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爻修長的眉毛抽了下,他也在對方手上寫:誰?
鄭錚合上眼睛,緩緩搖了搖頭。
不知是誰,所以才要用命換皇上出兵攻打胡哈嗎?
倒是讓皇上跑到江南來敲了李爻的棺材板子了。
危機果然沒解。
朝中若有叛徒,才是心腹大患。
不過眼下胡哈的試探之心被李爻一棍子敲平了,皇上心情大好,正當午時,大張旗鼓地來了。
他這幾天翻來覆去地想,該如何麵對曾經將他當做大哥的肱股之臣。
李爻是自幼伴在趙晟身邊的,幼時跟屁蟲似的陪他讀書、習武,倆人綁在一起調皮搗蛋,時常氣得鄭錚吹鬍子瞪眼;
待到年長些,李爻入廟堂,從來對趙晟的旨意尊崇,趙晟以為二人能像兄弟般長久以往,說不定到二人鬍子花白,共飲一壺酒時,還能將追憶往昔當下酒菜呢。
可一切的虛假祥和被先帝的密旨打破了。
趙晟知道有這樣一封密旨,他總以為先帝意在防備,隻要李爻不生反心,便不會有矛盾爆發之日。
直到李爻一口血險些噴在他臉上,皇上才如夢初醒——那毒比他預想得烈,李爻性子裏有他從未察覺的剛勁。
後來他想,或許他從來不曾真正了解過李爻。先帝看清了這點,才有所防備。
趙晟花了五年的時間,想通了這場君臣之間的錯付。
先帝一輩子開疆拓土,一統山河,眼界終歸比自己高,抉擇怎會有錯?
自己也已為天子,怎會有錯?
事已至此,又能怎樣?
眼下他在天子無過的執念與對李爻的歉意愛惜間分出一道楚河漢界,讓二者暫時和平共處。
是以,趙晟到軍中,先言辭豪邁地點染了一番情懷士氣,跟著說自己來江南體察民情,順便安撫川嶺遊曳民族的躁動。
最後,他隻讓李爻當著全軍將士的麵,高調亮了個相,沒驟然提讓他還朝的事。
趙晟終歸也是怕的,他還想讓李爻迴去。怕李爻態度強硬,事情鬧得再無迴轉餘地。
場麵事了,趙晟把李爻叫至帝王帳下,連身邊近侍也給遣了出去。
是要和李爻說些私心話了。
「隨便坐吧。」皇上一指椅子,自己在榻上坐下。
「謝陛下。」
李爻叉手行禮,坐了個椅子邊。
他習武,又常在行伍,穿著文士袍,腰背依然直得像有鋼筋鐵骨撐著,稍微拿捏儀態,就非常端肅。
趙晟眉頭微微往下壓,被對方的疏離刺到了,他想說「你我還像從前那樣」,又說不出口。他知道二人之間是迴不去了的,至少現在迴不去。
他沉默片刻,說不出的話變成一聲低嘆:「我知道你怪我……你嘔血之後,咱們一直沒再說過什麽,如今帳中無旁人,你心裏的怨和委屈,可以說一說。」
李爻緩和眨了兩下眼睛。他見那竹報平安的腰佩被皇上掛在腰間,驀地想起景平那句「玉碎終有瑕」,心髒刺得疼,麵無表情地淡聲道:「君讓臣死,臣義無反顧。」
趙晟垂下眼簾,也看著腰間的玉佩,好一會兒才道:「為社稷、為天下萬民,可以義無反顧,但僅因為猜忌,便叫不值。朕年長你三歲,私下如兄長般待你,卻沒能護住你……是朕對不住你。朕記得你那日說「如今陛下身邊的武官不畏死,文官不貪財,臣累了……」五年過去,朕身邊已無那麽多可用之人,更沒有能如你這樣交心的兄弟了,晏初你迴來吧。」
皇上一再低聲下氣地道歉,讓李爻心念軟了三分,剩下的七分化作個小人,叉腰冷笑地想:小景平說得半點不錯,還不是用人朝前?身邊無人可依才記得來尋老子迴去。
他沒說話。
「哪怕任個閑職,也隨朕迴都城去,朕會遍尋名醫,將你身上的毒去了。」
李爻站起來躬身道:「食君之祿卻做個閑臣,問心有愧,太醫院付大夫是內科聖手,不會輕下定論,當年他說微臣活不過三十必有依據,如今臣的身體已如雨中殘燭,比五年前更殘損破敗,還請陛下,放臣再逍遙幾年吧。」
「坐下坐下,付太醫醫術雖精,卻不該聽他一人之言,」皇上話題一轉,「對了,你是如何與那賀家的遺孤扯上幹係的,我聽他叫你太師叔?」
李爻早算到皇上有此一問。
更何況,他自己向景平承諾過,若想深究往事,需到旋渦中心去。
這念頭讓他不願迴都城的堅定又鬆動幾分——倘若自己真的毒入肺腑,再過不得幾年就要見列祖列宗去了,死前總該為景平奔一分安穩,不枉那孩子喊他一聲太師叔,常把他的咳嗽掛在心上。
這二十幾年活得轟轟烈烈,起落不斷,到頭來一切空空時,心裏隻記掛著景平這孩子,確實返璞歸真了。
李爻想到這,神色一晃而過地柔和,便也是這轉瞬即逝,被趙晟看在眼裏。
「傳賀景平過來。」皇上揚聲道。
片刻,景平來了。
他向皇上行過禮,在李爻身邊低眉順眼地站定,上迴恨不能啐皇上一臉吐沫星子的氣勢斂得幹淨極了。
趙晟仔細打量景平——
年輕人麵對自己不卑不亢,戴著麵具的臉乍看有股拒人千裏之外的冷硬,沒被麵具遮住的半邊又俊俏得緊,線條淩厲,是不苟言笑的清俊,他隻有眼波落於李爻身上時,才藏著幾不可見的親昵溫柔。
鄭錚合上眼睛,緩緩搖了搖頭。
不知是誰,所以才要用命換皇上出兵攻打胡哈嗎?
倒是讓皇上跑到江南來敲了李爻的棺材板子了。
危機果然沒解。
朝中若有叛徒,才是心腹大患。
不過眼下胡哈的試探之心被李爻一棍子敲平了,皇上心情大好,正當午時,大張旗鼓地來了。
他這幾天翻來覆去地想,該如何麵對曾經將他當做大哥的肱股之臣。
李爻是自幼伴在趙晟身邊的,幼時跟屁蟲似的陪他讀書、習武,倆人綁在一起調皮搗蛋,時常氣得鄭錚吹鬍子瞪眼;
待到年長些,李爻入廟堂,從來對趙晟的旨意尊崇,趙晟以為二人能像兄弟般長久以往,說不定到二人鬍子花白,共飲一壺酒時,還能將追憶往昔當下酒菜呢。
可一切的虛假祥和被先帝的密旨打破了。
趙晟知道有這樣一封密旨,他總以為先帝意在防備,隻要李爻不生反心,便不會有矛盾爆發之日。
直到李爻一口血險些噴在他臉上,皇上才如夢初醒——那毒比他預想得烈,李爻性子裏有他從未察覺的剛勁。
後來他想,或許他從來不曾真正了解過李爻。先帝看清了這點,才有所防備。
趙晟花了五年的時間,想通了這場君臣之間的錯付。
先帝一輩子開疆拓土,一統山河,眼界終歸比自己高,抉擇怎會有錯?
自己也已為天子,怎會有錯?
事已至此,又能怎樣?
眼下他在天子無過的執念與對李爻的歉意愛惜間分出一道楚河漢界,讓二者暫時和平共處。
是以,趙晟到軍中,先言辭豪邁地點染了一番情懷士氣,跟著說自己來江南體察民情,順便安撫川嶺遊曳民族的躁動。
最後,他隻讓李爻當著全軍將士的麵,高調亮了個相,沒驟然提讓他還朝的事。
趙晟終歸也是怕的,他還想讓李爻迴去。怕李爻態度強硬,事情鬧得再無迴轉餘地。
場麵事了,趙晟把李爻叫至帝王帳下,連身邊近侍也給遣了出去。
是要和李爻說些私心話了。
「隨便坐吧。」皇上一指椅子,自己在榻上坐下。
「謝陛下。」
李爻叉手行禮,坐了個椅子邊。
他習武,又常在行伍,穿著文士袍,腰背依然直得像有鋼筋鐵骨撐著,稍微拿捏儀態,就非常端肅。
趙晟眉頭微微往下壓,被對方的疏離刺到了,他想說「你我還像從前那樣」,又說不出口。他知道二人之間是迴不去了的,至少現在迴不去。
他沉默片刻,說不出的話變成一聲低嘆:「我知道你怪我……你嘔血之後,咱們一直沒再說過什麽,如今帳中無旁人,你心裏的怨和委屈,可以說一說。」
李爻緩和眨了兩下眼睛。他見那竹報平安的腰佩被皇上掛在腰間,驀地想起景平那句「玉碎終有瑕」,心髒刺得疼,麵無表情地淡聲道:「君讓臣死,臣義無反顧。」
趙晟垂下眼簾,也看著腰間的玉佩,好一會兒才道:「為社稷、為天下萬民,可以義無反顧,但僅因為猜忌,便叫不值。朕年長你三歲,私下如兄長般待你,卻沒能護住你……是朕對不住你。朕記得你那日說「如今陛下身邊的武官不畏死,文官不貪財,臣累了……」五年過去,朕身邊已無那麽多可用之人,更沒有能如你這樣交心的兄弟了,晏初你迴來吧。」
皇上一再低聲下氣地道歉,讓李爻心念軟了三分,剩下的七分化作個小人,叉腰冷笑地想:小景平說得半點不錯,還不是用人朝前?身邊無人可依才記得來尋老子迴去。
他沒說話。
「哪怕任個閑職,也隨朕迴都城去,朕會遍尋名醫,將你身上的毒去了。」
李爻站起來躬身道:「食君之祿卻做個閑臣,問心有愧,太醫院付大夫是內科聖手,不會輕下定論,當年他說微臣活不過三十必有依據,如今臣的身體已如雨中殘燭,比五年前更殘損破敗,還請陛下,放臣再逍遙幾年吧。」
「坐下坐下,付太醫醫術雖精,卻不該聽他一人之言,」皇上話題一轉,「對了,你是如何與那賀家的遺孤扯上幹係的,我聽他叫你太師叔?」
李爻早算到皇上有此一問。
更何況,他自己向景平承諾過,若想深究往事,需到旋渦中心去。
這念頭讓他不願迴都城的堅定又鬆動幾分——倘若自己真的毒入肺腑,再過不得幾年就要見列祖列宗去了,死前總該為景平奔一分安穩,不枉那孩子喊他一聲太師叔,常把他的咳嗽掛在心上。
這二十幾年活得轟轟烈烈,起落不斷,到頭來一切空空時,心裏隻記掛著景平這孩子,確實返璞歸真了。
李爻想到這,神色一晃而過地柔和,便也是這轉瞬即逝,被趙晟看在眼裏。
「傳賀景平過來。」皇上揚聲道。
片刻,景平來了。
他向皇上行過禮,在李爻身邊低眉順眼地站定,上迴恨不能啐皇上一臉吐沫星子的氣勢斂得幹淨極了。
趙晟仔細打量景平——
年輕人麵對自己不卑不亢,戴著麵具的臉乍看有股拒人千裏之外的冷硬,沒被麵具遮住的半邊又俊俏得緊,線條淩厲,是不苟言笑的清俊,他隻有眼波落於李爻身上時,才藏著幾不可見的親昵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