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爻吩咐:「黃將軍, 你帶左翼兩路支援墨犼軍弟兄們!」


    常懷的自殺式攻擊成了,但不至於四百人瞬間都死了。


    黃驍高喝一聲「得令」長刀揮出信號,鐵騎們直衝出去救場了。


    李爻定神分毫。


    眼下要命的攻城炮危機暫解, 但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要打接觸戰, 敵軍人數上優勢不減。他們現在隻是被常懷莽得懵神,沒迴過味來。


    這般懈怠的機會稍縱即逝。


    的確。


    擱古二王子不是個飯桶,他醒神比李爻預想得快,自身已經撤出城上火炮的攻擊範圍, 正聽斥候到他近前奏報軍情:晉人騎軍似傾巢而動。


    他即刻明白了李爻目標在他,要將這僵持已久爭鬥速速。


    無論他被俘或被殺, 鄯州的邊關之困便算解了。而對方若是將他活捉,正好可以與父王要求換迴已失的十一城。


    他在擱古的幾位皇子之中聲威不錯,還想迴去繼承大統, 怎麽能折在這呢?


    敵軍軍陣中牛角號嗚鳴不斷。前鋒戰線隨令迅速前壓——兩軍接洽越是密切, 城上的火炮、箭矢便越無用武之地了。


    「報——」


    來人是花信風身邊的斥候。


    「敵軍變換帥位, 副將頂替, 大軍前鋒悉數壓上, 那戴著牛頭頭盔的主帥已向後撤迴陣尾!」


    二王子的算計已經擺上明麵了:以人數優勢先行壓住晉軍, 能贏則贏, 若萬不得已,他自己撤退便罷!


    「傳話去城上, 統戰指揮之責全權交予常健將軍,旨在誘敵進攻,再用重炮將敵軍前鋒與中軍割開,」李爻對斥候吩咐已畢,向身側萬人騎軍的主將道,「何將軍隨我繞路,包到敵軍後方去!」


    --


    賀景平承接了晉正使的職務,日趕夜趕,完成與周邊友邦的初次商洽,將最後一站定在了陽劍。


    除了來交付已經製好的軍備,他還有更重要的事——向陽劍借兵。


    他沒有國書,不確定此事定然能成,但依著景平的判斷,陽劍王隻要不是傻子,大概率是會同意的。


    拋開王上與李爻看似幹脆利落的情義,單說陽劍的現狀,南詔周邊諸國彼此劍拔弩張,若擱古將鄯州納入囊中,掉轉炮口傾吞南詔諸國易如反掌。


    景平要求提得直來直去,他沒工夫繞彎子。


    陽劍王聽罷,頓挫瞬間,問道:「你擅借他國兵力,事敗極有可能沒命,事成也會遭國君猜忌,沒想過嗎?」


    景平彎了嘴角:「這是後話,我隻知若是借不到助力,鄯州淪陷,於我晉與王上都不是好事。」


    陽劍王又問:「若此事能成,你如何謝我?」


    景平垂眸思慮片刻:「陽劍財富頗豐,隻是礙於國土和地勢,才如蛟龍困淺灣,今後若能將南詔諸國統一而治,豈不是好嗎?」


    「你不怕陽劍壯大,與南晉為敵麽?」陽劍王也問得直接。


    景平突然「哈哈」笑了。


    他很少笑,更少這般放聲笑,今時驀地縱情,陽劍王一怔,從這年輕人身上看出些桀驁來。


    片刻,景平止住笑聲,穩聲道:「一口吃個胖子會被撐死的道理王上比我明白,更何況麵還沒和呢,哪兒來得屜上的包子?再者,王上言之狀況實在是我皇陛下該憂心算計之事,我隻管解我太師叔眼下危機。往後若真有那日,我便帶著太師叔隱退山河,你與趙家打到天上去也是你們的事。」


    陽劍王笑了,他覺得微妙,這恐怕是賀景平的真心話,隻是……晏初知道嗎?


    眼前這小子看上去冷得平靜,其實……有點瘋。


    瘋得挺有意思。


    陽劍國土麵積不大,人不太多。王上借兵兩萬,由王女閣邏玉親領,前去鄯州援助晉軍。


    兵出奇襲,沒有國書,更無與擱古的檄文。是以這援軍一路做賊似的,不張旗,繞小路,打眼根本看不出是哪方隊伍,日夜兼程地往鄯州邊境趕過去。


    鄯庸關外的擱古軍雖多,好在鄯州邊境離信安城不遠,景平對地勢熟悉,專挑山路,成功繞過了擱古軍防,眼看再過一座小山,便能側向穿入兩軍對壘之境。


    此時離目的地還餘幾十裏,景平抬眼看天,盤算抵達時間,隱約看見鄯庸關的天空染著一層髒粉色,頓時知道出事了!


    他低聲問楊徐:「楊大哥,陸大人最近有新消息麽?」


    這次護送正使大人的是楊徐所帶的內侍庭護衛。皇上讓他跟著,一是保護景平安全,二則是讓他暗中看顧景平處事有何不妥。


    而拋開楊徐與李家的故交,單論景平此行的作為,便足以讓楊徐讚賞,堪稱心悅誠服。這年輕人的諸多行徑跳脫了套路,或許皇上得知會即刻龍顏震怒,但這在楊徐看來委實算不上不妥。


    楊徐與李爻的心思一致,早看羯人不順眼,該好好教訓。無奈皇上一直對其態度曖昧,才終於招致今日羯人挑唆擱古犯境的局麵。


    是以,他明知景平用私房錢給陸緩研究湘妃怒,卻隻當自戳雙目沒看見,迴給皇上的奏事書裏全部是說景平中規中矩。不僅如此,他還時常幫腔。


    正如眼下,他低聲道:「還是陸大人前日送迴來的那批,說是調整了比例,又將嗆人的煙塵改良了些,咱們一直不得機會試,看來隻能臨陣一錘子買賣了。」


    正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臣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參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參差並收藏二臣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