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聽主家這樣安排,心裏都難受的不行,他們知道如果主家這鋪子再開下去的話,肯定會有事接重而來,誰家主家也不會象他們家的主子一樣這麽為下人著想的,真不捨得呀!!
王奶奶家占的那鋪子,大丫也讓管家把地契房契給送了過去,都是白契,不用過戶,他們想過戶的時候,自己可以到官府去過。不過大丫還是讓所有拿到地契和房契的人,速度去官府辦理,並辦成紅契,算了算這幾年的收入,加起來十五萬兩,還有上次從縣令那兒打劫的,一共二十多萬兩,夠他們一家消耗一輩子的了。
一開始自己的想法隻是簡單,多賺點錢,給弟弟妹妹創造一個好環境,後來就是雪災,也想為百姓做點事,可是現在不行了,民不與官鬥,不是她鬥不過,勾心鬥角互相算計太累,她要的不是這樣的生活,暫避鋒芒,她有的是手段對付這些貪得無厭的人。
所以決定賣配方,賣田產,房子暫時不賣,把那四百多畝的地賣了,他們不是看著眼饞嘛,賣了,反正好幾年的時間了,現在荒地都已成良田,不愁買家。她就守著她那三進三出的院子,和學堂,其它的不要了,什麽也沒有了,我看誰還找藉口加稅。
第二天就讓他們都開始落實,一說賣配方,整條村路上的鋪子都轟動了,有的大戶人家來買貨的,不在乎這一百兩銀子的,直接就買了好幾個家裏麵吃食上用的方子,有外地人來倒賣貨物的,也買了好多的方子,年前這一個月,光是配方就賣了二萬多兩,加入出售的貨物,一個月就收了五萬多兩銀子,是多半年的收入。
因為收入好,過年的時候,又給家裏的下人把月銀開了,每人一百兩的賞銀,等春暖花開的時候,就讓他們各自去安家,不讓再在府裏居住了。
大丫二丫三丫身邊的丫頭李梅,李雪,李荷和山子身邊的小廝李遠,還有那二丫頭的哥哥李雷,李雨,都沒有走。
「大姑娘,我們不能走呀,這麽大院子,我們一走就更沒人了,也沒人打掃了和做飯了,再說我們也沒親人了,就留下來陪著您吧。我們也不要月銀,有口飯吃就可以」
看著他們渴望的眼神,最後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讓他們留了下來,自此大丫家就隻有方夫子一家,郝師父,三丫頭,三小廝。
一過完年,大丫把馬匹,奶牛和好的種羊,都讓人牽到了自己家的三進三出院子裏,暫時由李雷李雨照看。
剩下的四百多畝土地,帶著莊稼和果樹,還有牧場魚塘,以四千五百兩的銀子賣了,每畝還合不到十兩銀子,買地的人很精明,這些一開春五月就可以收穫了,糧食,果樹,魚,蓮藕,河蚌,豬,羊,雞,鴨,都直接算到了裏麵。心疼的李雷李雨,一連好幾天都吃不好睡不好,那些都是他們哥倆一直在照著。
後來一打聽,地是讓鎮裏的大地主買走的,他還想買走大丫現在住的這個院子,大丫沒有賣,那地主很會做生意,找到了管家,聯繫了負責店鋪的那些管事,年後還打算讓他們直接從他購貨。
管家直接來請示大丫,大丫讓他們自己拿主意,啥都分給他們了,就是他們的,以後不必再來問。
一過完年,大丫家的下人在管家的帶領下,在正廳一齊給大丫磕了三個頭,感謝主家對他們的再造之恩,然後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裏。
第四十章 離開
他們不能在府裏白吃了,賣身契還給他們了,又給他們店鋪,還有銀子,再住著,就不合適了,那就臉皮太厚了,他們紛紛搬到了店鋪後麵的倉庫,或是作坊裏了,有的沒有店鋪的,就從官道搭車迴自己老家去了,還有的留下在作坊打工,管家也走了,聽說他還有個女兒在府城,他去投奔女兒了。
府裏一下就安靜了,不過村路上的鋪子依然開著,配方賣出去了好多,也不再是秘密,雖然生意不象以前紅火,但是還是有好多買家來買,有的管事做不下去了,就把鋪子賣了迴家鄉,鋪子直接被那個地主低價收走了。
現在大丫家一畝地也沒了,從決定賣地到賣清,已有兩個月,當族長一家和王奶奶一家知道後,都來大丫家看她,怕她想不開,兩人在大丫家也是唉聲嘆氣的,不知道昨勸,可惜了才剛建起的這麽大一份家業。
不過他們不擔心大丫以後的生活,他們知道這幾年大丫家賺了不少錢,最近又賣了近五千兩的銀子,以後生活是沒問題。就是怕大丫想不開!!
大丫反而安尉他們「賣了正好,省得官府狗官眼紅我,天天來找事,再說他收那麽高的稅,我種的糧食都白給他了,還不如賣了省事,我現在多輕鬆,總算可以好好休息了,哈哈」
族長和王奶奶眼神複雜的看著大丫「唉~~~」大丫把他們都勸迴家,讓他們好好過日子,不用擔心她,還把老院的鑰匙交給王奶,讓他們家有時間幫著照看一下。
怎麽也是當初第一個安身之所,裏麵也有大丫一家的迴憶。
大丫賣地的事,官府的人一早就知道了,因為地契和房契要從他們那裏辦,狗官交待了,隻要來辦的都給辦,但是卻暗地裏,又給鋪子加稅,好些以前管事的,都賣了鋪子遠走了,走的時候還來跟大丫告別過,現在村路上一整條街的鋪子都成了這個地主的了。
族長知道後,也暗地裏打聽過,原來這個地主就是縣令的小舅子,是縣令派他來收購這些地方,賣的那些配方,縣令也派人每樣暗地裏收購了,說白了,他就是想學大丫這樣一直經營下去,到時候白撈銀子是真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王奶奶家占的那鋪子,大丫也讓管家把地契房契給送了過去,都是白契,不用過戶,他們想過戶的時候,自己可以到官府去過。不過大丫還是讓所有拿到地契和房契的人,速度去官府辦理,並辦成紅契,算了算這幾年的收入,加起來十五萬兩,還有上次從縣令那兒打劫的,一共二十多萬兩,夠他們一家消耗一輩子的了。
一開始自己的想法隻是簡單,多賺點錢,給弟弟妹妹創造一個好環境,後來就是雪災,也想為百姓做點事,可是現在不行了,民不與官鬥,不是她鬥不過,勾心鬥角互相算計太累,她要的不是這樣的生活,暫避鋒芒,她有的是手段對付這些貪得無厭的人。
所以決定賣配方,賣田產,房子暫時不賣,把那四百多畝的地賣了,他們不是看著眼饞嘛,賣了,反正好幾年的時間了,現在荒地都已成良田,不愁買家。她就守著她那三進三出的院子,和學堂,其它的不要了,什麽也沒有了,我看誰還找藉口加稅。
第二天就讓他們都開始落實,一說賣配方,整條村路上的鋪子都轟動了,有的大戶人家來買貨的,不在乎這一百兩銀子的,直接就買了好幾個家裏麵吃食上用的方子,有外地人來倒賣貨物的,也買了好多的方子,年前這一個月,光是配方就賣了二萬多兩,加入出售的貨物,一個月就收了五萬多兩銀子,是多半年的收入。
因為收入好,過年的時候,又給家裏的下人把月銀開了,每人一百兩的賞銀,等春暖花開的時候,就讓他們各自去安家,不讓再在府裏居住了。
大丫二丫三丫身邊的丫頭李梅,李雪,李荷和山子身邊的小廝李遠,還有那二丫頭的哥哥李雷,李雨,都沒有走。
「大姑娘,我們不能走呀,這麽大院子,我們一走就更沒人了,也沒人打掃了和做飯了,再說我們也沒親人了,就留下來陪著您吧。我們也不要月銀,有口飯吃就可以」
看著他們渴望的眼神,最後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讓他們留了下來,自此大丫家就隻有方夫子一家,郝師父,三丫頭,三小廝。
一過完年,大丫把馬匹,奶牛和好的種羊,都讓人牽到了自己家的三進三出院子裏,暫時由李雷李雨照看。
剩下的四百多畝土地,帶著莊稼和果樹,還有牧場魚塘,以四千五百兩的銀子賣了,每畝還合不到十兩銀子,買地的人很精明,這些一開春五月就可以收穫了,糧食,果樹,魚,蓮藕,河蚌,豬,羊,雞,鴨,都直接算到了裏麵。心疼的李雷李雨,一連好幾天都吃不好睡不好,那些都是他們哥倆一直在照著。
後來一打聽,地是讓鎮裏的大地主買走的,他還想買走大丫現在住的這個院子,大丫沒有賣,那地主很會做生意,找到了管家,聯繫了負責店鋪的那些管事,年後還打算讓他們直接從他購貨。
管家直接來請示大丫,大丫讓他們自己拿主意,啥都分給他們了,就是他們的,以後不必再來問。
一過完年,大丫家的下人在管家的帶領下,在正廳一齊給大丫磕了三個頭,感謝主家對他們的再造之恩,然後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裏。
第四十章 離開
他們不能在府裏白吃了,賣身契還給他們了,又給他們店鋪,還有銀子,再住著,就不合適了,那就臉皮太厚了,他們紛紛搬到了店鋪後麵的倉庫,或是作坊裏了,有的沒有店鋪的,就從官道搭車迴自己老家去了,還有的留下在作坊打工,管家也走了,聽說他還有個女兒在府城,他去投奔女兒了。
府裏一下就安靜了,不過村路上的鋪子依然開著,配方賣出去了好多,也不再是秘密,雖然生意不象以前紅火,但是還是有好多買家來買,有的管事做不下去了,就把鋪子賣了迴家鄉,鋪子直接被那個地主低價收走了。
現在大丫家一畝地也沒了,從決定賣地到賣清,已有兩個月,當族長一家和王奶奶一家知道後,都來大丫家看她,怕她想不開,兩人在大丫家也是唉聲嘆氣的,不知道昨勸,可惜了才剛建起的這麽大一份家業。
不過他們不擔心大丫以後的生活,他們知道這幾年大丫家賺了不少錢,最近又賣了近五千兩的銀子,以後生活是沒問題。就是怕大丫想不開!!
大丫反而安尉他們「賣了正好,省得官府狗官眼紅我,天天來找事,再說他收那麽高的稅,我種的糧食都白給他了,還不如賣了省事,我現在多輕鬆,總算可以好好休息了,哈哈」
族長和王奶奶眼神複雜的看著大丫「唉~~~」大丫把他們都勸迴家,讓他們好好過日子,不用擔心她,還把老院的鑰匙交給王奶,讓他們家有時間幫著照看一下。
怎麽也是當初第一個安身之所,裏麵也有大丫一家的迴憶。
大丫賣地的事,官府的人一早就知道了,因為地契和房契要從他們那裏辦,狗官交待了,隻要來辦的都給辦,但是卻暗地裏,又給鋪子加稅,好些以前管事的,都賣了鋪子遠走了,走的時候還來跟大丫告別過,現在村路上一整條街的鋪子都成了這個地主的了。
族長知道後,也暗地裏打聽過,原來這個地主就是縣令的小舅子,是縣令派他來收購這些地方,賣的那些配方,縣令也派人每樣暗地裏收購了,說白了,他就是想學大丫這樣一直經營下去,到時候白撈銀子是真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