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不想在趙晟跟前晃蕩了,索性行禮:「陛下舟車勞頓,若無吩咐,臣告退了。」


    「你的府邸朕一直給你留著,前幾日快馬加鞭讓人先來收拾幹淨了,你直接迴去便好,」趙晟端碗幹了裏麵不知是什麽湯,向樊星道,「好生把丞相大人送迴去。」


    一句話,李爻官復原職了。


    誰知這還沒完。


    「利祿官爵,摶出於兵,論軍功,你是我南晉第一人,前朝雖已覆滅,但丞相必封侯的流襲製度有道理,朕更想為你上改一改,擇吉日,封你個二字王爺來做。取『康南』二字,你可喜歡嗎?」


    李爻都要走了,又給驚了個跟頭,端正一禮:「微臣在外野了五年,軍功早就磨沒了,不敢受陛下重祿。」


    皇上費盡心思給他舒解鬱氣,越過侯位,要直接給個二等郡王爵。


    可李爻自知本就風口浪尖,這事若是真拿到朝上坊間,他還不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皇上看他悶頭躬身那模樣深吸口氣:「走吧走吧,別在朕跟前賣慫,先歇著去,若不喜歡這封號,朕再著人想個別的。」他不再給李爻說話的機會,起身撣衣裳從禦書房北門出去,迴後宮了。


    --


    晉朝八日一大朝,皇上則日日坐小朝,官員有事可隨時來奏。


    李爻沒被趙晟圈了去天天陪綁,可這並不能代表他清閑。


    「李相要迴來了」的消息早在皇上下令修繕相府時就傳開了,如今「要」字被去掉,變成——李相迴來了。


    於是李府的登門客絡繹不絕。


    李爻那顆想在府上消停辦公的心,第二天就落地摔八瓣兒,死得透透的——府門檻子半天就快給禿嚕平了。


    這讓李爻覺得自己比名動都城的頭牌姑娘還炙手可熱。


    他起初抱著了解朝綱變化的心,跟前來拜會的年兄年弟寒暄一番,可聊了幾波發現,上趕著來探望的端是這幾年新提拔上來的,且把那點心眼子全都用在遊刃宦海沉浮中了。


    之後,他索性讓老管家避客不見,實在擋不住扔下禮物就跑的,將禮單記好,把禮物原封不動貼了封條搬庫房去。


    老管家姓胡,早知道東家打小時不時蔫壞損,應承一笑,讓他放心。


    饒是如此,李爻每每出入府門都需先行刺探敵情,進出自己家門,偷偷摸摸,打遊擊似的。


    日子吵吵鬧鬧過了三四天,春風煦暖的下午,李爻被皇上叫著進宮。他掐指一算,從西側小門溜出去,看著前街烏央烏央的人就覺得鬧騰,哼唱道:「第一天你找我,我不在,我讓老胡劈頭蓋臉給了你一菸袋;第二天你找我,我還不在,大黑狗咬了你肉一塊;你三天你還來,我依舊不在,老胡隻想給你一鍋蓋……(※)」


    李爻哼著亂七八糟的小調,亂七八糟地走了。


    他走不多久,一人騎馬至相府下馬石前。


    賀景平見府門堵得趕大集似的,懷疑自己走錯門了。


    但遙遙一望,丈高的門頭橫匾上確實是「李府」,一對楹聯寫著「灼心可融雪」、「醉眼笑觀花」。


    這兩句話,他在民間說書匠嘴裏不知聽多少次了。


    確定沒走錯,景平口稱「借過」往前擠,不知被多少人橫眉翻白。


    恰在此時,院子門開了縫,有個老漢出門迎他:「是景平小公子吧,相爺前兒個收到你的信,昨日就讓老朽等你呢。」


    老人正是管家胡伯,張羅兩名家人給景平牽馬,拿包袱。


    景平鬆出一口氣,擠過人群,暗道得救了。


    他是信國公世子,年幼住過大宅子,也被一群群的老媽子、小廝圍繞過,但那實在已是經年幻夢,今日驟然又進高門大院,隻覺得疏離。


    轉過影壁牆,他四處張望,見正堂匾額上「俾熾而昌」四個字,暗嘆這和門口那對楹聯唿應得巧妙。


    隻是相府尋常人進不來,所以這四個字,沒能被演繹到話本裏。


    景平高興起來,心裏騰起比尋常人更了解李爻的驕傲。他眼不夠用地四處看,恨不能把一花一景都過目不忘印在心裏。


    這地方讓他覺得陌生,又因為是李爻的府邸而親切:從前他一直住在這樣的大院子裏嗎,怪寂寞的。


    老人帶他行至中庭,院子很寬闊,但院中偌大的西白石地麵上好幾處破損,很紮眼。似是經年日久的碎痕,縫隙裏已經長出草芽了。


    景平環視這宅院裏幡然一新,連廊簷上都是新粉過漆的,怎麽單這碎痕不做修補呢?


    管家老胡笑道:「這地方啊,是老太爺帶東家練武時,用□□磕裂的,老太爺沒了以後宅子翻修,東家沒讓動,這次皇上也特意囑咐了沒讓翻新這幾塊石板。」


    景平麵無表情地聽完,酸梅子樹破了個芽。


    「老太爺?」他試探著問,「是……?」


    他沉吟著算輩分,沒倒騰明白該叫人家什麽。


    李爻是胡伯看著長大的,老人知道小東家日常說話真假兩摻,至於幾真摻幾假,大概要看他的心意和心情。


    對景平,李爻是特意囑咐過不用當外人的。


    胡伯直言道:「老太爺是相爺的爺爺。定都第二年,咱們伐羯,老爺、夫人雙雙在戰場上沒了,家裏隻剩老太爺和相爺,當今聖上登基不久,老太爺也沒了,李家就餘相爺一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臣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參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參差並收藏二臣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