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夫夫在世時,對府裏這些人是何等的一視同仁?
不說這些當哥哥嫂嫂的,就是府裏的這些小輩,逢年過節,曦哥兒有的,他們又哪裏缺了一件?
哪次不是買多幾份分給他們?
還有府裏的這些下人,哪次府裏有高興的事情,老三夫郎不是全府打賞?
有誰做錯了事,老三夫郎都是小懲大誡,相比於其他富貴人家的主子動輒打罵下人來說,東河府裏的下人過得不要太好。
可即使如此,這些人有誰想過這些來自於曦哥兒雙親給予的好?
在他們唯一的哥兒受到苛待時,別說這些下人,竟是連一個親人都不曾出來幫他分說一句。
不說,或是懼於老大夫夫如今在府裏的掌家權,那尋個機會來找他們兩個老東西總是可以的吧?
不說也就罷了,竟是還一同欺瞞他們,害他們這兩年半點消息都未曾聽到。
每次見曦哥兒,曦哥兒也不說。
他們知道,曦哥兒是見他們兩個老東西沉浸在他雙親與兄長的事情中傷心,身子不好,不願拿這些事情再來讓他們傷神。
可這般好的曦哥兒,就是遭人如此對待的?
老太太一時沒忍住淚流滿麵,重新握住東河曦的手,緊緊的不願放開。
若是老三夫夫尚在,曦哥兒如何會遭受這些?
若是老三夫夫尚在……
老太太心裏悲慟,雙眼一一掃過大堂裏這些人,就是這些嫡親的血脈親人,不是行那苛待親侄的事,就是冷漠看著事情發生。
老太太攥著東河曦的手,心痛得無以復加,又同感心寒。
相比於老太太的無聲悲痛流淚,老爺子則是勃然大怒,啪啪啪的拍著扶手,悲痛道:「當真是好啊老大,你們就是這麽當大伯大伯娘的?你三弟夫夫在世時,可曾慢待了你們一分?可曾對府裏小輩有半點不好?逢年過節,曦哥兒與臻小子有的,府裏其他小輩又是否缺了半點?他們方才去世兩年,外人還不曾說三道四,反倒是他們嫡親的血緣親人對其哥兒這般言語,這般苛待。」
老爺子喘了口氣,「你們當真是好得很!!!」這一句話,老爺子是盯著大堂中所有人說的。
老大夫夫苛待親侄固然可恨,那這些冷漠旁觀不曾伸手的親人又何辜?
老爺子一雙滄桑的眼睛更添上了一分蒼涼。
想他從小小貨郎做起,受到那般多的白眼輕視才掙下這份偌大的家業。
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不會吝嗇吃食,捨得穿戴,有青磚瓦房住。
家人無需為了一點銀錢鬧的家宅不寧。
他不想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遭受到的。
可他忘記了財帛動人心,比起貧窮,可能銀錢才更能讓人心易變。
老爺子瞬間蒼老了幾分,一雙蒼老的手撐在扶手上,隱隱顫抖。
這些年,他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對待四個子女不曾有任何偏心。
兩個兒子有的,哥兒女兒也不會缺。
兩個兒子娶媳婦的銀錢,哥兒女兒的嫁妝,可說是沒有分毫區別。
甚至因著哥兒女兒要去別人家了,擔心他們在婆家受到慢待,還多給了一些銀錢傍身。
他都打算好了,等到他們兩個老東西走了,就將家業都給四個子女平分了,誰也不要覺得不公平。
老大出生時,他們正是最艱難的時候,跟著吃了不少苦。因此發跡之後,他便由著老妻寵著他一些。
但那也隻是在不影響其餘三個子女的利益之上。
隨著家裏越發好,他們兩個年紀也大了。
他一開始將家裏生意交給老大打理,結果不到半年就虧損了上萬兩銀錢不說,還得罪了好幾個掌櫃與生意夥伴。
無奈之下他便將生意轉給了小兒子打理。
但那也隻是不想這份家業被老大給敗光,並未想過不給老大一文銀錢。
當初私下裏與老妻說起家業承繼的事,便提過小兒子繼承家業,但那也不過是讓其打理生意,銀錢花用這些兩兄弟還是一樣的,甚至嫁出去的哥兒女兒若是遇到困難了,需要家裏銀錢支持,小兒子也必須得無條件支持。
他不知道是不是因著這個想法無意當中被老大聽了去,早前便有注意到老大總是有意無意的與小兒子唱反調,他為了不讓兄弟鬩牆,特意將兩人叫了去,當著兩人的麵問了老大,是想要他再給他家裏的幾間店鋪於他再試著打理,還是給些銀錢,讓他自己去外麵隨意折騰。
老大選了後者。
他知道老大選擇經營絲綢生意,專做海安府城有錢人的生意。
他並不看好。
結果也的確是如此,才啟的鋪子就差點關閉,還是小兒子私下裏不讓老大察覺的不時幫襯幾迴,才不至於讓他的鋪子早早關閉遭人笑話,可即使如此,那幾間鋪子別說掙銀錢,反倒是每年都要往裏虧些。
這些事情大兒子不知道,他卻早從幾個老傢夥那裏聽說了。
當時他還心下感嘆大兒子到底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又欣慰於小兒子的這份重情。
可就是這麽重情的小兒子卻是早早去世,留下一個小哥兒卻還被親大哥親大嫂各種苛待。
老爺子頹然的靠在椅背上,不知為何老大夫夫兩個連一個會出嫁的侄哥兒都容不下。
不說這些當哥哥嫂嫂的,就是府裏的這些小輩,逢年過節,曦哥兒有的,他們又哪裏缺了一件?
哪次不是買多幾份分給他們?
還有府裏的這些下人,哪次府裏有高興的事情,老三夫郎不是全府打賞?
有誰做錯了事,老三夫郎都是小懲大誡,相比於其他富貴人家的主子動輒打罵下人來說,東河府裏的下人過得不要太好。
可即使如此,這些人有誰想過這些來自於曦哥兒雙親給予的好?
在他們唯一的哥兒受到苛待時,別說這些下人,竟是連一個親人都不曾出來幫他分說一句。
不說,或是懼於老大夫夫如今在府裏的掌家權,那尋個機會來找他們兩個老東西總是可以的吧?
不說也就罷了,竟是還一同欺瞞他們,害他們這兩年半點消息都未曾聽到。
每次見曦哥兒,曦哥兒也不說。
他們知道,曦哥兒是見他們兩個老東西沉浸在他雙親與兄長的事情中傷心,身子不好,不願拿這些事情再來讓他們傷神。
可這般好的曦哥兒,就是遭人如此對待的?
老太太一時沒忍住淚流滿麵,重新握住東河曦的手,緊緊的不願放開。
若是老三夫夫尚在,曦哥兒如何會遭受這些?
若是老三夫夫尚在……
老太太心裏悲慟,雙眼一一掃過大堂裏這些人,就是這些嫡親的血脈親人,不是行那苛待親侄的事,就是冷漠看著事情發生。
老太太攥著東河曦的手,心痛得無以復加,又同感心寒。
相比於老太太的無聲悲痛流淚,老爺子則是勃然大怒,啪啪啪的拍著扶手,悲痛道:「當真是好啊老大,你們就是這麽當大伯大伯娘的?你三弟夫夫在世時,可曾慢待了你們一分?可曾對府裏小輩有半點不好?逢年過節,曦哥兒與臻小子有的,府裏其他小輩又是否缺了半點?他們方才去世兩年,外人還不曾說三道四,反倒是他們嫡親的血緣親人對其哥兒這般言語,這般苛待。」
老爺子喘了口氣,「你們當真是好得很!!!」這一句話,老爺子是盯著大堂中所有人說的。
老大夫夫苛待親侄固然可恨,那這些冷漠旁觀不曾伸手的親人又何辜?
老爺子一雙滄桑的眼睛更添上了一分蒼涼。
想他從小小貨郎做起,受到那般多的白眼輕視才掙下這份偌大的家業。
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不會吝嗇吃食,捨得穿戴,有青磚瓦房住。
家人無需為了一點銀錢鬧的家宅不寧。
他不想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遭受到的。
可他忘記了財帛動人心,比起貧窮,可能銀錢才更能讓人心易變。
老爺子瞬間蒼老了幾分,一雙蒼老的手撐在扶手上,隱隱顫抖。
這些年,他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對待四個子女不曾有任何偏心。
兩個兒子有的,哥兒女兒也不會缺。
兩個兒子娶媳婦的銀錢,哥兒女兒的嫁妝,可說是沒有分毫區別。
甚至因著哥兒女兒要去別人家了,擔心他們在婆家受到慢待,還多給了一些銀錢傍身。
他都打算好了,等到他們兩個老東西走了,就將家業都給四個子女平分了,誰也不要覺得不公平。
老大出生時,他們正是最艱難的時候,跟著吃了不少苦。因此發跡之後,他便由著老妻寵著他一些。
但那也隻是在不影響其餘三個子女的利益之上。
隨著家裏越發好,他們兩個年紀也大了。
他一開始將家裏生意交給老大打理,結果不到半年就虧損了上萬兩銀錢不說,還得罪了好幾個掌櫃與生意夥伴。
無奈之下他便將生意轉給了小兒子打理。
但那也隻是不想這份家業被老大給敗光,並未想過不給老大一文銀錢。
當初私下裏與老妻說起家業承繼的事,便提過小兒子繼承家業,但那也不過是讓其打理生意,銀錢花用這些兩兄弟還是一樣的,甚至嫁出去的哥兒女兒若是遇到困難了,需要家裏銀錢支持,小兒子也必須得無條件支持。
他不知道是不是因著這個想法無意當中被老大聽了去,早前便有注意到老大總是有意無意的與小兒子唱反調,他為了不讓兄弟鬩牆,特意將兩人叫了去,當著兩人的麵問了老大,是想要他再給他家裏的幾間店鋪於他再試著打理,還是給些銀錢,讓他自己去外麵隨意折騰。
老大選了後者。
他知道老大選擇經營絲綢生意,專做海安府城有錢人的生意。
他並不看好。
結果也的確是如此,才啟的鋪子就差點關閉,還是小兒子私下裏不讓老大察覺的不時幫襯幾迴,才不至於讓他的鋪子早早關閉遭人笑話,可即使如此,那幾間鋪子別說掙銀錢,反倒是每年都要往裏虧些。
這些事情大兒子不知道,他卻早從幾個老傢夥那裏聽說了。
當時他還心下感嘆大兒子到底不是做生意的那塊料,又欣慰於小兒子的這份重情。
可就是這麽重情的小兒子卻是早早去世,留下一個小哥兒卻還被親大哥親大嫂各種苛待。
老爺子頹然的靠在椅背上,不知為何老大夫夫兩個連一個會出嫁的侄哥兒都容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