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這些百姓可是被免費施粥和避難所吸引過來的,現在又說隻能讓他們免費住三天,之後再想要吃的就得用勞動來換。一時間許多人都有些接受不了這落差。


    卻不等幾個小混混挑逗大家造起勢來,星軌便麵不改色的又拿起個卷軸,念起了各項活計可兌換的食物或工錢。


    通篇念下來,待遇竟比別家好了幾倍不止!


    這下哪怕最刁鑽的刺兒頭都閉了嘴。


    畢竟施粥與否全看主家心情,今日他們雖能吃到這麽好的東西,過幾日吃不吃得到還另說。


    這偌大的田莊擺在這卻需要人來勞作,豈不是說隻要大家肯賣力幹活便能拿比別地兒多出幾倍的工錢?!


    前者意味著大抵隻能吃幾頓飽飯,後者卻意味著以後或許都能過上安穩日子。兩者孰優孰劣,大多數人還是能分清的。


    當然,也就隻有尚存些理智的人才會思考這麽多。許多流民拖家帶口的來到南陽縣,餓得瘦骨嶙峋不說,身上還到處都是凍瘡和不住流膿的傷口,更有甚者腿被凍得連路都走不了幾步。


    彌留之際想的都是隻要有人給口肉粥,讓他們做多苦多累的活都行。


    這主家要求的活計不累,待遇還如此豐厚,一個二個當即便哄搶著去登記選活計。


    瞧那速度,竟比先前領粥時還要快上幾分!


    隨著南陽縣內第二、第三個避難所逐步完工,城內外的大部分流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還有許多臨近縣城的難民聽聞了神秘商人做出的一樁樁義舉,私底下將南陽縣譽為流民最後的希望。


    哪怕被凍得神誌渙散,彌留之際也互相鼓舞著士氣,勢必要堅持走到南陽縣投奔那位心懷大義的富商。


    南陽縣的流民越來越多,小希兒吩咐下去的溫室大棚種植計劃和大批量生產棉衣計劃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這個向來偏僻的小縣城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


    而這幾日,酒樓茶肆談論得最多的便是那個突然出現的,叫‘青雲閣’的神秘組織了。


    “據說這青雲閣的東家是個曾遊曆西洋的神秘商人。什麽能大冬天讓房屋溫暖如春的法子,給田地做上個特製大棚便能不分季節種地的法子……全都是從西洋人那裏學來的。”


    “嗬喲!您是不知道,那商人厲害的地方可不止這些!”


    南陽縣某個酒樓內,說書先生將手中醒木往桌上一拍便又眉飛色舞的繼續道:


    “最近城中多出的幾個棉衣鋪子諸位可都見到了?裏麵賣的衣服厚實保暖不說,價格還分外便宜。據可靠消息稱,那些店鋪門匾下的雲紋圖騰便是那青雲閣的徽記。”


    “據說那青雲閣東家在幾個避難所裏新設的棉衣作坊,單拎出一個便能達到日產一千餘件的數目。那可是一千餘件啊!”


    說書先生誇張的伸出兩隻手比劃了一番,再三強調。


    “城南肖家棉衣坊與人家那棉衣坊大小相當。論起產量,以前在附近諸郡縣也算個中翹楚。平常時候每日產出不到青雲閣一成,如今這般惡劣天氣,更是完全沒法和人家比!”


    “還有城中新開的幾家糧食鋪和雜貨鋪的門匾下也標了那‘青雲閣’的徽記。裏麵賣的東西不肖我說大家也清楚,那是個個好用又實惠,半點不似別家店鋪那般,每逢天災便坐地起價!”


    “毫不誇張的說,老爺子講了大半輩子的書,什麽英雄的事跡沒見過?!世人都道商人奸詐,如青雲閣東家這般心懷大義的商人,在我老爺子這裏卻配得上楷模二字!”


    “……”


    如今已進農曆二月,天氣卻未見半點好轉。即使坐在緊閉門窗的酒樓內也能時不時聽見外麵唿唿作響的狂風。


    這時候還有閑來酒樓聽書的大多都是殷實人家。身上雖都裹著厚實大氅卻忍不住將自己縮作一團,雙手握著滾燙的茶杯取暖。


    聽那說書先生講起最近縣城裏的風雲人物,眾人都不由被吸引了注意力。


    大家原本隻是聽了些關於青雲閣的傳言,如今聽這老先生將對方所作所為仔細道來,才意識到那人竟在短時間內做了這麽多事,眼底不由泛上驚駭之色。


    卻在此時,從角落裏傳來了道不太和諧的聲音:


    “嗬!你都說了,商人向來重利。人家背地裏打的算盤又怎可能讓你知曉?如今時政不穩、天災橫行,偏偏這時候冒出了個如此強大的商號。”


    “大肆買地修莊子、開店鋪不說,還借著收容流民的幌子招攬大量壯勞力為自己所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這青雲閣竟憑借天災扶搖直上,實力遠超好些個百年老字號。”


    “什麽地暖、大棚、融雪劑……若真如你說的那般好用,那西洋國主又怎會容忍此等技法外傳?都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我看那青雲閣哪怕不是西洋人派過來的奸細,也藏了什麽不可告人的陰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抄家前,小奶包搬空京城去流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欲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欲明並收藏抄家前,小奶包搬空京城去流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