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十萬火急,花信風顧不上多言:「好,二位隨我來,有些事情要交代。」
他大步流星往外走。
借這檔口,景平緊幾步追上花信風,用極小的聲音問:「師父,為何要假手太守傳戰報,又為何要單傳一份親筆消息給太師叔?你懷疑毒是自己人從上遊下進河水裏的?」
花信風腳不停歇,心下讚嘆,這孩子黏上毛就成精了。
他笑著看景平一眼:「洛雨城太守,與你算是老相識了。」
景平反應片刻,披官衣又能稱「老相識」的,把李爻、花信風打包一勺燴,也湊不齊一桌麻將,他幾乎瞬間想到了。
「範洪?」
那範大人在修竹城早該任滿了,怎麽不調去它阜,還在江南地界?
-
景平離開相府五天了,這日有大朝會。
李爻早起,趁著夜色在院子裏走了一趟拳腳。
許是月色涼薄,府裏明明多了孫伯和滾蛋,他依舊念這淩晨冷清。
他心不在焉地活動完筋骨,胸口隱隱壓得慌——太醫說我活不過三十歲,不是要應驗了吧?
想到這茬,李爻哂笑出聲,尋思朝會上不該讓自己的身體引人置喙,便從衣裳內袋裏摸出藥來,吃了一粒。
他平息少時,正待梳洗更衣,相府大門被敲得很急。
片刻,門房引著內侍庭小太監來了。小公公向李爻恭敬一禮:「相爺,陛下口諭,要您即刻入宮,不必等朝會時辰。」
江南生變。
李爻第一反應便是這個。
他趕到朝堂時,大臣們正陸陸續續進殿。
「晏初來了,」皇上早已安坐龍椅上,對李爻慣是不持虛禮,向樊星示意,「把洛雨城的八百裏加急給李愛卿看看。」
李爻循例問安,接過奏書。
奏報的字跡很陌生,滿紙文字一半是廢話,另一半隻一個意思——澤南軍中疫病嚴重,恐胡哈趁亂犯境,若真打起來,周邊駐軍一個蘿蔔一個坑,相互求援隻會按下葫蘆浮起瓢,請英明神武的陛下調兵遣將讓人來增援吧。
署名是「範洪」。
李爻看到這名字,心裏騰起冥冥之中莫名的牽動。
這位範大人眷戀的歌舞伎纓姝是牽機處的人,但自那美人自裁,事情便斷了線索,範大人也消停了。
如今時隔多年,他怎麽從修竹城的官椅上一扭屁股,又坐到洛雨城太守的位置上了?
李爻把信交還給樊星,摩挲著左腕的手鐲,暫時不語。
「因果諸卿已經知道,該如何調配,哪位將軍願帶兵給江南的百姓安心?」趙晟直了腰背,環視眾人。
南晉定都後,兵將分為九部,澤南軍是南向守軍。按理說,江南出事,該調配相鄰駐軍增援。可觀國域板圖的東西兩側,都各有外族虎視眈眈,又水軍陸軍不全相通。確實如範洪來信所言,貿然調配極易按下葫蘆浮起瓢。
眼下最好的辦法,是各軍抽調部分將士,兵合一處。
而如此這般,新的問題又來了——各軍兵將各自抱團,湊到一起互相不服暗自鬥氣是小,弄不好在自家門口打成熱窯就過於荒謬了。
是以那掛帥領軍之人,非要得全軍信服才是。
如今朝上,除去八方守將,軍中威望高的不過五六人,三位老將軍已年逾七旬,辰王趙晸少了一條手臂,最合適的人選簡直唿之欲出。
「陛下,」兵部尚書出列行禮,「當年平定江南亂局的是李相,而今他離朝五載,雖然又一次壓下尋釁滋事的胡哈人,但九部軍中不乏新兵蛋子,未經戰事,不知深淺,這次該請李相把這些新丁拉出去遛遛,讓他們知道李大人年輕拜相,並非浪得虛名。」
話音落,立得群臣附議。
李爻知道這事要落到他頭上。
於公,兵部尚書所謂「新兵蛋子」雲雲不過是把話說得好聽些,他離朝五年,迴來就被皇上禮待非凡,定有很多人不服氣,覺得他大有把早年軍功吃一輩子的架勢。
於私,李爻是樂意去的,景平毛遂自薦把自己發配疫區了,他不放心。更何況,江南離鄯州不遠,此行若是順利,李爻想中途拐個彎,會會當年信安城慘案第一時間趕去維/穩的黃驍將軍。
於是他順水推舟承了這差事。
「依軍報看,此去江南震懾大於實際,朕想這般安排兵力,晏初覺得是否妥帖?」
趙晟將調兵的方案拍了板:
都城鄴陽,禁軍分兵三萬,由李爻帶著一路南去,沿途與東、西兩方駐軍的四萬兵力匯合,待到洛雨城,便有七萬騎軍,震懾胡哈綽綽有餘。即便真的開打,也可抗衡。
李爻半點疑義沒有,痛快拍馬屁說「陛下英明」。
趙晟又問:「晏初準備何時出發?」
李爻躬身答:「駐軍得百姓奉養,天子恩澤,待到用時不該生刀現磨,臣令虎膽、龍翔二軍即刻點兵,午後出發。」
趙晟高喝一聲「好」,從龍椅上站起來了,麵露笑意,贊道:「晏初在朝內就是叫朕省心。」
「皇兄,」嘉王趙昰一直沒說話,破天荒地出列行禮,「臣弟有一提議。」
皇上神色微微一變:「你若想掛帥去江南便罷了,若是旁的事情……講吧。」
「臣弟與胡哈王私交尚可,他在都城內為胡哈校尉時,私下與臣弟說,若能迴胡哈,願修兩國邊交安寧,誰知他迴去即刻出爾反爾,臣弟實在氣憤。李相急援江南,不便帶著他的老婦小兒,臣弟想著人將那胡哈王的老母妻兒押赴江南,關鍵時刻以作威懾之用!」
他大步流星往外走。
借這檔口,景平緊幾步追上花信風,用極小的聲音問:「師父,為何要假手太守傳戰報,又為何要單傳一份親筆消息給太師叔?你懷疑毒是自己人從上遊下進河水裏的?」
花信風腳不停歇,心下讚嘆,這孩子黏上毛就成精了。
他笑著看景平一眼:「洛雨城太守,與你算是老相識了。」
景平反應片刻,披官衣又能稱「老相識」的,把李爻、花信風打包一勺燴,也湊不齊一桌麻將,他幾乎瞬間想到了。
「範洪?」
那範大人在修竹城早該任滿了,怎麽不調去它阜,還在江南地界?
-
景平離開相府五天了,這日有大朝會。
李爻早起,趁著夜色在院子裏走了一趟拳腳。
許是月色涼薄,府裏明明多了孫伯和滾蛋,他依舊念這淩晨冷清。
他心不在焉地活動完筋骨,胸口隱隱壓得慌——太醫說我活不過三十歲,不是要應驗了吧?
想到這茬,李爻哂笑出聲,尋思朝會上不該讓自己的身體引人置喙,便從衣裳內袋裏摸出藥來,吃了一粒。
他平息少時,正待梳洗更衣,相府大門被敲得很急。
片刻,門房引著內侍庭小太監來了。小公公向李爻恭敬一禮:「相爺,陛下口諭,要您即刻入宮,不必等朝會時辰。」
江南生變。
李爻第一反應便是這個。
他趕到朝堂時,大臣們正陸陸續續進殿。
「晏初來了,」皇上早已安坐龍椅上,對李爻慣是不持虛禮,向樊星示意,「把洛雨城的八百裏加急給李愛卿看看。」
李爻循例問安,接過奏書。
奏報的字跡很陌生,滿紙文字一半是廢話,另一半隻一個意思——澤南軍中疫病嚴重,恐胡哈趁亂犯境,若真打起來,周邊駐軍一個蘿蔔一個坑,相互求援隻會按下葫蘆浮起瓢,請英明神武的陛下調兵遣將讓人來增援吧。
署名是「範洪」。
李爻看到這名字,心裏騰起冥冥之中莫名的牽動。
這位範大人眷戀的歌舞伎纓姝是牽機處的人,但自那美人自裁,事情便斷了線索,範大人也消停了。
如今時隔多年,他怎麽從修竹城的官椅上一扭屁股,又坐到洛雨城太守的位置上了?
李爻把信交還給樊星,摩挲著左腕的手鐲,暫時不語。
「因果諸卿已經知道,該如何調配,哪位將軍願帶兵給江南的百姓安心?」趙晟直了腰背,環視眾人。
南晉定都後,兵將分為九部,澤南軍是南向守軍。按理說,江南出事,該調配相鄰駐軍增援。可觀國域板圖的東西兩側,都各有外族虎視眈眈,又水軍陸軍不全相通。確實如範洪來信所言,貿然調配極易按下葫蘆浮起瓢。
眼下最好的辦法,是各軍抽調部分將士,兵合一處。
而如此這般,新的問題又來了——各軍兵將各自抱團,湊到一起互相不服暗自鬥氣是小,弄不好在自家門口打成熱窯就過於荒謬了。
是以那掛帥領軍之人,非要得全軍信服才是。
如今朝上,除去八方守將,軍中威望高的不過五六人,三位老將軍已年逾七旬,辰王趙晸少了一條手臂,最合適的人選簡直唿之欲出。
「陛下,」兵部尚書出列行禮,「當年平定江南亂局的是李相,而今他離朝五載,雖然又一次壓下尋釁滋事的胡哈人,但九部軍中不乏新兵蛋子,未經戰事,不知深淺,這次該請李相把這些新丁拉出去遛遛,讓他們知道李大人年輕拜相,並非浪得虛名。」
話音落,立得群臣附議。
李爻知道這事要落到他頭上。
於公,兵部尚書所謂「新兵蛋子」雲雲不過是把話說得好聽些,他離朝五年,迴來就被皇上禮待非凡,定有很多人不服氣,覺得他大有把早年軍功吃一輩子的架勢。
於私,李爻是樂意去的,景平毛遂自薦把自己發配疫區了,他不放心。更何況,江南離鄯州不遠,此行若是順利,李爻想中途拐個彎,會會當年信安城慘案第一時間趕去維/穩的黃驍將軍。
於是他順水推舟承了這差事。
「依軍報看,此去江南震懾大於實際,朕想這般安排兵力,晏初覺得是否妥帖?」
趙晟將調兵的方案拍了板:
都城鄴陽,禁軍分兵三萬,由李爻帶著一路南去,沿途與東、西兩方駐軍的四萬兵力匯合,待到洛雨城,便有七萬騎軍,震懾胡哈綽綽有餘。即便真的開打,也可抗衡。
李爻半點疑義沒有,痛快拍馬屁說「陛下英明」。
趙晟又問:「晏初準備何時出發?」
李爻躬身答:「駐軍得百姓奉養,天子恩澤,待到用時不該生刀現磨,臣令虎膽、龍翔二軍即刻點兵,午後出發。」
趙晟高喝一聲「好」,從龍椅上站起來了,麵露笑意,贊道:「晏初在朝內就是叫朕省心。」
「皇兄,」嘉王趙昰一直沒說話,破天荒地出列行禮,「臣弟有一提議。」
皇上神色微微一變:「你若想掛帥去江南便罷了,若是旁的事情……講吧。」
「臣弟與胡哈王私交尚可,他在都城內為胡哈校尉時,私下與臣弟說,若能迴胡哈,願修兩國邊交安寧,誰知他迴去即刻出爾反爾,臣弟實在氣憤。李相急援江南,不便帶著他的老婦小兒,臣弟想著人將那胡哈王的老母妻兒押赴江南,關鍵時刻以作威懾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