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飛
孤城閉(熱播劇清平樂原著) 作者:米蘭Lad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團紅綢彩線精心紮成的繡球悠悠墜下,自東京金明池前街道一側的樓上,豪家貴邸所設的彩幕帷幔之後,碰落了樓前馬上,新科狀元馮京皂紗重戴上的簪戴宮花。
馮京輕勒青驄馬,止步轉顧……黃衫加綠袍,迴首風袖飄。
彩幕後影影綽綽的幾位女子身影似驀然被風吹亂,局促零散地略略退去,隨之而起的,卻又是一陣輕快喜悅的清脆笑聲。
他唇角微揚,亦不再顧,待爭奪他簪戴宮花的路邊行人被嗬道者摒開後,他以烏靴輕觸馬腹,引馬繼續前行。
這是皇祐元年,馮京三元及第,輝煌的成績與無瑕的容顏,使他成了聞喜宴上最炫目的綠衣郎。
於他有意的女方,常以擲物的方式引起他的迴眸,擲的可能是水果、紈扇,也可能是飾物、繡球,自他三魁天下之後,更有豪門富室,擲以**裸的財勢,例如張堯佐家。
對這些意識曖昧的飛來贈品,他不會投桃報李,一概拒而不納,及第之後收下的女子禮物,便隻有唱名那天,中宮在太清樓上所賜的龍鳳團茶餅角子。
但那日,她隱於樓上彩幕珠簾後,他並未看見她,連賞賜的話,都是內臣傳達的。後來,他拾起樓上一位小姑娘誤墜的扇子,細細玩賞,薄露笑意——這柄紈扇曾經她禦覽,便愈顯可愛。
亦想過下次與她相遇時,該與她說些什麽。但當他騎馬過金明池前路,迎麵瞧見中宮儀仗鳳輿時,他猝不及防,渾然忘卻所有設想的話,隻下馬低首,覲見如儀,像個初見夫子的學童般,等她問一句,再答一句。
見他沒了簪戴宮花,她讓內人將車輿簷下的牡丹花摘一朵下來,給他簪上。那是千葉左花,色紫葉密而齊如截,後來他向人打聽,知道此花名為“平頭紫”。
紫,是士大夫喜愛的顏色,因為曳紫腰金,是大多數人的夢想。
她這隨手相贈的小小禮物也顯得大方而得體,應是對他的一種祝福。他再拜謝恩,恭送她起駕,再無一言。但其實,他很想問她,是否認出麵前這位狀元郎,是曾為她引路的少年,以及餘杭城外,追著她樓船跑的秀才。
今後,可有機會再問她?他的手指輕輕撫過重戴上“平頭紫”濕潤的花瓣,上麵有清涼的觸感。
好像每次見她,她都會送些禮物給他。他忽然憶起,初見時,她贈他金釧;唱名時,她贈他龍鳳團茶;而今,是贈他“平頭紫”……那麽,餘杭那次呢?
沅沅。他心微微一顫,黯然神傷,如今迴想,他與沅沅的相遇,也可算是受她所賜。
他提筆,給尚在江夏的母親寫信報訊,亦給叔父寫了一封,委托他在家鄉尋一片足夠大的墓地,留待將來他與妻子合葬。
母親的迴信很快傳來,她在表達喜悅之餘不忘提醒他:若有中意的閨秀淑女,不妨早日締結婚約,迎娶過門。
何謂“中意”?及第以來,每日上門向他提親者倒是絡繹不絕,想招他為婿的既有名門望族,亦有當朝權貴,而如今婚姻於他,絕非成家立室那麽簡單了,每位議婚對象的身後都有一個盤根錯節的政治背景,娶了誰,就等於選了她家族的立場,他必須慎重選擇。
當然,從拒絕張家提親那時起,他心裏便有了個明確的方向。
這年中,皇帝下詔為狀元授官:以進士第一人馮京為將仕郎,守將作監丞,通判荊南軍府事,推恩借緋。
大宋官員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以下服綠,若以歲月資曆計,是入仕著綠,滿二十年換賜緋,又滿二十年再換賜紫。雖未及年,而其所任職不宜著緋綠,或皇帝推恩特賜者,即謂之“借紫”、“借緋”。馮京初授的官職隻是從六品,以狀元身份獲賜緋衣,亦屬借緋。
竟與父親當年在書後寫下的那行字一點不差。馮京暗自訝異:將仕郎與守將作監丞的確是國朝狀元初授的階官名,推恩借緋也是慣例,但具體到通判荊南軍府事,就不是常人可以預料的了。
馮京領命走馬上任,數月後還闕述職,聽見都中同僚正在議論知製誥胡宿拒絕為複內臣楊懷敏入內副都知之職草製的事。
楊懷敏是張貴妃心腹,因慶曆八年逆賊入宮之事遭到貶黜,出任高陽關鈐轄,後來入宮奏事,張貴妃從旁慫恿,皇帝有了複其原職之意,遂命胡宿草製。
文官左右諫議大夫以上、武官觀察使以上除授製誥,及立皇太子、後妃、封親王、拜宰相、樞密使、三師、三公、使相、節度使之類的大詔令,是由翰林學士起草,稱“內製”,而知製誥負責起草的“外製”主要內容是一般官員或外命婦的任免、誥封,通常是皇帝先將詔令詞頭送中書審核,再由中書傳給知製誥草製。
關於楊懷敏官複原職的旨意中書已經許可,但詞頭送至當製的知製誥胡宿手中時,他卻斷然拒絕草製,說:“楊懷敏當年管勾皇城司,宿衛不謹,導致逆徒竊入宮闈,又未生擒賊人,當時便有議者說他欲滅奸人之口,而陛下不忍加誅,止黜於外,已是格外開恩,而今豈可複其原職?何況按舊製,內臣都知、副都知以過罷去者,不許再除。如今中書送到詞頭,臣不敢草製,還是封還給陛下罷。”
於是詞頭便被他依舊封還給皇帝了。
“今上問胡宿之罪了麽?”馮京問同僚。
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今上以此事問文相公:‘前代有此故事否?’文相公迴答說:‘唐給事中袁高不草盧杞製書,近來富弼亦曾封還詞頭。’今上聽了頓時便想通了,收迴成命,仍然讓楊懷敏補外。”
富弼?馮京目色一亮。這位目前在青州救災的富侍郎前幾年隨範仲淹推行新政、主持更張,賢名遍傳天下,馮京在州學中亦早有耳聞,原已十分景仰,隻是尚不知他還有過封還詞頭的故事。
同僚笑說:“國朝以來,敢於迴絕內降詞頭的原本隻有宰相,例如杜衍杜相公,說今上推恩太頻,到後來皇帝下傳給他的遷官賜封之類的詞頭,他十有八九會封還於上。以致後來再有人求官討賞,今上就會對他們說:‘不是我不給你們,是那白胡子老兒不許。’但知製誥遠不如宰相位尊,本來若有詞頭下達,是不敢不奉命草製的,而富弼是國朝第一個公然繳還詞頭的知製誥。”
見馮京頗感興趣,他便繼續講述了此事經過:今上當年立後,本屬意於蜀人王蒙正之女,但章獻太後覺得此女妖豔太甚,對少主不利,便命他立了郭後,而讓自己義兄劉美之子劉從德娶了王氏。劉從德不久後病卒,而今上對王氏念念不忘,便封她為遂國夫人,讓她出入內庭,亦有流言稱,王氏曾得幸於上。後來王蒙正私通其父婢妾事發,被除名流放,王氏亦獲譴奪封,罷朝謁,今上曾明文詔命其日後不得入內。但慶曆元年,王氏竟又頻頻被今上召見,出入如故,中宮曹後不懌,但因王氏並非內命婦,又得今上維護,亦不便加以管束。諫官張方平上疏論列,今上也置之不理,後來欲複王氏遂國之封,命富弼草製,而富弼當即繳還詞頭,態度堅定,決不草製。今上得知後亦感慚愧,遂取消了封命。
馮京聽了若有所思,良久未語,直到同僚出言問他意見,方微微一笑,道:“慶曆年間多君子。”
馮京躍馬往青州,正值鶯飛草長,春深時節。
問明知州府邸所在,他依言尋去,過了一脈流水小橋,麵前現出一壁青瓦粉牆,內鎖重樓飛簷。
想來此牆之後應是花園,鶯啼婉轉,風攜暗香,圍牆上方現出幾叢碧樹冠葉,而牆頭上則垂著數枝從園中蔓生出來的荼蘼花。
牆內傳來女眷笑語,喚人推動園中秋千。
他引馬稍稍退後,倚於橋頭,斜傍垂楊,在金色陽光下微眯著眼,漫視秋千揚起的方向。
也許圍牆太短,抑或秋千架立得太高,當秋千飛至最高處,上麵的女子身影越過粉牆,驚鴻一現。
那女子年約十七八歲,秀眉鳳目,螓首蟬鬢,脖子的弧度纖長美好,隨著秋千搖擺,她衣袂飄飛,雅態輕盈。
秋千第二次蕩起時,她亦注意到他,訝異地側首看。他略一笑,從容引袖,輕輕抹去了飛上他額頭的一點楊花。
她借過牆秋千看了他三次,然後便停下來,牆內響起幾名女子低語聲,應是她在跟同伴提起他。
須臾,牆頭荼蘼花枝動,上方先是露出兩個小鬟髻,和垂髫少女齊刷刷的劉海,然後,一張十三四歲小女孩的臉映入他眸心。
相較適才看見的女子,她臉形稍圓,膚色細白,眼睛大而清亮,觸及他目光時,她嘴角的笑靨尚未隱去,那純淨明亮的天真意態令他覺得似曾相識。
小女孩雙手摁住牆頭,睜大雙目打量他,從他的麵容眉目、衣冠巾帶,直看到絲鞭駿馬、玉勒雕鞍。
他的目光落在她的十個指頭上。她未染蔻丹,指甲呈幹淨的粉紅色,他覺得可愛,不由對她笑了笑。
這一笑驚動了她。好似忽然想起什麽,她倏地轉首後顧,對牆內的人說:“姐姐,把扇子遞給我。”
有人奉上紈扇,她接過,然後嚴肅地迴扇障麵,蔽住了眼睛以下的部分,一雙美目卻還是好奇地觀察著他。
他笑意加深,開口問她:“請問姑娘,知州府邸大門應該往哪邊走?”
“你為何要來知州府邸?”扇子後傳來她猶帶稚氣的聲音。
他迴答:“我想拜謁富侍郎。”
“你找我爹爹做什麽?”小姑娘立即追問。不待他迴答,盯著他黲墨色涼衫衣袖下露出的一痕緋羅袍,她又補充了一個她更想了解的問題:“你是誰呀?”
他騎著白馬,立於草薰南陌,煙霏絲柳的背景中,朝她微微欠身,含笑道:“在下江夏馮京。”
馮京輕勒青驄馬,止步轉顧……黃衫加綠袍,迴首風袖飄。
彩幕後影影綽綽的幾位女子身影似驀然被風吹亂,局促零散地略略退去,隨之而起的,卻又是一陣輕快喜悅的清脆笑聲。
他唇角微揚,亦不再顧,待爭奪他簪戴宮花的路邊行人被嗬道者摒開後,他以烏靴輕觸馬腹,引馬繼續前行。
這是皇祐元年,馮京三元及第,輝煌的成績與無瑕的容顏,使他成了聞喜宴上最炫目的綠衣郎。
於他有意的女方,常以擲物的方式引起他的迴眸,擲的可能是水果、紈扇,也可能是飾物、繡球,自他三魁天下之後,更有豪門富室,擲以**裸的財勢,例如張堯佐家。
對這些意識曖昧的飛來贈品,他不會投桃報李,一概拒而不納,及第之後收下的女子禮物,便隻有唱名那天,中宮在太清樓上所賜的龍鳳團茶餅角子。
但那日,她隱於樓上彩幕珠簾後,他並未看見她,連賞賜的話,都是內臣傳達的。後來,他拾起樓上一位小姑娘誤墜的扇子,細細玩賞,薄露笑意——這柄紈扇曾經她禦覽,便愈顯可愛。
亦想過下次與她相遇時,該與她說些什麽。但當他騎馬過金明池前路,迎麵瞧見中宮儀仗鳳輿時,他猝不及防,渾然忘卻所有設想的話,隻下馬低首,覲見如儀,像個初見夫子的學童般,等她問一句,再答一句。
見他沒了簪戴宮花,她讓內人將車輿簷下的牡丹花摘一朵下來,給他簪上。那是千葉左花,色紫葉密而齊如截,後來他向人打聽,知道此花名為“平頭紫”。
紫,是士大夫喜愛的顏色,因為曳紫腰金,是大多數人的夢想。
她這隨手相贈的小小禮物也顯得大方而得體,應是對他的一種祝福。他再拜謝恩,恭送她起駕,再無一言。但其實,他很想問她,是否認出麵前這位狀元郎,是曾為她引路的少年,以及餘杭城外,追著她樓船跑的秀才。
今後,可有機會再問她?他的手指輕輕撫過重戴上“平頭紫”濕潤的花瓣,上麵有清涼的觸感。
好像每次見她,她都會送些禮物給他。他忽然憶起,初見時,她贈他金釧;唱名時,她贈他龍鳳團茶;而今,是贈他“平頭紫”……那麽,餘杭那次呢?
沅沅。他心微微一顫,黯然神傷,如今迴想,他與沅沅的相遇,也可算是受她所賜。
他提筆,給尚在江夏的母親寫信報訊,亦給叔父寫了一封,委托他在家鄉尋一片足夠大的墓地,留待將來他與妻子合葬。
母親的迴信很快傳來,她在表達喜悅之餘不忘提醒他:若有中意的閨秀淑女,不妨早日締結婚約,迎娶過門。
何謂“中意”?及第以來,每日上門向他提親者倒是絡繹不絕,想招他為婿的既有名門望族,亦有當朝權貴,而如今婚姻於他,絕非成家立室那麽簡單了,每位議婚對象的身後都有一個盤根錯節的政治背景,娶了誰,就等於選了她家族的立場,他必須慎重選擇。
當然,從拒絕張家提親那時起,他心裏便有了個明確的方向。
這年中,皇帝下詔為狀元授官:以進士第一人馮京為將仕郎,守將作監丞,通判荊南軍府事,推恩借緋。
大宋官員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以下服綠,若以歲月資曆計,是入仕著綠,滿二十年換賜緋,又滿二十年再換賜紫。雖未及年,而其所任職不宜著緋綠,或皇帝推恩特賜者,即謂之“借紫”、“借緋”。馮京初授的官職隻是從六品,以狀元身份獲賜緋衣,亦屬借緋。
竟與父親當年在書後寫下的那行字一點不差。馮京暗自訝異:將仕郎與守將作監丞的確是國朝狀元初授的階官名,推恩借緋也是慣例,但具體到通判荊南軍府事,就不是常人可以預料的了。
馮京領命走馬上任,數月後還闕述職,聽見都中同僚正在議論知製誥胡宿拒絕為複內臣楊懷敏入內副都知之職草製的事。
楊懷敏是張貴妃心腹,因慶曆八年逆賊入宮之事遭到貶黜,出任高陽關鈐轄,後來入宮奏事,張貴妃從旁慫恿,皇帝有了複其原職之意,遂命胡宿草製。
文官左右諫議大夫以上、武官觀察使以上除授製誥,及立皇太子、後妃、封親王、拜宰相、樞密使、三師、三公、使相、節度使之類的大詔令,是由翰林學士起草,稱“內製”,而知製誥負責起草的“外製”主要內容是一般官員或外命婦的任免、誥封,通常是皇帝先將詔令詞頭送中書審核,再由中書傳給知製誥草製。
關於楊懷敏官複原職的旨意中書已經許可,但詞頭送至當製的知製誥胡宿手中時,他卻斷然拒絕草製,說:“楊懷敏當年管勾皇城司,宿衛不謹,導致逆徒竊入宮闈,又未生擒賊人,當時便有議者說他欲滅奸人之口,而陛下不忍加誅,止黜於外,已是格外開恩,而今豈可複其原職?何況按舊製,內臣都知、副都知以過罷去者,不許再除。如今中書送到詞頭,臣不敢草製,還是封還給陛下罷。”
於是詞頭便被他依舊封還給皇帝了。
“今上問胡宿之罪了麽?”馮京問同僚。
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今上以此事問文相公:‘前代有此故事否?’文相公迴答說:‘唐給事中袁高不草盧杞製書,近來富弼亦曾封還詞頭。’今上聽了頓時便想通了,收迴成命,仍然讓楊懷敏補外。”
富弼?馮京目色一亮。這位目前在青州救災的富侍郎前幾年隨範仲淹推行新政、主持更張,賢名遍傳天下,馮京在州學中亦早有耳聞,原已十分景仰,隻是尚不知他還有過封還詞頭的故事。
同僚笑說:“國朝以來,敢於迴絕內降詞頭的原本隻有宰相,例如杜衍杜相公,說今上推恩太頻,到後來皇帝下傳給他的遷官賜封之類的詞頭,他十有八九會封還於上。以致後來再有人求官討賞,今上就會對他們說:‘不是我不給你們,是那白胡子老兒不許。’但知製誥遠不如宰相位尊,本來若有詞頭下達,是不敢不奉命草製的,而富弼是國朝第一個公然繳還詞頭的知製誥。”
見馮京頗感興趣,他便繼續講述了此事經過:今上當年立後,本屬意於蜀人王蒙正之女,但章獻太後覺得此女妖豔太甚,對少主不利,便命他立了郭後,而讓自己義兄劉美之子劉從德娶了王氏。劉從德不久後病卒,而今上對王氏念念不忘,便封她為遂國夫人,讓她出入內庭,亦有流言稱,王氏曾得幸於上。後來王蒙正私通其父婢妾事發,被除名流放,王氏亦獲譴奪封,罷朝謁,今上曾明文詔命其日後不得入內。但慶曆元年,王氏竟又頻頻被今上召見,出入如故,中宮曹後不懌,但因王氏並非內命婦,又得今上維護,亦不便加以管束。諫官張方平上疏論列,今上也置之不理,後來欲複王氏遂國之封,命富弼草製,而富弼當即繳還詞頭,態度堅定,決不草製。今上得知後亦感慚愧,遂取消了封命。
馮京聽了若有所思,良久未語,直到同僚出言問他意見,方微微一笑,道:“慶曆年間多君子。”
馮京躍馬往青州,正值鶯飛草長,春深時節。
問明知州府邸所在,他依言尋去,過了一脈流水小橋,麵前現出一壁青瓦粉牆,內鎖重樓飛簷。
想來此牆之後應是花園,鶯啼婉轉,風攜暗香,圍牆上方現出幾叢碧樹冠葉,而牆頭上則垂著數枝從園中蔓生出來的荼蘼花。
牆內傳來女眷笑語,喚人推動園中秋千。
他引馬稍稍退後,倚於橋頭,斜傍垂楊,在金色陽光下微眯著眼,漫視秋千揚起的方向。
也許圍牆太短,抑或秋千架立得太高,當秋千飛至最高處,上麵的女子身影越過粉牆,驚鴻一現。
那女子年約十七八歲,秀眉鳳目,螓首蟬鬢,脖子的弧度纖長美好,隨著秋千搖擺,她衣袂飄飛,雅態輕盈。
秋千第二次蕩起時,她亦注意到他,訝異地側首看。他略一笑,從容引袖,輕輕抹去了飛上他額頭的一點楊花。
她借過牆秋千看了他三次,然後便停下來,牆內響起幾名女子低語聲,應是她在跟同伴提起他。
須臾,牆頭荼蘼花枝動,上方先是露出兩個小鬟髻,和垂髫少女齊刷刷的劉海,然後,一張十三四歲小女孩的臉映入他眸心。
相較適才看見的女子,她臉形稍圓,膚色細白,眼睛大而清亮,觸及他目光時,她嘴角的笑靨尚未隱去,那純淨明亮的天真意態令他覺得似曾相識。
小女孩雙手摁住牆頭,睜大雙目打量他,從他的麵容眉目、衣冠巾帶,直看到絲鞭駿馬、玉勒雕鞍。
他的目光落在她的十個指頭上。她未染蔻丹,指甲呈幹淨的粉紅色,他覺得可愛,不由對她笑了笑。
這一笑驚動了她。好似忽然想起什麽,她倏地轉首後顧,對牆內的人說:“姐姐,把扇子遞給我。”
有人奉上紈扇,她接過,然後嚴肅地迴扇障麵,蔽住了眼睛以下的部分,一雙美目卻還是好奇地觀察著他。
他笑意加深,開口問她:“請問姑娘,知州府邸大門應該往哪邊走?”
“你為何要來知州府邸?”扇子後傳來她猶帶稚氣的聲音。
他迴答:“我想拜謁富侍郎。”
“你找我爹爹做什麽?”小姑娘立即追問。不待他迴答,盯著他黲墨色涼衫衣袖下露出的一痕緋羅袍,她又補充了一個她更想了解的問題:“你是誰呀?”
他騎著白馬,立於草薰南陌,煙霏絲柳的背景中,朝她微微欠身,含笑道:“在下江夏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