳阿福眨了眨眼睛,深吸了一口冷氣,把那股子鬱悶壓進心底。
對楊明遠粲然一笑,說道,「現在天兒冷,我還真想出了一道吃食,叫火鍋,卻不知道做出來好吃不好吃。不過一道吃食,也不敢要楊大爺的股份。正好今天家裏有這麽多貴客,我就做出來,盡盡地主之誼。」
看到那個美麗的笑容,楊明遠的心肝又噗通噗通跳個不停,臉上也有了一絲紅暈。他急忙穩了穩心神,笑道,「那好,我就等著一飽口福。」
陳阿福想了想,又笑道,「哎喲,我忘了楊大爺若晚了就進不了城了。做這道吃食麻煩,還是改天吧。」
楊明遠太想吃火鍋了。便說道,「無妨,晚了我在城外客棧住一宿即可。」
陳阿福便進了廚房,查看羅管事以及楊明遠今天帶來了哪些吃食來。這兩位一個是不好意思帶這麽多人來吃飯,一個是開酒樓的,都帶了許多吃食和酒來。除了晌午吃了一些,還堆了滿滿兩大木盆。
陳阿福蹲下翻了翻,有排骨、豬蹄、後腿肉、五花肉等豬肉,還有兩隻羊腿和一扇羊排,一隻雞、一隻鴨和一斤多大蝦,以及藕、蘑菇。
這些東西,再加上自家的菜園子,也勉強能做一頓火鍋了。
因為她是個吃貨,家裏最全的就是調味料,雖然沒有前世的某些調味料,但也找了些替代品。隻是,紅鍋不能太辣,北方人吃辣不行。而且,家裏還有一小罐珍貴的胡椒,這是她在定州府一家胡人開的鋪子裏買的。胡椒是白鍋必備品,若沒有胡椒,白鍋的鮮就提不起來。而大順朝的子民,吃胡椒並不普遍。
她家裏沒有單獨的爐子,隻能在廚房裏麵做。兩個灶,大灶熬白鍋,小灶熬紅鍋。她想著北方人吃白味的居多,再說今天孩子也多。
又讓康師傅幫忙,先把雞骨剔出來熬湯,再把五花肉和羊肉切成薄片,越薄越好。康師傅不愧為大廚,刀工極好,把肉切得像紙片那麽薄。
王氏又去地裏摘了菠菜、蘿卜、白菜、韭菜等新鮮蔬菜,還專門去高裏正家的地裏要了一些香菜。
料炒好以後,香味立即彌漫開來。香得幾個喝了酒的男人都直說好香,晚上還想繼續喝。
羅管事從西屋走了出來,笑道,「怎麽,阿福又要給我們做稀罕的吃食?」
陳阿福笑道,「新想出來的,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不過,等楚含嫣醒了便不清靜了,她大哭著找陳阿福,陳大寶哄都哄不好。宋媽媽隻得把她抱到老院子來,讓她和幾個孩子坐在西屋的炕上,再把門打開。
小姑娘隻要看到陳阿福的身影,一隻小手又拉著陳大寶的衣衫,便老實下來。小話簍子楊茜在她身旁邊唧唧咕咕念叨著邊甩著帕子,她似聽非聽,一點也沒有減少陳茜說話的興致。
大寶也得意得不行,他第一次被嫣兒妹妹如此依賴,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一動不動地坐在楚小姑娘身邊,任由她扯著他的衣衫,同楊超說著男人的話題。
陳阿福一邊同王氏等人忙碌著,一邊聽著西屋孩子們的笑鬧聲,心裏如那鍋裏冒上來的熱氣一樣溫暖。
這是她前生今世一直祈盼望著的多子多福的感覺。
暮色四合,火鍋料也熬好了。陳阿福還做了兩種蘸碟,一種香油碟,一種蘸醬。若是紅鍋,就用香油碟。若是吃白鍋,也可以用蘸醬,當吃涮羊肉。
味道太香,天氣又冷,廚房裏蒸汽繚繞,香氣彌漫,幾個男人早就饞了。他們端著碗坐在廚房吃著火鍋,有喜歡紅鍋的,也有喜歡白鍋的。他們邊吃邊喝著酒,極其愜意。而宋媽媽和黃媽媽則幫孩子們撈著白鍋裏的肉菜,吃得極熱鬧。
楊明遠吃了一陣,就急不可待地把陳阿福叫到一邊請教起來。陳阿福講了一下用什麽樣的爐子什麽樣的鍋吃火鍋最好,又說了自家的調料和菜品還不齊全,若再加什麽更好吃,以及吃火鍋的一些講究和店鋪的裝修擺設……
楊明遠聽了激動得不行,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番。並表示,這東西應該開去京城。想想又算了,自己沒有強大的後台,太好的東西若被權貴惦記了,反倒是禍事。不如就在定州府開,看看陳阿福跟棠園小主子的關係,棠園主子也會照應酒樓……
等大家都吃完了,魏氏和黃媽媽幫著王氏把廚房都收拾幹淨了,羅管事等人要走了,他的談興還正濃。
羅管事不願意他這麽晚了還賴在人家家裏「談生意」,陳阿福到底是小主子的師傅,不能讓她名聲有礙。便說道,「這麽晚了,楊老板就別去找客棧了,去我家歇著吧。」
楊明遠才覺得外麵已經黑透了,也的確不好再在纏著人家姑娘說話,便同意去羅家,想著明天中午陳阿福休息的時候再談談。
陳名那樣的小打小鬧還成,但楊明遠要的是「大市場」,她還沒有自信。
一陣寒風刮來,讓站在院子裏的陳阿福打了個寒顫。火鍋,這兩個字一下子躍入她的腦海。
在這種天氣,若是幾人圍坐著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那是多麽愜意的事情。
這個時代也有湯鍋,有些像火鍋的前身。前兩天棠園做了一次,就是把肉和菜放進鍋裏煮,蘸著醬碟吃,遠沒有前世火鍋的精致和講究,也沒有自成一派。
火鍋這種美食即使在前世也是享譽大江南北,很少有人不喜歡。關鍵是,陳阿福學過如何調製底料,而且紅鍋白鍋調製得都不錯。
陳阿福那麽用心學做火鍋,還要感謝那個負心郎劉旭東,因為他喜歡吃火鍋。他有個好朋友是一家著名火鍋連鎖店的老板,她便跟著那家火鍋店的廚師學了一手。無事的周末,她偶爾會做頓火鍋,希望把劉旭東留在家裏……
那時的她,愛的真是太沒有自我和尊嚴了。
陳阿福眨了眨眼睛,深吸了一口冷氣,把那股子鬱悶壓進心底。
對楊明遠粲然一笑,說道,「現在天兒冷,我還真想出了一道吃食,叫火鍋,卻不知道做出來好吃不好吃。不過一道吃食,也不敢要楊大爺的股份。正好今天家裏有這麽多貴客,我就做出來,盡盡地主之誼。」
看到那個美麗的笑容,楊明遠的心肝又噗通噗通跳個不停,臉上也有了一絲紅暈。他急忙穩了穩心神,笑道,「那好,我就等著一飽口福。」
陳阿福想了想,又笑道,「哎喲,我忘了楊大爺若晚了就進不了城了。做這道吃食麻煩,還是改天吧。」
楊明遠太想吃火鍋了。便說道,「無妨,晚了我在城外客棧住一宿即可。」
陳阿福便進了廚房,查看羅管事以及楊明遠今天帶來了哪些吃食來。這兩位一個是不好意思帶這麽多人來吃飯,一個是開酒樓的,都帶了許多吃食和酒來。除了晌午吃了一些,還堆了滿滿兩大木盆。
陳阿福蹲下翻了翻,有排骨、豬蹄、後腿肉、五花肉等豬肉,還有兩隻羊腿和一扇羊排,一隻雞、一隻鴨和一斤多大蝦,以及藕、蘑菇。
這些東西,再加上自家的菜園子,也勉強能做一頓火鍋了。
因為她是個吃貨,家裏最全的就是調味料,雖然沒有前世的某些調味料,但也找了些替代品。隻是,紅鍋不能太辣,北方人吃辣不行。而且,家裏還有一小罐珍貴的胡椒,這是她在定州府一家胡人開的鋪子裏買的。胡椒是白鍋必備品,若沒有胡椒,白鍋的鮮就提不起來。而大順朝的子民,吃胡椒並不普遍。
她家裏沒有單獨的爐子,隻能在廚房裏麵做。兩個灶,大灶熬白鍋,小灶熬紅鍋。她想著北方人吃白味的居多,再說今天孩子也多。
又讓康師傅幫忙,先把雞骨剔出來熬湯,再把五花肉和羊肉切成薄片,越薄越好。康師傅不愧為大廚,刀工極好,把肉切得像紙片那麽薄。
王氏又去地裏摘了菠菜、蘿卜、白菜、韭菜等新鮮蔬菜,還專門去高裏正家的地裏要了一些香菜。
料炒好以後,香味立即彌漫開來。香得幾個喝了酒的男人都直說好香,晚上還想繼續喝。
羅管事從西屋走了出來,笑道,「怎麽,阿福又要給我們做稀罕的吃食?」
陳阿福笑道,「新想出來的,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不過,等楚含嫣醒了便不清靜了,她大哭著找陳阿福,陳大寶哄都哄不好。宋媽媽隻得把她抱到老院子來,讓她和幾個孩子坐在西屋的炕上,再把門打開。
小姑娘隻要看到陳阿福的身影,一隻小手又拉著陳大寶的衣衫,便老實下來。小話簍子楊茜在她身旁邊唧唧咕咕念叨著邊甩著帕子,她似聽非聽,一點也沒有減少陳茜說話的興致。
大寶也得意得不行,他第一次被嫣兒妹妹如此依賴,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一動不動地坐在楚小姑娘身邊,任由她扯著他的衣衫,同楊超說著男人的話題。
陳阿福一邊同王氏等人忙碌著,一邊聽著西屋孩子們的笑鬧聲,心裏如那鍋裏冒上來的熱氣一樣溫暖。
這是她前生今世一直祈盼望著的多子多福的感覺。
暮色四合,火鍋料也熬好了。陳阿福還做了兩種蘸碟,一種香油碟,一種蘸醬。若是紅鍋,就用香油碟。若是吃白鍋,也可以用蘸醬,當吃涮羊肉。
味道太香,天氣又冷,廚房裏蒸汽繚繞,香氣彌漫,幾個男人早就饞了。他們端著碗坐在廚房吃著火鍋,有喜歡紅鍋的,也有喜歡白鍋的。他們邊吃邊喝著酒,極其愜意。而宋媽媽和黃媽媽則幫孩子們撈著白鍋裏的肉菜,吃得極熱鬧。
楊明遠吃了一陣,就急不可待地把陳阿福叫到一邊請教起來。陳阿福講了一下用什麽樣的爐子什麽樣的鍋吃火鍋最好,又說了自家的調料和菜品還不齊全,若再加什麽更好吃,以及吃火鍋的一些講究和店鋪的裝修擺設……
楊明遠聽了激動得不行,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番。並表示,這東西應該開去京城。想想又算了,自己沒有強大的後台,太好的東西若被權貴惦記了,反倒是禍事。不如就在定州府開,看看陳阿福跟棠園小主子的關係,棠園主子也會照應酒樓……
等大家都吃完了,魏氏和黃媽媽幫著王氏把廚房都收拾幹淨了,羅管事等人要走了,他的談興還正濃。
羅管事不願意他這麽晚了還賴在人家家裏「談生意」,陳阿福到底是小主子的師傅,不能讓她名聲有礙。便說道,「這麽晚了,楊老板就別去找客棧了,去我家歇著吧。」
楊明遠才覺得外麵已經黑透了,也的確不好再在纏著人家姑娘說話,便同意去羅家,想著明天中午陳阿福休息的時候再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