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便是林默涵心心念念的東西了。
比如,薛蝌真的帶迴來五門大炮,甚至還順便將一位匠人全家都帶了迴來,被大阿哥和賈璉第一時間連人帶炮要走了,最近這些時日都蹲在工部研究這個。
除此之外最令林默涵滿意的就是紡織機了,她直接請來康熙親眼瞧一瞧織布的速度,結果也在她的預料之中,康熙大為震驚之餘,同樣把研究這種機器的事情交給了工部來辦。
因為這件事情,薛蝌甚至還被康熙直接召見詳談。
薛蝌隻好把將剩下的貨物放到林家和薛家的鋪子裏售賣的事情交給兩位妹妹處理,自己接到傳召後一刻不不敢耽擱就進宮麵聖了。
他先是把三年海外的見聞細細地說了一番,康熙本就對這些事情很感興趣,不然也不會允許傳教士進宮來教授他一些西洋知識,隻是沒有想到他學的那些東西居然會間接地創造出如此精巧之物。
瞧著康熙大為驚奇的樣子,薛蝌趁熱打鐵把之前與林默涵商議好的話說了出來:「啟稟皇上,草民一路西行,發現諸國雖然遠不如我大清物阜民豐,乃是人傑地靈的上國,但是蠻夷亦有其可取之處,諸如紡織機、大炮等都是匠人們的奇思妙想創造出來的。而我大清的匠人們又何其多,論起真本事來必定不必西洋人差,卻並沒有出現這樣精巧的器物,草民鬥膽猜測,這與西洋匠人們大多讀過書且受重視不無關係……」
說到這裏,薛蝌作為商人便不好再開口了。
胤礽接著說道:「如若我大清也下些力氣,好好培養這些匠人們,想來也會有不輸於紡織機這等驚世器物被創造出來,屆時我大清自然依舊能夠走在西洋諸國的前方。皇阿瑪,即便隻是些新鮮玩意兒,我大清也絕不能比不上列國啊。」
其實康熙在見到紡織機的超級速度後,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但是後續推廣起來卻也有許多問題,比如江南的紡織工定然會大批失業,且製造出這般多的布匹,是否會引起價格變賤等等,這些都是他作為一國之君必須好好思量的。
而胤礽在來之前自然也考慮過,其實林默涵給出的答案也很簡單,就是一方麵要大力推廣已經傳入大清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隻有糧食足夠多才能保證人口的增加,再有就是在沿海多開幾個港口,加大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這些紡織機生產出來的布匹,最好能夠銷至海外。
如果康熙以前因為海盜猖獗有關閉沿海的想法,那麽如今這樣令人眼饞心動的龐大利益擺在眼前,再加上有林默涵、大阿哥和賈璉等可用的武將增多,區區海盜倒是不足為懼了。
簡而言之,雖有風險,而如今的大清已有足夠重量級的底牌來應對了。
但這畢竟乃國之大計,康熙也不能頭腦一熱就拍板決定,接下來還要召集大臣進宮商談。
薛蝌自然是要在場的,大阿哥和賈璉以及一幹武將,山東、浙閩、兩廣總督和相關大臣也被緊急召來京城,在親眼見到西洋大炮的威力後,大家一致認為要提高重視,日後必須要先於西洋擁有此等大殺器。
令大家驚喜的是,薛蝌不僅帶迴了製造大炮的匠人,他甚至帶迴來一個天團,涉及到造船、航海、天象、醫術、數理乃至繪畫和音律都有囊括在內,大家吵了幾天幾夜才定下這些人的最終去處。
造船和航海的匠人們都被沿海各省要走了,其餘人等一律留在京城充當特殊夫子。
除了醫士直接入太醫院外,其餘夫子們先在宮裏開一輪課,教授對象乃是康熙本人和皇子公主們,然後逐漸吸納些宗室貴族,等到一年以後就會被安排到工部去,或是親自動手搞些太子妃所說的「實驗」,或是將自己的本事傳授給大清的工匠們。
等這些種子先撒下去,按照林默涵的提議,日後還要設立專門的「研究院」和配套的「工廠」,以便將這些東西轉化為大清的國之重器。
至於薛蝌,按照康熙的意思,則是讓他休整一年後再次揚帆出海,隻是這迴便不再是商人的身份了,而是代表大清官方。
康熙在理藩院專設歐羅巴翻譯房,薛蝌則掛在此衙門名下,並特賜為額外侍郎,日後主要負責為大清培養出海人才。
薛家上下亦是十分高興,薛蝌出海雖然辛苦,但是此番獲得了官身,薛家不必再擔憂朝不保夕,且往後的榮華富貴數之不盡,他們自然興奮不已。
林默涵瞧著一切都在朝著她設想的方向走,心中也十分地期待。
隻要大清能夠打開國門,頻繁與世界接觸,事事不落於人,想來總有不一樣的結局。
感受到係統傳來的積分「蹭蹭」上漲的消息,林默涵便知道這條路她沒有走錯。
至於她這些時日,則是忙著翻譯薛蝌帶迴來的書籍。
是的,薛蝌按照林墨涵的吩咐,在西洋各國大肆購買各類書籍,此次一併帶了迴來。
林墨涵撫摸著這些她耳熟能詳的經典,笑的十分開心。
等到薛蝌下次再出去,就可以讓他把華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精華也帶到世界的大舞台上,給他們億點點震撼。
雖然她本人以及係統都十分地精通這些文字,然而憑空翻譯出來也實在太不好解釋了,於是便讓薛蝌請來一位匠人的妻子來教授她洋文。
比如,薛蝌真的帶迴來五門大炮,甚至還順便將一位匠人全家都帶了迴來,被大阿哥和賈璉第一時間連人帶炮要走了,最近這些時日都蹲在工部研究這個。
除此之外最令林默涵滿意的就是紡織機了,她直接請來康熙親眼瞧一瞧織布的速度,結果也在她的預料之中,康熙大為震驚之餘,同樣把研究這種機器的事情交給了工部來辦。
因為這件事情,薛蝌甚至還被康熙直接召見詳談。
薛蝌隻好把將剩下的貨物放到林家和薛家的鋪子裏售賣的事情交給兩位妹妹處理,自己接到傳召後一刻不不敢耽擱就進宮麵聖了。
他先是把三年海外的見聞細細地說了一番,康熙本就對這些事情很感興趣,不然也不會允許傳教士進宮來教授他一些西洋知識,隻是沒有想到他學的那些東西居然會間接地創造出如此精巧之物。
瞧著康熙大為驚奇的樣子,薛蝌趁熱打鐵把之前與林默涵商議好的話說了出來:「啟稟皇上,草民一路西行,發現諸國雖然遠不如我大清物阜民豐,乃是人傑地靈的上國,但是蠻夷亦有其可取之處,諸如紡織機、大炮等都是匠人們的奇思妙想創造出來的。而我大清的匠人們又何其多,論起真本事來必定不必西洋人差,卻並沒有出現這樣精巧的器物,草民鬥膽猜測,這與西洋匠人們大多讀過書且受重視不無關係……」
說到這裏,薛蝌作為商人便不好再開口了。
胤礽接著說道:「如若我大清也下些力氣,好好培養這些匠人們,想來也會有不輸於紡織機這等驚世器物被創造出來,屆時我大清自然依舊能夠走在西洋諸國的前方。皇阿瑪,即便隻是些新鮮玩意兒,我大清也絕不能比不上列國啊。」
其實康熙在見到紡織機的超級速度後,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但是後續推廣起來卻也有許多問題,比如江南的紡織工定然會大批失業,且製造出這般多的布匹,是否會引起價格變賤等等,這些都是他作為一國之君必須好好思量的。
而胤礽在來之前自然也考慮過,其實林默涵給出的答案也很簡單,就是一方麵要大力推廣已經傳入大清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農作物,隻有糧食足夠多才能保證人口的增加,再有就是在沿海多開幾個港口,加大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這些紡織機生產出來的布匹,最好能夠銷至海外。
如果康熙以前因為海盜猖獗有關閉沿海的想法,那麽如今這樣令人眼饞心動的龐大利益擺在眼前,再加上有林默涵、大阿哥和賈璉等可用的武將增多,區區海盜倒是不足為懼了。
簡而言之,雖有風險,而如今的大清已有足夠重量級的底牌來應對了。
但這畢竟乃國之大計,康熙也不能頭腦一熱就拍板決定,接下來還要召集大臣進宮商談。
薛蝌自然是要在場的,大阿哥和賈璉以及一幹武將,山東、浙閩、兩廣總督和相關大臣也被緊急召來京城,在親眼見到西洋大炮的威力後,大家一致認為要提高重視,日後必須要先於西洋擁有此等大殺器。
令大家驚喜的是,薛蝌不僅帶迴了製造大炮的匠人,他甚至帶迴來一個天團,涉及到造船、航海、天象、醫術、數理乃至繪畫和音律都有囊括在內,大家吵了幾天幾夜才定下這些人的最終去處。
造船和航海的匠人們都被沿海各省要走了,其餘人等一律留在京城充當特殊夫子。
除了醫士直接入太醫院外,其餘夫子們先在宮裏開一輪課,教授對象乃是康熙本人和皇子公主們,然後逐漸吸納些宗室貴族,等到一年以後就會被安排到工部去,或是親自動手搞些太子妃所說的「實驗」,或是將自己的本事傳授給大清的工匠們。
等這些種子先撒下去,按照林默涵的提議,日後還要設立專門的「研究院」和配套的「工廠」,以便將這些東西轉化為大清的國之重器。
至於薛蝌,按照康熙的意思,則是讓他休整一年後再次揚帆出海,隻是這迴便不再是商人的身份了,而是代表大清官方。
康熙在理藩院專設歐羅巴翻譯房,薛蝌則掛在此衙門名下,並特賜為額外侍郎,日後主要負責為大清培養出海人才。
薛家上下亦是十分高興,薛蝌出海雖然辛苦,但是此番獲得了官身,薛家不必再擔憂朝不保夕,且往後的榮華富貴數之不盡,他們自然興奮不已。
林默涵瞧著一切都在朝著她設想的方向走,心中也十分地期待。
隻要大清能夠打開國門,頻繁與世界接觸,事事不落於人,想來總有不一樣的結局。
感受到係統傳來的積分「蹭蹭」上漲的消息,林默涵便知道這條路她沒有走錯。
至於她這些時日,則是忙著翻譯薛蝌帶迴來的書籍。
是的,薛蝌按照林墨涵的吩咐,在西洋各國大肆購買各類書籍,此次一併帶了迴來。
林墨涵撫摸著這些她耳熟能詳的經典,笑的十分開心。
等到薛蝌下次再出去,就可以讓他把華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精華也帶到世界的大舞台上,給他們億點點震撼。
雖然她本人以及係統都十分地精通這些文字,然而憑空翻譯出來也實在太不好解釋了,於是便讓薛蝌請來一位匠人的妻子來教授她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