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劉基三大罪狀
發財從掠奪三國的文物開始 作者:歲月如水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基心懷叵測,居心不良。”
何進的話擲地有聲。
朝堂上一片震蕩,群臣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何大將軍強詞奪理,劉基生產罐頭,在大漢銷售,是生意,怎麽能說心懷叵測?
有人說劉基給皇上進貢是敬仰朝廷,尊敬皇上,遵守法度,如果因此獲罪,以後誰還敢給皇上進貢,堵住了地方向皇上進貢好貢品的道路。
有人說劉基一片忠心,忠君愛國,如果過度解讀,恐怕讓愛國誌士心慌,朝廷得不償失。
袁隗盯著議論紛紛的朝臣,很是氣憤,想不到有這麽多的朝臣支持劉基,站出來聲援何進。
“萬歲,臣有本奏。”
漢靈帝點頭:“袁愛卿,你說。”
袁隗看一眼漢靈帝,躬身說道:“萬歲,劉基大奸似拙,大詐似忠,心懷山川之險,胸有海洋之深,萬歲不可不防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日月所照,風雨所及,都是皇上管轄的地方,都是皇上管轄的臣民,是毋庸置疑的,是曆經千世而不變的真理。”
“劉基憑借淫巧奇計,處處顯能,他有取死之道三,皇上,您聽我慢慢道來。”
袁隗的一句話震驚了朝廷。
沒有任何的事實,袁隗給劉基戴上壓垮了人的大帽子。
蔡邕、皇甫嵩、盧植等眾多忠良死節之臣都盯著袁隗,一胸膛的憤怒。
袁隗為扳倒了劉基,半點臉都不要了。
沙子裏都要攥出來水,石頭都要軋出來油。
袁隗正在向皇上匯報,他們不能反駁,隻能在一邊暗氣暗憋。
“第一取死之道,劉基屢次宣稱他是神仙下凡,就是對萬歲的褻瀆。”
“張角起勢也是宣稱他是神仙,並且創造出南華老仙送他神書一本的神話,自創太平道,結果如何?在甲子年造反。”
“張角雖然滅了,黃巾軍遍布八州,根深蒂固,難以祛除,成為大漢王朝的痼疾,是毋庸置疑的。”
“劉基又自稱神仙,沒半點別的心思,你們相信嗎?”
“第二個取死之道是窩藏黃巾軍,根據蔡邕大人的迴報,黃巾軍投降劉基後,並沒有被殺死,而是做工人、農民,養在東萊郡。”
“是他居心叵測的第二個證據,黃巾軍反賊,謀反朝廷,罪在不赦,理應該誅滅九族,劉基應該殺光了他們,而不是以個人私義,掩蓋朝廷正義。”
“黃巾軍十數萬人,百姓十數萬人,聚集一起,所為何事,萬歲不得不思量。”
“第三個取死之道是高產五千斤的土豆,沿海幾十座罐頭廠,大漢的軍糧有沒有劉基現如今的規模,一旦劉基起勢,黃巾軍就是他的兵將,罐頭廠和土豆就是他的軍糧。”
“罐頭廠和土豆乃是神物,理應交給朝廷,怎麽能個人擁有?”
“劉基羽翼未豐,沒多大威脅,如果羽翼豐滿,軍糧充足,會不會威脅皇上的江山社稷?”
“古人雲,防範於未然,萬歲不可不防!”
袁隗的條陳條理清晰,擲地有聲,事實清楚,層次分明,很有蠱惑性。
太尉楊彪上前一步:“萬歲,臣有本奏。”
漢靈帝看著楊彪,臉色不變:“愛卿請講。”
楊彪躬身,很是謙恭:“萬歲,劉基奸猾狡詐,陰險兇橫,實乃奸雄一流的人物。”
“東萊郡楊家隻因為忤逆劉基,就葬身在黃巾軍手裏,慌亂之中,楊家主楊虎逃得性命,劉基和黃縣知縣方高沆瀣一氣,殘忍殺害楊虎家主,還給楊家安上一個通敵的罪名。”
“劉基手段殘忍,奸詐兇悍,還請萬歲給楊家主做主,讓死者沉冤得雪。”
又是一個,重磅炸彈。
因為兩家置氣就滅了楊家一門。
假如楊彪太尉陳述是真的,劉基心黑手狠到令人驚悚。
就在此時,司徒陳耽站出來拱手:“萬歲,臣有話說。”
陳耽乃是忠良正直的臣子,對大漢最是忠誠。
劉基在東萊郡,詩詞傳唱,破家救濟災民,保護黃縣,大破黃巾軍,幾乎平息了青州的黃巾軍之亂,種植土豆,開辟產業,哪一項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何進、袁隗、楊彪三巨頭,為了家族利益,為了私人野心,不惜陷害劉基,他看不上了。
“萬歲,東萊郡楊家主滅門事件的本末,黃縣縣令方高,東萊郡郡守聯合上報,是因為楊家勾結黃巾軍,還私自打開城門放黃巾軍進城。”
“隻因為楊家和黃巾軍有誤會,才導致黃巾軍一怒之下滅了楊家一門。”
“所有證據鏈條完備,楊太尉控訴劉基根本不存在。”
說著話,陳耽將一係列的證據呈現給皇上。
漢靈帝查看楊虎勾結黃巾軍的證據,臉色越加的陰沉。
書信。
人證。
物證。
證據鏈條完備。
他拍了一把龍書案:“啪!”
“楊愛卿,這就是你狀告的劉基?”
“他手段殘忍,奸詐兇悍,奸雄人物?”
“這就是你說的楊虎冤沉海底,無法昭雪,你要朕給楊家這種勾結反賊,意圖謀反的惡徒平反?”
楊彪身體哆嗦了一下。
知道事情不好。
他想將劉基定死在恥辱柱上,哪想到司徒陳耽竟然拿楊家一案的證據上了金鑾殿。
陳耽怎麽知道自己發難?
“萬歲,我……”
漢靈帝怒火洶湧。
十常侍在他麵前,沒少說劉基的好話。
皇甫嵩、盧植、陳耽等人也力挺劉基。
隻因為何進、楊彪、袁隗等權臣死咬著不放,他為了平衡朝堂,平衡權力,也為知曉劉基是否真如袁隗等人說的,意圖不清,圖謀不軌。
眾人推薦蔡邕代天巡狩,查看東萊郡。
匯報的和三大權臣匯報的截然不同。
三大權臣賣弄嘴皮子,說什麽不赦之罪,說什麽滅門之案,到頭來,楊家人勾結黃巾反賊,實在可惡。
甚至袁隗所說是不是道聽途說或者是誣陷,都很難說。
“劉基一事等孝廉詩會後再議。”
“退朝!”
漢靈帝憤而退朝。
朝臣出來了金鑾殿,何進、袁隗、楊彪、王允等一幫人聚在一起,他們盯著陳耽、盧植、皇甫嵩、蔡邕等人一眼,怒氣升騰。
這幫混賬擋住了他們的財路。
何進的話擲地有聲。
朝堂上一片震蕩,群臣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何大將軍強詞奪理,劉基生產罐頭,在大漢銷售,是生意,怎麽能說心懷叵測?
有人說劉基給皇上進貢是敬仰朝廷,尊敬皇上,遵守法度,如果因此獲罪,以後誰還敢給皇上進貢,堵住了地方向皇上進貢好貢品的道路。
有人說劉基一片忠心,忠君愛國,如果過度解讀,恐怕讓愛國誌士心慌,朝廷得不償失。
袁隗盯著議論紛紛的朝臣,很是氣憤,想不到有這麽多的朝臣支持劉基,站出來聲援何進。
“萬歲,臣有本奏。”
漢靈帝點頭:“袁愛卿,你說。”
袁隗看一眼漢靈帝,躬身說道:“萬歲,劉基大奸似拙,大詐似忠,心懷山川之險,胸有海洋之深,萬歲不可不防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日月所照,風雨所及,都是皇上管轄的地方,都是皇上管轄的臣民,是毋庸置疑的,是曆經千世而不變的真理。”
“劉基憑借淫巧奇計,處處顯能,他有取死之道三,皇上,您聽我慢慢道來。”
袁隗的一句話震驚了朝廷。
沒有任何的事實,袁隗給劉基戴上壓垮了人的大帽子。
蔡邕、皇甫嵩、盧植等眾多忠良死節之臣都盯著袁隗,一胸膛的憤怒。
袁隗為扳倒了劉基,半點臉都不要了。
沙子裏都要攥出來水,石頭都要軋出來油。
袁隗正在向皇上匯報,他們不能反駁,隻能在一邊暗氣暗憋。
“第一取死之道,劉基屢次宣稱他是神仙下凡,就是對萬歲的褻瀆。”
“張角起勢也是宣稱他是神仙,並且創造出南華老仙送他神書一本的神話,自創太平道,結果如何?在甲子年造反。”
“張角雖然滅了,黃巾軍遍布八州,根深蒂固,難以祛除,成為大漢王朝的痼疾,是毋庸置疑的。”
“劉基又自稱神仙,沒半點別的心思,你們相信嗎?”
“第二個取死之道是窩藏黃巾軍,根據蔡邕大人的迴報,黃巾軍投降劉基後,並沒有被殺死,而是做工人、農民,養在東萊郡。”
“是他居心叵測的第二個證據,黃巾軍反賊,謀反朝廷,罪在不赦,理應該誅滅九族,劉基應該殺光了他們,而不是以個人私義,掩蓋朝廷正義。”
“黃巾軍十數萬人,百姓十數萬人,聚集一起,所為何事,萬歲不得不思量。”
“第三個取死之道是高產五千斤的土豆,沿海幾十座罐頭廠,大漢的軍糧有沒有劉基現如今的規模,一旦劉基起勢,黃巾軍就是他的兵將,罐頭廠和土豆就是他的軍糧。”
“罐頭廠和土豆乃是神物,理應交給朝廷,怎麽能個人擁有?”
“劉基羽翼未豐,沒多大威脅,如果羽翼豐滿,軍糧充足,會不會威脅皇上的江山社稷?”
“古人雲,防範於未然,萬歲不可不防!”
袁隗的條陳條理清晰,擲地有聲,事實清楚,層次分明,很有蠱惑性。
太尉楊彪上前一步:“萬歲,臣有本奏。”
漢靈帝看著楊彪,臉色不變:“愛卿請講。”
楊彪躬身,很是謙恭:“萬歲,劉基奸猾狡詐,陰險兇橫,實乃奸雄一流的人物。”
“東萊郡楊家隻因為忤逆劉基,就葬身在黃巾軍手裏,慌亂之中,楊家主楊虎逃得性命,劉基和黃縣知縣方高沆瀣一氣,殘忍殺害楊虎家主,還給楊家安上一個通敵的罪名。”
“劉基手段殘忍,奸詐兇悍,還請萬歲給楊家主做主,讓死者沉冤得雪。”
又是一個,重磅炸彈。
因為兩家置氣就滅了楊家一門。
假如楊彪太尉陳述是真的,劉基心黑手狠到令人驚悚。
就在此時,司徒陳耽站出來拱手:“萬歲,臣有話說。”
陳耽乃是忠良正直的臣子,對大漢最是忠誠。
劉基在東萊郡,詩詞傳唱,破家救濟災民,保護黃縣,大破黃巾軍,幾乎平息了青州的黃巾軍之亂,種植土豆,開辟產業,哪一項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何進、袁隗、楊彪三巨頭,為了家族利益,為了私人野心,不惜陷害劉基,他看不上了。
“萬歲,東萊郡楊家主滅門事件的本末,黃縣縣令方高,東萊郡郡守聯合上報,是因為楊家勾結黃巾軍,還私自打開城門放黃巾軍進城。”
“隻因為楊家和黃巾軍有誤會,才導致黃巾軍一怒之下滅了楊家一門。”
“所有證據鏈條完備,楊太尉控訴劉基根本不存在。”
說著話,陳耽將一係列的證據呈現給皇上。
漢靈帝查看楊虎勾結黃巾軍的證據,臉色越加的陰沉。
書信。
人證。
物證。
證據鏈條完備。
他拍了一把龍書案:“啪!”
“楊愛卿,這就是你狀告的劉基?”
“他手段殘忍,奸詐兇悍,奸雄人物?”
“這就是你說的楊虎冤沉海底,無法昭雪,你要朕給楊家這種勾結反賊,意圖謀反的惡徒平反?”
楊彪身體哆嗦了一下。
知道事情不好。
他想將劉基定死在恥辱柱上,哪想到司徒陳耽竟然拿楊家一案的證據上了金鑾殿。
陳耽怎麽知道自己發難?
“萬歲,我……”
漢靈帝怒火洶湧。
十常侍在他麵前,沒少說劉基的好話。
皇甫嵩、盧植、陳耽等人也力挺劉基。
隻因為何進、楊彪、袁隗等權臣死咬著不放,他為了平衡朝堂,平衡權力,也為知曉劉基是否真如袁隗等人說的,意圖不清,圖謀不軌。
眾人推薦蔡邕代天巡狩,查看東萊郡。
匯報的和三大權臣匯報的截然不同。
三大權臣賣弄嘴皮子,說什麽不赦之罪,說什麽滅門之案,到頭來,楊家人勾結黃巾反賊,實在可惡。
甚至袁隗所說是不是道聽途說或者是誣陷,都很難說。
“劉基一事等孝廉詩會後再議。”
“退朝!”
漢靈帝憤而退朝。
朝臣出來了金鑾殿,何進、袁隗、楊彪、王允等一幫人聚在一起,他們盯著陳耽、盧植、皇甫嵩、蔡邕等人一眼,怒氣升騰。
這幫混賬擋住了他們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