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的一起,都要從太子妃無意之中發現了大王子的突襲開始算起,倘若沒有太子妃這麽個大殺器,那麽準噶爾人其實算計的很好,噶爾丹將所有的精銳都給了大王子也並不算冒失,對清軍大本營不過多警惕也是他基於以往經驗的正確判斷。
可以說,太子妃在這一站中居功甚偉,她若是個男子,便是封王封公都不為過。
康熙實在過於激動,慷慨激昂地在大軍麵前發表了一番演說。
清軍的大營裏人聲鼎沸,到處都是歡唿聲和對康熙和林默涵的恭維之聲,許久之後,康熙的演講終於在「犒軍三日」後結束了尾聲。
而林默涵,她將掛在馬上的那束花解了下來,遞給了那個自她出現後眼光一直黏在她身上的少年。
這束花已然有些幹癟,但是胤礽接過來之後仍然十分地激動,抱著花兒傻笑個不停。。
他這一生何其有幸,能得這樣一個天下無雙的妻子共度一生。
胤礽有千言萬語在心間洶湧地流淌著,最後也隻凝結成了一句話:「涵姐姐,我等到你迴來了。」
林默涵看著他閃亮的雙眸,笑了笑,也輕聲說道:「是呀,我迴來了。」
之後的事情便不需林默涵再多操心了,過了幾天,在一個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康熙將蒙古諸部全部召集了過來,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祭品便是噶爾丹及其子侄們的人頭。
整場祭祀都在一種異樣的安靜氛圍中舉行,康熙臉上的笑容從未斷過,隻不過蒙古王爺們的臉上就各有各的精彩了。
噶爾丹不但是大清的噩夢,蒙古諸部與之對上時也很少能夠討到好處,這其中固然有不如對方兵強馬壯的因素在,但他們也存著利用準噶爾牽製大清的心思而故意放水。
如今他的人頭竟然就這樣擺在了清軍的祭台之上,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他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匯聚到了康熙的身後,太子胤礽的身旁,全場唯一的女人身上。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1別說是太子妃,就算是皇後親臨也不能出現在這等重大的場合之中。
然而之所以能夠有今天這番令大清揚眉吐氣的盛大祭祀,卻全都是因為這個女人的緣故。
噶爾丹的項上人頭,是這個女人親自取下的。
清軍上下不但對她出現在這裏沒有絲毫的異議,反而對這位太子妃十分地推崇。
蒙古諸部王爺的心裏實在過於震撼,這般的本事和地位,也隻有孝莊太後才能與之相比擬。
大清怎能有這般的好運氣,這一文一武兩個傳奇般的女子,讓他們的江山走向更加穩固。
而更加令他們驚訝的是,康熙居然一點都不怕大家在背後議論大清的武將無能,居然連一個女人都比不上,反而大肆地宣揚起太子妃的英勇事跡。
此等胸襟,也是他們望塵莫及的了。
事實上,康熙不但沒有考慮過朝廷武將們的顏麵,反而有意如此。
太子妃再是上天送給大清的福星,但她卻也仍然是肉體凡胎,戰場之上多少人親眼目睹,她這兩場勝仗全部都是自己一刀一槍地拚出來的。
而且康熙素來知道林默涵自小經歷著怎樣恐怖的訓練,那樣的訓練程度就連最強壯的成年男子都難說可以每天堅持下來。
而太子妃卻可以,更加令人敬佩的是,從未有人這樣要求她去做,太子妃如今的成就全憑她自己的堅強意誌。
康熙從京城一路走來,每日都和將士們生活在處,見到了許多英勇的戰士,卻也看到了不少滿洲大姓子弟的怠惰。
堂堂七尺男兒,打仗之時,不但不敢往前沖,甚至還會拖累旁人,真是對不起他們祖先的威名,簡直不堪入目。
這些人拿著朝廷給的豐厚俸祿,享受著八旗子弟這個身份所帶來的種種便利,卻一點都不思及這份好處背後的責任。
底下的士兵們如此,上層武將的表現也讓康熙十分地不滿。
他們不是不忠心,隻是有些太平庸、太無能了。
太平盛世時,他可以養些忠心卻無用的武將們來展示君主的寬和體恤。
然而大敵當前之時,這些庸才卻實在令他難以容忍。
康熙開始思考是否現有的八旗製度出現了大問題,導致這些人在戰場上被準噶爾人壓著打,以致於隻有在太子妃出現時才能扭轉局麵。
所以他當然要無限地抬高林默涵,如此才能為接下來的事情布局。
他們若是在太子妃的麵前感到羞愧倒也罷了,從此之後洗心革麵,牢記自己武將的職責而努力訓練是最好的。
但要是對太子妃心生嫉恨而準備生事端,康熙想到這種情況時眯了眯眼睛,有爭議才能有破局的契機,他唯一怕的就是這些人無動於衷,一心隻想拿著朝廷的俸祿賞花玩鳥,愈加頹廢,將自己身上的職責忘到九霄雲外。
如此一來,這八旗製度便是非改不可了。
在對準噶爾的後續安排商議之時,康熙每次都會讓林默涵來參加,隻是她也沒有提出過什麽意見,畢竟此時還能出現在康熙麵前的都是真正的有才之士,那些庸碌無為之人早就被貶了出去,是以大家的意見都很完備,林默涵並無特別補充。
準噶爾經此一役,連個像樣的首領都找不出來了。
可以說,太子妃在這一站中居功甚偉,她若是個男子,便是封王封公都不為過。
康熙實在過於激動,慷慨激昂地在大軍麵前發表了一番演說。
清軍的大營裏人聲鼎沸,到處都是歡唿聲和對康熙和林默涵的恭維之聲,許久之後,康熙的演講終於在「犒軍三日」後結束了尾聲。
而林默涵,她將掛在馬上的那束花解了下來,遞給了那個自她出現後眼光一直黏在她身上的少年。
這束花已然有些幹癟,但是胤礽接過來之後仍然十分地激動,抱著花兒傻笑個不停。。
他這一生何其有幸,能得這樣一個天下無雙的妻子共度一生。
胤礽有千言萬語在心間洶湧地流淌著,最後也隻凝結成了一句話:「涵姐姐,我等到你迴來了。」
林默涵看著他閃亮的雙眸,笑了笑,也輕聲說道:「是呀,我迴來了。」
之後的事情便不需林默涵再多操心了,過了幾天,在一個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康熙將蒙古諸部全部召集了過來,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祭品便是噶爾丹及其子侄們的人頭。
整場祭祀都在一種異樣的安靜氛圍中舉行,康熙臉上的笑容從未斷過,隻不過蒙古王爺們的臉上就各有各的精彩了。
噶爾丹不但是大清的噩夢,蒙古諸部與之對上時也很少能夠討到好處,這其中固然有不如對方兵強馬壯的因素在,但他們也存著利用準噶爾牽製大清的心思而故意放水。
如今他的人頭竟然就這樣擺在了清軍的祭台之上,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他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匯聚到了康熙的身後,太子胤礽的身旁,全場唯一的女人身上。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1別說是太子妃,就算是皇後親臨也不能出現在這等重大的場合之中。
然而之所以能夠有今天這番令大清揚眉吐氣的盛大祭祀,卻全都是因為這個女人的緣故。
噶爾丹的項上人頭,是這個女人親自取下的。
清軍上下不但對她出現在這裏沒有絲毫的異議,反而對這位太子妃十分地推崇。
蒙古諸部王爺的心裏實在過於震撼,這般的本事和地位,也隻有孝莊太後才能與之相比擬。
大清怎能有這般的好運氣,這一文一武兩個傳奇般的女子,讓他們的江山走向更加穩固。
而更加令他們驚訝的是,康熙居然一點都不怕大家在背後議論大清的武將無能,居然連一個女人都比不上,反而大肆地宣揚起太子妃的英勇事跡。
此等胸襟,也是他們望塵莫及的了。
事實上,康熙不但沒有考慮過朝廷武將們的顏麵,反而有意如此。
太子妃再是上天送給大清的福星,但她卻也仍然是肉體凡胎,戰場之上多少人親眼目睹,她這兩場勝仗全部都是自己一刀一槍地拚出來的。
而且康熙素來知道林默涵自小經歷著怎樣恐怖的訓練,那樣的訓練程度就連最強壯的成年男子都難說可以每天堅持下來。
而太子妃卻可以,更加令人敬佩的是,從未有人這樣要求她去做,太子妃如今的成就全憑她自己的堅強意誌。
康熙從京城一路走來,每日都和將士們生活在處,見到了許多英勇的戰士,卻也看到了不少滿洲大姓子弟的怠惰。
堂堂七尺男兒,打仗之時,不但不敢往前沖,甚至還會拖累旁人,真是對不起他們祖先的威名,簡直不堪入目。
這些人拿著朝廷給的豐厚俸祿,享受著八旗子弟這個身份所帶來的種種便利,卻一點都不思及這份好處背後的責任。
底下的士兵們如此,上層武將的表現也讓康熙十分地不滿。
他們不是不忠心,隻是有些太平庸、太無能了。
太平盛世時,他可以養些忠心卻無用的武將們來展示君主的寬和體恤。
然而大敵當前之時,這些庸才卻實在令他難以容忍。
康熙開始思考是否現有的八旗製度出現了大問題,導致這些人在戰場上被準噶爾人壓著打,以致於隻有在太子妃出現時才能扭轉局麵。
所以他當然要無限地抬高林默涵,如此才能為接下來的事情布局。
他們若是在太子妃的麵前感到羞愧倒也罷了,從此之後洗心革麵,牢記自己武將的職責而努力訓練是最好的。
但要是對太子妃心生嫉恨而準備生事端,康熙想到這種情況時眯了眯眼睛,有爭議才能有破局的契機,他唯一怕的就是這些人無動於衷,一心隻想拿著朝廷的俸祿賞花玩鳥,愈加頹廢,將自己身上的職責忘到九霄雲外。
如此一來,這八旗製度便是非改不可了。
在對準噶爾的後續安排商議之時,康熙每次都會讓林默涵來參加,隻是她也沒有提出過什麽意見,畢竟此時還能出現在康熙麵前的都是真正的有才之士,那些庸碌無為之人早就被貶了出去,是以大家的意見都很完備,林默涵並無特別補充。
準噶爾經此一役,連個像樣的首領都找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