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慧安不禁嘀咕了一句:「也不知裕嬪娘娘是怎麽教養兒子的。」
幼姝搖頭:「不,裕嬪並不蠢,她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弘晝少時,也是個機智聰慧的孩子,又是幼子,皇上也頗為寵愛。是從皇上即位以後,裕嬪,她是被前朝九龍奪嫡的慘烈給嚇壞了,怕自己的兒子走上這條路,不圖榮華富貴便圖個平安,是以她便縱著兒子,把弘晝徹底養廢了。」
「這樣一來,弘晝也徹底沒了奪嫡的希望,裕嬪也徹底被你皇阿瑪給厭棄了。皇上雖不喜歡兒子覬覦皇位,但更討厭兒子被養成無用之人。」
慧安瞭然,她繼續說道:「那眼下,奪嫡有望的就是弘昭和弘曆了。弘曆機警圓滑,很是會結交拉攏大臣,他又會揣摩皇阿瑪心思,頗得皇阿瑪喜愛,這些,便是弘昭沒有的了。」
幼姝心道,自然,沒這點本事怎麽能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幹隆大帝。
慧安客觀的評價弟弟:「弘昭有的優點,也是弘曆所沒有的,弘昭務實肯幹,勇於革新,謙虛內斂,腳踏實地。他二人皆是文武雙全,於朝政都頗有見地,就看皇阿瑪選擇誰了。」
幼姝站起來,望向窗外,窗外微風拂過,掠過臉龐,感到輕柔的撫摸。
「不,不是皇上選擇哪位皇子,是他想,讓大清,接下來成為什麽樣的天下。」
朝中事務繁瑣,如今又與外貿互通,更添許多事宜,胤禛日日都要在軍機處和大臣們共商國事,這日,大學士鄂爾泰打開手中一封摺子,上麵的字竟觸目驚心,一眼掃過去嚇得他幾乎拿不住,摺子險些要掉到地上。
他的異樣被大學士張廷玉看到了,兩人自來不對付,張廷玉便涼涼的刺了一句:「鄂爾泰大人可是年老昏花,不能帶兵打仗也就罷了,如今連看個奏摺都拿不住了。」
鄂爾泰卻一改往日與他鬥嘴,麵色凝重的思慮再三,將摺子呈給了一旁的怡親王胤祥,胤祥看了同樣大驚失色,他看了一眼還在辦公的隆科多,竟不知如何是好。
張廷玉見狀便坐不住了,低著頭湊過來:「上麵寫的什麽,讓我也看看。」
鄂爾泰推了他一把:「去去去!就知道湊熱鬧,哪兒涼快待那去!」
張廷玉不滿,剛想張嘴罵他,就見到胤祥肅穆的站起身,整理衣衫,往內間走去麵聖了。
他這一舉動,讓軍機處的眾大臣們都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摸不著頭腦,唯一知情的鄂爾泰更是三緘其口,沉默不語。
這下可把張廷玉急壞了,使勁抓著鄂爾泰問:「到底怎麽了?是山東又旱災了,還是倭寇又進犯沿海地區了?你怎麽成了個悶葫蘆?」
正在外間一片譁然混亂中,隻聽見內間裏突然響起了茶杯重重砸在地上的聲音,隨即傳來胤禛的暴怒聲。這下大臣們都不敢說話了,閉緊嘴巴迴到座位上,裝作無事發生。
蘇培盛從內間出來,臉色不太好看,衣角處還有被茶水波及的汙漬,「各位大臣們,皇上有請。」
大臣們很是忐忑的挨個走了進去,鄂爾泰、張廷玉和隆科多站在了第一排,張廷玉眼尖的看見了被砸在地上的摺子,他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按耐不住好奇心,走上前將摺子撿了起來,打開翻閱。
這是一封告發大臣的摺子,是納喇氏的一位三品官的大臣,參漢人大臣查嗣庭。查嗣庭於康熙四十七年中進士,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查氏一門兄弟四人皆為進士出身,可謂是清貴的讀書門第。雍正元年,查嗣庭由隆科多薦舉,特令在內廷行走,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蔡珽又復薦舉,授禮部左侍郎,加經廷講官。
是以,查嗣庭是隆科多一派大臣,且官途順暢,今年鄉試,他任江西正考官。
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題目無害,可有心人便加以編篡,說試題中先有「正」,後有「止」字,便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此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裏,維民所止。」
正,可不是一般的正字,是當今皇上的年號雍正的正,他查嗣庭先有「正」,後有「止」,是和居心?莫不成是想弒君!
這種荒謬的言論起先隻是在江西有些苗頭,也不知這話是從官場傳到了民間,還是從民間傳到了官場,總之,被他的死對頭納喇氏利用,狠狠參了他一本。
雍正本就忌憚漢人的博學多智,他推崇儒家文化,又嫉妒漢人文化深厚。尤其科舉以來,入朝為官的漢人逐年增多,滿族的八旗子弟卻不思進取,朝中竟大半以上都是漢人,可是這是滿人的天下!怎麽能讓漢人壓過了滿人?
特別是,前朝滅亡雖百年,可民間仍有反清復明的言論,先皇也頗為忌憚,多次為此大動肝火,不惜以雷霆手段加以杜絕,最出名的一樁事件便是康熙朝的明史案,當時牽連頗大,湖州太守譚希閔才上任半月,還沒弄清是怎麽迴事就以隱匿罪糊裏糊塗地被絞死了。凡校書、刻書、賣書以及書中牽連人名者一律喪命。《明史》案冤死者七十餘人,死者妻子大都發配邊疆。
雍正本就多疑,此案涉及又如此敏感,他稍一深思便不寒而慄,他看向隆科多,查嗣庭是隆科多舉薦的,蔡珽也舉薦過他,那麽,隆科多是否知情呢,蔡珽又是否參與其中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幼姝搖頭:「不,裕嬪並不蠢,她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弘晝少時,也是個機智聰慧的孩子,又是幼子,皇上也頗為寵愛。是從皇上即位以後,裕嬪,她是被前朝九龍奪嫡的慘烈給嚇壞了,怕自己的兒子走上這條路,不圖榮華富貴便圖個平安,是以她便縱著兒子,把弘晝徹底養廢了。」
「這樣一來,弘晝也徹底沒了奪嫡的希望,裕嬪也徹底被你皇阿瑪給厭棄了。皇上雖不喜歡兒子覬覦皇位,但更討厭兒子被養成無用之人。」
慧安瞭然,她繼續說道:「那眼下,奪嫡有望的就是弘昭和弘曆了。弘曆機警圓滑,很是會結交拉攏大臣,他又會揣摩皇阿瑪心思,頗得皇阿瑪喜愛,這些,便是弘昭沒有的了。」
幼姝心道,自然,沒這點本事怎麽能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幹隆大帝。
慧安客觀的評價弟弟:「弘昭有的優點,也是弘曆所沒有的,弘昭務實肯幹,勇於革新,謙虛內斂,腳踏實地。他二人皆是文武雙全,於朝政都頗有見地,就看皇阿瑪選擇誰了。」
幼姝站起來,望向窗外,窗外微風拂過,掠過臉龐,感到輕柔的撫摸。
「不,不是皇上選擇哪位皇子,是他想,讓大清,接下來成為什麽樣的天下。」
朝中事務繁瑣,如今又與外貿互通,更添許多事宜,胤禛日日都要在軍機處和大臣們共商國事,這日,大學士鄂爾泰打開手中一封摺子,上麵的字竟觸目驚心,一眼掃過去嚇得他幾乎拿不住,摺子險些要掉到地上。
他的異樣被大學士張廷玉看到了,兩人自來不對付,張廷玉便涼涼的刺了一句:「鄂爾泰大人可是年老昏花,不能帶兵打仗也就罷了,如今連看個奏摺都拿不住了。」
鄂爾泰卻一改往日與他鬥嘴,麵色凝重的思慮再三,將摺子呈給了一旁的怡親王胤祥,胤祥看了同樣大驚失色,他看了一眼還在辦公的隆科多,竟不知如何是好。
張廷玉見狀便坐不住了,低著頭湊過來:「上麵寫的什麽,讓我也看看。」
鄂爾泰推了他一把:「去去去!就知道湊熱鬧,哪兒涼快待那去!」
張廷玉不滿,剛想張嘴罵他,就見到胤祥肅穆的站起身,整理衣衫,往內間走去麵聖了。
他這一舉動,讓軍機處的眾大臣們都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摸不著頭腦,唯一知情的鄂爾泰更是三緘其口,沉默不語。
這下可把張廷玉急壞了,使勁抓著鄂爾泰問:「到底怎麽了?是山東又旱災了,還是倭寇又進犯沿海地區了?你怎麽成了個悶葫蘆?」
正在外間一片譁然混亂中,隻聽見內間裏突然響起了茶杯重重砸在地上的聲音,隨即傳來胤禛的暴怒聲。這下大臣們都不敢說話了,閉緊嘴巴迴到座位上,裝作無事發生。
蘇培盛從內間出來,臉色不太好看,衣角處還有被茶水波及的汙漬,「各位大臣們,皇上有請。」
大臣們很是忐忑的挨個走了進去,鄂爾泰、張廷玉和隆科多站在了第一排,張廷玉眼尖的看見了被砸在地上的摺子,他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按耐不住好奇心,走上前將摺子撿了起來,打開翻閱。
這是一封告發大臣的摺子,是納喇氏的一位三品官的大臣,參漢人大臣查嗣庭。查嗣庭於康熙四十七年中進士,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查氏一門兄弟四人皆為進士出身,可謂是清貴的讀書門第。雍正元年,查嗣庭由隆科多薦舉,特令在內廷行走,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蔡珽又復薦舉,授禮部左侍郎,加經廷講官。
是以,查嗣庭是隆科多一派大臣,且官途順暢,今年鄉試,他任江西正考官。
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題目無害,可有心人便加以編篡,說試題中先有「正」,後有「止」字,便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此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裏,維民所止。」
正,可不是一般的正字,是當今皇上的年號雍正的正,他查嗣庭先有「正」,後有「止」,是和居心?莫不成是想弒君!
這種荒謬的言論起先隻是在江西有些苗頭,也不知這話是從官場傳到了民間,還是從民間傳到了官場,總之,被他的死對頭納喇氏利用,狠狠參了他一本。
雍正本就忌憚漢人的博學多智,他推崇儒家文化,又嫉妒漢人文化深厚。尤其科舉以來,入朝為官的漢人逐年增多,滿族的八旗子弟卻不思進取,朝中竟大半以上都是漢人,可是這是滿人的天下!怎麽能讓漢人壓過了滿人?
特別是,前朝滅亡雖百年,可民間仍有反清復明的言論,先皇也頗為忌憚,多次為此大動肝火,不惜以雷霆手段加以杜絕,最出名的一樁事件便是康熙朝的明史案,當時牽連頗大,湖州太守譚希閔才上任半月,還沒弄清是怎麽迴事就以隱匿罪糊裏糊塗地被絞死了。凡校書、刻書、賣書以及書中牽連人名者一律喪命。《明史》案冤死者七十餘人,死者妻子大都發配邊疆。
雍正本就多疑,此案涉及又如此敏感,他稍一深思便不寒而慄,他看向隆科多,查嗣庭是隆科多舉薦的,蔡珽也舉薦過他,那麽,隆科多是否知情呢,蔡珽又是否參與其中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