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兒臣親筆下令,將刺殺父皇的主犯淩遲處死在午門,提刑台上的血至今沒有洗幹淨。兒臣一番拳拳孝心,天下人有目共睹。」鳳丹堇丟下帕子,「今夜諸侯謀反逼宮,兒臣自當與父皇共生死。」
長慶廿四年五月初三,是史冊記載朔和帝在位的最後一日。史官筆錄,天不佑朔,上東魯番合兵夜伐華台,帝駕崩。新皇登基,承國號朔,年號豐啟。
豐啟年始,盛世來迎。
帝劍斬諸侯,兵固邊疆,於庶務納諫兼聽,於民生減賦輕稅,重文興武,廣開科舉。
招賢不問門楣,納士摒棄前塵,廟堂文武官榜上,群星閃耀。
其中為後世不盡溢美詞傳頌的,有百年付氏於風雨摧折後最極致的榮華,大朔朝第一位女相。
付相,政績之輝煌,百官之表率,五年登頂禮部,十載官至拜相。而一切的起點,始於長慶末年兵戈交戰的西華門前。
後來事是後來事,青史人未見青史。
付書玉站在長慶廿四年五月初三的夜裏,西華門的側巷中,與燕故一對峙。
燕故一道:「真是有趣,陳州之時,你也為藺知方求過一迴情。」
「他可憐。」付書玉想起那一道跪在雨中的身影,「他在雨中跪了一日一夜,我心有不忍,替他撐了片刻傘。他該是很累很冷了,臉白得像紙。我問他為什麽,他說為官不廉不正,是萬民之禍。他要為藺氏洗冤,要去求功名,要為萬民洗冤。」
「憑他?」燕故一冷哼,「螳臂當車,愚不可及。」
付書玉不認同:「大人,藺知方雖與你同等遭遇,受盡冤枉迫害,卻仍有一片赤子之心。」
燕故一聽出些別的,有些不可置信地問:「你在罵我?」
付書玉搖頭道:「大人你為陳州遭禍的百姓請命,為藺氏全族洗冤,事事都為民生福祉所求。若有誰敢說大人不善不慈,書玉絕對要罵那人有眼無珠。」
「藺知方的赤子之心,是冤罪加身之後,他不困守過往,不自卑自憫,不對所見不公視而不見。哪怕他之言之行實在微不足道,哪怕他所求的公正或許太過苛刻,甚至於如今的世道永不可能實現。可正由於有他這樣的人,行我們不敢行之事,求我們不敢求之事,在這世道下夾縫求生的所有不幸不公,才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盤古之斧定幹坤,清則清,濁為濁。今不見盤古,但見世人螻蟻之功。」
燕故一重複著螻蟻之功四字,「你是來勸降?」
「我知道定欒王的選擇並非就是大人的選擇。」付書玉道,「可倘若今夜後諸侯不復,權柄盡歸於皇庭,大人又該何去何從?」
「你來問我何去何從?」燕故一忽而被激起滿腔憤恨,「說他薛氏滿門無辜,當年我燕氏難道就是罪有應得嗎?慷他人之慨博一句美名,收攏人心,科舉已然為她分占無數朝野勢力,世家也要在她的手段下不戰而敗。這些都不幹我的事,卻要我燕氏做這場買賣的陪葬。」
燕故一斬釘截鐵道:「我不降,我絕不對此等人俯首稱臣。」
「大人,從前我們說門楣之禍,世道迂腐不容,你便將所有牽拖負累全都拋開。」付書玉來時匆忙,髮髻被風颳得蓬亂,鬢間挽翠搖搖欲墜,「大人覺得你拋開了,然而你一直被困住其中。」
燕故一瞳孔振顫,張口數次:「你在說什麽?」
「我說生者永墮煉獄,不得善終。」
付書玉重複那年地牢中的這句話,她此刻厭極自己當初隻為求得庇蔭,真真一語成讖:「我說大人你把一生都押在了這句話上麵,因為你是唯一活著的那個人,你何其不幸,註定要背負所有血債。」
付書玉眼眶泛紅,像是要落淚:「可是這麽久了,還不夠嗎?」
燕故一伸手摸一摸她這雙會騙人的眼睛,笑了一聲,道:「你改變不了上頭主子的決定,便要拿這些話來哄騙我,是嗎?」
付書玉極其堅定地看著他,道:「大人,沒有別的出路。殿下要繼大統,科舉新薦根基未穩,絕不能在此時與世家撕破臉皮。殿下已經竭盡全力,然而並非所有都能保全。」
「所以要我燕氏做陪葬。」燕故一滿麵淡然,「可以,將我一併葬下便是。」
付書玉緊抓住燕故一袖口,不讓他走,「薛懷明等主犯皆處決於午門,九族男丁終生不入科舉,薛氏永無翻身之日。而燕氏清名已復,大人仍要血債血償,可如今世道就是不公,把你填進去路也平不了,你到底懂不懂?」
燕故一扶正她鬢間挽翠,涼意留在指腹,他道:「我未必會輸。」
付書玉:「你贏不了。」
巷中驟靜。
付書玉看清他神情,不敢置信:「你明知贏不了,仍要來。」
燕故一仍是笑,他竟還笑得出來:「所以說你多聰明,你選對了路。既然已經做好選擇,今夜你更不該來與我牽扯在一塊。」
「因為我要拿你去掙官位品階。」付書玉忍無可忍,發了狠咬牙說出這句,直視燕故一錯愕表情,「你這個蠢貨!」
措手不及,平生第一次被罵蠢貨的燕故一:「蠢、蠢……」
「蠢貨!」付書玉如他所願,破口大罵,「枉你聰明一世,原來竟然這麽蠢,人死如煙滅,仇者快親者痛這幾句人話聽都聽不懂。等你帶兵跨進西華門,來日下地府都要被燕氏十八代祖宗戳穿你腦門罵你蠢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長慶廿四年五月初三,是史冊記載朔和帝在位的最後一日。史官筆錄,天不佑朔,上東魯番合兵夜伐華台,帝駕崩。新皇登基,承國號朔,年號豐啟。
豐啟年始,盛世來迎。
帝劍斬諸侯,兵固邊疆,於庶務納諫兼聽,於民生減賦輕稅,重文興武,廣開科舉。
招賢不問門楣,納士摒棄前塵,廟堂文武官榜上,群星閃耀。
其中為後世不盡溢美詞傳頌的,有百年付氏於風雨摧折後最極致的榮華,大朔朝第一位女相。
付相,政績之輝煌,百官之表率,五年登頂禮部,十載官至拜相。而一切的起點,始於長慶末年兵戈交戰的西華門前。
後來事是後來事,青史人未見青史。
付書玉站在長慶廿四年五月初三的夜裏,西華門的側巷中,與燕故一對峙。
燕故一道:「真是有趣,陳州之時,你也為藺知方求過一迴情。」
「他可憐。」付書玉想起那一道跪在雨中的身影,「他在雨中跪了一日一夜,我心有不忍,替他撐了片刻傘。他該是很累很冷了,臉白得像紙。我問他為什麽,他說為官不廉不正,是萬民之禍。他要為藺氏洗冤,要去求功名,要為萬民洗冤。」
「憑他?」燕故一冷哼,「螳臂當車,愚不可及。」
付書玉不認同:「大人,藺知方雖與你同等遭遇,受盡冤枉迫害,卻仍有一片赤子之心。」
燕故一聽出些別的,有些不可置信地問:「你在罵我?」
付書玉搖頭道:「大人你為陳州遭禍的百姓請命,為藺氏全族洗冤,事事都為民生福祉所求。若有誰敢說大人不善不慈,書玉絕對要罵那人有眼無珠。」
「藺知方的赤子之心,是冤罪加身之後,他不困守過往,不自卑自憫,不對所見不公視而不見。哪怕他之言之行實在微不足道,哪怕他所求的公正或許太過苛刻,甚至於如今的世道永不可能實現。可正由於有他這樣的人,行我們不敢行之事,求我們不敢求之事,在這世道下夾縫求生的所有不幸不公,才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盤古之斧定幹坤,清則清,濁為濁。今不見盤古,但見世人螻蟻之功。」
燕故一重複著螻蟻之功四字,「你是來勸降?」
「我知道定欒王的選擇並非就是大人的選擇。」付書玉道,「可倘若今夜後諸侯不復,權柄盡歸於皇庭,大人又該何去何從?」
「你來問我何去何從?」燕故一忽而被激起滿腔憤恨,「說他薛氏滿門無辜,當年我燕氏難道就是罪有應得嗎?慷他人之慨博一句美名,收攏人心,科舉已然為她分占無數朝野勢力,世家也要在她的手段下不戰而敗。這些都不幹我的事,卻要我燕氏做這場買賣的陪葬。」
燕故一斬釘截鐵道:「我不降,我絕不對此等人俯首稱臣。」
「大人,從前我們說門楣之禍,世道迂腐不容,你便將所有牽拖負累全都拋開。」付書玉來時匆忙,髮髻被風颳得蓬亂,鬢間挽翠搖搖欲墜,「大人覺得你拋開了,然而你一直被困住其中。」
燕故一瞳孔振顫,張口數次:「你在說什麽?」
「我說生者永墮煉獄,不得善終。」
付書玉重複那年地牢中的這句話,她此刻厭極自己當初隻為求得庇蔭,真真一語成讖:「我說大人你把一生都押在了這句話上麵,因為你是唯一活著的那個人,你何其不幸,註定要背負所有血債。」
付書玉眼眶泛紅,像是要落淚:「可是這麽久了,還不夠嗎?」
燕故一伸手摸一摸她這雙會騙人的眼睛,笑了一聲,道:「你改變不了上頭主子的決定,便要拿這些話來哄騙我,是嗎?」
付書玉極其堅定地看著他,道:「大人,沒有別的出路。殿下要繼大統,科舉新薦根基未穩,絕不能在此時與世家撕破臉皮。殿下已經竭盡全力,然而並非所有都能保全。」
「所以要我燕氏做陪葬。」燕故一滿麵淡然,「可以,將我一併葬下便是。」
付書玉緊抓住燕故一袖口,不讓他走,「薛懷明等主犯皆處決於午門,九族男丁終生不入科舉,薛氏永無翻身之日。而燕氏清名已復,大人仍要血債血償,可如今世道就是不公,把你填進去路也平不了,你到底懂不懂?」
燕故一扶正她鬢間挽翠,涼意留在指腹,他道:「我未必會輸。」
付書玉:「你贏不了。」
巷中驟靜。
付書玉看清他神情,不敢置信:「你明知贏不了,仍要來。」
燕故一仍是笑,他竟還笑得出來:「所以說你多聰明,你選對了路。既然已經做好選擇,今夜你更不該來與我牽扯在一塊。」
「因為我要拿你去掙官位品階。」付書玉忍無可忍,發了狠咬牙說出這句,直視燕故一錯愕表情,「你這個蠢貨!」
措手不及,平生第一次被罵蠢貨的燕故一:「蠢、蠢……」
「蠢貨!」付書玉如他所願,破口大罵,「枉你聰明一世,原來竟然這麽蠢,人死如煙滅,仇者快親者痛這幾句人話聽都聽不懂。等你帶兵跨進西華門,來日下地府都要被燕氏十八代祖宗戳穿你腦門罵你蠢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