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將它放走的那一刻,小狐狸聽從母親臨終前的告誡,變幻成人,向少年獻上自己的忠誠。
「主人!」
「你這小狐狸,怎的亂叫主人?」
「我娘親說,要是遇上捉妖師,人家捉了我的話,可以認他為主。」
「你不殺我,就是好心人,能不能讓我跟著你?」
畫麵定格的那一瞬,尋苓從沉浸中脫離,神色微微恍惚。
她身形一晃,再次睜眼,便出現在場景之外,用第三方的視角去看化人的小狐狸和捉妖師少年。
起初這一幕在尋苓的理解裏,就是懵懂小狐妖與人類少年的緣起,主要演繹的就是小狐妖的懵懂與妖性,還有對少年的「一見鍾情」。
直到她真正變成了那隻小狐狸,感受到對方所有的情緒,她才從中體會到了那絲不同。
小狐狸的記憶潮水般褪去,情緒也漸漸淺淡,像墨滴化開在清水中,一點一點消散無痕,隻留下絲絲餘韻。
原來小狐妖說那幾句話時,心裏在想念自己的母親,那隻已經離世的母狐。
所以她的神情裏才帶著一絲微不可查的小心翼翼與感傷,起初尋苓還以為那隻是狐狸的天性,是小動物對捉妖師天然的畏懼,也更顯得她像隻精怪。
此刻她卻明白,不僅如此。
人的情緒是複雜的,小狐狸的情緒簡單一點,但也有三層,她懷念著母狐,敬畏著少年捉妖師的強大,又因為對方將她放走的行為而感激,畢竟在她記憶中,母狐就是被捉妖師毫不留情打死的。
如果隻有敬畏,它不會在後來喜歡上男主。
如果隻有感激,解釋不了它主動拜男主為主的動機。
那一抹最隱晦也最難表達的懷念,卻是這個人物最有血有肉的地方。
實際上,要不是尋苓沉浸式體驗了一次,她都察覺不到這一份感情。
也就是說,其實大部分人都看不出來這份隱匿的表達,普通的演員大概也會忽略過去,演出來照樣能不功不過。
可當尋苓意識到這份情緒後,幾乎立時間,白櫻這個角色在她心裏就立起來了,仿佛紙片人活了過來。
她原本,也隻是一隻無辜可憐的小狐狸呀~
沉浸空間與演繹空間一樣,一個場景同樣可以重複多次,尋苓向來有耐心,也早已習慣一次次實驗失敗又重來的感覺。
她將整副心神投入進去,一次次化身小狐狸,體驗那短短時間內,小狐狸的感受。
直到不知多久過去,當她從場景中脫離,仍然感覺自己是隻狐狸。
到這時候,她才徹底入了戲。
她的自我意識正在緩緩迴歸,尋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尋苓,可在感情上,她是小狐狸白櫻。
看著麵前的草地,她想上去滾一滾,看到人類捉妖師,她又敬又畏又因為與母親不一樣的遭遇而對他心生好感。
尋苓的理智催動著她飛快來到隔壁房間,推開門進行模擬演繹。
直到表演完,又過了一會兒,她才慢慢從小狐狸的感官裏走出來。
尋苓走到木架邊,將出現的一張新碟片抽出來。
這一次得到的評分是「c」,備註:差強人意。
尋苓仔細觀看了一下,這次的表演比上一次有著肉眼可見的進步,情緒跟上去了,少女看起來不再癡呆,眼神裏有了狐狸的靈動與野性,但問題也同樣明顯。
那就是表情與動作僵硬,缺乏美感。
演員為什麽大都是俊男美女?
因為他們美。
人類對於美的追求是天生的,刻在基因骨子裏的東西,美景美人美麗的藝術品都是如此。
演戲的演員不僅要長得美,表情動作儀態甚至一個背影、行走的步伐都要美,網上還會就哪位女星跑起來步搖不晃動而稱讚,最終呈現給觀眾的,一定是最完美的模樣。
尋苓剛才的演繹中,少女白櫻像狐狸,卻不是嬌俏可愛的小狐狸,反而更像是山野狐狸,野則野矣,動作與神情卻不夠美,也不夠自然流暢。
發現了問題就去針對性解決。
要練習儀態,還是對著鏡子更方便,且能及時觀察調整。
心中剛冒出這個想法,尋苓就見房間一側的白色牆壁變了,變成了一整麵巨大的鏡子,將整個場景都映照了進去。
尋苓:哇哦!
真不錯的金手指。
有了鏡子,尋苓再次開始演繹,這迴她演一個動作,就對照著鏡子糾正一番,再將完美呈現出來的姿勢強行記憶下來。
至於表情,她直接對鏡一遍遍地試,試出最合適的那個,也記下來。
半小時後,表情、動作全都糾正好了,情緒又跑光了。
尋苓不得不又一次進入隔壁房間,一次次沉浸進去,直到再次入戲。
「沉浸」這個名字真的太貼切了,尋苓就感覺自己每次沉浸都好像將頭顱浸泡到水中,短暫窺視一眼水下世界另一番景象,再抬起頭等它從視網膜上慢慢淡去。
唯一不滿就是,為什麽演繹與沉浸不能在一個房間呢?
沉浸完她還得趕去隔壁,生怕情緒跑光。
做好充足準備後,尋苓又一次模擬演繹。
剛從畫麵中脫離,情緒還殘留在心頭,尋苓便走到木架邊拿起碟片。
她感覺這次發揮良好,評分應該不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主人!」
「你這小狐狸,怎的亂叫主人?」
「我娘親說,要是遇上捉妖師,人家捉了我的話,可以認他為主。」
「你不殺我,就是好心人,能不能讓我跟著你?」
畫麵定格的那一瞬,尋苓從沉浸中脫離,神色微微恍惚。
她身形一晃,再次睜眼,便出現在場景之外,用第三方的視角去看化人的小狐狸和捉妖師少年。
起初這一幕在尋苓的理解裏,就是懵懂小狐妖與人類少年的緣起,主要演繹的就是小狐妖的懵懂與妖性,還有對少年的「一見鍾情」。
直到她真正變成了那隻小狐狸,感受到對方所有的情緒,她才從中體會到了那絲不同。
小狐狸的記憶潮水般褪去,情緒也漸漸淺淡,像墨滴化開在清水中,一點一點消散無痕,隻留下絲絲餘韻。
原來小狐妖說那幾句話時,心裏在想念自己的母親,那隻已經離世的母狐。
所以她的神情裏才帶著一絲微不可查的小心翼翼與感傷,起初尋苓還以為那隻是狐狸的天性,是小動物對捉妖師天然的畏懼,也更顯得她像隻精怪。
此刻她卻明白,不僅如此。
人的情緒是複雜的,小狐狸的情緒簡單一點,但也有三層,她懷念著母狐,敬畏著少年捉妖師的強大,又因為對方將她放走的行為而感激,畢竟在她記憶中,母狐就是被捉妖師毫不留情打死的。
如果隻有敬畏,它不會在後來喜歡上男主。
如果隻有感激,解釋不了它主動拜男主為主的動機。
那一抹最隱晦也最難表達的懷念,卻是這個人物最有血有肉的地方。
實際上,要不是尋苓沉浸式體驗了一次,她都察覺不到這一份感情。
也就是說,其實大部分人都看不出來這份隱匿的表達,普通的演員大概也會忽略過去,演出來照樣能不功不過。
可當尋苓意識到這份情緒後,幾乎立時間,白櫻這個角色在她心裏就立起來了,仿佛紙片人活了過來。
她原本,也隻是一隻無辜可憐的小狐狸呀~
沉浸空間與演繹空間一樣,一個場景同樣可以重複多次,尋苓向來有耐心,也早已習慣一次次實驗失敗又重來的感覺。
她將整副心神投入進去,一次次化身小狐狸,體驗那短短時間內,小狐狸的感受。
直到不知多久過去,當她從場景中脫離,仍然感覺自己是隻狐狸。
到這時候,她才徹底入了戲。
她的自我意識正在緩緩迴歸,尋苓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尋苓,可在感情上,她是小狐狸白櫻。
看著麵前的草地,她想上去滾一滾,看到人類捉妖師,她又敬又畏又因為與母親不一樣的遭遇而對他心生好感。
尋苓的理智催動著她飛快來到隔壁房間,推開門進行模擬演繹。
直到表演完,又過了一會兒,她才慢慢從小狐狸的感官裏走出來。
尋苓走到木架邊,將出現的一張新碟片抽出來。
這一次得到的評分是「c」,備註:差強人意。
尋苓仔細觀看了一下,這次的表演比上一次有著肉眼可見的進步,情緒跟上去了,少女看起來不再癡呆,眼神裏有了狐狸的靈動與野性,但問題也同樣明顯。
那就是表情與動作僵硬,缺乏美感。
演員為什麽大都是俊男美女?
因為他們美。
人類對於美的追求是天生的,刻在基因骨子裏的東西,美景美人美麗的藝術品都是如此。
演戲的演員不僅要長得美,表情動作儀態甚至一個背影、行走的步伐都要美,網上還會就哪位女星跑起來步搖不晃動而稱讚,最終呈現給觀眾的,一定是最完美的模樣。
尋苓剛才的演繹中,少女白櫻像狐狸,卻不是嬌俏可愛的小狐狸,反而更像是山野狐狸,野則野矣,動作與神情卻不夠美,也不夠自然流暢。
發現了問題就去針對性解決。
要練習儀態,還是對著鏡子更方便,且能及時觀察調整。
心中剛冒出這個想法,尋苓就見房間一側的白色牆壁變了,變成了一整麵巨大的鏡子,將整個場景都映照了進去。
尋苓:哇哦!
真不錯的金手指。
有了鏡子,尋苓再次開始演繹,這迴她演一個動作,就對照著鏡子糾正一番,再將完美呈現出來的姿勢強行記憶下來。
至於表情,她直接對鏡一遍遍地試,試出最合適的那個,也記下來。
半小時後,表情、動作全都糾正好了,情緒又跑光了。
尋苓不得不又一次進入隔壁房間,一次次沉浸進去,直到再次入戲。
「沉浸」這個名字真的太貼切了,尋苓就感覺自己每次沉浸都好像將頭顱浸泡到水中,短暫窺視一眼水下世界另一番景象,再抬起頭等它從視網膜上慢慢淡去。
唯一不滿就是,為什麽演繹與沉浸不能在一個房間呢?
沉浸完她還得趕去隔壁,生怕情緒跑光。
做好充足準備後,尋苓又一次模擬演繹。
剛從畫麵中脫離,情緒還殘留在心頭,尋苓便走到木架邊拿起碟片。
她感覺這次發揮良好,評分應該不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