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姑娘可是他未來的福晉,以前教自己大了好幾歲的老表哥也就罷了,以後怎麽能夠去教討厭的老大呢?
而且,他正打算通過這場比試讓皇阿瑪看到林大姑娘的本事,然後順理成章地提出讓自己跟隨林大姑娘習武的要求,怎麽能讓老大來橫插一槓子。
林大姑娘日後隻能給他當師父,別人都不行!
康熙也不說話,他現在也有些為難。
這一場比試下來,林家的丫頭毋庸置疑是個極為出色的師父,就連宮裏皇子們最厲害的武師傅也遠遠比不上她。
這樣的人才倘若是個男子,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召進宮裏來教皇子們習武。
但是她又偏偏是個女子,還是他看好的未來國母。
讓老大跟著她習武,確實有很大的不妥之處。
胤褆看著眾人的表情不一,心裏很是納悶兒,他反駁胤礽道:「你憑什麽不同意?難道賈同知的師父是你的什麽人不成?皇阿瑪,您瞧太子也太霸道了。」
胤礽想說賈璉的師父確實是他的心上人,但是他與賈璉的顧慮差不多,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皇阿瑪還未表態,他不能貿貿然地把林大姑娘的本事就這般宣揚了出去。
林默涵作為事件的中心人物,現在反倒沒有她開口的餘地。
不過她也不在意,當初教賈璉不過是為了自己的老媽賈敏不至於有個被抄家的娘家罷了。
後來教的盧大雷和黃月等人也隻是覺得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趕,能幫一個是一個。
而對於和她毫無關聯的大阿哥她是完全無所謂的,等她日後做了太子妃隻怕也難以有清閑的時候,康熙必然不會給她找這麽個麻煩的。
畢竟找她來是要挑起國母的重擔,而不是要給兒子們尋個上好的武師父。
果然,隻聽康熙說道:「並不是太子霸道,而是這件事情確實有不便之處。這樣吧,你也不用去尋賈家小子的師父,直接找他便是了。你閑來無事隻管多去與賈小子切磋,能互相督促著也是好的。」
沒能達到目的,胤褆略有不滿,但是皇上都這樣說了,他自然也隻能答應道:「兒臣知道了,日後定然與賈同知多多地切磋,隻是不知賈同知現下正在忙些什麽,是否抽得出空兒來?」
賈璉這樣的本事,他不相信皇阿瑪沒有起了惜才之心。
讓這樣的人才憑白到了太子的陣營他確實有些不甘心,倘若自己能夠時常和他接觸著,即使不能讓他完全倒向自己,但是想必多少也能顧慮著點兒。
如此一來自己既能得個陪練的好手,又令老二眼睜睜地看著個有真本事的人在眼前,卻不敢完全放手去信任,鬱悶死他,此乃一箭雙鵰的好事兒。
所以,胤褆這才故意問起賈璉是否得空兒,為的也是提醒康熙他如今還相當於是個白身呢!
隻要皇阿瑪金口一開,隨意給個一官半職,賈璉就得承了自己這個情。
賈璉這些年在林家是一刻也沒歇過,除了被林默涵狠狠地折磨外,就是跟著林如海搞些官場上的厚黑學了。
是以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胤褆的意思,盡管能夠直接得到皇上的賜封實在是件誘人至極的事情,但是為了日後不受兩位皇子的夾板氣,他也不得不咬牙拒絕了。
於是,他連忙說道:「迴稟皇上、大阿哥,小臣近日正在為武舉做準備,若能夠與大阿哥這樣的高手時常切磋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隻盼著日後能夠多得阿哥的指點,好叫小臣能在武舉之中取得一二功名,如此也算對得起朝廷、對得起祖宗了。」
林默涵在心裏暗暗地為大表哥點了個贊,總算這小子沒有昏了頭。
此時的康熙固然還算欣賞他,但是畢竟大阿哥的年齡在這裏擺著呢。
就算胤褆得了再多的誇讚,但是他到底還是個半大的小子,與真正上過戰場的武將相比起來還是有些稚嫩的。
而且大家對於皇子總是格外寬容些的,縱使有一分好也要誇讚成五分。
所以,即使胤褆的功夫算的上好,但是贏了他也並不能證明什麽。
今日賈璉橫空出世表現的十分亮眼,這便已經夠了,再多的便是過猶不及了。
如今應該做的便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通過武舉取得功名不但能夠得個正經的出身,還能在此時給康熙留個不浮躁的好印象。
康熙聽到賈璉準備去考取武舉果然十分地高興,其實以賈家和林家的人脈,完全可以為賈璉在軍中謀個官兒做做,但是他們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想要堂堂正正地走武舉的路子。
這也勉強能與出身於官宦世家的林如海不靠萌蔭從科舉出仕的行為相較了,於是康熙便說道:「好好好,賈愛卿小小年紀便能有這樣的心性實屬難得。朕就期待你能與你姑父般,一舉摘得桂冠!」
當初以林如海的才學便是狀元也是當得的,不過歷來便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容貌最出色的人大多要被點為探花郎的。
林如海是少年的進士,當年的一甲其餘二人無論是年齡還是容貌又都遠遠比不得他,於是便理所應當地做了探花郎。
康熙今日也是對賈璉抱了極大的期待,對於這樣肯為朝廷出力的人他還是很願意給幾分麵子的,再說賈璉又是林家的親眷,有這樣的本事將來也是太子的助力。
而且,他正打算通過這場比試讓皇阿瑪看到林大姑娘的本事,然後順理成章地提出讓自己跟隨林大姑娘習武的要求,怎麽能讓老大來橫插一槓子。
林大姑娘日後隻能給他當師父,別人都不行!
康熙也不說話,他現在也有些為難。
這一場比試下來,林家的丫頭毋庸置疑是個極為出色的師父,就連宮裏皇子們最厲害的武師傅也遠遠比不上她。
這樣的人才倘若是個男子,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召進宮裏來教皇子們習武。
但是她又偏偏是個女子,還是他看好的未來國母。
讓老大跟著她習武,確實有很大的不妥之處。
胤褆看著眾人的表情不一,心裏很是納悶兒,他反駁胤礽道:「你憑什麽不同意?難道賈同知的師父是你的什麽人不成?皇阿瑪,您瞧太子也太霸道了。」
胤礽想說賈璉的師父確實是他的心上人,但是他與賈璉的顧慮差不多,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皇阿瑪還未表態,他不能貿貿然地把林大姑娘的本事就這般宣揚了出去。
林默涵作為事件的中心人物,現在反倒沒有她開口的餘地。
不過她也不在意,當初教賈璉不過是為了自己的老媽賈敏不至於有個被抄家的娘家罷了。
後來教的盧大雷和黃月等人也隻是覺得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趕,能幫一個是一個。
而對於和她毫無關聯的大阿哥她是完全無所謂的,等她日後做了太子妃隻怕也難以有清閑的時候,康熙必然不會給她找這麽個麻煩的。
畢竟找她來是要挑起國母的重擔,而不是要給兒子們尋個上好的武師父。
果然,隻聽康熙說道:「並不是太子霸道,而是這件事情確實有不便之處。這樣吧,你也不用去尋賈家小子的師父,直接找他便是了。你閑來無事隻管多去與賈小子切磋,能互相督促著也是好的。」
沒能達到目的,胤褆略有不滿,但是皇上都這樣說了,他自然也隻能答應道:「兒臣知道了,日後定然與賈同知多多地切磋,隻是不知賈同知現下正在忙些什麽,是否抽得出空兒來?」
賈璉這樣的本事,他不相信皇阿瑪沒有起了惜才之心。
讓這樣的人才憑白到了太子的陣營他確實有些不甘心,倘若自己能夠時常和他接觸著,即使不能讓他完全倒向自己,但是想必多少也能顧慮著點兒。
如此一來自己既能得個陪練的好手,又令老二眼睜睜地看著個有真本事的人在眼前,卻不敢完全放手去信任,鬱悶死他,此乃一箭雙鵰的好事兒。
所以,胤褆這才故意問起賈璉是否得空兒,為的也是提醒康熙他如今還相當於是個白身呢!
隻要皇阿瑪金口一開,隨意給個一官半職,賈璉就得承了自己這個情。
賈璉這些年在林家是一刻也沒歇過,除了被林默涵狠狠地折磨外,就是跟著林如海搞些官場上的厚黑學了。
是以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胤褆的意思,盡管能夠直接得到皇上的賜封實在是件誘人至極的事情,但是為了日後不受兩位皇子的夾板氣,他也不得不咬牙拒絕了。
於是,他連忙說道:「迴稟皇上、大阿哥,小臣近日正在為武舉做準備,若能夠與大阿哥這樣的高手時常切磋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隻盼著日後能夠多得阿哥的指點,好叫小臣能在武舉之中取得一二功名,如此也算對得起朝廷、對得起祖宗了。」
林默涵在心裏暗暗地為大表哥點了個贊,總算這小子沒有昏了頭。
此時的康熙固然還算欣賞他,但是畢竟大阿哥的年齡在這裏擺著呢。
就算胤褆得了再多的誇讚,但是他到底還是個半大的小子,與真正上過戰場的武將相比起來還是有些稚嫩的。
而且大家對於皇子總是格外寬容些的,縱使有一分好也要誇讚成五分。
所以,即使胤褆的功夫算的上好,但是贏了他也並不能證明什麽。
今日賈璉橫空出世表現的十分亮眼,這便已經夠了,再多的便是過猶不及了。
如今應該做的便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通過武舉取得功名不但能夠得個正經的出身,還能在此時給康熙留個不浮躁的好印象。
康熙聽到賈璉準備去考取武舉果然十分地高興,其實以賈家和林家的人脈,完全可以為賈璉在軍中謀個官兒做做,但是他們卻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想要堂堂正正地走武舉的路子。
這也勉強能與出身於官宦世家的林如海不靠萌蔭從科舉出仕的行為相較了,於是康熙便說道:「好好好,賈愛卿小小年紀便能有這樣的心性實屬難得。朕就期待你能與你姑父般,一舉摘得桂冠!」
當初以林如海的才學便是狀元也是當得的,不過歷來便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容貌最出色的人大多要被點為探花郎的。
林如海是少年的進士,當年的一甲其餘二人無論是年齡還是容貌又都遠遠比不得他,於是便理所應當地做了探花郎。
康熙今日也是對賈璉抱了極大的期待,對於這樣肯為朝廷出力的人他還是很願意給幾分麵子的,再說賈璉又是林家的親眷,有這樣的本事將來也是太子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