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姝又是喜悅又是擔憂,眼眶便紅了,「她膽子實在是太大!」
胤禛捋了下鬍鬚,「這叫虎父無犬女,朕的女兒又豈是膽小如鼠之輩。這便是如今太平盛世,若是世間動亂,慧安沒準成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呢!」
「她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紙,寫島國的人身子矮小人卻精明,島國疆域都不及我大大清的一個州府大,那裏的人卻戶戶富足,竟沒有食不果腹之人。」
「她寫大不列顛國,說一下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洋教士,都是藍眼睛黃頭髮,她還說那裏吃的都是冷食,她每天都吃不飽,和船員搶帶過去的榨菜。」
「她還說,大不列顛的□□支非常先進,那裏已經有了<銀達絲追>,朕琢磨好久,這個<銀達絲追>是什麽意思,後來問了宮裏的洋人才知道是工廠。」
說到這裏,胤禛語氣便低沉下去,「火藥,火藥自然威力巨大,朕雖未見過,可也能想到它必然是殺傷性極高,若是用在戰場上......大不列顛雖與我大清相距甚遠,可慧安一介女子焉能設法抵達,大不列顛的人又何嚐來不了。」
幼姝心中一動,「臣妾記得,唐太宗時期,便有西域那的人來朝拜歸附。」
胤禛點頭,「不錯,當時史書記載,大不列顛那邊還很是落後。可是慧安在信上說,大不列顛的發展一日千裏,如今繁華不弱於京城。」
胤禛說著說著又笑起來,「慧安還說,那裏的洋人看見我們大清的男子,都是光腦門,後麵拖著一個大辮子,都以為是做和尚做了一半,又還俗的尼姑。慧安很不服氣,她說,男人女人豈能以頭髮長短區分。」
幼姝默默看了一下胤禛的光腦門,這倒黴孩子豈不是連她皇阿瑪也罵了,她訕笑道:「慧安言語無狀,臣妾迴來好好教導她。」
胤禛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朕倒覺得她說的有些道理,有時候,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一定是死規矩,隻是這麽些年習慣了而已。」
「怎麽,這還是前年的普洱,宮裏沒發新茶嗎?」
幼姝苦笑,胤禛登基後,大力推崇節儉,他自己帶頭,一餐隻四餐一湯,皇帝如此,下麵人又哪敢越過去,自皇後向下,便都日子過得緊巴巴。幼姝作為貴妃,一餐便一葷兩素一湯,若是想點鍋子,還要自己另出銀錢讓小廚房去禦膳房採購。
貴妃尚且如此,像宋嬪之流,便是一素一湯,過上兩三日,便有一日是一葷一湯,日子過得苦不堪言,這些年攢下的壓箱底的銀子竟都花在了改善飲食上。
宮裏尚且如此,朝中的大臣更是一個比一個艱苦樸素,一年到頭都不敢做一件新衫,就怕出門讓人看見了說生活富足被參一本,連在家裏偷偷吃了燒鵝羊肉打打牙祭,都要細細漱口擦淨嘴角的油漬,才忐忑不安的出門。
普洱年年都有,可分到幼姝手裏不過五六兩,她日子過得並不精細,有新茶便不喝舊茶,今年不出三月就喝完了,那便喝去年的,去年的喝完了可不就剩下前年的了嗎。隻是她也沒想到胤禛今天會突然出現,有些措手不及,便讓皇上頭一迴,喝到了前年的陳茶的味道。
胤禛聽後,有些難以置信,他竟不知自己的大臣嬪妃們都活得如此小心,他再一次意識到,自己坐在龍位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天下人之舉。
胤禛嘆道:「朕本是好意,上行下效,隻宮裏的生活不再如此奢靡。沒成想矯枉過正,倒顯得朕有些嚴苛不近人情了。」
幼姝笑著說:「皇上現下可知道,如今承幹宮可是輕易不敢待客,皇上把臣妾前年的陳茶喝了,臣妾豈不是隻能日後喝大前年的茶了。」
胤禛大笑起來:「是,朕聽聞民間亦是如此,若是家中窘迫,遠方來客都不知道該如何招待。你這裏沒有好茶了,南書房那邊有。弘昭今日武校場考核得了頭名,朕賞了他剛進貢的雨前龍井,不如一起去嚐嚐?」
胤禛話音剛落,就看見殿外弘昭的貼身小太監,喜氣洋洋的捧著那一盒茶葉遞給了承幹宮的姑姑,雖離得遠聽不清說什麽,可胤禛便斷定這就是上午賞賜給弘昭的茶葉。
兒子孝順至此,幼姝便有些得意,「這真是說曹操曹操到,也省得臣妾和皇上費了腳力,一會便能喝上了。」
胤禛有些吃味,冷哼一聲:「拿他皇阿瑪的東西孝敬額娘,他倒是會討巧。」
幼姝立馬順毛安撫:「弘昭至純至孝,都是皇上教導有方,臣妾還是得了皇上的便宜。」
胤禛心裏也是高興的,兒子孝順總不不孝強上許多,再說,皇上坐擁天下,什麽好東西沒有,確實沒必要和女人計較這些。
胤禛:「弘昭今年也有十六了,是該娶妻了,朕前幾年忙,沒顧得上,如今緩過來,朕要開始操心底下幾個孩子們的婚事。弘曆和弘晝也有十四。朕已命禮部明年開春選秀,給他們三個都指了福晉罷。」
媳婦熬成婆竟來的這麽快,幼姝一想到自己要做別人的婆母,竟有些接受不了。
「朕聽說,弘昭如今連通房丫頭還沒有,你這做額娘的實在是粗心,朕當年十一歲便有了,弘時十三歲,齊妃也給了兩個。正好選秀的時候,你仔細挑挑,福晉的人選朕來定,你可以挑個側福晉,再選兩個格格。」
十六歲,若是放到現代還是高中生的年紀,幼姝自然不會這麽著急讓兒子有通房。胤禛一張口,弘昭便多了五六個女人,幼姝有些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兒子三妻四妾,但她也知道,一夫一妻在大清,尤其在皇室裏,簡直是天方夜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胤禛捋了下鬍鬚,「這叫虎父無犬女,朕的女兒又豈是膽小如鼠之輩。這便是如今太平盛世,若是世間動亂,慧安沒準成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呢!」
「她洋洋灑灑寫了幾十頁紙,寫島國的人身子矮小人卻精明,島國疆域都不及我大大清的一個州府大,那裏的人卻戶戶富足,竟沒有食不果腹之人。」
「她寫大不列顛國,說一下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洋教士,都是藍眼睛黃頭髮,她還說那裏吃的都是冷食,她每天都吃不飽,和船員搶帶過去的榨菜。」
「她還說,大不列顛的□□支非常先進,那裏已經有了<銀達絲追>,朕琢磨好久,這個<銀達絲追>是什麽意思,後來問了宮裏的洋人才知道是工廠。」
說到這裏,胤禛語氣便低沉下去,「火藥,火藥自然威力巨大,朕雖未見過,可也能想到它必然是殺傷性極高,若是用在戰場上......大不列顛雖與我大清相距甚遠,可慧安一介女子焉能設法抵達,大不列顛的人又何嚐來不了。」
幼姝心中一動,「臣妾記得,唐太宗時期,便有西域那的人來朝拜歸附。」
胤禛點頭,「不錯,當時史書記載,大不列顛那邊還很是落後。可是慧安在信上說,大不列顛的發展一日千裏,如今繁華不弱於京城。」
胤禛說著說著又笑起來,「慧安還說,那裏的洋人看見我們大清的男子,都是光腦門,後麵拖著一個大辮子,都以為是做和尚做了一半,又還俗的尼姑。慧安很不服氣,她說,男人女人豈能以頭髮長短區分。」
幼姝默默看了一下胤禛的光腦門,這倒黴孩子豈不是連她皇阿瑪也罵了,她訕笑道:「慧安言語無狀,臣妾迴來好好教導她。」
胤禛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朕倒覺得她說的有些道理,有時候,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一定是死規矩,隻是這麽些年習慣了而已。」
「怎麽,這還是前年的普洱,宮裏沒發新茶嗎?」
幼姝苦笑,胤禛登基後,大力推崇節儉,他自己帶頭,一餐隻四餐一湯,皇帝如此,下麵人又哪敢越過去,自皇後向下,便都日子過得緊巴巴。幼姝作為貴妃,一餐便一葷兩素一湯,若是想點鍋子,還要自己另出銀錢讓小廚房去禦膳房採購。
貴妃尚且如此,像宋嬪之流,便是一素一湯,過上兩三日,便有一日是一葷一湯,日子過得苦不堪言,這些年攢下的壓箱底的銀子竟都花在了改善飲食上。
宮裏尚且如此,朝中的大臣更是一個比一個艱苦樸素,一年到頭都不敢做一件新衫,就怕出門讓人看見了說生活富足被參一本,連在家裏偷偷吃了燒鵝羊肉打打牙祭,都要細細漱口擦淨嘴角的油漬,才忐忑不安的出門。
普洱年年都有,可分到幼姝手裏不過五六兩,她日子過得並不精細,有新茶便不喝舊茶,今年不出三月就喝完了,那便喝去年的,去年的喝完了可不就剩下前年的了嗎。隻是她也沒想到胤禛今天會突然出現,有些措手不及,便讓皇上頭一迴,喝到了前年的陳茶的味道。
胤禛聽後,有些難以置信,他竟不知自己的大臣嬪妃們都活得如此小心,他再一次意識到,自己坐在龍位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天下人之舉。
胤禛嘆道:「朕本是好意,上行下效,隻宮裏的生活不再如此奢靡。沒成想矯枉過正,倒顯得朕有些嚴苛不近人情了。」
幼姝笑著說:「皇上現下可知道,如今承幹宮可是輕易不敢待客,皇上把臣妾前年的陳茶喝了,臣妾豈不是隻能日後喝大前年的茶了。」
胤禛大笑起來:「是,朕聽聞民間亦是如此,若是家中窘迫,遠方來客都不知道該如何招待。你這裏沒有好茶了,南書房那邊有。弘昭今日武校場考核得了頭名,朕賞了他剛進貢的雨前龍井,不如一起去嚐嚐?」
胤禛話音剛落,就看見殿外弘昭的貼身小太監,喜氣洋洋的捧著那一盒茶葉遞給了承幹宮的姑姑,雖離得遠聽不清說什麽,可胤禛便斷定這就是上午賞賜給弘昭的茶葉。
兒子孝順至此,幼姝便有些得意,「這真是說曹操曹操到,也省得臣妾和皇上費了腳力,一會便能喝上了。」
胤禛有些吃味,冷哼一聲:「拿他皇阿瑪的東西孝敬額娘,他倒是會討巧。」
幼姝立馬順毛安撫:「弘昭至純至孝,都是皇上教導有方,臣妾還是得了皇上的便宜。」
胤禛心裏也是高興的,兒子孝順總不不孝強上許多,再說,皇上坐擁天下,什麽好東西沒有,確實沒必要和女人計較這些。
胤禛:「弘昭今年也有十六了,是該娶妻了,朕前幾年忙,沒顧得上,如今緩過來,朕要開始操心底下幾個孩子們的婚事。弘曆和弘晝也有十四。朕已命禮部明年開春選秀,給他們三個都指了福晉罷。」
媳婦熬成婆竟來的這麽快,幼姝一想到自己要做別人的婆母,竟有些接受不了。
「朕聽說,弘昭如今連通房丫頭還沒有,你這做額娘的實在是粗心,朕當年十一歲便有了,弘時十三歲,齊妃也給了兩個。正好選秀的時候,你仔細挑挑,福晉的人選朕來定,你可以挑個側福晉,再選兩個格格。」
十六歲,若是放到現代還是高中生的年紀,幼姝自然不會這麽著急讓兒子有通房。胤禛一張口,弘昭便多了五六個女人,幼姝有些不太能接受自己的兒子三妻四妾,但她也知道,一夫一妻在大清,尤其在皇室裏,簡直是天方夜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