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如畫的眼睛眨了眨,別開目光,應承道:「曾經年少輕狂,每日隻顧得幹活,不知道歇,累的。大夫看過了,說我心血虛虧,所以我才遁出來躲閑了。」


    景平還是那麽看他,這話乍聽是那麽迴事,但細想跟沒說一樣。


    「那……皇上就任你這樣跑到江南來?他為什麽不找人給你醫?你們不是年少伴讀的情誼,關係很好嗎……」


    景平說者無心,李爻聽了卻唏噓:他和他爹沒一杯毒酒直接送我去見列祖列宗,已經是我祖上積德了。


    他深吸口氣,有點不耐煩地道:「為上者的心思,豈是你能妄自揣度置喙的?」


    一句話,把景平話茬斷了。


    李爻站起來,見對方眉頭微微蹙著,看上去有點委屈,心又軟了,拍著他肩膀:「你長大了,記得凡事看到了,也不一定說出來,獨聽一家之言終歸是片麵,多聽多看再去辨別,才是真的耳聰目明者。」


    李爻平日裏嘻嘻哈哈,五句話裏四句半是廢話,難得語重心長一迴,景平恨不能把他剛才那段教誨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可他轉念,意識到一個新的問題:心血虛虧也是你一家之言啊,怎麽……言外之意是你言不盡實嗎?


    李爻實在是想不到這小孩心思如此九曲十八彎,也沒覺出自己前後矛盾,搬起石頭砸腳了,隻道景平聽進去了,又囑咐他:「不用多掛心我跟你師父,四處走走看看,累了就迴來,讓你師父給你走後門拿個官驛的函令,得空就發信迴來,」他交代完,從懷裏摸出柄匕首,「你叫我一聲太師叔,這匕首就送你吧。」


    景平依稀覺得這是當年李爻救他時用過的兵刃,隻不過此後三年未見,匕首好像短了些:「是你救我時那柄?」


    李爻一笑,答得隨意:「是也不是,那匕首熔了,一部分雪精鐵做了你的麵具,剩下的重鑄了這柄,算不得神兵利刃,倒也可圈可點了,外出行走,你們彼此照應,做個伴吧。」


    李爻說完,不在磨嘰,起身出屋去了。


    這夜之後,少年人再遊四海,已與三年前大不相同。


    曾經小小的他麵對血海深仇,心懷彷徨,年少時即便有姨婆相伴,也多是漂萍一樣沒個歸處,而後姨婆去了,獨留他一人在世間,讓他不知何去何從;


    而今,命運總算可憐他,給了他與救命恩人恰逢其時的重見,那人用三年的時間磨淡了少年人心底的不安,單憑那句「累了就迴來」,便讓景平的心安穩平靜。


    這讓他知道,世間有人掛著他,那人在小院裏給他留了一間屋,讓他的心有處可安。


    而李爻呢,住在小院裏是大隱於世。


    都城裏群臣們吹了什麽東南西北風他雖然聽不見,卻隻需進城看看米麵價格,聽聽茶館胡論,就能斷出這世道是否還安生。


    更何況,他身邊還有個花信風,時不時往他耳朵裏灌朝中的段子。


    景平一走近兩年,常通過官驛傳書信迴來,或講見聞經歷,或寄方子來請師父和軍醫掂量著給李爻試試。


    李爻則是給藥就試,試就說見好,可花信風知道,那藥都隻能緩解表麵症狀,不治根本。


    快過年的時候,花信風又拿了景平傳來的信。


    半個月前,景平來信說要迴家過年,現在又追了第二封,說有事耽誤,怕是要開春才能迴去,且這段時間傳信不便,讓二人不要掛念。


    李爻看那信,慣是景平言簡意賅之風,居然有點失落,他似乎很久都沒盼望過什麽人了。


    「他時刻把你的咳嗽放在心上,」花信風道,「可他不知根本,這麽找都是徒勞……」


    李爻看他一眼。


    「不然呢?說了後果就要揪前因,」他摩挲著腕上的黑鐲子,「跟天家羅羅缸的糾纏,要跟孩子吐苦水麽?」


    也這正是這個月,軍中來個要命的消息——江南三城的邊邑駐軍中,爆發了大規模的疫病,病症不烈,卻非常黏糊。


    駐軍一邊上報朝廷,一邊持著最大的努力不讓遊弋的外族看出端倪。


    但直到過了年,疫病也沒見起色,染病的官兵越來越多,照這樣下去,單看邊防輪換的規律變化,都要露出馬腳了。


    這隻安穩了六七年的大晉江山……


    怕是要亂。


    第014章 情怯


    仲春時節,官道兩旁開滿了梨花,風一吹,忽如人間飄香雪。


    馬車颯踏而過,揚起煙塵,帶得花瓣翻飛,又跳進道邊,化作春泥。


    駕車的是個中年漢子,皮膚黝黑,劍眉虎目,肩背寬厚得像一麵牆,打眼看是個外家拳高手。他趕車進城門,扭臉壓低了聲音對車裏道:「爺,咱們今天在這落腳一宿吧,夜路不便,怎麽都是明兒個到地方。」


    車裏三十郎當歲的公子掀簾看街景,他矜貴得緊,麵部線條柔和,眉似遠山,目若朗星,麵無表情時,嘴角也自向上彎著,帶出三分笑意,他看城裏燈火闌珊,點了點頭,沒說話。


    「爺,這城裏隻一間小客棧,要不咱們還是去府衙……」漢子把聲音壓得更低了。


    「別鬧得太大動靜,就住客棧,」富貴公子說話間,挪到車外站台上,和漢子並排而坐,「他行蹤依舊沒變嗎?」


    漢子點頭:「一直沒變,但您這麽驟然尋李……啊,尋他,若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臣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參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參差並收藏二臣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