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x——也是玉塵的」。
第二行:「玉塵是我的」。
景平撫摸上那行字,不自知地笑了:是啊,你的是我的,我是你的。
也正是這日天沒亮時,檄文到了都城鄴陽。
皇宮內院。
趙晟由皇後照顧著梳洗更衣,他麵目好了些,腳還跛,但能走路了。
他當初被蘇禾率群臣殿諫,氣暈過去,醒來一度怨恨皇後父女。
繁華落盡養病時,他倒想明白了很多事。
針對他的隻有想要皇位的趙晸;其他人,要麽是附庸,要麽是對事不對人。
而今,他還想要皇位和天下,不能把人得罪光了,即便想秋後算帳,也要等來「秋後」再說。
諸多大臣中,最容易被穩住的,是他的老丈人。
「這些年跟著朕,你心裏委屈吧?」趙晟抬手,柔緩撫摸皇後臉上的傷痕,「把它治好了吧。」
皇後一怔,表情似動容又似悲傷:「臣妾得陛下尊為皇後,怎麽會委屈呢?」
「這道傷痕是你上次的委屈,離火教為朕背負的汙名是這次的委屈,」趙晟嘆息道,「朕要你容顏如初,待到事態平息了,再昭告天下朕因為你才放任離火教是無稽之談,好不好?」
皇後眸子閃了閃,沒說話。
皇上病發醒來後,確實變了很多。他極少召其她妃嬪陪伴,也不再找公子小官,多數時候隻要皇後陪著。趙晟說與皇後的情意是夫妻患難,與旁人隻是尋歡作樂。
這時,樊星從門外進來稟事,輕聲道:「皇後娘娘,蘇大人送來一封家書。」
細想「家書」不呈到皇後宮裏,顯然別有用意。
皇後看過「家書」,神色驟變。
「何事?」趙晟問。
那是一封打著家書名頭,給趙晟傳遞消息的信。
羯人的檄文到兵部之後,被辰王以「不要攪擾陛下養病」為由攔下了。他對「暗通羯族」的指控不置是否,隻說要在明日朝會上,給諸位大人一個說法。
蘇禾在「家書」末尾寫道:世家良臣,心忠大晉,並非是某人的家臣。
言外之意很明白,一是提醒皇上應對,二是表明自己立場。
趙晟將信在香爐裏焚了,看青煙繚繞騰空,向皇後低聲道:「這幾日朕無論做什麽,都是假的,你莫要害怕,」他又轉向樊星,「給後宮熱衷攀附君恩的散個消息,說朕今日精神不錯。」
第二日大朝,龍椅空置。
皇上很久沒登過殿了。
朝中事務近來均是提出、眾議、辰王與幾位重臣商量拍板的流程,其實還挺和諧的。
今日眾人首要議的便是羯人圍城。
辰王當殿端立:「此事外族挑唆,一來不實,二來一個條件都不能允,但事因本王而起,本王帶兵前去平亂,給天下萬民一個說法。」
他因勢利導,正中下懷。
與擱古議和之前,他就想製造個給李爻雪中送炭的機會,在軍中立威,同時逼皇上託付掌武令。
但這算計被康南王府鬧刺客的事給攪黃了。
後來,景平居然讓爭端不戰而平……
他正愁得不著兵權呢,機會來了。
「此次解圍城之困,或需兵力調遣,康南王遠在千裏之外,難以與陛下合以檮杌符下令,需得請陛下暫賜掌武令。」
哪怕掌武令不在趙晟手裏了,他也得有個態度。
蘇禾看了他一眼沒做聲。
其他臣子已經開始附和合情合理。
辰王正想著人去請陛下前來,卻見大殿屏風後趔趄出個人影。
更是未見樊星,先聞其聲——小公公接連不斷地念叨 「陛下慢一些」。
可想而知誰來了。
群臣即刻整理衣冠,端肅站定。
多數外臣已經多日不見天顏了,今日一見,差點被空氣嗆得不會喘氣。
趙家人單論相貌譜係是很不錯的,無論是辰王、嘉王還是趙晟,各有雅正、勇武、風流倜儻,就連那肥得滾圓的越王趙昆,眉眼都不難看。
可此時在群臣麵前亮相的年輕帝王不僅嘴歪眼斜,走路踮腳。還因半邊臉麵血脈不暢,好像總在斜眼看人。
眼神裏帶著種詭異的審視意味。
讓人心裏發毛。
更要命的是,皇上登殿,連衣冠都不整。
南晉的朝服很寬闊,對襟的長褂顏色深沉,意為疆域土地廣沃,外氅上有流雲星圖,名為披雲氅,飄逸瀟灑,意為天子披雲霞造福世人。
這衣裳穿起來莊重又飄逸,很能彰顯皇家的氣度威儀。
可趙晟連中衣扣子都沒係,長褂外氅全都大開著,囉囉嗦嗦,像個喝了大酒的招魂幡成精,又十足是剛鬼混完,被大房抓包的流氓樣。
無奈哪怕皇上真的是流氓,他也是皇上。身為臣子禮數少不得。禮官一聲宣禮提示,群臣剛要行禮,趙晟「哈哈」大笑起來。
他嘴歪不兜風,吐字很奇怪:「愛卿們聚在這裏,是要做什麽呀?」
這問題乍聽奇怪,細想腦殘。
幹什麽?上朝啊。
趙晸一皺眉:要給我來裝瘋賣傻這招麽?
他向兵部尚書使了個眼色。
兵部尚書出列道:「陛下,如今羯人犯境,圍困信安城,辰王殿下自請帶兵平亂,如今康南王遠在鄯庸關,不能配合調兵遣將,還請陛下奉請掌武令,暫時交予辰王殿下,以平國難。」
第二行:「玉塵是我的」。
景平撫摸上那行字,不自知地笑了:是啊,你的是我的,我是你的。
也正是這日天沒亮時,檄文到了都城鄴陽。
皇宮內院。
趙晟由皇後照顧著梳洗更衣,他麵目好了些,腳還跛,但能走路了。
他當初被蘇禾率群臣殿諫,氣暈過去,醒來一度怨恨皇後父女。
繁華落盡養病時,他倒想明白了很多事。
針對他的隻有想要皇位的趙晸;其他人,要麽是附庸,要麽是對事不對人。
而今,他還想要皇位和天下,不能把人得罪光了,即便想秋後算帳,也要等來「秋後」再說。
諸多大臣中,最容易被穩住的,是他的老丈人。
「這些年跟著朕,你心裏委屈吧?」趙晟抬手,柔緩撫摸皇後臉上的傷痕,「把它治好了吧。」
皇後一怔,表情似動容又似悲傷:「臣妾得陛下尊為皇後,怎麽會委屈呢?」
「這道傷痕是你上次的委屈,離火教為朕背負的汙名是這次的委屈,」趙晟嘆息道,「朕要你容顏如初,待到事態平息了,再昭告天下朕因為你才放任離火教是無稽之談,好不好?」
皇後眸子閃了閃,沒說話。
皇上病發醒來後,確實變了很多。他極少召其她妃嬪陪伴,也不再找公子小官,多數時候隻要皇後陪著。趙晟說與皇後的情意是夫妻患難,與旁人隻是尋歡作樂。
這時,樊星從門外進來稟事,輕聲道:「皇後娘娘,蘇大人送來一封家書。」
細想「家書」不呈到皇後宮裏,顯然別有用意。
皇後看過「家書」,神色驟變。
「何事?」趙晟問。
那是一封打著家書名頭,給趙晟傳遞消息的信。
羯人的檄文到兵部之後,被辰王以「不要攪擾陛下養病」為由攔下了。他對「暗通羯族」的指控不置是否,隻說要在明日朝會上,給諸位大人一個說法。
蘇禾在「家書」末尾寫道:世家良臣,心忠大晉,並非是某人的家臣。
言外之意很明白,一是提醒皇上應對,二是表明自己立場。
趙晟將信在香爐裏焚了,看青煙繚繞騰空,向皇後低聲道:「這幾日朕無論做什麽,都是假的,你莫要害怕,」他又轉向樊星,「給後宮熱衷攀附君恩的散個消息,說朕今日精神不錯。」
第二日大朝,龍椅空置。
皇上很久沒登過殿了。
朝中事務近來均是提出、眾議、辰王與幾位重臣商量拍板的流程,其實還挺和諧的。
今日眾人首要議的便是羯人圍城。
辰王當殿端立:「此事外族挑唆,一來不實,二來一個條件都不能允,但事因本王而起,本王帶兵前去平亂,給天下萬民一個說法。」
他因勢利導,正中下懷。
與擱古議和之前,他就想製造個給李爻雪中送炭的機會,在軍中立威,同時逼皇上託付掌武令。
但這算計被康南王府鬧刺客的事給攪黃了。
後來,景平居然讓爭端不戰而平……
他正愁得不著兵權呢,機會來了。
「此次解圍城之困,或需兵力調遣,康南王遠在千裏之外,難以與陛下合以檮杌符下令,需得請陛下暫賜掌武令。」
哪怕掌武令不在趙晟手裏了,他也得有個態度。
蘇禾看了他一眼沒做聲。
其他臣子已經開始附和合情合理。
辰王正想著人去請陛下前來,卻見大殿屏風後趔趄出個人影。
更是未見樊星,先聞其聲——小公公接連不斷地念叨 「陛下慢一些」。
可想而知誰來了。
群臣即刻整理衣冠,端肅站定。
多數外臣已經多日不見天顏了,今日一見,差點被空氣嗆得不會喘氣。
趙家人單論相貌譜係是很不錯的,無論是辰王、嘉王還是趙晟,各有雅正、勇武、風流倜儻,就連那肥得滾圓的越王趙昆,眉眼都不難看。
可此時在群臣麵前亮相的年輕帝王不僅嘴歪眼斜,走路踮腳。還因半邊臉麵血脈不暢,好像總在斜眼看人。
眼神裏帶著種詭異的審視意味。
讓人心裏發毛。
更要命的是,皇上登殿,連衣冠都不整。
南晉的朝服很寬闊,對襟的長褂顏色深沉,意為疆域土地廣沃,外氅上有流雲星圖,名為披雲氅,飄逸瀟灑,意為天子披雲霞造福世人。
這衣裳穿起來莊重又飄逸,很能彰顯皇家的氣度威儀。
可趙晟連中衣扣子都沒係,長褂外氅全都大開著,囉囉嗦嗦,像個喝了大酒的招魂幡成精,又十足是剛鬼混完,被大房抓包的流氓樣。
無奈哪怕皇上真的是流氓,他也是皇上。身為臣子禮數少不得。禮官一聲宣禮提示,群臣剛要行禮,趙晟「哈哈」大笑起來。
他嘴歪不兜風,吐字很奇怪:「愛卿們聚在這裏,是要做什麽呀?」
這問題乍聽奇怪,細想腦殘。
幹什麽?上朝啊。
趙晸一皺眉:要給我來裝瘋賣傻這招麽?
他向兵部尚書使了個眼色。
兵部尚書出列道:「陛下,如今羯人犯境,圍困信安城,辰王殿下自請帶兵平亂,如今康南王遠在鄯庸關,不能配合調兵遣將,還請陛下奉請掌武令,暫時交予辰王殿下,以平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