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順著水泥路往上開,村裏早些年青瓦泥巴牆的老房子如今都已修成了二三層的自建小樓,村裏人少,家家戶戶都不挨著,獨門獨院的過。
等車快開到山頂,就更看不到幾戶人家了,隻稀稀落落掩在花草樹木之間。
汪霽家的房子還在上麵,車先經過汪奕揚家門口。
汪奕揚爸媽知道他們要迴來,早早就搬著板凳坐在屋簷下等著,看到車子忙圍上來。
「啊呀,小霽真迴來啦?」
「謔,又長帥了!」
「汪叔,汪姨。」汪霽剛下車就被夫婦倆轉著圈的看了一通,待他把菸酒和補品拿下車,又被「數落」一通浪費錢。
村裏姓汪的人家多,算起來汪霽和汪奕揚兩家還是正兒八經的親戚。
大概是汪奕揚提前給他爸媽提了醒,汪叔汪姨兩口子絕口不問汪霽為什麽迴老家,迴老家待多久的事,隻一個勁給汪霽倒茶遞果盤。
「雖然還是過年那會兒買的,但都是好糖,我先準備稱點金絲猴大白兔你叔都沒讓,說那些糖便宜,現在年輕人都不愛吃了。」汪姨把果盤端到汪霽麵前,沒忍住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瘦了。」
雨水順著屋簷滴在院子裏的青石板上發出滴答聲響,汪霽順從地垂頸,笑著說:「沒瘦,衣裳顯的。」
又說:「我叔這話錯了啊,我就愛吃金絲猴和大白兔,打小不知道在您家吃了多少。」
汪奕揚插嘴:「那是,大半都是我貢獻的,你小時候長得和麵團一樣,看著就乖,我爺奶分糖都是你兩顆我一顆。」
四個人聽了這話都笑,又想到已經走了許多年的老人家,都生出些歲月如梭的感慨。
一時沉默,最後還是汪叔開口道:「等我明後天下山去鄉裏,給小霽買金絲猴和大白兔去。」
喝完一杯熱茶,汪奕揚開車把汪霽送迴家收拾東西,汪姨跟在後頭說:「小霽中午來吃飯啊,我給你做好吃的,那麽瘦,得好好補。」
「好嘞。」汪霽搖下車窗迴應,烏黑柔軟的髮絲被風吹得淩亂。
車從汪奕揚家往前開一段路拐個彎,汪霽就看見了自己家的屋頂。
二層的小樓帶庭院,一磚一瓦都用得是好材料,汪霽當時拿出自己兩年的年薪來建這套房子,沒讓汪雲江插上手,處處都隻按他爺爺的心意來。
老爺子清苦一生,到老了孫子花錢給建了一棟這麽氣派的新房,鄉裏沒人不誇,那段時間樂得每晚都多倒一小格酒,到最後在上海的醫院裏,汪霽每天下班去陪他,他也一心念著要迴老家孫子給建的房子裏去。
車漸漸駛近,小樓的麵貌也清晰,院子裏的櫻桃樹和紅山茶今年依舊開了花,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嬌嫩而亮麗。
把行李箱和滿後備箱的購物袋卸下車拿到客廳裏,汪奕揚說:「我先迴去,中午等你吃飯。」
他知道汪霽有事要辦,體貼地開車迴了家。
家裏上下汪姨汪叔都打掃過,連衣櫃裏的床單被套都洗好曬好給鋪上了。
一樓是他爺爺的房間,老爺子去世後房間裏的擺設沒動過,依然保留著原樣,床頭放著兩個老式的木頭箱子,是他奶奶當年的嫁妝。
他奶奶走的太早,記憶中他爺爺每隔兩天就要擦拭一遍箱子上的灰,木頭在陰雨天總透著股潮味,汪霽聞著這味道,突然就踏實了。
打開行李箱和購物袋,掃把拖把放到院子裏,油米鹽糖碗筷拿進廚房,洗衣液沐浴露拿去衛生間,等把東西全部歸置好,他提著從超市買的糕餅和酒,沿著屋後的一條小路上了後山。
鄉下沒有公墓,人去世後都是葬在山上,汪霽踩著泥濘小路走到他爺奶墓前,擺好糕餅倒好酒,微微喘著氣低語:「許久沒迴來了,險些沒爬上來。」
後山上的樹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細雨洇濕他的肩膀,在眼睫上覆一層水珠。
他伸手抹去碑上的泥,在全世界他最親的兩個人麵前,抬起頭,輕輕笑了,遠處青山如黛,山間清風吹起他細碎額發,在通紅的眼角漾開柔軟的紋。
第2章 春筍燉雞
和兩位老人家說完話,汪霽沒急著迴家,太久沒迴來,他特意在後山上繞了個圈熟悉熟悉路。
待他一步一腳泥地走了一會兒,繞開麵前的樅樹林向遠處看時,微微愣住。
遠山飄渺,雨幕籠罩下的蒼茫山色中,一棟三層小樓靜靜地立在那裏,像是童話故事裏藏匿在森林深處的木屋,坐落在如團似錦的花叢之中,與世隔絕。
雨天陰暗,小樓通體都亮著暖黃的燈,連花園都是亮的,燈光透過霧氣氤氳照進汪霽心底。
彼時吃中飯,汪叔和汪奕揚在後院給雞扒毛,廚房的柴火灶前,汪姨揮著鍋鏟炒臘肉,汪霽坐在灶口處生火,柴火劈裏啪啦的聲響中,跳動的火苗映亮他半邊臉頰,落到牆上成為搖曳的影。
炊煙緩緩散在天地間,雨停了,汪奕揚索性在院子裏支起小木桌,四個人就坐在屋外吃。
春筍燉雞,兒菜炒臘肉,蒜苗炒雞蛋,蒸茵陳,涼拌蕨菜,汪姨又端來一瓷碗三鮮肉片湯。
一桌子的山野春色。
野菜香嫩,汪霽夾一筷子蒸茵陳,挖迴來的茵陳嫩芽洗幹淨裹上麵粉一起蒸,蘸上芝麻油和醋,入口微苦,卻唇齒留香。
「味道怎麽樣?」汪叔汪姨筷子都還未動,一個勁看著他。
等車快開到山頂,就更看不到幾戶人家了,隻稀稀落落掩在花草樹木之間。
汪霽家的房子還在上麵,車先經過汪奕揚家門口。
汪奕揚爸媽知道他們要迴來,早早就搬著板凳坐在屋簷下等著,看到車子忙圍上來。
「啊呀,小霽真迴來啦?」
「謔,又長帥了!」
「汪叔,汪姨。」汪霽剛下車就被夫婦倆轉著圈的看了一通,待他把菸酒和補品拿下車,又被「數落」一通浪費錢。
村裏姓汪的人家多,算起來汪霽和汪奕揚兩家還是正兒八經的親戚。
大概是汪奕揚提前給他爸媽提了醒,汪叔汪姨兩口子絕口不問汪霽為什麽迴老家,迴老家待多久的事,隻一個勁給汪霽倒茶遞果盤。
「雖然還是過年那會兒買的,但都是好糖,我先準備稱點金絲猴大白兔你叔都沒讓,說那些糖便宜,現在年輕人都不愛吃了。」汪姨把果盤端到汪霽麵前,沒忍住慈愛地摸了摸他的頭,「瘦了。」
雨水順著屋簷滴在院子裏的青石板上發出滴答聲響,汪霽順從地垂頸,笑著說:「沒瘦,衣裳顯的。」
又說:「我叔這話錯了啊,我就愛吃金絲猴和大白兔,打小不知道在您家吃了多少。」
汪奕揚插嘴:「那是,大半都是我貢獻的,你小時候長得和麵團一樣,看著就乖,我爺奶分糖都是你兩顆我一顆。」
四個人聽了這話都笑,又想到已經走了許多年的老人家,都生出些歲月如梭的感慨。
一時沉默,最後還是汪叔開口道:「等我明後天下山去鄉裏,給小霽買金絲猴和大白兔去。」
喝完一杯熱茶,汪奕揚開車把汪霽送迴家收拾東西,汪姨跟在後頭說:「小霽中午來吃飯啊,我給你做好吃的,那麽瘦,得好好補。」
「好嘞。」汪霽搖下車窗迴應,烏黑柔軟的髮絲被風吹得淩亂。
車從汪奕揚家往前開一段路拐個彎,汪霽就看見了自己家的屋頂。
二層的小樓帶庭院,一磚一瓦都用得是好材料,汪霽當時拿出自己兩年的年薪來建這套房子,沒讓汪雲江插上手,處處都隻按他爺爺的心意來。
老爺子清苦一生,到老了孫子花錢給建了一棟這麽氣派的新房,鄉裏沒人不誇,那段時間樂得每晚都多倒一小格酒,到最後在上海的醫院裏,汪霽每天下班去陪他,他也一心念著要迴老家孫子給建的房子裏去。
車漸漸駛近,小樓的麵貌也清晰,院子裏的櫻桃樹和紅山茶今年依舊開了花,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嬌嫩而亮麗。
把行李箱和滿後備箱的購物袋卸下車拿到客廳裏,汪奕揚說:「我先迴去,中午等你吃飯。」
他知道汪霽有事要辦,體貼地開車迴了家。
家裏上下汪姨汪叔都打掃過,連衣櫃裏的床單被套都洗好曬好給鋪上了。
一樓是他爺爺的房間,老爺子去世後房間裏的擺設沒動過,依然保留著原樣,床頭放著兩個老式的木頭箱子,是他奶奶當年的嫁妝。
他奶奶走的太早,記憶中他爺爺每隔兩天就要擦拭一遍箱子上的灰,木頭在陰雨天總透著股潮味,汪霽聞著這味道,突然就踏實了。
打開行李箱和購物袋,掃把拖把放到院子裏,油米鹽糖碗筷拿進廚房,洗衣液沐浴露拿去衛生間,等把東西全部歸置好,他提著從超市買的糕餅和酒,沿著屋後的一條小路上了後山。
鄉下沒有公墓,人去世後都是葬在山上,汪霽踩著泥濘小路走到他爺奶墓前,擺好糕餅倒好酒,微微喘著氣低語:「許久沒迴來了,險些沒爬上來。」
後山上的樹被風吹得沙沙作響,細雨洇濕他的肩膀,在眼睫上覆一層水珠。
他伸手抹去碑上的泥,在全世界他最親的兩個人麵前,抬起頭,輕輕笑了,遠處青山如黛,山間清風吹起他細碎額發,在通紅的眼角漾開柔軟的紋。
第2章 春筍燉雞
和兩位老人家說完話,汪霽沒急著迴家,太久沒迴來,他特意在後山上繞了個圈熟悉熟悉路。
待他一步一腳泥地走了一會兒,繞開麵前的樅樹林向遠處看時,微微愣住。
遠山飄渺,雨幕籠罩下的蒼茫山色中,一棟三層小樓靜靜地立在那裏,像是童話故事裏藏匿在森林深處的木屋,坐落在如團似錦的花叢之中,與世隔絕。
雨天陰暗,小樓通體都亮著暖黃的燈,連花園都是亮的,燈光透過霧氣氤氳照進汪霽心底。
彼時吃中飯,汪叔和汪奕揚在後院給雞扒毛,廚房的柴火灶前,汪姨揮著鍋鏟炒臘肉,汪霽坐在灶口處生火,柴火劈裏啪啦的聲響中,跳動的火苗映亮他半邊臉頰,落到牆上成為搖曳的影。
炊煙緩緩散在天地間,雨停了,汪奕揚索性在院子裏支起小木桌,四個人就坐在屋外吃。
春筍燉雞,兒菜炒臘肉,蒜苗炒雞蛋,蒸茵陳,涼拌蕨菜,汪姨又端來一瓷碗三鮮肉片湯。
一桌子的山野春色。
野菜香嫩,汪霽夾一筷子蒸茵陳,挖迴來的茵陳嫩芽洗幹淨裹上麵粉一起蒸,蘸上芝麻油和醋,入口微苦,卻唇齒留香。
「味道怎麽樣?」汪叔汪姨筷子都還未動,一個勁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