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了,神醫,病人可最害怕大夫皺眉嘆氣的,」李爻故意逗他,「我病入膏肓啦?」
可這玩笑於景平而言並不好笑,他深深看對方一眼:「也就是你身體底子好……」
「行啦,」李爻不樂意看他頂著黑眼圈一臉惆悵,「快去睡覺,要不咱倆禮尚往來,換我哄你睡?」
景平站起來跑了。
當然,他是強撐著臉麵,禮數周全地囉嗦了一番醫囑,從容不迫地落荒逃了。
李爻把人打發去補覺,在屋裏溜達兩圈,活動躺僵了的身子骨,心裏總惦記著江南駐邑軍,當然他也存著私心,想找花信風商量自己突然嚴重的症狀。
吃過早飯,他入宮見駕。帶著辭行的目的去,卻沒得批準——皇上說恐嘉王餘黨尚存,讓他待在都城,等三司抄家的結果。
倒是在理。
「晏初……」
皇上叫他。
禦書房裏隻君臣二人,就連樊星都給遣出門外了。
「先帝的密詔朕並沒比你早知道幾日,知道之後即刻去窖珍坊尋那壇專門留給你的藏酒,但沒找到。朕一度懷疑是五弟,那詔書一直由母後收著,她生前最疼五弟了……可昨日他否認了。」
這意思是全無對證,不僅不知是誰在背後算計,就連毒酒都不翼而飛,更別提尋到毒源了。
皇上這話說得情真意切,至於幾分真假,委實不好說。
李爻站得規矩,低眉順眼道:「微臣早就發下誓願,願以壽數幾十換我大晉百年無憂,輔佐陛下做一代明君,無怨無悔。無論這背後算計之人是誰,臣既已還朝,便不會再對陛下心存芥蒂。」
趙晟片刻沒說話,摩挲著那塊腰佩——可玉碎終有瑕啊。
他眼裏掩不住悲色:「你……從前對朕,從不會這樣恪謹疏離。」
李爻一訥,隨即笑了:「陛下有所不知,微臣不去坊間走這趟還不知道呢,百姓們把陛下和微臣的關係傳得烏漆嘛遭,臣不在意聲名,卻不能敗損我皇天威。」
趙晟緊跟著想說「隨他們去說」,而後又確定李爻不是在意虛名的人,更不會相信老百姓嚼幾句舌根子就能影響國運。
這是礙於君臣顏麵的說辭……
話不必說得太直白,點到彼此心知肚明便罷了。
趙晟搖頭苦笑:「罷了,你迴去好好休息,大朝會上朕想見你的好氣色,」他頓了頓,又道,「你身上的毒,朕會著人詳查,幫你解掉。」
李爻謝恩,躬身告退,出禦書房行至禦道上,平和中正的神色才淡下去,眉梢眼角染上片點霜雪,像不屑,又像悲涼。
這樣一晃過去半個月,朝上多是在善後嘉王謀反之事。
趙昰這人,平日裏純是個閑散王爺,愛鬧愛玩好比武,宴請八方賓朋。他不結黨,但朝中的酒肉朋友不少。
不曾想,這樣一個人,心下怨懟堆積成山,悶聲幹出刺王殺駕的事。
近來,被他請過喝酒聽曲兒的文武朝臣草木皆兵,生怕三司查出此間交往過密的端倪,讓皇上寧可錯殺不肯放過。
好在事情沒往這個方向發展,不僅如此,那大義滅親的王妃穆氏又拿出夫君與工部尚書索要湘妃怒製法的證據——王爺用二百兩黃金加兩處城郊私產,換來湘妃怒的煉製方子。
這樣一來,工部被革職待查的二位,侍郎陸緩官復原職,尚書霍庸徹底下了大獄。霍庸養尊處優,受不得獄刑,沒怎麽打,又招了很多:他自覺方子一迴是賣,兩迴也是賣,除了賣給嘉王,還賣給了一位民間商人。
事到如今,事情的因果與豫妃的煙花線串成了邏輯閉環,但三司現在再去查那商人蹤跡,早晚八村了。
再說範洪,他被李爻斷臂,又讓景平飛刀紮在肚子上,大「難」不死必有後劫,被押送迴都城關在天牢裏。
連日撐著半條命過堂,承認與嘉王密謀拖延南援軍步伐,卻抵死不認與牽機處有關聯,即便有死士臼齒□□擺在眼前,他依舊一口咬定這是有心之人效仿,算不得鐵證。言說想與李爻同歸於盡,純是因為嘉王不想讓李爻迴都城。
他參與謀逆,是必死無疑的,若真裏通外族,認了也無妨,這般死咬不吐口,倒讓眾人覺得此事或許他真不知情。
更重要的是,那沒來及爆炸的檀木盒子在押運途中不翼而飛,盒子裏填得到底是尋常火藥還是湘妃怒,根本無從查證了。
這讓李爻如芒刺在背——三司和軍中不知哪個環節,依舊不幹淨!
個把月的時間裏,李爻又跟皇上提了三次要去江南,皇上都沒準。
而景平對李爻的偷吻也在日復一日中,被年輕人消化沉澱——親都親了,不能浪費!於是,他無人時便忍不住偷偷翻出記憶迴味複習一番,麵對李爻則又變迴尋常的模樣。
今日又上大朝。
景平照常蹭李爻的車,送他到大殿,自己彎小路去太醫院當值。
皇上登殿心情格外好,哈哈笑著就來了:「晏初,幸虧朕三番四次攔你辭行,」他說著,向樊星使眼色,「你自己來看。」
樊星拿著個硬皮夾冊,遞到李爻麵前。
一看規格便知是國書。
李爻打開快速看完,是胡哈王日祿基發來的降表,這人能屈能伸到了極致,雖然死了兒子,書信依舊言辭懇切,把嘉王趙昰賣了個幹淨。
可這玩笑於景平而言並不好笑,他深深看對方一眼:「也就是你身體底子好……」
「行啦,」李爻不樂意看他頂著黑眼圈一臉惆悵,「快去睡覺,要不咱倆禮尚往來,換我哄你睡?」
景平站起來跑了。
當然,他是強撐著臉麵,禮數周全地囉嗦了一番醫囑,從容不迫地落荒逃了。
李爻把人打發去補覺,在屋裏溜達兩圈,活動躺僵了的身子骨,心裏總惦記著江南駐邑軍,當然他也存著私心,想找花信風商量自己突然嚴重的症狀。
吃過早飯,他入宮見駕。帶著辭行的目的去,卻沒得批準——皇上說恐嘉王餘黨尚存,讓他待在都城,等三司抄家的結果。
倒是在理。
「晏初……」
皇上叫他。
禦書房裏隻君臣二人,就連樊星都給遣出門外了。
「先帝的密詔朕並沒比你早知道幾日,知道之後即刻去窖珍坊尋那壇專門留給你的藏酒,但沒找到。朕一度懷疑是五弟,那詔書一直由母後收著,她生前最疼五弟了……可昨日他否認了。」
這意思是全無對證,不僅不知是誰在背後算計,就連毒酒都不翼而飛,更別提尋到毒源了。
皇上這話說得情真意切,至於幾分真假,委實不好說。
李爻站得規矩,低眉順眼道:「微臣早就發下誓願,願以壽數幾十換我大晉百年無憂,輔佐陛下做一代明君,無怨無悔。無論這背後算計之人是誰,臣既已還朝,便不會再對陛下心存芥蒂。」
趙晟片刻沒說話,摩挲著那塊腰佩——可玉碎終有瑕啊。
他眼裏掩不住悲色:「你……從前對朕,從不會這樣恪謹疏離。」
李爻一訥,隨即笑了:「陛下有所不知,微臣不去坊間走這趟還不知道呢,百姓們把陛下和微臣的關係傳得烏漆嘛遭,臣不在意聲名,卻不能敗損我皇天威。」
趙晟緊跟著想說「隨他們去說」,而後又確定李爻不是在意虛名的人,更不會相信老百姓嚼幾句舌根子就能影響國運。
這是礙於君臣顏麵的說辭……
話不必說得太直白,點到彼此心知肚明便罷了。
趙晟搖頭苦笑:「罷了,你迴去好好休息,大朝會上朕想見你的好氣色,」他頓了頓,又道,「你身上的毒,朕會著人詳查,幫你解掉。」
李爻謝恩,躬身告退,出禦書房行至禦道上,平和中正的神色才淡下去,眉梢眼角染上片點霜雪,像不屑,又像悲涼。
這樣一晃過去半個月,朝上多是在善後嘉王謀反之事。
趙昰這人,平日裏純是個閑散王爺,愛鬧愛玩好比武,宴請八方賓朋。他不結黨,但朝中的酒肉朋友不少。
不曾想,這樣一個人,心下怨懟堆積成山,悶聲幹出刺王殺駕的事。
近來,被他請過喝酒聽曲兒的文武朝臣草木皆兵,生怕三司查出此間交往過密的端倪,讓皇上寧可錯殺不肯放過。
好在事情沒往這個方向發展,不僅如此,那大義滅親的王妃穆氏又拿出夫君與工部尚書索要湘妃怒製法的證據——王爺用二百兩黃金加兩處城郊私產,換來湘妃怒的煉製方子。
這樣一來,工部被革職待查的二位,侍郎陸緩官復原職,尚書霍庸徹底下了大獄。霍庸養尊處優,受不得獄刑,沒怎麽打,又招了很多:他自覺方子一迴是賣,兩迴也是賣,除了賣給嘉王,還賣給了一位民間商人。
事到如今,事情的因果與豫妃的煙花線串成了邏輯閉環,但三司現在再去查那商人蹤跡,早晚八村了。
再說範洪,他被李爻斷臂,又讓景平飛刀紮在肚子上,大「難」不死必有後劫,被押送迴都城關在天牢裏。
連日撐著半條命過堂,承認與嘉王密謀拖延南援軍步伐,卻抵死不認與牽機處有關聯,即便有死士臼齒□□擺在眼前,他依舊一口咬定這是有心之人效仿,算不得鐵證。言說想與李爻同歸於盡,純是因為嘉王不想讓李爻迴都城。
他參與謀逆,是必死無疑的,若真裏通外族,認了也無妨,這般死咬不吐口,倒讓眾人覺得此事或許他真不知情。
更重要的是,那沒來及爆炸的檀木盒子在押運途中不翼而飛,盒子裏填得到底是尋常火藥還是湘妃怒,根本無從查證了。
這讓李爻如芒刺在背——三司和軍中不知哪個環節,依舊不幹淨!
個把月的時間裏,李爻又跟皇上提了三次要去江南,皇上都沒準。
而景平對李爻的偷吻也在日復一日中,被年輕人消化沉澱——親都親了,不能浪費!於是,他無人時便忍不住偷偷翻出記憶迴味複習一番,麵對李爻則又變迴尋常的模樣。
今日又上大朝。
景平照常蹭李爻的車,送他到大殿,自己彎小路去太醫院當值。
皇上登殿心情格外好,哈哈笑著就來了:「晏初,幸虧朕三番四次攔你辭行,」他說著,向樊星使眼色,「你自己來看。」
樊星拿著個硬皮夾冊,遞到李爻麵前。
一看規格便知是國書。
李爻打開快速看完,是胡哈王日祿基發來的降表,這人能屈能伸到了極致,雖然死了兒子,書信依舊言辭懇切,把嘉王趙昰賣了個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