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事時,正趕上三法司因辰王案洗底,按理說新官上任即便要燒三把火,也該尋容易的燒。
一把大火燒到帝師,依著皇上的喜怒無常,沒人能預判後果。李爻著人查了,但還沒結果。
而今又多了一封真假難斷的大皇子手書。
他忍不住囉嗦:「拋開書信真假,學生還是想問您一句,您覺得是誰跟您過不去?」
鄭錚顯然明白李爻想什麽,笑道:「老朽心裏有猜測,因此才要迴去看一眼。隻是內裏因果難言,非到必要時不必說出來,最好能永遠爛在肚子裏。」
話說到這份上,便是多說無益。
李爻來時帶了百人騎軍,迴去時又加派四百。
花信風的江南軍務未了,暫不能一同還朝,不過五百正規軍不怕山賊土匪,更不需說壓陣的是康南王。
臨行前,花信風深深看了李爻一眼。
李爻慢條斯理還他一眼:「鬼都沒你怨氣重,你再嚇著人家。」
花信風癟嘴。
李爻慣會得理不饒人:「就是嘛,又不是我拆了你的姻緣廟,」他煞有介事地摩挲下巴,鄭重嘲笑,「嘖,也不對,夯還沒砸呢,哪兒來的廟。」
花信風忍無可忍,剛要一鞭子敲在李爻馬屁股上,讓他快滾,瞥眼看見鬆釵不遠不近地拾樂子,一臉的苦大仇深在經歷了陳脖子瞪眼之後,飛快演化為一個春風化雨的和緩笑意:「路上小心,過些天我也迴去,你若得空,我陪你逛逛。」
李爻一挑大拇指:有點兒長進!
他給個甜棗打一巴掌地低聲找補:「說得你對都城很熟一樣,這樣吧,師徒一場我把景平借你,讓他給你照個亮兒。」
招完欠極有自知之明,大笑著策馬跑了。
眾人一路有條不紊。
離都城越近天氣越陰霾,自打踏上鄴陽城外一條大路通進城的瞻天道,雨就沒停過。
貴如油的春雨,也禁不住這麽下。
冬寒未退盡,雨絲裹著寒潮,仿佛一根根晶瑩冰針,能戳進人的骨頭縫裏。
李爻念著鄭錚會冷,將自己的細絨外氅給了老爺子。
他咳嗽見緩,但半邊身子沒知覺的毛病近來越發頻繁,且消退得慢了,去秦川路上犯過一次,眼下又捲土重來。
也說不清為什麽,一犯這毛病李爻心底就冒出股子艮勁兒,像是傻小子的死不認輸、或是非要較勁的倔驢脾氣——不就是沒知覺麽,還能翻出什麽花?隻當半邊身子神遊四海去了。
他雲淡風輕地誰也沒告訴,時不時往嘴裏扔一塊杏幹,捱著沒知覺的僵冷麻木照樣騎馬趕路。慶幸於帶著濃鬱相思的一絲酸甜與他同仇敵愾。
從下午扛到夜晚車馬隊紮營落腳,症狀漸緩。
隊伍安置在瞻天道臨近的小鎮外,偶遇擦錯而過的百姓,聽見老百姓罵雨師哭天抹淚兒五六日,定是死了親爹。
李爻念著鄭錚那把老骨頭再硬朗,也受不了接二連三地在軍帳裏躺著接地氣——實在太潮冷。
他帶了數名近衛配老爺子到鎮上住驛館,謹慎起見專門挑了精通江湖把戲的兄弟值守。
小龐跟李爻久了,早看出他毛病又上勁兒呢,安置下來後格外知冷暖,尋熱水、沏茶拿藥、端盆、溫手巾,就差親自上手給王爺擦臉了。
李爻笑著:「行了,我自己能行,景平囑咐你了?」
小龐嘴笨,還是要念叨:「賀、賀大人囑咐過一次,小、小的謹記,不用、用總囑咐。」
「誒?你好像好多了?」李爻眼睛像道彎月亮,心說小景平真是當世神醫,我算撈著寶了。
「賀、賀大人還囑咐,讓小的、看、看著您,別總、總埋針。」
李爻擦臉洗手,擼胳膊挽袖子的,小龐看見他手臂上釘著冷寒的銀針。
李爻也知道這樣不好,想把針下了,轉念又想:再兩日便到地方了,還是謹慎些。
趙岐那信不對勁,鄭錚執意要迴去,這事該是沒完。
越想越不安——守秘密得分時候。還是得勸老師把心裏藏的事兒說出來。
他打定主意,去找鄭錚。剛出房門,見他安排著照顧鄭錚的小親兵在門前耷拉著腦袋轉悠。
「小左怎麽了?」李爻問。
親兵小左聽見聲音嚇一跳,猛一迴頭,連忙行禮,猶豫片刻道:「老大人頭疼,摸著是有點發熱。我說叫大夫,他直接睡下了,還囑咐我別告訴您,小的覺得這不是個事兒……」
李爻一擺手,沒怪罪,道:「你去請大夫來給大人看看,他若不樂意,你就說這樣才能好得更快、瞞得住我。」
小左眨巴著眼睛看李爻,從前隻知道王爺為軍中統帥時,多亂的局麵都沉得住氣,而今看他待人親和,能像個貼心晚輩哄自家老人一樣待鄭大人……
世上怎麽會有這麽好的人呢。
他趕快應承著,到鎮上請大夫去了。
一時頭疼腦熱不算大事,鄭錚八成是陰寒天趕路,心裏積火,冷熱相激鬧了不舒服。可這麽一來,那想問的話今天是沒得問了。
李爻迴屋不太久,小左來報,說大夫看過了,是外感內熱,喝兩副藥就好。李爻聽罷不禁得意:久病成醫,要不迴頭找景平學學,我也當個蒙古太夫。
本以為再無旁事,他也打算早歇下,剛和衣上床躺了,便又有人敲門——
一把大火燒到帝師,依著皇上的喜怒無常,沒人能預判後果。李爻著人查了,但還沒結果。
而今又多了一封真假難斷的大皇子手書。
他忍不住囉嗦:「拋開書信真假,學生還是想問您一句,您覺得是誰跟您過不去?」
鄭錚顯然明白李爻想什麽,笑道:「老朽心裏有猜測,因此才要迴去看一眼。隻是內裏因果難言,非到必要時不必說出來,最好能永遠爛在肚子裏。」
話說到這份上,便是多說無益。
李爻來時帶了百人騎軍,迴去時又加派四百。
花信風的江南軍務未了,暫不能一同還朝,不過五百正規軍不怕山賊土匪,更不需說壓陣的是康南王。
臨行前,花信風深深看了李爻一眼。
李爻慢條斯理還他一眼:「鬼都沒你怨氣重,你再嚇著人家。」
花信風癟嘴。
李爻慣會得理不饒人:「就是嘛,又不是我拆了你的姻緣廟,」他煞有介事地摩挲下巴,鄭重嘲笑,「嘖,也不對,夯還沒砸呢,哪兒來的廟。」
花信風忍無可忍,剛要一鞭子敲在李爻馬屁股上,讓他快滾,瞥眼看見鬆釵不遠不近地拾樂子,一臉的苦大仇深在經歷了陳脖子瞪眼之後,飛快演化為一個春風化雨的和緩笑意:「路上小心,過些天我也迴去,你若得空,我陪你逛逛。」
李爻一挑大拇指:有點兒長進!
他給個甜棗打一巴掌地低聲找補:「說得你對都城很熟一樣,這樣吧,師徒一場我把景平借你,讓他給你照個亮兒。」
招完欠極有自知之明,大笑著策馬跑了。
眾人一路有條不紊。
離都城越近天氣越陰霾,自打踏上鄴陽城外一條大路通進城的瞻天道,雨就沒停過。
貴如油的春雨,也禁不住這麽下。
冬寒未退盡,雨絲裹著寒潮,仿佛一根根晶瑩冰針,能戳進人的骨頭縫裏。
李爻念著鄭錚會冷,將自己的細絨外氅給了老爺子。
他咳嗽見緩,但半邊身子沒知覺的毛病近來越發頻繁,且消退得慢了,去秦川路上犯過一次,眼下又捲土重來。
也說不清為什麽,一犯這毛病李爻心底就冒出股子艮勁兒,像是傻小子的死不認輸、或是非要較勁的倔驢脾氣——不就是沒知覺麽,還能翻出什麽花?隻當半邊身子神遊四海去了。
他雲淡風輕地誰也沒告訴,時不時往嘴裏扔一塊杏幹,捱著沒知覺的僵冷麻木照樣騎馬趕路。慶幸於帶著濃鬱相思的一絲酸甜與他同仇敵愾。
從下午扛到夜晚車馬隊紮營落腳,症狀漸緩。
隊伍安置在瞻天道臨近的小鎮外,偶遇擦錯而過的百姓,聽見老百姓罵雨師哭天抹淚兒五六日,定是死了親爹。
李爻念著鄭錚那把老骨頭再硬朗,也受不了接二連三地在軍帳裏躺著接地氣——實在太潮冷。
他帶了數名近衛配老爺子到鎮上住驛館,謹慎起見專門挑了精通江湖把戲的兄弟值守。
小龐跟李爻久了,早看出他毛病又上勁兒呢,安置下來後格外知冷暖,尋熱水、沏茶拿藥、端盆、溫手巾,就差親自上手給王爺擦臉了。
李爻笑著:「行了,我自己能行,景平囑咐你了?」
小龐嘴笨,還是要念叨:「賀、賀大人囑咐過一次,小、小的謹記,不用、用總囑咐。」
「誒?你好像好多了?」李爻眼睛像道彎月亮,心說小景平真是當世神醫,我算撈著寶了。
「賀、賀大人還囑咐,讓小的、看、看著您,別總、總埋針。」
李爻擦臉洗手,擼胳膊挽袖子的,小龐看見他手臂上釘著冷寒的銀針。
李爻也知道這樣不好,想把針下了,轉念又想:再兩日便到地方了,還是謹慎些。
趙岐那信不對勁,鄭錚執意要迴去,這事該是沒完。
越想越不安——守秘密得分時候。還是得勸老師把心裏藏的事兒說出來。
他打定主意,去找鄭錚。剛出房門,見他安排著照顧鄭錚的小親兵在門前耷拉著腦袋轉悠。
「小左怎麽了?」李爻問。
親兵小左聽見聲音嚇一跳,猛一迴頭,連忙行禮,猶豫片刻道:「老大人頭疼,摸著是有點發熱。我說叫大夫,他直接睡下了,還囑咐我別告訴您,小的覺得這不是個事兒……」
李爻一擺手,沒怪罪,道:「你去請大夫來給大人看看,他若不樂意,你就說這樣才能好得更快、瞞得住我。」
小左眨巴著眼睛看李爻,從前隻知道王爺為軍中統帥時,多亂的局麵都沉得住氣,而今看他待人親和,能像個貼心晚輩哄自家老人一樣待鄭大人……
世上怎麽會有這麽好的人呢。
他趕快應承著,到鎮上請大夫去了。
一時頭疼腦熱不算大事,鄭錚八成是陰寒天趕路,心裏積火,冷熱相激鬧了不舒服。可這麽一來,那想問的話今天是沒得問了。
李爻迴屋不太久,小左來報,說大夫看過了,是外感內熱,喝兩副藥就好。李爻聽罷不禁得意:久病成醫,要不迴頭找景平學學,我也當個蒙古太夫。
本以為再無旁事,他也打算早歇下,剛和衣上床躺了,便又有人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