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晟身體一直沒好徹底,喝了酒,和扶搖糾纏一溜夠,沉沉睡去了。
扶搖見他安穩,悄悄起身,到外殿向值守小太監們輕聲道:「陛下睡了,你們去外麵守吧,有事會叫。」
殿門又被關上。
扶搖輕手輕腳到禦書案近前,拉開幹坤格的屜子,見掌武令、玉璽皆安靜躺在其中。他迅速摸出拓泥,將兩件東西的印麵拓清楚,到禦書房後窗學了一聲鳥鳴。
園林造景深處傳來一聲迴應。
扶搖用帕子兜住拓泥盒子,高拋上天。
掠影過,沒看清是什麽鳥急飛過去,銜住東西飛遠了。
扶搖咽下提到嗓子眼的心,迴到內間,見趙晟還在安睡。
他重新坐下,輕柔掠開對方額發:你將我視作另一人,我本該恨你,卻又……恨不起你。
你高高在上也是可憐人,我答應他們的最後一件事做完了。往後會讓你看到,隻有我真心守著你,無論你是否身居高位。
他想到這,從懷中摸出個錦囊,那裏是道藥方子。
太醫院歸太常寺管,廖必死前讓老太醫品寫李爻的解藥方之後,被他利用職務之便偷偷調換過。
隻比兩位皇子下手早了兩天。
他拿著方子怔怔:有這東西在手,起碼能換李爻保你的性命。
這夜之後,「萬人投誠,皆被坑殺,貴胄無眼、不見疾苦」這十六個字長了翅膀,不知從哪裏出發,飛向幽州,人盡皆知。
消息落地生花,被有心人煽動,經三四日發酵,讓百姓的悲怒釀成一口咽下去就會被噎死的氣。
常健與莊別留一麵安撫百姓情緒,一麵迅速向朝廷上報。
可急信剛離幽州口,就被擋迴來了。都城的令官已經到了:亂事聖上已知,二位大人請接調令。
調令上璽印、掌武令印齊全,言說早有密使上報民心不穩、蒙兀異動,令常健前去燕北關盯視蒙兀動向,莊別留守在幽州口,安撫民心,擒出煽動百姓的禍頭。
可「坑殺萬人」的激怒,還能輕易被安撫下來嗎?
「莊大人,」傳令官從懷裏摸出一封信,「這是聖上單獨給大人的妙計。」
莊別留愣著接下,看清信上字跡,瞬間瞭然——這與陛下半點關係沒有。分明是左相蘇禾傳來的信。
蘇大人聲稱要看準機會為幽州百姓拚一片新天地,他們暗中合謀,以謀刺「勸誡」提點趙晟,卻換來皇上坑殺降匪。那之後,蘇大人一直讓他按兵不動,如今終於又要有動作了!
莊別留心下激動,默默將信收了。
李爻這些年經得事多,骨子裏自有沉穩,性子也自有豁達。
他被迫待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索性當真安心修養起來,鬧得景平都覺得他分裂,他時而有一條道走到天亮的堅持,時而又大大咧咧過於沒心沒肺。
閉門大半個月,讓景平最開心的是李爻氣色好了不少。陽光打在他皮膚上,能隱約見得紅潤血色。
可日子就是這樣,每當你覺得將就過得去時,老天就會整點事,告訴你——過不去啦,別躺屍了,起來造作吧。
這日休沐,景平隨意翻著書,陪李爻在花坊辣手摧花。
扶搖送來的那棵觀音竹也被王爺養成了半死不活的模樣,所有花草到康南王手中都自生傲骨,吊著一口氣,就是不死。
快吃飯時,避役司有消息自幽州傳迴:
一是幽州百姓有異動,一部分被莊別留徵召入伍,一部分成群結隊向南流離;
二是蒙兀的圖擇可汗確實與大將軍分庭抗禮,還有與他的大汗老子拆開部落另起爐灶之意。
李爻扔下花鏟,撣撣手,在王府院子裏走柳兒。
景平則不動聲色地知道,蘇禾動手了。
消息沒能行文傳至都城,顯然是那老頭子做過手腳,要給趙晟來個措手不及。
「我入宮一趟。」李爻沉聲道。
事到如今,景平自然要陪他一起去。
沒想到,二人宮門口遞令,皇城守衛卻道:「二位大人若有要事,請到東宮與太子殿下商議,禦駕清早低調出城了。」
啥?
皇上確實恢復了趙岐的太子位,為得是前去秦川有人監國,可誰能想到他跑得這麽蔫無聲息。
二人對視一眼,隻得又費馬蹄子前去東宮。
左腳邁進門檻子,右腳還沒跟上,就被一封加急文書加個兒進來。
趙岐一副病懨懨的模樣,在書房與摞成山的文書對陣。他看過加急文書眉頭緊鎖出一道「川」字:「王父,這是父皇讓孤過目之後給你的。」
李爻接了,見那雖然不是聖旨,卻蓋著玉璽的文書上說,幽州的亂子恐怕莊別留一人難以應對,讓李爻帶兩萬官軍去看看。接令次日出發。
短短兩句話,細想很多蹊蹺。
皇上讓李爻去安置流民,是帶著預防叛亂的意味,不給掌武令,起碼該將管製北防務軍的半枚檮杌符一併交付,否則若真有暴/動,官軍不能真刀真槍砍百姓,憑兩萬正規軍控製毫無章法的十萬餘人實在是太難了。
更甚,北麵的亂訊是如何越過鄴陽,直接追上已經南行的趙晟呢?
李爻問那傳令官:「消息如何傳到禦前的?」
小官答:「陛下啟程不久,收到密報,其他的卑職不知,王爺恕罪。」
扶搖見他安穩,悄悄起身,到外殿向值守小太監們輕聲道:「陛下睡了,你們去外麵守吧,有事會叫。」
殿門又被關上。
扶搖輕手輕腳到禦書案近前,拉開幹坤格的屜子,見掌武令、玉璽皆安靜躺在其中。他迅速摸出拓泥,將兩件東西的印麵拓清楚,到禦書房後窗學了一聲鳥鳴。
園林造景深處傳來一聲迴應。
扶搖用帕子兜住拓泥盒子,高拋上天。
掠影過,沒看清是什麽鳥急飛過去,銜住東西飛遠了。
扶搖咽下提到嗓子眼的心,迴到內間,見趙晟還在安睡。
他重新坐下,輕柔掠開對方額發:你將我視作另一人,我本該恨你,卻又……恨不起你。
你高高在上也是可憐人,我答應他們的最後一件事做完了。往後會讓你看到,隻有我真心守著你,無論你是否身居高位。
他想到這,從懷中摸出個錦囊,那裏是道藥方子。
太醫院歸太常寺管,廖必死前讓老太醫品寫李爻的解藥方之後,被他利用職務之便偷偷調換過。
隻比兩位皇子下手早了兩天。
他拿著方子怔怔:有這東西在手,起碼能換李爻保你的性命。
這夜之後,「萬人投誠,皆被坑殺,貴胄無眼、不見疾苦」這十六個字長了翅膀,不知從哪裏出發,飛向幽州,人盡皆知。
消息落地生花,被有心人煽動,經三四日發酵,讓百姓的悲怒釀成一口咽下去就會被噎死的氣。
常健與莊別留一麵安撫百姓情緒,一麵迅速向朝廷上報。
可急信剛離幽州口,就被擋迴來了。都城的令官已經到了:亂事聖上已知,二位大人請接調令。
調令上璽印、掌武令印齊全,言說早有密使上報民心不穩、蒙兀異動,令常健前去燕北關盯視蒙兀動向,莊別留守在幽州口,安撫民心,擒出煽動百姓的禍頭。
可「坑殺萬人」的激怒,還能輕易被安撫下來嗎?
「莊大人,」傳令官從懷裏摸出一封信,「這是聖上單獨給大人的妙計。」
莊別留愣著接下,看清信上字跡,瞬間瞭然——這與陛下半點關係沒有。分明是左相蘇禾傳來的信。
蘇大人聲稱要看準機會為幽州百姓拚一片新天地,他們暗中合謀,以謀刺「勸誡」提點趙晟,卻換來皇上坑殺降匪。那之後,蘇大人一直讓他按兵不動,如今終於又要有動作了!
莊別留心下激動,默默將信收了。
李爻這些年經得事多,骨子裏自有沉穩,性子也自有豁達。
他被迫待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索性當真安心修養起來,鬧得景平都覺得他分裂,他時而有一條道走到天亮的堅持,時而又大大咧咧過於沒心沒肺。
閉門大半個月,讓景平最開心的是李爻氣色好了不少。陽光打在他皮膚上,能隱約見得紅潤血色。
可日子就是這樣,每當你覺得將就過得去時,老天就會整點事,告訴你——過不去啦,別躺屍了,起來造作吧。
這日休沐,景平隨意翻著書,陪李爻在花坊辣手摧花。
扶搖送來的那棵觀音竹也被王爺養成了半死不活的模樣,所有花草到康南王手中都自生傲骨,吊著一口氣,就是不死。
快吃飯時,避役司有消息自幽州傳迴:
一是幽州百姓有異動,一部分被莊別留徵召入伍,一部分成群結隊向南流離;
二是蒙兀的圖擇可汗確實與大將軍分庭抗禮,還有與他的大汗老子拆開部落另起爐灶之意。
李爻扔下花鏟,撣撣手,在王府院子裏走柳兒。
景平則不動聲色地知道,蘇禾動手了。
消息沒能行文傳至都城,顯然是那老頭子做過手腳,要給趙晟來個措手不及。
「我入宮一趟。」李爻沉聲道。
事到如今,景平自然要陪他一起去。
沒想到,二人宮門口遞令,皇城守衛卻道:「二位大人若有要事,請到東宮與太子殿下商議,禦駕清早低調出城了。」
啥?
皇上確實恢復了趙岐的太子位,為得是前去秦川有人監國,可誰能想到他跑得這麽蔫無聲息。
二人對視一眼,隻得又費馬蹄子前去東宮。
左腳邁進門檻子,右腳還沒跟上,就被一封加急文書加個兒進來。
趙岐一副病懨懨的模樣,在書房與摞成山的文書對陣。他看過加急文書眉頭緊鎖出一道「川」字:「王父,這是父皇讓孤過目之後給你的。」
李爻接了,見那雖然不是聖旨,卻蓋著玉璽的文書上說,幽州的亂子恐怕莊別留一人難以應對,讓李爻帶兩萬官軍去看看。接令次日出發。
短短兩句話,細想很多蹊蹺。
皇上讓李爻去安置流民,是帶著預防叛亂的意味,不給掌武令,起碼該將管製北防務軍的半枚檮杌符一併交付,否則若真有暴/動,官軍不能真刀真槍砍百姓,憑兩萬正規軍控製毫無章法的十萬餘人實在是太難了。
更甚,北麵的亂訊是如何越過鄴陽,直接追上已經南行的趙晟呢?
李爻問那傳令官:「消息如何傳到禦前的?」
小官答:「陛下啟程不久,收到密報,其他的卑職不知,王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