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爻身無軍務,叉手還禮,笑著低聲道:「不必客氣,我進去看看。」
帳中燈火通明。
景平正聚精會神,手法格外嫻熟地給鄭錚施針。
他手持的東西與尋常銀針不同,通體鋥亮,整長三寸餘,一邊膨大,一邊極尖,乍看極像小號的鉚錐。鄭錚身上凡是針過之處必能擠出血來,血色初為黑紫,兩三滴之後就變得鮮紅。
說也神奇。
鄭錚臉色一直晦暗,甚至能看出死人的灰敗色,印堂、眼窩明顯照著黑氣。
現在放了血,反而泛起點活人應有的氣色了。
一旁老軍醫看活的李爻來了,低聲向他贊道:「這小兄弟醫術高明,遠超軍中大夫,老朽拍馬都趕不上。」
李爻看不懂其中的名堂,問那軍醫道:「這是什麽針?」
「這叫鑱針,是伏羲九針之一,老朽隻從書裏見過,一直沒見會用之人,今日開眼啦。」
據老軍醫說,他剛才已經看出鄭錚發熱是傷口炎症加心火不消,和另一位大夫商量著給他用去炎消火的藥。中藥消火要麽是吐,要麽是泄,以鄭錚這般年紀外加這副體格子,劑量稍有拿捏不好,便會出危險,可若劑量太輕,高熱難退則又是另一種危險,正撓頭,景平來了。
小夥子客客氣氣,說自己是李爻的隨侍,想給鄭大人問脈。
他號脈的方式特別,是雙手同診,單這一手功夫,便讓在場大夫們眼前一亮。診過之後,他言道:「晚生先給鄭大人施針,大人們再重新問脈開藥吧。」
言辭篤定,自信無比。
老軍醫說到這,景平扭臉招唿鄭錚的隨侍:「麻煩二位大哥,幫老人家翻個身。」
他專注異常,全沒察覺李爻來了,迴頭看見人,愣道:「太師叔……」
話沒多說,隨侍便向他示意:「好了。」
景平還是看著李爻。
李爻皺眉不解:「小神醫,繼續呀,怎麽晾著病人了?」
「太師叔,你能不能……」景平囁嚅,說話聲跟蚊子叫差不多,「能不能別看著我,我這馬上就好了……」
神色也糾結,與剛才囑咐李爻好好吃飯時判若兩人,李爻更不明白了,笑道:「我又不通醫理,你還怕我偷師不成?」
「當然不是了!我……」景平支支吾吾好半天,最後「咳」了一聲,破罐子破摔,「你看著我,我緊張!」
李爻:啊?
景平平日給他號脈、揉穴位很是自信嫻熟,他不明白這孩子現在抽冷子瞎緊張個啥,但醫病要緊,李爻沒多耽誤,乖乖撩簾出去,趕巧看見花信風往這邊來。
花長史快行兩步,先看過帳內情況,笑贊:「臭小子,比幾年前長進不少,」隨即正色向李爻道,「我正找你呢,鄭大人受傷的因果已見雛形了。」
景平隔著簾子聽見師父把李爻拉走,鬆了口氣,迅速收斂心思,撚起一根尺長的鋼針,就著手邊燈燭燒得通紅,稍作冷卻便迅速刺進鄭錚背□□道,頓挫片刻即拔出,另一隻手在針刺的地方壓住。
如此往復。
待他忙活完,已經出了滿頭薄汗,拿衣袖沾幹,開始收拾針囊。
鄭錚的隨侍伺候老大人整理衣裳,麵露喜色:「大人的燒熱比剛才退了很多!」
老軍醫贊道:「小公子當真神醫!不如斟酌著給大人開個方子。」
「這……」景平麵露難色,「晚生隻行針問脈拿得出手,開方子抓藥實在稀鬆,還想向二位前輩多學呢。」
那二人將信將疑,又覺得他沒必要說謊客套,隻得與他商量掂配著,給鄭錚開了方子。事畢,景平巴望趕快把鄭錚的狀況告訴李爻,讓他放心,即刻離開了。
與此同時,李爻正在帳中氣得七竅生煙。
花信風倒了杯溫水遞過去:「事已至此,你生這迴頭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麽,不如想想往後……」
李爻一口氣幹了水,空杯往桌上重重一蹲。
他噎得慌,因為事情本身窩火,往後也不好弄。
依著鄭錚的隨行侍從講——
胡哈的迎客宴上,丹木基看似盛情無限,實則心思壞極了。他安排的吃食是牛羊肉和幹巴巴的栗稞麵團,那肉半生不熟,糰子擲地有聲,當暗器扔出去能殺敵。
鄭錚都七十多了,牙口不給力,這些東西年輕人都不一定嚼得動,更甭提他了。
起初,老大人沒同丹木基一般見識,尋思著喝兩口酒,把場麵意思過去便罷。誰知丹木基非要老大人嚐嚐特意宰殺的老「羔羊」。
鄭錚隻得夾了一筷子,嚼不動也囫圇吞下了。
丹木基看在眼裏,朗笑著賠不是:「我們日子過得粗,不比貴國,珍饈美味烹煮方法千八百種,連前右丞相李爻都是廚子中的高手。」
鄭錚聽過,沉了臉:「晏初烹菜不過是愛好,當初尊王還不是多次折在這廚子中的高手手上麽。」
丹木基最不喜歡旁人提這事兒,現在被當著文武臣子揭傷疤,臉麵掛不住了,氣急敗壞道:「可惜啊,他隻讓晉人各個沉溺口腹之慾,如今已黃土埋身,南晉再無廚子中的高手了!我胡哈若下戰書,怕是貴國滿朝沒有可掛帥之人,才要扣押我王兄為質,懦夫行徑!」
鄭錚當場拍案而起。
丹木基座下謀臣眼見場麵失控,忙稱王上不勝酒力,兩邊哄著把這宴請草草結束了。也就在這天夜裏,鄭錚越想越氣,一頭撞在帳門口押旗的石墩上,若不是身邊有隨侍拉了一把,他當場就要沒命了。
帳中燈火通明。
景平正聚精會神,手法格外嫻熟地給鄭錚施針。
他手持的東西與尋常銀針不同,通體鋥亮,整長三寸餘,一邊膨大,一邊極尖,乍看極像小號的鉚錐。鄭錚身上凡是針過之處必能擠出血來,血色初為黑紫,兩三滴之後就變得鮮紅。
說也神奇。
鄭錚臉色一直晦暗,甚至能看出死人的灰敗色,印堂、眼窩明顯照著黑氣。
現在放了血,反而泛起點活人應有的氣色了。
一旁老軍醫看活的李爻來了,低聲向他贊道:「這小兄弟醫術高明,遠超軍中大夫,老朽拍馬都趕不上。」
李爻看不懂其中的名堂,問那軍醫道:「這是什麽針?」
「這叫鑱針,是伏羲九針之一,老朽隻從書裏見過,一直沒見會用之人,今日開眼啦。」
據老軍醫說,他剛才已經看出鄭錚發熱是傷口炎症加心火不消,和另一位大夫商量著給他用去炎消火的藥。中藥消火要麽是吐,要麽是泄,以鄭錚這般年紀外加這副體格子,劑量稍有拿捏不好,便會出危險,可若劑量太輕,高熱難退則又是另一種危險,正撓頭,景平來了。
小夥子客客氣氣,說自己是李爻的隨侍,想給鄭大人問脈。
他號脈的方式特別,是雙手同診,單這一手功夫,便讓在場大夫們眼前一亮。診過之後,他言道:「晚生先給鄭大人施針,大人們再重新問脈開藥吧。」
言辭篤定,自信無比。
老軍醫說到這,景平扭臉招唿鄭錚的隨侍:「麻煩二位大哥,幫老人家翻個身。」
他專注異常,全沒察覺李爻來了,迴頭看見人,愣道:「太師叔……」
話沒多說,隨侍便向他示意:「好了。」
景平還是看著李爻。
李爻皺眉不解:「小神醫,繼續呀,怎麽晾著病人了?」
「太師叔,你能不能……」景平囁嚅,說話聲跟蚊子叫差不多,「能不能別看著我,我這馬上就好了……」
神色也糾結,與剛才囑咐李爻好好吃飯時判若兩人,李爻更不明白了,笑道:「我又不通醫理,你還怕我偷師不成?」
「當然不是了!我……」景平支支吾吾好半天,最後「咳」了一聲,破罐子破摔,「你看著我,我緊張!」
李爻:啊?
景平平日給他號脈、揉穴位很是自信嫻熟,他不明白這孩子現在抽冷子瞎緊張個啥,但醫病要緊,李爻沒多耽誤,乖乖撩簾出去,趕巧看見花信風往這邊來。
花長史快行兩步,先看過帳內情況,笑贊:「臭小子,比幾年前長進不少,」隨即正色向李爻道,「我正找你呢,鄭大人受傷的因果已見雛形了。」
景平隔著簾子聽見師父把李爻拉走,鬆了口氣,迅速收斂心思,撚起一根尺長的鋼針,就著手邊燈燭燒得通紅,稍作冷卻便迅速刺進鄭錚背□□道,頓挫片刻即拔出,另一隻手在針刺的地方壓住。
如此往復。
待他忙活完,已經出了滿頭薄汗,拿衣袖沾幹,開始收拾針囊。
鄭錚的隨侍伺候老大人整理衣裳,麵露喜色:「大人的燒熱比剛才退了很多!」
老軍醫贊道:「小公子當真神醫!不如斟酌著給大人開個方子。」
「這……」景平麵露難色,「晚生隻行針問脈拿得出手,開方子抓藥實在稀鬆,還想向二位前輩多學呢。」
那二人將信將疑,又覺得他沒必要說謊客套,隻得與他商量掂配著,給鄭錚開了方子。事畢,景平巴望趕快把鄭錚的狀況告訴李爻,讓他放心,即刻離開了。
與此同時,李爻正在帳中氣得七竅生煙。
花信風倒了杯溫水遞過去:「事已至此,你生這迴頭氣,不是跟自己過不去麽,不如想想往後……」
李爻一口氣幹了水,空杯往桌上重重一蹲。
他噎得慌,因為事情本身窩火,往後也不好弄。
依著鄭錚的隨行侍從講——
胡哈的迎客宴上,丹木基看似盛情無限,實則心思壞極了。他安排的吃食是牛羊肉和幹巴巴的栗稞麵團,那肉半生不熟,糰子擲地有聲,當暗器扔出去能殺敵。
鄭錚都七十多了,牙口不給力,這些東西年輕人都不一定嚼得動,更甭提他了。
起初,老大人沒同丹木基一般見識,尋思著喝兩口酒,把場麵意思過去便罷。誰知丹木基非要老大人嚐嚐特意宰殺的老「羔羊」。
鄭錚隻得夾了一筷子,嚼不動也囫圇吞下了。
丹木基看在眼裏,朗笑著賠不是:「我們日子過得粗,不比貴國,珍饈美味烹煮方法千八百種,連前右丞相李爻都是廚子中的高手。」
鄭錚聽過,沉了臉:「晏初烹菜不過是愛好,當初尊王還不是多次折在這廚子中的高手手上麽。」
丹木基最不喜歡旁人提這事兒,現在被當著文武臣子揭傷疤,臉麵掛不住了,氣急敗壞道:「可惜啊,他隻讓晉人各個沉溺口腹之慾,如今已黃土埋身,南晉再無廚子中的高手了!我胡哈若下戰書,怕是貴國滿朝沒有可掛帥之人,才要扣押我王兄為質,懦夫行徑!」
鄭錚當場拍案而起。
丹木基座下謀臣眼見場麵失控,忙稱王上不勝酒力,兩邊哄著把這宴請草草結束了。也就在這天夜裏,鄭錚越想越氣,一頭撞在帳門口押旗的石墩上,若不是身邊有隨侍拉了一把,他當場就要沒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