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主家給大丫他們騰出西側房,把坑掃了又掃,因為被褥都是大丫他們自帶的,所以隻打掃幹淨就可以了,丫頭們把被褥都放好,先侍候著阿婆上了炕。
阿婆歲數大了,雖然吃了大丫的丹藥,可是畢竟還是老了,一路的奔波,讓她一躺就睡著,還輕微的打著唿嚕。
大丫把車馬牽到院裏把院門關好,和丫頭們把車上的東西卸到西廂房,然後略微的洗了洗,三個人和主家打了下招唿,也都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聽到主家一家人都起床幹活的聲響了,有的劈柴,有的去打水,有的掃地,生怕自家不勤快,讓客人笑話。
因為要定居在這裏,所以緊張的心都放鬆下來,通過昨天這家人最小的那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這家人的品性,一家子老實人,對孩子的教養也不錯。
幾個人起床後,大丫看見他們把馬都餵了,水也餵了,於是對這家的印象又好了些許,讓丫頭把車上的米麵肉都搬到主家廚房,開始做早飯,並按照大丫的意思,把主家的飯也做出來。
主人把客人讓進正房裏,阿婆知道大丫的意思後,就對老漢說」這位兄弟,不瞞你說,我們一家前麵的府城投奔女婿家,沒想到女婿家造了難,女婿也被人害了,這不沒辦法變賣了家產,出來找個僻靜的地方過日子,一路上看了不少的地方,才相中了你們這裏,覺得很安靜,想在這裏定居,你給看看中不中「
這老漢也是老實巴交,一聽這個同情心馬上就泛濫了,」中,有啥不中的,過日子都不容易,誰家還沒個災沒個難的,不過我看你們也不象我們莊戶人家,在這裏能能行嘛?「
阿婆嘆了口氣」昨不行呀,老兄弟,你可不知道,俺以前也是莊戶人,我們以前的地種的可好了,就是不穩中有降道這位兄弟能不能想個法子,讓我們在這個村子安家「
老漢想了想才說」安家有啥不行的,就是這裏太窮了,我怕你們受不住「
」老兄弟放心,我閨女說這裏行就行,我相信我閨女「
」那中,隻要你們有官籍戶本,再從我們這裏買幾畝地,然後去衙門裏辦理一下遷籍,就能在這裏安家了,我們這個村子太小,就十五戶人家,你們來了就十六戶了,這個村叫日落村,沒村長,都是左鄰右舍互相幫襯著,你們要來安家,我們村的人都歡迎你們「
這時兩丫頭都做好了飯,烙了十幾張白麵餅,一鍋小米粥,一盤鹹菜,一盤泡菜,都是滿滿的,阿婆趕緊喊了這一家人一起吃飯,都是老實人,也不會客氣,就這樣,坐在這一張桌子上吃起飯來。
這一家人第一次這麽好的吃的,所以早飯被吃的一點不剩。
因為要麻煩日落村這一家,所以大丫也不虧待他們,帶來的幹糧啥的,都放在了這戶人家,他們的到來,給這個小小的村莊憑添了一絲色彩,村裏人都象向希罕物一樣,看著他們。
雖然出門在外,低調了再低調,可是四個人身上都是穿著精細的棉布,但是比起這個村裏的人來說,那可是好的百倍,他們身上的衣服,沒有一個不是沒有補丁的。
好在這裏的人都是特別憨厚實在,也不多嘴,吃早飯的時候,村裏好多人就來看望遠來的客人,一聽說要在這裏落戶,一個一個都特別高興,尤其是孩子們,都圍在這戶人家不想離開,眼巴巴的望著大丫他們帶來的東西。
大丫讓丫頭們把帶來的水果和糖,分了一些給村裏的孩子們,惹得孩子們都尖叫起來,一個一個拿著都迴家顯擺去了,大丫望著這裏樸實的人們,心裏麵暖暖的,曾經的自己和弟弟妹妹,何嚐不是因為吃到一頓飯而這樣開心過。
老漢這一家姓葛,四個男人分別是老漢,一個兒子,二個孫子,二個女人分別是一個女主人,一個兒媳婦,大孫子今年十五,二孫子今年六歲,一家人就靠開荒得的十畝地過活,村裏有一口深井,那是十五戶人家集資打的,供著全村的吃喝用度。
吃過早飯,老葛帶著大丫去了縣裏,因為家裏有了大丫家的馬車,很方便,大丫還是一身男裝,去了縣衙,因為村裏好多土地荒著,隻要說是買地,縣裏麵馬上就會派人來丈量土地,現場辦公發放地契,現在也不是農忙季節,所以老漢家的人都有的是時間。
趕在中午之間,老葛和大丫帶著縣衙的人來了日落村,大丫挑了離村裏最近一處荒地,大約有一百畝,當場丈量當場辦契,總共一百零五畝荒地,一畝三兩銀子,一共是三百一十五兩。
這裏開荒五年以後納稅,交了銀子全部弄妥後,大丫給來的人一人一個二兩銀子的紅包,拿到了地契送走了縣裏的人,都忙完,也到了晚上。
兩家人湊到一起,匆匆的吃了飯,大丫就上炕休息了,阿婆讓丫頭給大丫按了按腿,然後洗了一下腳,自己才和丫頭休息,看著這個懷著身子,還女扮男裝為這一家生計跑騰的大丫,躺在炕上的阿婆心裏真的好難受,側著身子,偷偷抹了幾滴眼淚。
第二天,大丫因為身體的原因,實在不方便總是來迴跑,於是給了葛老漢十兩銀子,讓他去縣裏買糧油和菜,就照著十兩銀子的東西買,能多買就買,順便再找一下建築班。
還別說,葛老漢雖老實,但是辦事很利爽,中午之前把東西全買迴來,足足一整車的東西,都搬到了屋裏,家裏人雖然沒說啥,可是眼裏全是滿滿的喜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阿婆歲數大了,雖然吃了大丫的丹藥,可是畢竟還是老了,一路的奔波,讓她一躺就睡著,還輕微的打著唿嚕。
大丫把車馬牽到院裏把院門關好,和丫頭們把車上的東西卸到西廂房,然後略微的洗了洗,三個人和主家打了下招唿,也都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就聽到主家一家人都起床幹活的聲響了,有的劈柴,有的去打水,有的掃地,生怕自家不勤快,讓客人笑話。
因為要定居在這裏,所以緊張的心都放鬆下來,通過昨天這家人最小的那個孩子的表現,就知道這家人的品性,一家子老實人,對孩子的教養也不錯。
幾個人起床後,大丫看見他們把馬都餵了,水也餵了,於是對這家的印象又好了些許,讓丫頭把車上的米麵肉都搬到主家廚房,開始做早飯,並按照大丫的意思,把主家的飯也做出來。
主人把客人讓進正房裏,阿婆知道大丫的意思後,就對老漢說」這位兄弟,不瞞你說,我們一家前麵的府城投奔女婿家,沒想到女婿家造了難,女婿也被人害了,這不沒辦法變賣了家產,出來找個僻靜的地方過日子,一路上看了不少的地方,才相中了你們這裏,覺得很安靜,想在這裏定居,你給看看中不中「
這老漢也是老實巴交,一聽這個同情心馬上就泛濫了,」中,有啥不中的,過日子都不容易,誰家還沒個災沒個難的,不過我看你們也不象我們莊戶人家,在這裏能能行嘛?「
阿婆嘆了口氣」昨不行呀,老兄弟,你可不知道,俺以前也是莊戶人,我們以前的地種的可好了,就是不穩中有降道這位兄弟能不能想個法子,讓我們在這個村子安家「
老漢想了想才說」安家有啥不行的,就是這裏太窮了,我怕你們受不住「
」老兄弟放心,我閨女說這裏行就行,我相信我閨女「
」那中,隻要你們有官籍戶本,再從我們這裏買幾畝地,然後去衙門裏辦理一下遷籍,就能在這裏安家了,我們這個村子太小,就十五戶人家,你們來了就十六戶了,這個村叫日落村,沒村長,都是左鄰右舍互相幫襯著,你們要來安家,我們村的人都歡迎你們「
這時兩丫頭都做好了飯,烙了十幾張白麵餅,一鍋小米粥,一盤鹹菜,一盤泡菜,都是滿滿的,阿婆趕緊喊了這一家人一起吃飯,都是老實人,也不會客氣,就這樣,坐在這一張桌子上吃起飯來。
這一家人第一次這麽好的吃的,所以早飯被吃的一點不剩。
因為要麻煩日落村這一家,所以大丫也不虧待他們,帶來的幹糧啥的,都放在了這戶人家,他們的到來,給這個小小的村莊憑添了一絲色彩,村裏人都象向希罕物一樣,看著他們。
雖然出門在外,低調了再低調,可是四個人身上都是穿著精細的棉布,但是比起這個村裏的人來說,那可是好的百倍,他們身上的衣服,沒有一個不是沒有補丁的。
好在這裏的人都是特別憨厚實在,也不多嘴,吃早飯的時候,村裏好多人就來看望遠來的客人,一聽說要在這裏落戶,一個一個都特別高興,尤其是孩子們,都圍在這戶人家不想離開,眼巴巴的望著大丫他們帶來的東西。
大丫讓丫頭們把帶來的水果和糖,分了一些給村裏的孩子們,惹得孩子們都尖叫起來,一個一個拿著都迴家顯擺去了,大丫望著這裏樸實的人們,心裏麵暖暖的,曾經的自己和弟弟妹妹,何嚐不是因為吃到一頓飯而這樣開心過。
老漢這一家姓葛,四個男人分別是老漢,一個兒子,二個孫子,二個女人分別是一個女主人,一個兒媳婦,大孫子今年十五,二孫子今年六歲,一家人就靠開荒得的十畝地過活,村裏有一口深井,那是十五戶人家集資打的,供著全村的吃喝用度。
吃過早飯,老葛帶著大丫去了縣裏,因為家裏有了大丫家的馬車,很方便,大丫還是一身男裝,去了縣衙,因為村裏好多土地荒著,隻要說是買地,縣裏麵馬上就會派人來丈量土地,現場辦公發放地契,現在也不是農忙季節,所以老漢家的人都有的是時間。
趕在中午之間,老葛和大丫帶著縣衙的人來了日落村,大丫挑了離村裏最近一處荒地,大約有一百畝,當場丈量當場辦契,總共一百零五畝荒地,一畝三兩銀子,一共是三百一十五兩。
這裏開荒五年以後納稅,交了銀子全部弄妥後,大丫給來的人一人一個二兩銀子的紅包,拿到了地契送走了縣裏的人,都忙完,也到了晚上。
兩家人湊到一起,匆匆的吃了飯,大丫就上炕休息了,阿婆讓丫頭給大丫按了按腿,然後洗了一下腳,自己才和丫頭休息,看著這個懷著身子,還女扮男裝為這一家生計跑騰的大丫,躺在炕上的阿婆心裏真的好難受,側著身子,偷偷抹了幾滴眼淚。
第二天,大丫因為身體的原因,實在不方便總是來迴跑,於是給了葛老漢十兩銀子,讓他去縣裏買糧油和菜,就照著十兩銀子的東西買,能多買就買,順便再找一下建築班。
還別說,葛老漢雖老實,但是辦事很利爽,中午之前把東西全買迴來,足足一整車的東西,都搬到了屋裏,家裏人雖然沒說啥,可是眼裏全是滿滿的喜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