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半天,雨聲裏隻有男子越發瘋狂:
「叫啊!」
「叫你兒子出來,老子給你個痛快!」
「臭婆娘,你叫啊!小世子,我要割你娘的耳朵咯……」
「……」
「你娘的右手要沒了,快點出來吧……」
「……」
「小世子!你娘的腳也沒了,她快死了,她名節不保,你不來看看嗎……」
「……」
姨婆緊緊捂著孩子的耳朵。
孩子渾身滾燙又昏睡過去了,她不管孩子能不能聽見,自說自話地安慰道:「你聽,你娘沒在那邊……」
她也在安慰自己。
罵聲停了,男人爆喝:「給我搜!小崽子頂多四歲,跑不遠!」
火光四散開,鋪網似的搜索在大雨裏進行。
這樣下去,再用不得多久就要被發現了。
姨婆橫下一條心,轉身發足狂奔——或許電閃雷鳴和大雨是她最後的掩護。
「那邊!那邊的草動得不對!」有人高喝。
她一瞬間就被發現了。
難道就這麽完了?
她心慌分神,腳下不知被什麽絆了,眼看一跤狠狠摔出去,突然麵前風動,一道暗影倏然破開荒草衝過來,在她肩上一拂,順勢接過她懷裏的孩子。
「別怕。」影子低聲給她安心,聲音還顯稚嫩。
打眼看,他身形確實是個半大孩子,一身玄衣,黑巾蒙麵。
經剛才一遭,小世子領口的扳指跳出來了,潤白的玉臂上有一塊幽紅的血沁,在暗夜裏格外紮眼。
影子忍不住抬手抹了下,又輕柔地把扳指揶迴孩子領口裏。
與此同時,數十名與他同樣打扮的人從他背後冒出來,直衝向越發逼近的殺手。
姨婆眸色亮了:這強援不是官軍或國公親衛。難不成是李家?!
李家在前朝就是世家,而今禦前依舊正當紅,家主李老將軍,在坊間風評卻兩極分化。當年,他在當今聖上攻打故國城池時,不戰而降,這讓數十萬百姓免於屠戮,也讓他自己背上了不忠先主的二臣罵名。
不等姨婆多想,她身後光影已經動了。金石撞響不斷,唿喝聲、叫罵聲揉成一團,被越來越大的雨聲湮沒。眼前那抱著小世子的半大少年,一雙眼睛映著火光,溫和又悲憫地看著發生的一切……
隔天下午,加急文書送至皇宮大內:信國公及國夫人被羯人刺客暗殺身亡,小世子下落不明,羯人刺客不知何因,悉數自戕,屍橫荒野。國公府親衛軍全部收編,無暴/亂。
這之後,比都城鄴陽還富庶的信安城被南晉皇室納迴囊中,南晉感念信國公舊時恩義,大舉伐羯。
同時,在坊間聲名兩極分化的李家也出了大事——李老將軍被一匹騎熟了的老馬甩下馬背,踏斷了腿。
可嘆他身經百戰也終歸難逃遲暮,非但陰溝裏翻船,傷勢還越發嚴重,數日下來,鬧得要把整條腿截掉保命的地步。
半個月後。
「陛下。」內侍庭總管太監在榻邊邊輕聲叫。
榻上的人身形枯槁,雍容的衣裳在他身上起了皺紋,他咳喘聲像西北風灌進破燈籠。
老皇上一輩子東征西討,燃盡了生命力,費勁翻身,看見老太監手上端著東西:「拿了什麽?」
那是個墊著紫緞子的玉盤,中央端正擺著隻柔潤的圓環,糥白略黃。
「李老將軍送來的。說這是獻給陛下壽誕的賀禮……」老太監自小跟著主子,四下無旁人,也就不大持禮,「您看,他墜馬斷腿截肢,是當真上年紀了,還是……察覺到您疑心他派人插手信安的事,想示弱求您……?」
皇上未置是否,撚著圓環往手上套,可哪個手指都不合適:「這什麽玩意?」
「老將軍說,『摔斷腿的將軍骨早沒了氣節,無用之物,送給皇上,當個玩物罷了。』」老太監慢悠悠地道。
皇上手上動作一頓,錯愕於掌中之物的材質,隨即他又摩挲著圓環笑起來:「李爻……比阿晟小幾歲來著?」
「迴陛下,李小公子比太子殿下幼三歲,聽說文武兼備,是難得的好材料。」
皇上隨手把圓環扔迴盤子裏:「拿前朝的免死鐵券熔個鐲子,把這玩意串上賜給李爻,告訴他,這是隨朕南征北戰的愛駒的腿骨,他戴這東西一日,朕就一日記得李家忠義,鐵券製度已廢,朕為他破例一次,隻要不是謀逆,什麽過錯,朕都會原諒。」
老太監垂眼看盤子裏的骨頭圈圈,心道:帝王心術,正手施恩,負手誅心……
「您不怕李家跟小公子說破這骨頭圈是什麽來路,反而……?」
皇上咳了幾聲,蔑笑道:「除非他們想斷了這根獨苗。這玩意確實是個炮仗,但得在該炸的時候炸,朕……身體越來越差了,社稷還不安穩,朕要把該做的『惡事』做了,該收的地方收迴來,該防備的人……咳咳咳咳……」
這年冬天,南晉的開國皇帝駕崩。
新帝趙晟登位,次年,改年號天瑞。
--
星霜荏苒,一晃已至天瑞十三年秋。
江南修竹城的落葉飄了滿地。
城門附近有家茶樓,百年老字號,戰火硝煙裏苟延殘喘了好些年,近幾年國泰民安,那一口吊著的氣沒斷,又緩上來了。
「叫啊!」
「叫你兒子出來,老子給你個痛快!」
「臭婆娘,你叫啊!小世子,我要割你娘的耳朵咯……」
「……」
「你娘的右手要沒了,快點出來吧……」
「……」
「小世子!你娘的腳也沒了,她快死了,她名節不保,你不來看看嗎……」
「……」
姨婆緊緊捂著孩子的耳朵。
孩子渾身滾燙又昏睡過去了,她不管孩子能不能聽見,自說自話地安慰道:「你聽,你娘沒在那邊……」
她也在安慰自己。
罵聲停了,男人爆喝:「給我搜!小崽子頂多四歲,跑不遠!」
火光四散開,鋪網似的搜索在大雨裏進行。
這樣下去,再用不得多久就要被發現了。
姨婆橫下一條心,轉身發足狂奔——或許電閃雷鳴和大雨是她最後的掩護。
「那邊!那邊的草動得不對!」有人高喝。
她一瞬間就被發現了。
難道就這麽完了?
她心慌分神,腳下不知被什麽絆了,眼看一跤狠狠摔出去,突然麵前風動,一道暗影倏然破開荒草衝過來,在她肩上一拂,順勢接過她懷裏的孩子。
「別怕。」影子低聲給她安心,聲音還顯稚嫩。
打眼看,他身形確實是個半大孩子,一身玄衣,黑巾蒙麵。
經剛才一遭,小世子領口的扳指跳出來了,潤白的玉臂上有一塊幽紅的血沁,在暗夜裏格外紮眼。
影子忍不住抬手抹了下,又輕柔地把扳指揶迴孩子領口裏。
與此同時,數十名與他同樣打扮的人從他背後冒出來,直衝向越發逼近的殺手。
姨婆眸色亮了:這強援不是官軍或國公親衛。難不成是李家?!
李家在前朝就是世家,而今禦前依舊正當紅,家主李老將軍,在坊間風評卻兩極分化。當年,他在當今聖上攻打故國城池時,不戰而降,這讓數十萬百姓免於屠戮,也讓他自己背上了不忠先主的二臣罵名。
不等姨婆多想,她身後光影已經動了。金石撞響不斷,唿喝聲、叫罵聲揉成一團,被越來越大的雨聲湮沒。眼前那抱著小世子的半大少年,一雙眼睛映著火光,溫和又悲憫地看著發生的一切……
隔天下午,加急文書送至皇宮大內:信國公及國夫人被羯人刺客暗殺身亡,小世子下落不明,羯人刺客不知何因,悉數自戕,屍橫荒野。國公府親衛軍全部收編,無暴/亂。
這之後,比都城鄴陽還富庶的信安城被南晉皇室納迴囊中,南晉感念信國公舊時恩義,大舉伐羯。
同時,在坊間聲名兩極分化的李家也出了大事——李老將軍被一匹騎熟了的老馬甩下馬背,踏斷了腿。
可嘆他身經百戰也終歸難逃遲暮,非但陰溝裏翻船,傷勢還越發嚴重,數日下來,鬧得要把整條腿截掉保命的地步。
半個月後。
「陛下。」內侍庭總管太監在榻邊邊輕聲叫。
榻上的人身形枯槁,雍容的衣裳在他身上起了皺紋,他咳喘聲像西北風灌進破燈籠。
老皇上一輩子東征西討,燃盡了生命力,費勁翻身,看見老太監手上端著東西:「拿了什麽?」
那是個墊著紫緞子的玉盤,中央端正擺著隻柔潤的圓環,糥白略黃。
「李老將軍送來的。說這是獻給陛下壽誕的賀禮……」老太監自小跟著主子,四下無旁人,也就不大持禮,「您看,他墜馬斷腿截肢,是當真上年紀了,還是……察覺到您疑心他派人插手信安的事,想示弱求您……?」
皇上未置是否,撚著圓環往手上套,可哪個手指都不合適:「這什麽玩意?」
「老將軍說,『摔斷腿的將軍骨早沒了氣節,無用之物,送給皇上,當個玩物罷了。』」老太監慢悠悠地道。
皇上手上動作一頓,錯愕於掌中之物的材質,隨即他又摩挲著圓環笑起來:「李爻……比阿晟小幾歲來著?」
「迴陛下,李小公子比太子殿下幼三歲,聽說文武兼備,是難得的好材料。」
皇上隨手把圓環扔迴盤子裏:「拿前朝的免死鐵券熔個鐲子,把這玩意串上賜給李爻,告訴他,這是隨朕南征北戰的愛駒的腿骨,他戴這東西一日,朕就一日記得李家忠義,鐵券製度已廢,朕為他破例一次,隻要不是謀逆,什麽過錯,朕都會原諒。」
老太監垂眼看盤子裏的骨頭圈圈,心道:帝王心術,正手施恩,負手誅心……
「您不怕李家跟小公子說破這骨頭圈是什麽來路,反而……?」
皇上咳了幾聲,蔑笑道:「除非他們想斷了這根獨苗。這玩意確實是個炮仗,但得在該炸的時候炸,朕……身體越來越差了,社稷還不安穩,朕要把該做的『惡事』做了,該收的地方收迴來,該防備的人……咳咳咳咳……」
這年冬天,南晉的開國皇帝駕崩。
新帝趙晟登位,次年,改年號天瑞。
--
星霜荏苒,一晃已至天瑞十三年秋。
江南修竹城的落葉飄了滿地。
城門附近有家茶樓,百年老字號,戰火硝煙裏苟延殘喘了好些年,近幾年國泰民安,那一口吊著的氣沒斷,又緩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