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麽意思?
難不成他印象中素來溫柔可人、規矩極好的大公主竟也學會動手打人了?
想起往日裏她並不怎麽敢在自己麵前大聲說話的樣子,難道跟著太子妃,膽子就能變成這般大?
在知道昨夜的風波是太子妃搞出來之後,康熙原本的怒火其實一下子就熄滅了下去。
原本因為京城中冷不丁地出現了這麽一號人,不但能夠將守衛森嚴且本身就很強壯的班第套了麻袋,後麵又在步兵巡防之下施暴卻連個影子都沒被發現,身為帝王他很是擔憂會威脅到自身的安危。
但是現在知道這是太子妃幹的事情,倒是一點都不擔心了,轉而變為濃濃的好奇。
康熙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為什麽啊?
第130章 陳情
康熙實在好奇,大公主知道此時她若是再不聲不響,那麽以後大約也隻能永遠躲在太子妃的身後了。
太子妃幫她說一句,她就能好過一日,太子妃若顧不上她,就隻能忍氣吞聲地過日子。
太子妃已經為她做到這般地步了,就是心中對康熙這個皇伯父再有怨言,再有懼意,她也必須要親自說。
於是,大公主便將班第家族收買自己的教養嬤嬤,和這些年是如何被對方控製的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她盡量用著十分平靜的語氣,沒有添油加醋,隻是訴述著事實,好像是在講別人的人生一樣。
然而,康熙卻是越聽越生氣,直到最後忍不住破口大罵!
作為驕傲到至極的皇帝,又適逢連準噶爾頑疾都滅了的康熙,正是自信心膨脹到天上的時候,突然驚聞自己的公主被未來的夫家這般對待,自然怒不可遏。
「豈有此理,博爾濟吉特氏這般行徑,可有把我大清看在眼裏,可有把朕看在眼裏!」
康熙這萬壽節過得有多麽地開心,此刻就有多麽地生氣。
自從準噶爾這一仗後,其實他的心中早就有了很多想法。
太子妃雖然不能再輕易上戰場,但有這樣的人物坐鎮,他根本不懼任何強敵。
且這些日子,大阿哥和賈璉等一眾從準噶爾迴來的兒郎們日日都在加緊操練,康熙瞧著已經初具一代名將之風範了。
他們如今欠缺的,是真刀實槍的磨鍊,蒙古若是在這個時候送上門來,能算他們有顏色。
滿蒙聯姻雖是舊俗,但強勢一方撕毀盟約,那他就好好地跟對方講講道理。
即使蒙古一時半刻動不得,但此事對方做錯在先,他若不趁此機會狠狠給對方一個教訓,豈非對不住太子妃辛辛苦苦打下出來的威名?
康熙沉吟半響,說道:「把那混帳嬤嬤一家子都看好了,朕即刻下旨解除你們的婚約。」
大公主驚愕地抬起頭來,不敢相信康熙竟然會下這樣的旨意。
公主和親乃是國事,除非雙方發生激烈的衝突,否則絕無更改的可能。
這道旨意一旦發出,蒙古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還不知要鬧出多少風波,皇上斷然不會想要麵對這樣的局麵。
非但如此,皇上竟也沒有怪罪她們昨夜毆打世子班第。
這簡直太不合理了。
大公主根本理不清這裏麵到底還牽扯了些什麽。
但是,何妨一搏呢?
她自始至終都記得自己想要什麽。
她以頭搶地,堅定地說道:「還請皇阿瑪收迴旨意,兒臣願嫁往博爾濟吉氏!」
康熙盯著這個從未有過過多關注的養女,不在他預料之中的答案令他生出一絲興趣,緩聲道:「哦?說來聽聽。」
「博爾濟吉特氏指望著通過卑劣手段羞辱兒臣,好使兒臣將來惶恐無依隻能臣服於他們。但是,兒臣身為公主之尊,仰仗浩蕩皇恩,享受萬民奉養,受辱至此豈能輕易放過他們。不過迴報一次皮肉之傷又怎可抵得過兒臣數年被欺壓的痛苦。兒臣不才,也願效仿太子妃之神勇,拚盡全力將科爾沁部歸入我大清版圖。所以,懇請皇阿瑪務必將兒臣嫁給班第。」
畢竟是皇家公主,本身就是有幾分傲骨的,又經歷昨夜那一遭兒,在林默涵這麽個活生生的榜樣麵前,她相當迅速地確定了往後要走哪一條路。
她要嫁給班第,自然不是要讓對方好過的。
科爾沁部就是她日後為大清建功立業的戰場,當然不能失去這一樁婚事。
康熙的眼中終於充滿了讚賞,說道:「但是你並無太子妃率軍打仗的本領,且科爾沁部兵強馬壯,不知你如何有此信心。」
大公主聽到康熙的問話忍不住綻放笑顏,說道:「兒臣有皇阿瑪當然就有十足的信心,求皇阿瑪教兒臣!」
這話說的理所當然,卻也讓康熙刮目相看。
「太子妃,這些話可是你教大公主這樣說的?」
林默涵說道:「迴皇阿瑪,兒臣可什麽都沒有說,想來這都是公主的肺腑之言。」
康熙暢快大笑,「朕之愛女既有淩雲之誌,身為阿瑪理當成全。太子妃,教導公主一事不如就交給你如何?」
這當然正中林默涵的下懷,不但高興地應下,還順勢道:「近來兒臣頗有閑暇,不若讓適齡的妹妹們都來湊個熱鬧吧」。
康熙自然不會拒絕,一口答應了下來,並打發人將此事告訴佟佳貴妃,讓她好好配合林默涵。
難不成他印象中素來溫柔可人、規矩極好的大公主竟也學會動手打人了?
想起往日裏她並不怎麽敢在自己麵前大聲說話的樣子,難道跟著太子妃,膽子就能變成這般大?
在知道昨夜的風波是太子妃搞出來之後,康熙原本的怒火其實一下子就熄滅了下去。
原本因為京城中冷不丁地出現了這麽一號人,不但能夠將守衛森嚴且本身就很強壯的班第套了麻袋,後麵又在步兵巡防之下施暴卻連個影子都沒被發現,身為帝王他很是擔憂會威脅到自身的安危。
但是現在知道這是太子妃幹的事情,倒是一點都不擔心了,轉而變為濃濃的好奇。
康熙百思不得其解,這到底是為什麽啊?
第130章 陳情
康熙實在好奇,大公主知道此時她若是再不聲不響,那麽以後大約也隻能永遠躲在太子妃的身後了。
太子妃幫她說一句,她就能好過一日,太子妃若顧不上她,就隻能忍氣吞聲地過日子。
太子妃已經為她做到這般地步了,就是心中對康熙這個皇伯父再有怨言,再有懼意,她也必須要親自說。
於是,大公主便將班第家族收買自己的教養嬤嬤,和這些年是如何被對方控製的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她盡量用著十分平靜的語氣,沒有添油加醋,隻是訴述著事實,好像是在講別人的人生一樣。
然而,康熙卻是越聽越生氣,直到最後忍不住破口大罵!
作為驕傲到至極的皇帝,又適逢連準噶爾頑疾都滅了的康熙,正是自信心膨脹到天上的時候,突然驚聞自己的公主被未來的夫家這般對待,自然怒不可遏。
「豈有此理,博爾濟吉特氏這般行徑,可有把我大清看在眼裏,可有把朕看在眼裏!」
康熙這萬壽節過得有多麽地開心,此刻就有多麽地生氣。
自從準噶爾這一仗後,其實他的心中早就有了很多想法。
太子妃雖然不能再輕易上戰場,但有這樣的人物坐鎮,他根本不懼任何強敵。
且這些日子,大阿哥和賈璉等一眾從準噶爾迴來的兒郎們日日都在加緊操練,康熙瞧著已經初具一代名將之風範了。
他們如今欠缺的,是真刀實槍的磨鍊,蒙古若是在這個時候送上門來,能算他們有顏色。
滿蒙聯姻雖是舊俗,但強勢一方撕毀盟約,那他就好好地跟對方講講道理。
即使蒙古一時半刻動不得,但此事對方做錯在先,他若不趁此機會狠狠給對方一個教訓,豈非對不住太子妃辛辛苦苦打下出來的威名?
康熙沉吟半響,說道:「把那混帳嬤嬤一家子都看好了,朕即刻下旨解除你們的婚約。」
大公主驚愕地抬起頭來,不敢相信康熙竟然會下這樣的旨意。
公主和親乃是國事,除非雙方發生激烈的衝突,否則絕無更改的可能。
這道旨意一旦發出,蒙古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還不知要鬧出多少風波,皇上斷然不會想要麵對這樣的局麵。
非但如此,皇上竟也沒有怪罪她們昨夜毆打世子班第。
這簡直太不合理了。
大公主根本理不清這裏麵到底還牽扯了些什麽。
但是,何妨一搏呢?
她自始至終都記得自己想要什麽。
她以頭搶地,堅定地說道:「還請皇阿瑪收迴旨意,兒臣願嫁往博爾濟吉氏!」
康熙盯著這個從未有過過多關注的養女,不在他預料之中的答案令他生出一絲興趣,緩聲道:「哦?說來聽聽。」
「博爾濟吉特氏指望著通過卑劣手段羞辱兒臣,好使兒臣將來惶恐無依隻能臣服於他們。但是,兒臣身為公主之尊,仰仗浩蕩皇恩,享受萬民奉養,受辱至此豈能輕易放過他們。不過迴報一次皮肉之傷又怎可抵得過兒臣數年被欺壓的痛苦。兒臣不才,也願效仿太子妃之神勇,拚盡全力將科爾沁部歸入我大清版圖。所以,懇請皇阿瑪務必將兒臣嫁給班第。」
畢竟是皇家公主,本身就是有幾分傲骨的,又經歷昨夜那一遭兒,在林默涵這麽個活生生的榜樣麵前,她相當迅速地確定了往後要走哪一條路。
她要嫁給班第,自然不是要讓對方好過的。
科爾沁部就是她日後為大清建功立業的戰場,當然不能失去這一樁婚事。
康熙的眼中終於充滿了讚賞,說道:「但是你並無太子妃率軍打仗的本領,且科爾沁部兵強馬壯,不知你如何有此信心。」
大公主聽到康熙的問話忍不住綻放笑顏,說道:「兒臣有皇阿瑪當然就有十足的信心,求皇阿瑪教兒臣!」
這話說的理所當然,卻也讓康熙刮目相看。
「太子妃,這些話可是你教大公主這樣說的?」
林默涵說道:「迴皇阿瑪,兒臣可什麽都沒有說,想來這都是公主的肺腑之言。」
康熙暢快大笑,「朕之愛女既有淩雲之誌,身為阿瑪理當成全。太子妃,教導公主一事不如就交給你如何?」
這當然正中林默涵的下懷,不但高興地應下,還順勢道:「近來兒臣頗有閑暇,不若讓適齡的妹妹們都來湊個熱鬧吧」。
康熙自然不會拒絕,一口答應了下來,並打發人將此事告訴佟佳貴妃,讓她好好配合林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