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平皺眉想了想:「沒辦法精準,但四五年總是有了的。」
也就是說,李爻離開鄴陽後,鄭錚便不開懷了。李爻鬧不清老師的鬱結裏有幾分因為自己不告而別,當時他心念如灰,做事難免欠妥。
可就算重來,李爻自問也沒把握處理得比當時好。
他垂了眼睛,難免對鄭錚心懷歉意,思緒飄迴多年前初入朝堂時。
他一入廟堂就扣著準右相獨孫的帽子,得了南征軍前鋒營統領之職,倒確實沒辱沒李家出將帥的威名。後來皇上想一舉拿下胡哈,朝中大將各有職務不在朝,尋常將領無人敢挑大樑,李爻毛遂自薦,願意立軍令狀掛帥出征。
那年他不過虛歲十六。
當時他一言出,無數朝臣反對,說將軍常有而帥不常有,李小將軍雖好,卻太年輕,倘若落敗,敗得不止萬千將士的性命,還有南晉開疆拓土的氣運。
立下軍令狀又如何?砍頭十次都不足以謝天下。隨之嫌李爻年輕的、經驗少的、前鋒營統領軍銜低的、甚至說他長得過於清秀不夠威儀的,全跳出來了。
趙晟當時也年輕,準備不足,被一群文臣口燦蓮花地群起而攻,瞪眼幹生氣,沒得應對辦法。
就在這時,任兵部侍郎的鄭錚出列,願同李爻一併簽下軍令狀,若李爻兵敗,便連他一同砍了賠命。
老大人獨立朝堂,環視群臣喝問道:「哪位說李將軍不行,便提出一位行的,也簽下軍令狀,若是沒有,又偏放厥言漲他人誌氣,是何居心!」
二品大員願以性命牽擔,朝上反對的人立時少了一半。
好在後來,李爻對得起老師賭命的支持。
鑄鐵壺裏燒花茶的水咕嘟嘟開了。
李爻還分著心呢,下意識去提壺把。
「哎——燙!」景平大驚,叫著竄起來。
還是晚了。
那鑄鐵壺的提手沒裝木質隔手。李爻的手著實勾在熱鐵上,頓時鑽心的疼,他倒抽一口涼氣,猛然撤手。
景平大步流星衝過去,捧起他的手,看一眼眉心就擠出一道「川」字——除了大指,李爻餘下四指的第二指節全被燙了,橫斷一列,眨眼功夫紅一大片。
都要熟了。
「你怎麽這麽不小心!」
景平心焦,渾然不覺這聲責備已然沒大沒小,他拉著李爻到洗手盆邊,從淨水桶裏舀起涼水給他沖手:「待會兒八成要起泡的,我幫你挑了,免得你這摸那摸,蹭破了感染,很疼嗎?」
疼。
但李爻覺得他過於小題大做,把手抽迴來:「燙一下而已,怎麽就天塌了似的,這要是讓你看見我之前讓人砍得差點沒命……」
話說到這,他見景平直勾勾地看他,一對兒眼珠子仿佛要透過他的衣服,看他那差點沒命的傷口附在何處、是不是徹底好了、留下了多深的疤。
這眼神不見得帶有多少侵略性,卻讓李爻不自在,那後半句「你還不得當場砸金豆」直接被看成了個蔫兒屁,完全放不出來。
李爻眼珠一轉,當場換話題:「兩年多不見,你醫術精進不少。」
話題轉得硬,景平覺出來了。他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閃了閃,把說不清的情緒斂幹淨,又大大方方拉過李爻的手,把他袖箍摘了,袖口挽起兩折,推他到桌前坐下,看了他一眼。
李爻看明白他的意思了:老實在這坐著。
好吧……
景平見他暫時安生了,到火盆邊,拿墊布把已經徹底燒開的水壺拿下來,倒了一杯款桑花茶遞在李爻麵前:「可是我卻治不好你的咳嗽,甚至連病灶在哪都診不出來……」
他重新坐在李爻斜對麵,吃他沒吃完的飯。
李爻被這話裏無能為力的挫敗感撲了一臉。
得知先皇每年賜酒下毒之後,李爻雖然對皇家的真心碎了一地,卻不至於自輕自賤到不想活了。
遁走江南這幾年,他找大夫看過。可先帝用的毒本就隱晦精巧,又是日積月累每年一點,無論有經驗的老大夫,還是深通毒理的花信風,都診不出他身上帶著毒傷。
他想:這孩子想錯了方向,憑白自責,委實冤枉。
「不需氣苦,」李爻安慰他,「你才幾歲,很多能當你爺爺的老大夫都看不出。」
他一時想說「往後總有一天你能治好我」,可轉念又想,給他設定個虛假的目標,何必呢?
景平拿筷子扒拉著菜,喃喃自語似的念叨:「若我娘還活著,說不定……是能醫好你的。」
他說信國夫人。
李爻聽花信風說過,信國夫人醫術高明,她生於醫術世家,年輕時遊歷得高人點撥,很早在信安城一代醫名遠播。隻不過賀家家逢巨變後,她娘家的老人相繼離世,還有命在的族人怕被牽連,分散於五湖四海,就連珍藏的醫書也隨之飄零各處。那曾經點化她醫術的高人是誰,更不得而知。
李爻問:「你的醫術是你娘教的嗎?」
「我剛會說話她就教我認穴位,但我那時候太小了,也沒得太多真傳,後來花姨婆給了我兩本冊子,一本講問脈,一本講針灸。」
所以,景平隻問脈和針灸自成體係拿得出手。
景平惦記著李爻的手,狼吞虎咽吃完飯菜,收拾好碗碟交給門口雜務兵,急匆匆出去了。李爻一杯款桑花水沒喝完,他又迴來了,拿著個小藥甕,還提著小捆藥草。
也就是說,李爻離開鄴陽後,鄭錚便不開懷了。李爻鬧不清老師的鬱結裏有幾分因為自己不告而別,當時他心念如灰,做事難免欠妥。
可就算重來,李爻自問也沒把握處理得比當時好。
他垂了眼睛,難免對鄭錚心懷歉意,思緒飄迴多年前初入朝堂時。
他一入廟堂就扣著準右相獨孫的帽子,得了南征軍前鋒營統領之職,倒確實沒辱沒李家出將帥的威名。後來皇上想一舉拿下胡哈,朝中大將各有職務不在朝,尋常將領無人敢挑大樑,李爻毛遂自薦,願意立軍令狀掛帥出征。
那年他不過虛歲十六。
當時他一言出,無數朝臣反對,說將軍常有而帥不常有,李小將軍雖好,卻太年輕,倘若落敗,敗得不止萬千將士的性命,還有南晉開疆拓土的氣運。
立下軍令狀又如何?砍頭十次都不足以謝天下。隨之嫌李爻年輕的、經驗少的、前鋒營統領軍銜低的、甚至說他長得過於清秀不夠威儀的,全跳出來了。
趙晟當時也年輕,準備不足,被一群文臣口燦蓮花地群起而攻,瞪眼幹生氣,沒得應對辦法。
就在這時,任兵部侍郎的鄭錚出列,願同李爻一併簽下軍令狀,若李爻兵敗,便連他一同砍了賠命。
老大人獨立朝堂,環視群臣喝問道:「哪位說李將軍不行,便提出一位行的,也簽下軍令狀,若是沒有,又偏放厥言漲他人誌氣,是何居心!」
二品大員願以性命牽擔,朝上反對的人立時少了一半。
好在後來,李爻對得起老師賭命的支持。
鑄鐵壺裏燒花茶的水咕嘟嘟開了。
李爻還分著心呢,下意識去提壺把。
「哎——燙!」景平大驚,叫著竄起來。
還是晚了。
那鑄鐵壺的提手沒裝木質隔手。李爻的手著實勾在熱鐵上,頓時鑽心的疼,他倒抽一口涼氣,猛然撤手。
景平大步流星衝過去,捧起他的手,看一眼眉心就擠出一道「川」字——除了大指,李爻餘下四指的第二指節全被燙了,橫斷一列,眨眼功夫紅一大片。
都要熟了。
「你怎麽這麽不小心!」
景平心焦,渾然不覺這聲責備已然沒大沒小,他拉著李爻到洗手盆邊,從淨水桶裏舀起涼水給他沖手:「待會兒八成要起泡的,我幫你挑了,免得你這摸那摸,蹭破了感染,很疼嗎?」
疼。
但李爻覺得他過於小題大做,把手抽迴來:「燙一下而已,怎麽就天塌了似的,這要是讓你看見我之前讓人砍得差點沒命……」
話說到這,他見景平直勾勾地看他,一對兒眼珠子仿佛要透過他的衣服,看他那差點沒命的傷口附在何處、是不是徹底好了、留下了多深的疤。
這眼神不見得帶有多少侵略性,卻讓李爻不自在,那後半句「你還不得當場砸金豆」直接被看成了個蔫兒屁,完全放不出來。
李爻眼珠一轉,當場換話題:「兩年多不見,你醫術精進不少。」
話題轉得硬,景平覺出來了。他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閃了閃,把說不清的情緒斂幹淨,又大大方方拉過李爻的手,把他袖箍摘了,袖口挽起兩折,推他到桌前坐下,看了他一眼。
李爻看明白他的意思了:老實在這坐著。
好吧……
景平見他暫時安生了,到火盆邊,拿墊布把已經徹底燒開的水壺拿下來,倒了一杯款桑花茶遞在李爻麵前:「可是我卻治不好你的咳嗽,甚至連病灶在哪都診不出來……」
他重新坐在李爻斜對麵,吃他沒吃完的飯。
李爻被這話裏無能為力的挫敗感撲了一臉。
得知先皇每年賜酒下毒之後,李爻雖然對皇家的真心碎了一地,卻不至於自輕自賤到不想活了。
遁走江南這幾年,他找大夫看過。可先帝用的毒本就隱晦精巧,又是日積月累每年一點,無論有經驗的老大夫,還是深通毒理的花信風,都診不出他身上帶著毒傷。
他想:這孩子想錯了方向,憑白自責,委實冤枉。
「不需氣苦,」李爻安慰他,「你才幾歲,很多能當你爺爺的老大夫都看不出。」
他一時想說「往後總有一天你能治好我」,可轉念又想,給他設定個虛假的目標,何必呢?
景平拿筷子扒拉著菜,喃喃自語似的念叨:「若我娘還活著,說不定……是能醫好你的。」
他說信國夫人。
李爻聽花信風說過,信國夫人醫術高明,她生於醫術世家,年輕時遊歷得高人點撥,很早在信安城一代醫名遠播。隻不過賀家家逢巨變後,她娘家的老人相繼離世,還有命在的族人怕被牽連,分散於五湖四海,就連珍藏的醫書也隨之飄零各處。那曾經點化她醫術的高人是誰,更不得而知。
李爻問:「你的醫術是你娘教的嗎?」
「我剛會說話她就教我認穴位,但我那時候太小了,也沒得太多真傳,後來花姨婆給了我兩本冊子,一本講問脈,一本講針灸。」
所以,景平隻問脈和針灸自成體係拿得出手。
景平惦記著李爻的手,狼吞虎咽吃完飯菜,收拾好碗碟交給門口雜務兵,急匆匆出去了。李爻一杯款桑花水沒喝完,他又迴來了,拿著個小藥甕,還提著小捆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