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到時,趙晟在軟塌上閉目養神,豫妃為他揉著太陽穴。
一旁樊星輕聲提醒道:「陛下,賀大人來了。」
連叫了三遍,趙晟才眯開眼睛。
「微臣賀泠,參見陛下。」景平想跟一句「陛下福壽安康」,轉念覺得他這模樣實在不怎麽安康,又咽迴去了,叉手一禮,順帶向豫妃道,「豫妃娘娘安。」
趙晟坐直身子,道:「朕見到你的奏報,說此行很是順利。」
皇上雙眼下能見青黑色,印堂隱灰,唇色暗啞,這在景平看來,正是一副標準的命不久矣之相。
「陛下是頭痛嗎,微臣上奏之事略有繁複,」景平頗有深意地道,「不如微臣先施針緩解陛下的頭痛,再將事情說予陛下聽。」
趙晟經那逼宮之事,大病一場,身體沒緩上來,腦子還算暫時沒壞,聽出景平話裏有話,向豫妃擺手:「你去歇會兒吧,陪朕好久了。」
豫妃行禮退下,景平則開始慢悠悠地給皇上行針,半句話都不說。
針行過半,趙晟疼得發脹的腦袋,居然跟他暫時休戰了。
他舒出一口氣:「偌大的太醫院,是找不出第二個能緩解朕頭疼的人了。」
景平躬身謙虛道:「陛下謬讚,大人們都克謹,不像微臣這般膽大妄為罷了。」
輕描淡寫一句話,把整個太醫院都罵了,明擺著說太醫們怕擔責任,不敢好好給皇上醫治。
趙晟笑著「哼」一聲:「朕聽說,前些日子鄭錚大人提不起精神,你隻用了兩刻鍾的功夫,就讓他生龍活虎了?」
景平笑道:「這便是哪位大人的謬讚了,微臣隻不過是懂得一個淺顯道理,病症多數時候像一道阻隔春日暖陽的冰封大門,沖開便是煦風和緩,沖不開,便隻能忍耐妖風苦寒。而沖那門,總要經些苦楚的。」
「那你看,朕的冰封如何沖開?」
景平眉頭一收,躬身低頭道:「微臣不敢說。」
在此之前,趙晟從沒真正在意過景平,他是想給李爻尋個牽絆,才引年輕人入朝,後又將信國公世子的身份還給他。
萬沒想到,他此次被委以重任,傳迴來的奏報收效不錯,一圈買賣做下來,拿迴不少錢,不由得對他高看一眼。
而今,他又言辭機巧,別有深意。
趙晟突然意識到這年輕人比自己想像的高明:「你說,朕恕你無罪。」
「那……微臣還有個請求,」景平囁嚅,還是躬著身子,「求陛下莫讓臣的太師叔知道,臣在禦前嚼舌根。」
趙晟一愣,跟著「哈哈」笑起來,問:「晏初其實也沒比你大幾歲,怎麽整了個大輩分,還真讓你怕他了?」
「初衷不同,」景平斂著眸子,緩聲道,「他身為陛下的肱股之臣潔身自好,不愛裹在權欲算計裏,而微臣是醫者出身,深知需得醫好陛下,才能保我大晉山河萬年,有些附骨之疽,摘除是必要髒手的,所以……要髒,便髒微臣的手。」
趙晟若有所思,看景平出神片刻,道:「你說吧。朕不同他講,今日之事,不會自這裏傳出去。」
賀景平謝恩,深吸一口氣。
看那模樣即便有了皇上的承諾,要道出關鍵依舊需要鼓足勇氣。
他攢了片刻底氣,才定聲道:「陛下心結起於離火神君祠,落在皇權上。」
趙晟臉色登時冷了。
景平則沒看見一樣,話開了茬口,便娓娓道來:「陛下有一口氣,悶在心間,上阻下瘀,是以頭痛、胸悶、五內滯澀不暢。太醫們能診出癥結,或許也能想透誘因,卻無人敢說破,更不可能有辦法為陛下疏解,是以這根源就像係死了的疙瘩,沒有快刀一斬,便一直是個無解的循環。」
樊星在一邊低眉順眼地聽著,心道:賀大人可真敢說。自打皇上當殿對太子殿下一腳之後,自己也病了,脾氣都變得古怪,動輒摔杯子,掀奏表,從前對娘娘們和顏悅色,近來嚇哭了好幾位,太醫們果然是不頂用,還得是王爺府裏的人……
「陛下不能有錯,天威不容置疑。」景平道。
皇上掀眼皮看人。
他沒必要在景平麵前表演喜怒不形於色。
「但微臣在坊間走過一圈,縱觀我大晉境況,確實因為遣散教眾有所好轉,是以群臣也不能有錯。」景平又道。
趙晟有點不耐煩了:「何意?都沒錯,難道是老天錯了嗎?」
景平一笑:「矛盾看似是陛下與諸位大臣的,可實際上並不僅限於此。」
趙晟不說話,依舊摩挲著曾送給李爻的腰佩。他似乎明白了景平的意思,又難以置信,他有種錯覺,景平那半片麵具遮住的是看不清的深淵。
他定聲道:「你將話說明白。」
「到底是何人,藉助陛下龍威,扇動百姓信仰,居心叵測讓離火教在經年時間內恣意擴大?那人既然為了一己私利歪曲百姓對陛下的信奉,便該在惡果盤結時,擔下他曾種的惡因。」
趙晟把腰佩置在桌上:「你可知道,你所言要承擔惡因之人是誰?」
景平一愣。
一雙眼睛眨了眨,模樣很是莫名,片刻才道:「微臣隻論事情因果和陛下的癥結,不知閉眼揮出一棍子打到了哪位大人,但……無論是誰,都不及陛下龍體要緊。」
話到此時,門外奏事太監進門,輕聲道:「陛下,三司的幾位大人說信安城之事有了結論,需要麵奏。」
一旁樊星輕聲提醒道:「陛下,賀大人來了。」
連叫了三遍,趙晟才眯開眼睛。
「微臣賀泠,參見陛下。」景平想跟一句「陛下福壽安康」,轉念覺得他這模樣實在不怎麽安康,又咽迴去了,叉手一禮,順帶向豫妃道,「豫妃娘娘安。」
趙晟坐直身子,道:「朕見到你的奏報,說此行很是順利。」
皇上雙眼下能見青黑色,印堂隱灰,唇色暗啞,這在景平看來,正是一副標準的命不久矣之相。
「陛下是頭痛嗎,微臣上奏之事略有繁複,」景平頗有深意地道,「不如微臣先施針緩解陛下的頭痛,再將事情說予陛下聽。」
趙晟經那逼宮之事,大病一場,身體沒緩上來,腦子還算暫時沒壞,聽出景平話裏有話,向豫妃擺手:「你去歇會兒吧,陪朕好久了。」
豫妃行禮退下,景平則開始慢悠悠地給皇上行針,半句話都不說。
針行過半,趙晟疼得發脹的腦袋,居然跟他暫時休戰了。
他舒出一口氣:「偌大的太醫院,是找不出第二個能緩解朕頭疼的人了。」
景平躬身謙虛道:「陛下謬讚,大人們都克謹,不像微臣這般膽大妄為罷了。」
輕描淡寫一句話,把整個太醫院都罵了,明擺著說太醫們怕擔責任,不敢好好給皇上醫治。
趙晟笑著「哼」一聲:「朕聽說,前些日子鄭錚大人提不起精神,你隻用了兩刻鍾的功夫,就讓他生龍活虎了?」
景平笑道:「這便是哪位大人的謬讚了,微臣隻不過是懂得一個淺顯道理,病症多數時候像一道阻隔春日暖陽的冰封大門,沖開便是煦風和緩,沖不開,便隻能忍耐妖風苦寒。而沖那門,總要經些苦楚的。」
「那你看,朕的冰封如何沖開?」
景平眉頭一收,躬身低頭道:「微臣不敢說。」
在此之前,趙晟從沒真正在意過景平,他是想給李爻尋個牽絆,才引年輕人入朝,後又將信國公世子的身份還給他。
萬沒想到,他此次被委以重任,傳迴來的奏報收效不錯,一圈買賣做下來,拿迴不少錢,不由得對他高看一眼。
而今,他又言辭機巧,別有深意。
趙晟突然意識到這年輕人比自己想像的高明:「你說,朕恕你無罪。」
「那……微臣還有個請求,」景平囁嚅,還是躬著身子,「求陛下莫讓臣的太師叔知道,臣在禦前嚼舌根。」
趙晟一愣,跟著「哈哈」笑起來,問:「晏初其實也沒比你大幾歲,怎麽整了個大輩分,還真讓你怕他了?」
「初衷不同,」景平斂著眸子,緩聲道,「他身為陛下的肱股之臣潔身自好,不愛裹在權欲算計裏,而微臣是醫者出身,深知需得醫好陛下,才能保我大晉山河萬年,有些附骨之疽,摘除是必要髒手的,所以……要髒,便髒微臣的手。」
趙晟若有所思,看景平出神片刻,道:「你說吧。朕不同他講,今日之事,不會自這裏傳出去。」
賀景平謝恩,深吸一口氣。
看那模樣即便有了皇上的承諾,要道出關鍵依舊需要鼓足勇氣。
他攢了片刻底氣,才定聲道:「陛下心結起於離火神君祠,落在皇權上。」
趙晟臉色登時冷了。
景平則沒看見一樣,話開了茬口,便娓娓道來:「陛下有一口氣,悶在心間,上阻下瘀,是以頭痛、胸悶、五內滯澀不暢。太醫們能診出癥結,或許也能想透誘因,卻無人敢說破,更不可能有辦法為陛下疏解,是以這根源就像係死了的疙瘩,沒有快刀一斬,便一直是個無解的循環。」
樊星在一邊低眉順眼地聽著,心道:賀大人可真敢說。自打皇上當殿對太子殿下一腳之後,自己也病了,脾氣都變得古怪,動輒摔杯子,掀奏表,從前對娘娘們和顏悅色,近來嚇哭了好幾位,太醫們果然是不頂用,還得是王爺府裏的人……
「陛下不能有錯,天威不容置疑。」景平道。
皇上掀眼皮看人。
他沒必要在景平麵前表演喜怒不形於色。
「但微臣在坊間走過一圈,縱觀我大晉境況,確實因為遣散教眾有所好轉,是以群臣也不能有錯。」景平又道。
趙晟有點不耐煩了:「何意?都沒錯,難道是老天錯了嗎?」
景平一笑:「矛盾看似是陛下與諸位大臣的,可實際上並不僅限於此。」
趙晟不說話,依舊摩挲著曾送給李爻的腰佩。他似乎明白了景平的意思,又難以置信,他有種錯覺,景平那半片麵具遮住的是看不清的深淵。
他定聲道:「你將話說明白。」
「到底是何人,藉助陛下龍威,扇動百姓信仰,居心叵測讓離火教在經年時間內恣意擴大?那人既然為了一己私利歪曲百姓對陛下的信奉,便該在惡果盤結時,擔下他曾種的惡因。」
趙晟把腰佩置在桌上:「你可知道,你所言要承擔惡因之人是誰?」
景平一愣。
一雙眼睛眨了眨,模樣很是莫名,片刻才道:「微臣隻論事情因果和陛下的癥結,不知閉眼揮出一棍子打到了哪位大人,但……無論是誰,都不及陛下龍體要緊。」
話到此時,門外奏事太監進門,輕聲道:「陛下,三司的幾位大人說信安城之事有了結論,需要麵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