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鳳把自己的分析毫無保留地說與了平兒聽,其實她們主僕與盧大雷並不生分,這些年賈璉最親近的除了林家人外就是這個朝夕相處的半個師弟了,王熙鳳作為賢內助也時常按照賈璉的吩咐順帶著照顧盧大雷一二。
平兒在王熙鳳的麵前也沒有多扭捏,十分痛快地點了頭。正如她家奶奶所說,這實在是門好親事。
她身為伺候人的丫環,其實比主子們更加地明白自己將要嫁進怎樣的人家。
林家的奴才中,不知多少人家都看重盧大雷得大姑娘的青眼,這幾年一直都有人托到了盧大雷的母親王大娘的麵前,想要把自家適齡的女兒說給她做兒媳婦。
林家這幾年並沒有放鬆對下人的教導和管束,府裏光是為下人們請來的夫子就住滿了兩座院子,開設的課程不下十餘種。
好些女孩兒不論是性情還是本事,就連平兒也覺得實在是個極好的婚配對象。
偏偏王大娘一個都沒有應下,隻是每次在她跟著奶奶來林府時會叫人悄悄地給自己捎些東西,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吃食,有時是新鮮稀罕的果子,有時也會有些女兒家們都喜歡的市井玩意兒。
還有那個一見到自己就臉紅的精壯漢子,她又怎麽可能全然無知呢 ?
隻是這些事情她從來都沒有與自家奶奶說過,她自小便是孤兒,幸得奶奶憐惜才好好地活了下來,過的比外頭富裕人家的小姐還滋潤許多。
榮國府的境況實在艱難,她萬沒有撇下奶奶獨自離去的道理。
隻是沒有想到,奶奶竟會主動提出要為她在林家尋一門親事。平兒的第一反應便是開心,她想隻要這個消息放了出去,盧家大約會來提親的吧。
可是很快她就有些憂愁了,賈家人情複雜刁鑽,她不想離開奶奶的身邊。
還是奶奶握著她的手,垂淚說道:「我哪裏又捨得你呢,隻是咱們是自小的情分,你伺候了我這麽多年,也很該在年華大好的時候去過自己的日子了。林家是個好去處,無論你嫁到哪一家裏,有大表妹在你都能活的很好,我很放心。再說了,你也別覺得奶奶我離了你就活不成了,如今不又來了個晴雯嗎?我瞧她經過上次之事後性子很是沉穩了許多,以後便讓她頂替了你吧。你就給我安心地嫁人、生子,快快樂樂地度過這一生吧。」
主僕二人狠狠地哭了一場,平兒也明白王熙鳳是真心地希望自己能夠覓得良人,而且如今奶奶兩口子在榮國府的境況早已好了很多,隻等著朝廷批下爵位傳承的摺子下來,立刻就會成為這府裏的主人,這才答應了下來。
林默涵聽說平兒十分願意這門親事,心裏高興的同時也有些得意。
盧大雷可是經她一手教導出來的,養了這麽大終於會拱別家的好白菜了,而且看小白菜的態度也挺樂意的,林默涵深覺自己會養兒子,連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盧家。
盧大雷為了娶到媳婦兒動作相當地迅速,才第二日他娘盧才家的就來尋林默涵了。
盧才家的娘家姓王,頭髮梳的一絲不苟,一張笑臉看起來十分地和氣,大家都喜她為人爽利大方,親切地稱唿其為王大娘。
林默涵和王大娘其實也挺熟悉的,所以王大娘見到她後也沒有多餘的廢話,十分高興地說道:「不瞞大姑娘,原先在揚州時我就十分喜愛平姑娘的品格和人才,那會子就想著這要是我家的媳婦兒真是做夢也能笑出來了,如今一聽說表少奶奶想放人了,這不馬上就想來問問,還希望大姑娘能幫著說和說和。」
「按理說這些事情本不該我過問,但是我一直視大雷為半子……」
年輕嬌嫩的姑娘把身高八尺有餘的大漢當做自己的半個兒子,這樣怪異的組合,偏偏林默涵說的一本正經。
隻是王大娘想到自家兒子比大姑娘還要年長幾歲,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笑的十分艱難。
林默涵也不生氣,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算上心理年齡她給王大娘當母親也不是不可以的,便說道:「大娘想笑就笑吧,不過我與大雷實有師徒的情分,著實把他當小輩兒看待的。平兒若是嫁了過來那就是咱們林家的人了,她行事妥帖周全,日後不管是跟在母親的身邊還是我們姐妹的身邊都是極好的幫手。隻是有一點我還是要說在前頭,大雷是我看重的人,他日後必定不會止步於此。倘或再晚幾年,我想大雷應該可以十分順利地娶上一位出身更好的妻子,不知大娘可想清楚了?」
那些考文科舉的鄉野學子們,大多都會等到得中功名之後才會考慮親事。林默涵認為這也是人之常情,跨越到另一個階層後確實能夠接觸到更好婚配對象。
否則,努力奮鬥的意義何在呢?
當然了,那些一朝中舉就拋棄了原配的就另當別論了,那些都是社會的渣滓,在官場上必定走不遠的。
林默涵培養了盧大雷這麽多年,肯定不會讓他留在林家做個護院這麽簡單,純屬是浪費人才了。
他勢必要如同賈璉一樣,以武舉人的出身,一步一個腳印,在大清朝的武官係統中逐漸嶄露頭角。
王大娘又怎會不明白林默涵的意思,她說道:「這些年來,奴婢全家都十分感謝大姑娘對大雷的悉心教導。平姑娘長相秀美、為人尊重,奴婢全家都喜愛的不得了,倘若不是那憨小子跟在大姑娘身邊學了一身的本事,奴婢覺得他大老粗一個還配不上平姑娘呢。大姑娘看好他,覺得他將來定有出息,可是無論他再怎麽有出息,奴婢全家是林家的人這一條永遠都不會變。那些出身高的女子能瞧的上大雷,卻不見得能瞧的上奴婢家人。所以,平姑娘對奴婢全家來說真的再好不過了。」
平兒在王熙鳳的麵前也沒有多扭捏,十分痛快地點了頭。正如她家奶奶所說,這實在是門好親事。
她身為伺候人的丫環,其實比主子們更加地明白自己將要嫁進怎樣的人家。
林家的奴才中,不知多少人家都看重盧大雷得大姑娘的青眼,這幾年一直都有人托到了盧大雷的母親王大娘的麵前,想要把自家適齡的女兒說給她做兒媳婦。
林家這幾年並沒有放鬆對下人的教導和管束,府裏光是為下人們請來的夫子就住滿了兩座院子,開設的課程不下十餘種。
好些女孩兒不論是性情還是本事,就連平兒也覺得實在是個極好的婚配對象。
偏偏王大娘一個都沒有應下,隻是每次在她跟著奶奶來林府時會叫人悄悄地給自己捎些東西,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吃食,有時是新鮮稀罕的果子,有時也會有些女兒家們都喜歡的市井玩意兒。
還有那個一見到自己就臉紅的精壯漢子,她又怎麽可能全然無知呢 ?
隻是這些事情她從來都沒有與自家奶奶說過,她自小便是孤兒,幸得奶奶憐惜才好好地活了下來,過的比外頭富裕人家的小姐還滋潤許多。
榮國府的境況實在艱難,她萬沒有撇下奶奶獨自離去的道理。
隻是沒有想到,奶奶竟會主動提出要為她在林家尋一門親事。平兒的第一反應便是開心,她想隻要這個消息放了出去,盧家大約會來提親的吧。
可是很快她就有些憂愁了,賈家人情複雜刁鑽,她不想離開奶奶的身邊。
還是奶奶握著她的手,垂淚說道:「我哪裏又捨得你呢,隻是咱們是自小的情分,你伺候了我這麽多年,也很該在年華大好的時候去過自己的日子了。林家是個好去處,無論你嫁到哪一家裏,有大表妹在你都能活的很好,我很放心。再說了,你也別覺得奶奶我離了你就活不成了,如今不又來了個晴雯嗎?我瞧她經過上次之事後性子很是沉穩了許多,以後便讓她頂替了你吧。你就給我安心地嫁人、生子,快快樂樂地度過這一生吧。」
主僕二人狠狠地哭了一場,平兒也明白王熙鳳是真心地希望自己能夠覓得良人,而且如今奶奶兩口子在榮國府的境況早已好了很多,隻等著朝廷批下爵位傳承的摺子下來,立刻就會成為這府裏的主人,這才答應了下來。
林默涵聽說平兒十分願意這門親事,心裏高興的同時也有些得意。
盧大雷可是經她一手教導出來的,養了這麽大終於會拱別家的好白菜了,而且看小白菜的態度也挺樂意的,林默涵深覺自己會養兒子,連忙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盧家。
盧大雷為了娶到媳婦兒動作相當地迅速,才第二日他娘盧才家的就來尋林默涵了。
盧才家的娘家姓王,頭髮梳的一絲不苟,一張笑臉看起來十分地和氣,大家都喜她為人爽利大方,親切地稱唿其為王大娘。
林默涵和王大娘其實也挺熟悉的,所以王大娘見到她後也沒有多餘的廢話,十分高興地說道:「不瞞大姑娘,原先在揚州時我就十分喜愛平姑娘的品格和人才,那會子就想著這要是我家的媳婦兒真是做夢也能笑出來了,如今一聽說表少奶奶想放人了,這不馬上就想來問問,還希望大姑娘能幫著說和說和。」
「按理說這些事情本不該我過問,但是我一直視大雷為半子……」
年輕嬌嫩的姑娘把身高八尺有餘的大漢當做自己的半個兒子,這樣怪異的組合,偏偏林默涵說的一本正經。
隻是王大娘想到自家兒子比大姑娘還要年長幾歲,終是沒有忍住,低著頭笑的十分艱難。
林默涵也不生氣,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算上心理年齡她給王大娘當母親也不是不可以的,便說道:「大娘想笑就笑吧,不過我與大雷實有師徒的情分,著實把他當小輩兒看待的。平兒若是嫁了過來那就是咱們林家的人了,她行事妥帖周全,日後不管是跟在母親的身邊還是我們姐妹的身邊都是極好的幫手。隻是有一點我還是要說在前頭,大雷是我看重的人,他日後必定不會止步於此。倘或再晚幾年,我想大雷應該可以十分順利地娶上一位出身更好的妻子,不知大娘可想清楚了?」
那些考文科舉的鄉野學子們,大多都會等到得中功名之後才會考慮親事。林默涵認為這也是人之常情,跨越到另一個階層後確實能夠接觸到更好婚配對象。
否則,努力奮鬥的意義何在呢?
當然了,那些一朝中舉就拋棄了原配的就另當別論了,那些都是社會的渣滓,在官場上必定走不遠的。
林默涵培養了盧大雷這麽多年,肯定不會讓他留在林家做個護院這麽簡單,純屬是浪費人才了。
他勢必要如同賈璉一樣,以武舉人的出身,一步一個腳印,在大清朝的武官係統中逐漸嶄露頭角。
王大娘又怎會不明白林默涵的意思,她說道:「這些年來,奴婢全家都十分感謝大姑娘對大雷的悉心教導。平姑娘長相秀美、為人尊重,奴婢全家都喜愛的不得了,倘若不是那憨小子跟在大姑娘身邊學了一身的本事,奴婢覺得他大老粗一個還配不上平姑娘呢。大姑娘看好他,覺得他將來定有出息,可是無論他再怎麽有出息,奴婢全家是林家的人這一條永遠都不會變。那些出身高的女子能瞧的上大雷,卻不見得能瞧的上奴婢家人。所以,平姑娘對奴婢全家來說真的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