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肖靖然都摟著大丫睡,他覺得這樣摟著,媳婦才跑不了,同時心裏也是滿滿的。


    第二天,第三天,秦書海來了,同時又帶來很多桶的膠,三個人邊熬膠,邊製作,邊說山的事,他都打聽好了,這座山要價十萬兩銀子,別看貴點,可是這整座山好幾十裏長,山上全是植貝,還有藥草,


    想買山就要去城主府,這下有點難了,那城主估計來過帝都,見過肖靖然和大丫,肖靖然為難的看著媳婦,「昨辦?咱倆他都見過」


    「無妨,我給你化化妝,明天你就跟著書海去,把那座山先買了,」


    「嗯,要白契就行了,不用寫名字,也好辦,」


    「行,那明天我和書海就去」


    「辦完事,你們就直接在城裏盤一下鋪子吧,專門賣咱們製作的雨衣雨鞋,」


    「好,」


    「另外,書海你從後天起就可以開始招人,工錢,作坊,你自己看著安排,配方我給你出,就不要再事事跟我商量,小事你作主,大事再來找我」


    「嗯,大嫂」


    「對了,這用人上一定要把握好,奸滑之輩不能用,」


    「知道了大嫂」


    三個人就這樣聊著,做了一天的膠製品,模子又作出來幾個,雨鞋分大小號有五種號,雨衣也是,有女人穿的,小孩穿的,男人穿的三種號。


    兩人也是辦事利爽,三天連山帶鋪子都辦好了,鋪子也收拾出來,幹幹淨淨,肖靖然自作主張在鋪子旁邊又盤了一間小鋪子,雖然他們夫妻不打算摻合,但是家裏的果樹啥的,也想著不能都浪費了,打算弄個水果鋪子。


    山也提供了,配方也提供了,資金也提供了,現在就看秦書海的了。


    書海壓力好大,畢竟以前也隻是個下海打魚的小漁夫,讓他當老闆這心裏可真沒底,不過他知道這是人家兩口子在拉巴自己,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兩口居然這麽有錢,十萬啊,說拿出來就拿出來了。


    所以自己一定要爭氣,不會的學,不懂的問,有樣學樣,總能成吧,人就是這樣,這逼到一定份上,就啥也會了,秦書海就這樣的。


    先把作坊弄了起來,然後找了本村三個比較可靠的同齡人,一個管鋪子銷售,一個管作坊,一個管采膠,分工倒是挺好,鋪子裏用的是村裏的小夥子,作坊用的也本村的,采膠也是。


    鋪子二個,作坊十個,采膠五個人,全都用的本村的,秦書海放了話,誰要偷懶耍猾,也別怪他翻臉不認人。


    鋪子開業了,源源不斷的膠製品上架了,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還不行,剛開始就沒人來問,都不知道是幹啥的,但是隨著一場大雨的降臨,人們開始接受了。


    原因就是秦書海為了讓貨銷售出去,大雨天,讓所有的作坊的人,采膠的人,鋪子的人,全部穿著膠鞋,雨衣,出去行走,全城,行走,還有的去了城外的各村,就是為了宣傳。


    還別說,他這樣的做法,即實惠,也省錢,也讓百姓真正看到了膠製品的實用價值。


    鋪子裏的貨物,根據百姓的消費水平,分了檔次,有普通的價次,有高檔的價位,做工是不一次的,用料也不一樣,配方也不一樣。


    為啥分得仔細,因為古代的有錢人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喜歡和平民百姓用一樣的東西,他們有錢,就想穿不一樣的,吃不一樣的,喝不一樣。


    一開始鋪子裏隻銷售這兩樣,後麵就增添了好多,有手套,有托鞋,有皮筋,等等,十幾樣,而且越賣越好,因為人們越來越發現這裏麵的好處。


    這生意好了,倒賣的商販就來了,好多商販看準了時機,大批量的跟他們這兒進貨,作坊不斷的擴大,還好一下花了這麽多的錢買了這座山,不然真不夠。


    這秦書海家的條件一好,他也開始慢慢學著讀書寫字了,給自己請了一個先生專門教自己,這麽大的老闆,不識字傳出去讓人笑話。


    肖靖然和大丫每天弄些水果在自己的鋪子裏,賣不賣就當是有個營生,早晨來,下午迴,順便看下秦書海那邊的鋪子。


    第一個月大丫他們分紅了一千多兩,第二個月分紅了五千多兩,越往後分紅的越多,估計半年就可以收迴成本,用不了五年,就會在華夏帝國全國風行起來。


    一晃半年多過去了,大丫他們在旺仔村住了有一年多了,要說這過年,還是人家南方人講究,可是是窮富差距吧,北方人真不如南方人講究。


    不要說古代,現在也是這樣,那菜係,那花色搭配,北方人在某些方麵是真不行。


    但是,各有各的優點,除了這個南方人在某些方麵也不如北方人,比如說個頭,沒北方人高,勁沒北方人大,出力氣上還是北方人。


    就這麽說吧,南方人精明,北方人強悍。


    這小日子還沒安穩的過幾天呢,大丫家的門又快讓人踏爛了,這旺仔村有一個會治大肚子病,這個名聲傳了出去,好多附近村的也來了,連城裏的帶周圍的城池,有好多不遠百裏千裏,來就醫的。


    這下小鋪沒法開了,把鋪子交給秦書海,讓他把兩間鋪子並一間,擴大一下。


    然後老兩口又迴到了村裏,為了自己不再受幹擾,大丫把驅蟲的藥方公布了出去,用法用量,包括藥的配比,也全部公布了出去。


    有的百姓拿著藥方就去藥鋪配藥,被裏麵的大夫看到了,然後試著做出了藥丸,給病人用過之後,效果很好,慢慢的這種驅蟲藥就流傳開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俺就喜歡當村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色幕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色幕幃並收藏俺就喜歡當村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