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自己被方皓傳染得也變成了個行動派,電話沒掛,他就給方皓買好了機票。
「北京到舊金山,得了,沒準是趕上鄭曉旭飛呢。」他掛之前說。
「那可就真巧了。」方皓在電話那頭,也樂樂嗬嗬地說。
陳嘉予和常濱飛的最後一天,照樣是個溫暖的好天氣。陳嘉予解釋了第二天他要參加同學婚禮,所以比預計的要提前兩天走。常濱隻是跟他說,以後想來隨時來,我們這兒離機場也近。
兩個人吃了頓燒烤大餐,喝了點啤酒,常濱把陳嘉予又送到他酒店門口。
陳嘉予攔住了他:「這兩周太謝謝你了。」
常濱當然笑了笑說:「有時候飛民航飛累了,每天都是四五點鍾起床,飛完還要迴家倒時差……很容易就陷入這種慣性循環。我知道,你也是累了,加上1713號那個調查。還是要經常飛飛自己喜歡的,別忘了這種喜歡。」
陳嘉予點了點頭,他知道常濱看懂了他。哪怕不需要這兩周每天一起去練飛,他在自己去美國之前發來那條消息的時候,就已經懂了。
臨走前,他終於下定決心,開口問常濱:「濱哥,你說的那個心理醫生……能介紹我認識嗎?」
常濱看著他的眼睛,點點頭說:「當然可以。」他很禮貌地,並沒有對此下什麽結論或判斷,隻是肯定道:「找個人聊聊是好的。我隻是希望我自己早一點做了這件事。」
陳嘉予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等著去舊金山的飛機的時候,他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觀察周圍,同時也消化著常濱跟他說的一席話。在他看來,機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承載在全部的相遇和所有的離別,無數個人的命運在這裏短暫交匯後又各奔東西。他從小就在機場長大,每年暑假都會去機場等陳正收工下班。後來,他成為了民航飛行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裏麵二百多天都在和機場打交道。全世界他飛過、到過一百多個機場。可今天,他看著眼前鋼鐵結構威嚴,電子顯示屏和gg琳琅滿目,無數飛行和空乘製服整齊地在自己眼前經過,這感覺是熟悉又陌生,好像透過一層玻璃窗在看著另一個世界的自己。
所有的飛機落地,滑行到入位,升空到對流層再到平流層,龐大和繁雜的進港離港航班通過空中管製的梳理得以有序地進行。而他,和同在機場的幾百個飛行員一樣,扮演著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色。每次抬輪,飛機隨著他操縱杆的動作拉起,那一瞬間升空的重力把他稍稍按壓在座椅上,然後他推離地麵,車變成小小的車,樹也變成小小的樹,最後雲彩也看不見。他經歷過數千次起降,升空那一剎那的空氣動力變化就好像他自己的心跳一樣熟悉,飛機也如同他身體的一部分。和所有飛行員一樣,他為了升空這一剎那,可以去訓練幾千個小時。他想,這還是值得。
常濱說的對,他經歷了416號和1713號兩次險情,中間不間斷地飛短線,又加上曹慧的病,這三年,他飛得像陀螺一樣時刻不停歇。這個假期到底還是應該過的,他要看清他和工作的關係——當然,如果這一切結束後他還沒丟這份工作的話。但更重要的是,看清他和自己的關係。他有方皓,這固然是非常難得的,但不代表他可以就此躺平,百分百依賴對方來解他自己的心結。
他想起方皓那天跟他說的路家偉的事,最後他說——我這兩天去了趟4s店,把那天去他家剮蹭的漆給補了。雖然補漆隻是外在的,但內在的我也在補我心裏的那個裂縫,補了三年,我覺得快要補好了。這不是你的義務,是我一個人的功課。
陳嘉予想,他也有他的功課。想到這裏,他打開手機,翻出常濱給自己發的心理谘詢師的聯繫方式,然後擬好一封郵件發了過去。
剛發完郵件合上電腦,陳嘉予就接了陳正的電話。陳正沒跟他客氣寒暄,第一句話就是:「嘉予,我聽到點信兒。」
陳嘉予自然也知道他打電話來是為了說什麽,所以上來就問:「是cvr可以恢復嗎?」他詫異。難道這事……真還有轉圜餘地?
「那不行,cvr不是損毀,而是段景初親自刪的,寄到華盛頓估計也恢復不了。但是調查組找著了一個人證,能證實放襟翼的不是你。聽說……是個乘務組的。」
陳嘉予沉思片刻,然後說:「嗯,謝謝爸。」
陳正囑咐他放心點,不要太記掛這邊,陳嘉予才掛掉電話。因為曹慧的離世,加上事故調查的這件事,他能感覺到他和陳正是擰成了一股繩,之前的不愉快和衝突都暫且拋在了一邊。連陳嘉予都不得不承認,這種有親人做自己堅實後盾的感覺很不錯,來得遲總比永遠不來要好。
他掛了陳正的電話,轉手撥給了程萱。她是當天航班的乘務長,所以陳嘉予默認陳正電話裏麵說的是她了。
可接了電話,程萱就否認了:「他們是來問過我,可是我當時不在前艙,我也沒法證實。我就把我知道的都說了。實在抱歉。」
陳嘉予沒怨他,隻是說:「不用抱歉,你好好休息,好好調整。」
他正要掛電話,程萱突然說:「我聽說……是楊飛飛。」
她這麽一說,陳嘉予想起來了,他去衛生間的時候的確是跟楊飛飛打了個照麵,也就是那時候他感覺到的機體震動——段景初應該是看自己不在,乘虛而入做了違規操作。如果楊飛飛當時有看時間,就可以佐證自己去衛生間的時間點,和飛行數據記錄儀一對,就能證明自己那時候不在駕駛艙。
「北京到舊金山,得了,沒準是趕上鄭曉旭飛呢。」他掛之前說。
「那可就真巧了。」方皓在電話那頭,也樂樂嗬嗬地說。
陳嘉予和常濱飛的最後一天,照樣是個溫暖的好天氣。陳嘉予解釋了第二天他要參加同學婚禮,所以比預計的要提前兩天走。常濱隻是跟他說,以後想來隨時來,我們這兒離機場也近。
兩個人吃了頓燒烤大餐,喝了點啤酒,常濱把陳嘉予又送到他酒店門口。
陳嘉予攔住了他:「這兩周太謝謝你了。」
常濱當然笑了笑說:「有時候飛民航飛累了,每天都是四五點鍾起床,飛完還要迴家倒時差……很容易就陷入這種慣性循環。我知道,你也是累了,加上1713號那個調查。還是要經常飛飛自己喜歡的,別忘了這種喜歡。」
陳嘉予點了點頭,他知道常濱看懂了他。哪怕不需要這兩周每天一起去練飛,他在自己去美國之前發來那條消息的時候,就已經懂了。
臨走前,他終於下定決心,開口問常濱:「濱哥,你說的那個心理醫生……能介紹我認識嗎?」
常濱看著他的眼睛,點點頭說:「當然可以。」他很禮貌地,並沒有對此下什麽結論或判斷,隻是肯定道:「找個人聊聊是好的。我隻是希望我自己早一點做了這件事。」
陳嘉予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等著去舊金山的飛機的時候,他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觀察周圍,同時也消化著常濱跟他說的一席話。在他看來,機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承載在全部的相遇和所有的離別,無數個人的命運在這裏短暫交匯後又各奔東西。他從小就在機場長大,每年暑假都會去機場等陳正收工下班。後來,他成為了民航飛行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裏麵二百多天都在和機場打交道。全世界他飛過、到過一百多個機場。可今天,他看著眼前鋼鐵結構威嚴,電子顯示屏和gg琳琅滿目,無數飛行和空乘製服整齊地在自己眼前經過,這感覺是熟悉又陌生,好像透過一層玻璃窗在看著另一個世界的自己。
所有的飛機落地,滑行到入位,升空到對流層再到平流層,龐大和繁雜的進港離港航班通過空中管製的梳理得以有序地進行。而他,和同在機場的幾百個飛行員一樣,扮演著其中一個小小的角色。每次抬輪,飛機隨著他操縱杆的動作拉起,那一瞬間升空的重力把他稍稍按壓在座椅上,然後他推離地麵,車變成小小的車,樹也變成小小的樹,最後雲彩也看不見。他經歷過數千次起降,升空那一剎那的空氣動力變化就好像他自己的心跳一樣熟悉,飛機也如同他身體的一部分。和所有飛行員一樣,他為了升空這一剎那,可以去訓練幾千個小時。他想,這還是值得。
常濱說的對,他經歷了416號和1713號兩次險情,中間不間斷地飛短線,又加上曹慧的病,這三年,他飛得像陀螺一樣時刻不停歇。這個假期到底還是應該過的,他要看清他和工作的關係——當然,如果這一切結束後他還沒丟這份工作的話。但更重要的是,看清他和自己的關係。他有方皓,這固然是非常難得的,但不代表他可以就此躺平,百分百依賴對方來解他自己的心結。
他想起方皓那天跟他說的路家偉的事,最後他說——我這兩天去了趟4s店,把那天去他家剮蹭的漆給補了。雖然補漆隻是外在的,但內在的我也在補我心裏的那個裂縫,補了三年,我覺得快要補好了。這不是你的義務,是我一個人的功課。
陳嘉予想,他也有他的功課。想到這裏,他打開手機,翻出常濱給自己發的心理谘詢師的聯繫方式,然後擬好一封郵件發了過去。
剛發完郵件合上電腦,陳嘉予就接了陳正的電話。陳正沒跟他客氣寒暄,第一句話就是:「嘉予,我聽到點信兒。」
陳嘉予自然也知道他打電話來是為了說什麽,所以上來就問:「是cvr可以恢復嗎?」他詫異。難道這事……真還有轉圜餘地?
「那不行,cvr不是損毀,而是段景初親自刪的,寄到華盛頓估計也恢復不了。但是調查組找著了一個人證,能證實放襟翼的不是你。聽說……是個乘務組的。」
陳嘉予沉思片刻,然後說:「嗯,謝謝爸。」
陳正囑咐他放心點,不要太記掛這邊,陳嘉予才掛掉電話。因為曹慧的離世,加上事故調查的這件事,他能感覺到他和陳正是擰成了一股繩,之前的不愉快和衝突都暫且拋在了一邊。連陳嘉予都不得不承認,這種有親人做自己堅實後盾的感覺很不錯,來得遲總比永遠不來要好。
他掛了陳正的電話,轉手撥給了程萱。她是當天航班的乘務長,所以陳嘉予默認陳正電話裏麵說的是她了。
可接了電話,程萱就否認了:「他們是來問過我,可是我當時不在前艙,我也沒法證實。我就把我知道的都說了。實在抱歉。」
陳嘉予沒怨他,隻是說:「不用抱歉,你好好休息,好好調整。」
他正要掛電話,程萱突然說:「我聽說……是楊飛飛。」
她這麽一說,陳嘉予想起來了,他去衛生間的時候的確是跟楊飛飛打了個照麵,也就是那時候他感覺到的機體震動——段景初應該是看自己不在,乘虛而入做了違規操作。如果楊飛飛當時有看時間,就可以佐證自己去衛生間的時間點,和飛行數據記錄儀一對,就能證明自己那時候不在駕駛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