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電影的加持下,顧白如今已被坊間稱為金牌製作人。
這位金牌製作人下一部電影,卻是一部科幻片。
《星際迴航:神的審判》,這個名字聽上去就讓人有種不祥的預感,但我們當然不能從這麽不專業的角度來給這部電影下定論。
記者首先注意到,這部電影的導演名叫蔣臨。蔣臨,對於業內和觀眾們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我們感到茫然,但幸好蔣臨並不是如當年的封肅導演那樣是個純新人。」
接下來《電影之音》貼了一些蔣臨的一些個人資料了。
大眾對顧白的追捧其實已經冷卻了一些,畢竟顧白在《法不容情》後也算隱身了一年多。
但他開公司的行為卻讓民眾對他熱情高漲。
大家關注他,媒體肯定要追隨著眾人的視線去報導顧白了。
正如媒體所說,蔣臨和封肅不同,封肅當年是真找不到什麽資料,頂多扒拉出他在哪兒上的大學,學習成績怎麽樣,更何況封肅當年拍《青春之歌》時,顧白還沒那麽出名。
但這部科幻片就不一樣了。
顧白的身份,已經從新興製片人,變成了大家口中的王牌製作人。
所以蔣臨的身份,自然被媒體都扒了出來。
在國外漂泊多年卻沒有自己獨立的電影,聯合執導過一部電影,也執導過一些美劇的部分劇集。
這個身份,看上去真的很難擔當得起幾億製作大片導演的重任。
所以也不能怪大眾對他如此懷疑了。
「這位年輕的製作人似乎沉迷於各種挑戰,他對拍熱門題材沒有興趣,他鍾情冷門題材。
他擅長使用一些不被大眾看好的導演,路關導演,封肅導演,葉泰初導演……他們都因為種種原因不顯名氣,或者幹脆就是新人導演,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被顧白挖掘出來了。
但顧白同樣有挖掘得不甚成功的導演,但他好像不是很在乎,在新的科幻電影裏,他仍然力排眾議,使用了蔣臨導演。
銳意進取是好事,但一味享受冒險卻不見得是好事。畢竟善泳者溺,善騎者墮。
這位還沒有單獨電影作品的蔣臨導演,真的能夠重複顧總挖掘新人的傳奇嗎?
這位年輕的製作人每一次都能擁有那麽好的運氣嗎?我們都不知道。」
《電影之音》是電影主流媒體的代表之一,一般不偏不倚,連它都那麽說,看上去大眾是多麽不看好顧白的這部電影了。
而一些沒有官方背景的媒體那更是對此大書特書了。
「作為資深電影人,我對顧白狂妄的行為非常擔憂。
我認為像顧白這樣年輕的製作人,帶著大量資本衝擊現有的電影市場是好事,但越飽滿的稻穗,他的頭低的越低,隻有空空的稗子才會抬起頭在風中招搖。作為一名年輕人,他應該沉下心來,應該謙虛一些。」
「《法不容情》的成功似乎讓這位年輕的製作人沖昏了頭腦,除卻路關導演的《千秋歲引》以外,他此後接連的幾部片子統統都平平無奇,讓人失望。」
這些聲音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種輿論。
對此,《星際迴航:神的審判》片方沒有進行任何迴應。
有媒體想要打電話採訪,銀河傳媒給的迴應是:我們沒有對這些迴應的義務,我們更習慣用作品說話。
銀河傳媒的迴應無疑激怒了一些媒體。
在這樣的資訊時代,媒體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就有了一種錯覺,感覺自己仿佛能掌控一切,其他人的生殺大權在自己手中。
《星際迴航》如此不搭理媒體的行為,讓一些媒體決心給顧白一些顏色瞧瞧。
一時間,關於《星際迴航:神的審判》的輿論更惡劣了。
也算是正中顧白下懷。
穀遠對此興奮得很——哦是的,他也從宏達跳槽到銀河傳媒這裏了。
顧白和宏達傳媒分手並且挖了幾個人後,宏達傳媒那邊表現得挺豁達的,那邊老闆說兩家以後好好合作。畢竟,顧白給他們帶來了太多利潤,宏達傳媒決定和顧白繼續維持這友好關係。
穀遠跑去問顧白說:「顧總,這次我們怎麽營銷?」
他已經將顧白當做營銷奇才來看了。
顧白:「不用營銷。」
穀遠:「啊?」
顧白開始胡扯了:「我們現在所有的錢都用來進行特效製作,沒有多少營銷的錢,現在鋪天蓋地的在指責我,普通的營銷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幹脆不用營銷最後用作品說話就行。」
而搬出個很爛的作品,這不妥妥打自己的臉麽。
顧白已經開始考慮怎麽補償導演和演員了嘿嘿嘿。
其實現在雖然看著惡劣,但對《星際迴航》直接開炮的其實是一些非主流媒體,而主流媒體對《星際迴航》的評價隻是普通的褒貶不一,事實上,主流媒體中開麥評價《星際迴航》的並不多,因為《星際迴航》這才剛剛定檔,還有小半年上映時間呢。
02.
小半年過去了。
電影後期的製作時間很漫長。
但再漫長的時光總有到頭的時候。
電影後期製作完畢的後,製作團隊都喜極而泣了。
不光是因為他們終於能賺到大錢了,更多是因為終於能告別蔣臨這個可怕的導演了。
這位金牌製作人下一部電影,卻是一部科幻片。
《星際迴航:神的審判》,這個名字聽上去就讓人有種不祥的預感,但我們當然不能從這麽不專業的角度來給這部電影下定論。
記者首先注意到,這部電影的導演名叫蔣臨。蔣臨,對於業內和觀眾們來說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我們感到茫然,但幸好蔣臨並不是如當年的封肅導演那樣是個純新人。」
接下來《電影之音》貼了一些蔣臨的一些個人資料了。
大眾對顧白的追捧其實已經冷卻了一些,畢竟顧白在《法不容情》後也算隱身了一年多。
但他開公司的行為卻讓民眾對他熱情高漲。
大家關注他,媒體肯定要追隨著眾人的視線去報導顧白了。
正如媒體所說,蔣臨和封肅不同,封肅當年是真找不到什麽資料,頂多扒拉出他在哪兒上的大學,學習成績怎麽樣,更何況封肅當年拍《青春之歌》時,顧白還沒那麽出名。
但這部科幻片就不一樣了。
顧白的身份,已經從新興製片人,變成了大家口中的王牌製作人。
所以蔣臨的身份,自然被媒體都扒了出來。
在國外漂泊多年卻沒有自己獨立的電影,聯合執導過一部電影,也執導過一些美劇的部分劇集。
這個身份,看上去真的很難擔當得起幾億製作大片導演的重任。
所以也不能怪大眾對他如此懷疑了。
「這位年輕的製作人似乎沉迷於各種挑戰,他對拍熱門題材沒有興趣,他鍾情冷門題材。
他擅長使用一些不被大眾看好的導演,路關導演,封肅導演,葉泰初導演……他們都因為種種原因不顯名氣,或者幹脆就是新人導演,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都被顧白挖掘出來了。
但顧白同樣有挖掘得不甚成功的導演,但他好像不是很在乎,在新的科幻電影裏,他仍然力排眾議,使用了蔣臨導演。
銳意進取是好事,但一味享受冒險卻不見得是好事。畢竟善泳者溺,善騎者墮。
這位還沒有單獨電影作品的蔣臨導演,真的能夠重複顧總挖掘新人的傳奇嗎?
這位年輕的製作人每一次都能擁有那麽好的運氣嗎?我們都不知道。」
《電影之音》是電影主流媒體的代表之一,一般不偏不倚,連它都那麽說,看上去大眾是多麽不看好顧白的這部電影了。
而一些沒有官方背景的媒體那更是對此大書特書了。
「作為資深電影人,我對顧白狂妄的行為非常擔憂。
我認為像顧白這樣年輕的製作人,帶著大量資本衝擊現有的電影市場是好事,但越飽滿的稻穗,他的頭低的越低,隻有空空的稗子才會抬起頭在風中招搖。作為一名年輕人,他應該沉下心來,應該謙虛一些。」
「《法不容情》的成功似乎讓這位年輕的製作人沖昏了頭腦,除卻路關導演的《千秋歲引》以外,他此後接連的幾部片子統統都平平無奇,讓人失望。」
這些聲音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種輿論。
對此,《星際迴航:神的審判》片方沒有進行任何迴應。
有媒體想要打電話採訪,銀河傳媒給的迴應是:我們沒有對這些迴應的義務,我們更習慣用作品說話。
銀河傳媒的迴應無疑激怒了一些媒體。
在這樣的資訊時代,媒體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就有了一種錯覺,感覺自己仿佛能掌控一切,其他人的生殺大權在自己手中。
《星際迴航》如此不搭理媒體的行為,讓一些媒體決心給顧白一些顏色瞧瞧。
一時間,關於《星際迴航:神的審判》的輿論更惡劣了。
也算是正中顧白下懷。
穀遠對此興奮得很——哦是的,他也從宏達跳槽到銀河傳媒這裏了。
顧白和宏達傳媒分手並且挖了幾個人後,宏達傳媒那邊表現得挺豁達的,那邊老闆說兩家以後好好合作。畢竟,顧白給他們帶來了太多利潤,宏達傳媒決定和顧白繼續維持這友好關係。
穀遠跑去問顧白說:「顧總,這次我們怎麽營銷?」
他已經將顧白當做營銷奇才來看了。
顧白:「不用營銷。」
穀遠:「啊?」
顧白開始胡扯了:「我們現在所有的錢都用來進行特效製作,沒有多少營銷的錢,現在鋪天蓋地的在指責我,普通的營銷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幹脆不用營銷最後用作品說話就行。」
而搬出個很爛的作品,這不妥妥打自己的臉麽。
顧白已經開始考慮怎麽補償導演和演員了嘿嘿嘿。
其實現在雖然看著惡劣,但對《星際迴航》直接開炮的其實是一些非主流媒體,而主流媒體對《星際迴航》的評價隻是普通的褒貶不一,事實上,主流媒體中開麥評價《星際迴航》的並不多,因為《星際迴航》這才剛剛定檔,還有小半年上映時間呢。
02.
小半年過去了。
電影後期的製作時間很漫長。
但再漫長的時光總有到頭的時候。
電影後期製作完畢的後,製作團隊都喜極而泣了。
不光是因為他們終於能賺到大錢了,更多是因為終於能告別蔣臨這個可怕的導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