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頁
福寶有良田、團寵小奶包,農家福妹竟是真千金 作者:小辮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完,她便閉上了眼,口中喃喃的念著經。
景春嘆了口氣,看著一身素裳,虔誠的跪在佛像前祈求佛祖保佑杏杏平安的焦氏,有心想說什麽,卻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杏杏出京辦事,詳情少有人知。
但信國公老夫人深受聖上與聶皇後信重,又是杏杏的親祖母,自然也知道一點內情。
杏杏剛出京那段日子,焦氏一開始還不知道杏杏出了京,但她有日做了個噩夢,從那天開始就日日往喻家跑,想見杏杏一麵。
喻家人厚道,又因著焦氏是杏杏親娘的身份,總不能天天讓焦氏吃閉門羹,衛婆子便為難的找上了信國公老夫人,想著讓信國公老夫人幫著約束一下。
信國公老夫人怒不可遏,把焦氏喊來冷冷的罵了一頓。
說焦氏這個當親娘的,杏杏沒享過她一天的福,眼下杏杏領了密旨出京辦事,焦氏還天天往喻家跑,生怕旁人不曉得杏杏去辦事了是不是?生怕有心人找不到機會謀害杏杏是不是?生怕杏杏活著迴京是不是?!
焦氏一聽就急了,想要再問些詳細的,信國公老夫人卻已是咳嗽著不耐煩的把人趕了出去。
焦氏病了一場。
於明珠想來侍疾,焦氏也沒答應。
等焦氏稍稍病好一些,焦氏便掙紮著讓人請了一尊開過光的佛像進了小佛堂,開始日日跪在小佛堂中給杏杏念經祈福。
信國公老夫人聽說了,隻嗤了一聲,也沒說旁的,隨焦氏去。
焦氏眼下是除了料理家事,其餘的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小佛堂念經祈福上。
就連大兒子二兒子的親事,她都騰不出精力來折騰了。
身邊的景春嬤嬤委婉的提過,焦氏隻淡淡道,都是她的兒女,杏杏沒長在她的身邊,萬事不必她操心,依舊長得很好。她的大兒子二兒子眼下這步田地,焉知不是她管得太過的緣故?
兒孫自有兒孫福,她眼下隻想好好為杏杏祈福。
……
誠王老太妃在山間突發惡疾,雖說被於明珠救了一命,但還是要好生調養。誠王不放心老母親,三請五請,誠王老太妃終於答應了要搬迴誠王府,但有一個條件,是要於明珠陪她一道迴城王府住。
誠王自是一口應下了。
於明珠再三推辭不得,也隻好跟著住進了誠王府。
不過於明珠看上去很是安分,就跟著誠王老太妃住在同一個院落裏,除了每日早晚陪著誠王老太妃在園子裏溜達一圈,等閑絕不出門。
誠王世子覺得,雖說於明珠身世有瑕,卻是他皇伯父親自下旨賜婚的未來四皇子妃,算起來,這日後也是自家親戚。
再加上眼下這於明珠又是祖母認的幹孫女,就等於是他們家的幹妹妹,他便囑咐家裏幾個弟弟妹妹,切不可擺皇親貴胄的架子。
誠王世子的嫡親妹妹岱月郡主把哥哥這話給記到了心上,偶爾出門參加個什麽宴會,便讓人拿了帖子去請於明珠同行。
於明珠卻隻說自己身份尷尬,婉拒了岱月郡主。
岱月郡主倒是沒生氣,反而高看了於明珠一眼,偶爾也在看望老太妃的時候,也去於明珠的屋子裏小坐一二。
先前於明珠還是信國公府家的大小姐時,自是京城的頂級貴女之一。岱月郡主年紀小些,誠王妃身子不太好,也不怎麽帶岱月郡主出門參加宴席,是以從前岱月郡主與於明珠也不是很熟。
眼下於明珠住進了誠王府,這一來二去的,性子單純的岱月郡主倒與於明珠處出了幾分交情。
既是有了交情,岱月郡主出門在外的時候,遇到旁人嘴於明珠,自然也會替於明珠說上幾句好話。
這一來二去的,看在岱月君主的麵上,說於明珠閑話的人倒是也少了些。
於明珠這也不必出麵,便替自己挽迴了那麽一兩分名聲。
四皇子危時步也讓人大張旗鼓的往誠王府送了好些東西過來,有給於明珠的,也有給誠王府的,以感謝他們幫著照顧他未婚妻的名義。
危時步想過了,從他父皇上次因老五那提議勃然大怒的反應上來看,他父皇應該還是屬意他與於明珠成親的。
既是如此,他作為一個孝順兒子,作為一個跟於明珠「情投意合」的人,就不能在這種時候拋棄於明珠。
再加上,危時步也聽說了於明珠最近在誠王府如魚得水的事,危時步斟酌一番,覺得自己這未婚妻很快便能攀上了這樣一個高枝,也是極有本事的。
最起碼,娶了這樣一個女人,她也不會給自己拖後腿。
若日後能登上大寶,要什麽樣的女子沒有?
是以,危時步不僅沒有像外界猜測的那樣,請旨取消婚約,反而開始逐步推動娶於明珠的進程。
這倒是為危時步贏得了不少有情有義的好名聲。
三皇子危時羽還專門為此事來找了他的太子大哥危時卿,忿忿不平:「……四弟別是腦子進水了吧?!從前那於家大小姐便沒少針對杏杏,他既是知道於家大小姐是個冒牌貨,怎麽還上趕著娶啊?」
危時卿正在看信,嘴角微微上翹,看樣子心情倒是很好:「……他不是腦子進水,他是自作聰明。」
危時羽一扁嘴:「反正四弟娶那麽一個人,到時候別怪我這當三皇兄的不給他麵子。」
危時卿抬眼,注視著這個一母同胞的幼弟,眼裏蘊滿笑意:「你與四皇弟比起來,倒更像是年齡小的那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景春嘆了口氣,看著一身素裳,虔誠的跪在佛像前祈求佛祖保佑杏杏平安的焦氏,有心想說什麽,卻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杏杏出京辦事,詳情少有人知。
但信國公老夫人深受聖上與聶皇後信重,又是杏杏的親祖母,自然也知道一點內情。
杏杏剛出京那段日子,焦氏一開始還不知道杏杏出了京,但她有日做了個噩夢,從那天開始就日日往喻家跑,想見杏杏一麵。
喻家人厚道,又因著焦氏是杏杏親娘的身份,總不能天天讓焦氏吃閉門羹,衛婆子便為難的找上了信國公老夫人,想著讓信國公老夫人幫著約束一下。
信國公老夫人怒不可遏,把焦氏喊來冷冷的罵了一頓。
說焦氏這個當親娘的,杏杏沒享過她一天的福,眼下杏杏領了密旨出京辦事,焦氏還天天往喻家跑,生怕旁人不曉得杏杏去辦事了是不是?生怕有心人找不到機會謀害杏杏是不是?生怕杏杏活著迴京是不是?!
焦氏一聽就急了,想要再問些詳細的,信國公老夫人卻已是咳嗽著不耐煩的把人趕了出去。
焦氏病了一場。
於明珠想來侍疾,焦氏也沒答應。
等焦氏稍稍病好一些,焦氏便掙紮著讓人請了一尊開過光的佛像進了小佛堂,開始日日跪在小佛堂中給杏杏念經祈福。
信國公老夫人聽說了,隻嗤了一聲,也沒說旁的,隨焦氏去。
焦氏眼下是除了料理家事,其餘的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小佛堂念經祈福上。
就連大兒子二兒子的親事,她都騰不出精力來折騰了。
身邊的景春嬤嬤委婉的提過,焦氏隻淡淡道,都是她的兒女,杏杏沒長在她的身邊,萬事不必她操心,依舊長得很好。她的大兒子二兒子眼下這步田地,焉知不是她管得太過的緣故?
兒孫自有兒孫福,她眼下隻想好好為杏杏祈福。
……
誠王老太妃在山間突發惡疾,雖說被於明珠救了一命,但還是要好生調養。誠王不放心老母親,三請五請,誠王老太妃終於答應了要搬迴誠王府,但有一個條件,是要於明珠陪她一道迴城王府住。
誠王自是一口應下了。
於明珠再三推辭不得,也隻好跟著住進了誠王府。
不過於明珠看上去很是安分,就跟著誠王老太妃住在同一個院落裏,除了每日早晚陪著誠王老太妃在園子裏溜達一圈,等閑絕不出門。
誠王世子覺得,雖說於明珠身世有瑕,卻是他皇伯父親自下旨賜婚的未來四皇子妃,算起來,這日後也是自家親戚。
再加上眼下這於明珠又是祖母認的幹孫女,就等於是他們家的幹妹妹,他便囑咐家裏幾個弟弟妹妹,切不可擺皇親貴胄的架子。
誠王世子的嫡親妹妹岱月郡主把哥哥這話給記到了心上,偶爾出門參加個什麽宴會,便讓人拿了帖子去請於明珠同行。
於明珠卻隻說自己身份尷尬,婉拒了岱月郡主。
岱月郡主倒是沒生氣,反而高看了於明珠一眼,偶爾也在看望老太妃的時候,也去於明珠的屋子裏小坐一二。
先前於明珠還是信國公府家的大小姐時,自是京城的頂級貴女之一。岱月郡主年紀小些,誠王妃身子不太好,也不怎麽帶岱月郡主出門參加宴席,是以從前岱月郡主與於明珠也不是很熟。
眼下於明珠住進了誠王府,這一來二去的,性子單純的岱月郡主倒與於明珠處出了幾分交情。
既是有了交情,岱月郡主出門在外的時候,遇到旁人嘴於明珠,自然也會替於明珠說上幾句好話。
這一來二去的,看在岱月君主的麵上,說於明珠閑話的人倒是也少了些。
於明珠這也不必出麵,便替自己挽迴了那麽一兩分名聲。
四皇子危時步也讓人大張旗鼓的往誠王府送了好些東西過來,有給於明珠的,也有給誠王府的,以感謝他們幫著照顧他未婚妻的名義。
危時步想過了,從他父皇上次因老五那提議勃然大怒的反應上來看,他父皇應該還是屬意他與於明珠成親的。
既是如此,他作為一個孝順兒子,作為一個跟於明珠「情投意合」的人,就不能在這種時候拋棄於明珠。
再加上,危時步也聽說了於明珠最近在誠王府如魚得水的事,危時步斟酌一番,覺得自己這未婚妻很快便能攀上了這樣一個高枝,也是極有本事的。
最起碼,娶了這樣一個女人,她也不會給自己拖後腿。
若日後能登上大寶,要什麽樣的女子沒有?
是以,危時步不僅沒有像外界猜測的那樣,請旨取消婚約,反而開始逐步推動娶於明珠的進程。
這倒是為危時步贏得了不少有情有義的好名聲。
三皇子危時羽還專門為此事來找了他的太子大哥危時卿,忿忿不平:「……四弟別是腦子進水了吧?!從前那於家大小姐便沒少針對杏杏,他既是知道於家大小姐是個冒牌貨,怎麽還上趕著娶啊?」
危時卿正在看信,嘴角微微上翹,看樣子心情倒是很好:「……他不是腦子進水,他是自作聰明。」
危時羽一扁嘴:「反正四弟娶那麽一個人,到時候別怪我這當三皇兄的不給他麵子。」
危時卿抬眼,注視著這個一母同胞的幼弟,眼裏蘊滿笑意:「你與四皇弟比起來,倒更像是年齡小的那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