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欽差蔡邕
發財從掠奪三國的文物開始 作者:歲月如水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堂的士大夫議論紛紛。
人們說著劉基的功過。
有正直的大臣,比如盧植、皇甫嵩等,直言劉基剿滅黃巾軍,還青州一個平安就是天大功勞。
賑濟災民,開發食物,就是造福社會,是大漢的功臣。
袁隗站出來,朝著皇帝行禮:“萬歲,臣不同意盧植他們的看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下萬物都是皇上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袁隗的帽子戴的很高,調子定的很高。
“劉基有三個取死之道,還望萬歲明察。”
“第一個是收降黃巾軍。劉基小兒隻是一個都尉,管轄兵丁的權力不過兩千五百人,他招降了十萬黃巾軍做什麽?”
“不為謀反,為的是什麽?”
“第二個取死之道是種植土豆。土豆,據說是天降神物,自然應該上交給皇上,由皇上定奪,劉基小兒無視皇上和朝廷,在東萊郡種植土豆,每畝高產將近五千斤。”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就應該將土豆上交給朝廷,讓皇上決定土豆的種植,造福皇室,造福天下蒼生。”
“如此神物,他留著做什麽,是不是想要圖謀不軌?”
“第三是劉基鍛造起來的衛隊,都裝備寶器,是何道理?”
“劉基有三條取死之道,臣以為將其抓捕到京城,問出一切,梟首示眾,以儆效尤,省的他以神仙的名頭禍亂大漢,如同張角一樣。”
袁隗的話入木三分,將劉基釘在恥辱柱上。
他剛說完,大將軍何進酒上前說道:“萬歲,袁太傅說的有理。”
“皇上您將販賣鹽的鹽引給了劉基,劉基就將鹽的價格下降到五十文一斤,純屬於和戶部過不去,讓國家財政少收入,借以邀請名聲。”
“其心莫測,其人可誅。”
主薄陳琳站出來,為劉基說話:“萬歲,臣以為劉基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他寫的一首詩就是很好的證明,我極為佩服,吟哦給大家聽聽。”
“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艱辛膽不寒。要為黎庶謀福祉,粉身碎骨若等閑。”
陳琳讀完,金鑾殿上下,一片寂靜。
詩言誌,歌詠言。
這首詩寫的大氣磅礴,有浩然正氣,特別是最後兩句,寫明了劉基為百姓做事情,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的精神。
僅僅是這首詩就感動了很多的人。
僅僅是這首詩就能讓劉基名垂青史。
“皇上,如果劉都尉沒有一副愛民的心腸,忠君的心腸,絕對寫不了這首詩。”
“還請萬歲明鑒。”
袁隗站出來說:“萬歲,萬不可被劉基的花言巧語蒙騙。”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亦人。”
“劉基口是心非,寫出這樣的詩歌正是他大奸似忠,大詐如常的表現,萬歲萬不可因為詩詞相信他的為人。”
何進也站出來:“萬歲,凡事講求證據,劉基窩藏賊人,連結反賊,橫行鄉裏,殘害士族,東萊郡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實乃是大漢江山的蛀蟲,還請萬歲發旨,將其抓捕下獄,斬草除根!”
有文臣站出來:“萬歲,劉都尉文武雙全,愛民如子,災荒年月,開倉放糧,活人無數,剿滅黃巾賊人,功德無量,況且此子獻琉璃神龍於陛下麵前,他心如日月,昭昭可見,人如琉璃,晶瑩剔透,沒有雜質。”
“君子如玉,君子操守,劉都尉都做到了……”
一時間,朝堂分為兩派。
一派以袁隗、何進、楊彪為首的權臣,勢必將劉基置之於死地。
一派以眾多文官為首,力挺劉基為大漢忠臣,必須嘉獎。
雙方的態度涇渭分明。
雙方人馬立場堅定。
漢靈帝眉頭緊鎖,詢問張讓:“阿父,眼前情形,朕當如何決斷?”
張讓看一眼朝堂的形勢,揣摩皇上的心思,絕不是皇上沒有決斷,而是以此掩蓋什麽。
“皇上,雙方大臣各執一詞,勢必難以認清真實。”
“也隻有指派欽差實地查看,才能辨別真偽。”
“再一個,劉都尉是忠是奸,可到朝堂一趟,再過些時日,是咱們大漢王朝三年一度孝廉詩詞賽,也是諸多外族來京都觀瞻我大漢文脈的時候。”
“劉都尉來我京都洛陽,自然能展現他的忠心和才華,萬歲也可以通過他的一舉一動,觀察他是忠是奸。”
“如此才能龍筆禦批,乾綱獨斷。”
漢靈帝點頭:“各位愛卿,誰願意做欽差大臣,到青州東萊郡查看民風,查看劉基是否忠心?”
由於雙方都各執一詞,用誰的人,都不服氣。
有人提出,蔡邕為人耿直,公正無私,不徇私情,是檢測劉基的最好人選。
懇請皇上讓蔡邕為欽差,到東萊郡查訪劉基。
皇上點頭:“禦史蔡邕,朕責令你代天巡狩,到東萊郡查訪劉基事宜,你要秉公辦事,不得懷有私心,查明劉基是否有聯合賊人,意圖不軌的想法。”
“再一個,要將劉基帶到京都洛陽,參加皇朝三年一度的孝廉詩會,朕也要親自查看他的才華。”
“一切事宜,不得有誤。”
欽差蔡邕接旨。
朝堂散去。
何進、袁隗、楊彪都想拉攏蔡邕。
那邊陳琳等一幫文官也想和蔡邕說話。
蔡邕一一拒絕。
“吾,蔡邕皇命在身,責任在身,一定不負皇上所托,查明此事,眾位大人放心,我一定查的水落石出,向萬歲,向大漢交一份幹淨的答卷。”
“你們所有人的邀請,我都拒絕。”
蔡邕迴到家中,向女兒蔡文姬交代事情。
蔡文姬非要跟著老爹去見識見識。
蔡邕無奈,就帶著女兒,到禦林軍處,見到小黃門,點起兩千禦林軍,風風火火朝著東萊郡來了。
就在此時,郭勝一紙書信,八百裏加急,送給劉基。
劉基拆開書信,看到是蔡邕作為欽差來東萊郡,嘴角微微翹起。
蔡邕。
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博學多才,好辭章、數術、天文,精通音律,尤擅書法,發明飛白書。
此人名聲良好,是忠良肱骨之臣。
他的到來對自己是有利的。
即便如此,劉基也要準備一番。
人們說著劉基的功過。
有正直的大臣,比如盧植、皇甫嵩等,直言劉基剿滅黃巾軍,還青州一個平安就是天大功勞。
賑濟災民,開發食物,就是造福社會,是大漢的功臣。
袁隗站出來,朝著皇帝行禮:“萬歲,臣不同意盧植他們的看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天下萬物都是皇上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袁隗的帽子戴的很高,調子定的很高。
“劉基有三個取死之道,還望萬歲明察。”
“第一個是收降黃巾軍。劉基小兒隻是一個都尉,管轄兵丁的權力不過兩千五百人,他招降了十萬黃巾軍做什麽?”
“不為謀反,為的是什麽?”
“第二個取死之道是種植土豆。土豆,據說是天降神物,自然應該上交給皇上,由皇上定奪,劉基小兒無視皇上和朝廷,在東萊郡種植土豆,每畝高產將近五千斤。”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就應該將土豆上交給朝廷,讓皇上決定土豆的種植,造福皇室,造福天下蒼生。”
“如此神物,他留著做什麽,是不是想要圖謀不軌?”
“第三是劉基鍛造起來的衛隊,都裝備寶器,是何道理?”
“劉基有三條取死之道,臣以為將其抓捕到京城,問出一切,梟首示眾,以儆效尤,省的他以神仙的名頭禍亂大漢,如同張角一樣。”
袁隗的話入木三分,將劉基釘在恥辱柱上。
他剛說完,大將軍何進酒上前說道:“萬歲,袁太傅說的有理。”
“皇上您將販賣鹽的鹽引給了劉基,劉基就將鹽的價格下降到五十文一斤,純屬於和戶部過不去,讓國家財政少收入,借以邀請名聲。”
“其心莫測,其人可誅。”
主薄陳琳站出來,為劉基說話:“萬歲,臣以為劉基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他寫的一首詩就是很好的證明,我極為佩服,吟哦給大家聽聽。”
“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艱辛膽不寒。要為黎庶謀福祉,粉身碎骨若等閑。”
陳琳讀完,金鑾殿上下,一片寂靜。
詩言誌,歌詠言。
這首詩寫的大氣磅礴,有浩然正氣,特別是最後兩句,寫明了劉基為百姓做事情,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的精神。
僅僅是這首詩就感動了很多的人。
僅僅是這首詩就能讓劉基名垂青史。
“皇上,如果劉都尉沒有一副愛民的心腸,忠君的心腸,絕對寫不了這首詩。”
“還請萬歲明鑒。”
袁隗站出來說:“萬歲,萬不可被劉基的花言巧語蒙騙。”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亦人。”
“劉基口是心非,寫出這樣的詩歌正是他大奸似忠,大詐如常的表現,萬歲萬不可因為詩詞相信他的為人。”
何進也站出來:“萬歲,凡事講求證據,劉基窩藏賊人,連結反賊,橫行鄉裏,殘害士族,東萊郡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實乃是大漢江山的蛀蟲,還請萬歲發旨,將其抓捕下獄,斬草除根!”
有文臣站出來:“萬歲,劉都尉文武雙全,愛民如子,災荒年月,開倉放糧,活人無數,剿滅黃巾賊人,功德無量,況且此子獻琉璃神龍於陛下麵前,他心如日月,昭昭可見,人如琉璃,晶瑩剔透,沒有雜質。”
“君子如玉,君子操守,劉都尉都做到了……”
一時間,朝堂分為兩派。
一派以袁隗、何進、楊彪為首的權臣,勢必將劉基置之於死地。
一派以眾多文官為首,力挺劉基為大漢忠臣,必須嘉獎。
雙方的態度涇渭分明。
雙方人馬立場堅定。
漢靈帝眉頭緊鎖,詢問張讓:“阿父,眼前情形,朕當如何決斷?”
張讓看一眼朝堂的形勢,揣摩皇上的心思,絕不是皇上沒有決斷,而是以此掩蓋什麽。
“皇上,雙方大臣各執一詞,勢必難以認清真實。”
“也隻有指派欽差實地查看,才能辨別真偽。”
“再一個,劉都尉是忠是奸,可到朝堂一趟,再過些時日,是咱們大漢王朝三年一度孝廉詩詞賽,也是諸多外族來京都觀瞻我大漢文脈的時候。”
“劉都尉來我京都洛陽,自然能展現他的忠心和才華,萬歲也可以通過他的一舉一動,觀察他是忠是奸。”
“如此才能龍筆禦批,乾綱獨斷。”
漢靈帝點頭:“各位愛卿,誰願意做欽差大臣,到青州東萊郡查看民風,查看劉基是否忠心?”
由於雙方都各執一詞,用誰的人,都不服氣。
有人提出,蔡邕為人耿直,公正無私,不徇私情,是檢測劉基的最好人選。
懇請皇上讓蔡邕為欽差,到東萊郡查訪劉基。
皇上點頭:“禦史蔡邕,朕責令你代天巡狩,到東萊郡查訪劉基事宜,你要秉公辦事,不得懷有私心,查明劉基是否有聯合賊人,意圖不軌的想法。”
“再一個,要將劉基帶到京都洛陽,參加皇朝三年一度的孝廉詩會,朕也要親自查看他的才華。”
“一切事宜,不得有誤。”
欽差蔡邕接旨。
朝堂散去。
何進、袁隗、楊彪都想拉攏蔡邕。
那邊陳琳等一幫文官也想和蔡邕說話。
蔡邕一一拒絕。
“吾,蔡邕皇命在身,責任在身,一定不負皇上所托,查明此事,眾位大人放心,我一定查的水落石出,向萬歲,向大漢交一份幹淨的答卷。”
“你們所有人的邀請,我都拒絕。”
蔡邕迴到家中,向女兒蔡文姬交代事情。
蔡文姬非要跟著老爹去見識見識。
蔡邕無奈,就帶著女兒,到禦林軍處,見到小黃門,點起兩千禦林軍,風風火火朝著東萊郡來了。
就在此時,郭勝一紙書信,八百裏加急,送給劉基。
劉基拆開書信,看到是蔡邕作為欽差來東萊郡,嘴角微微翹起。
蔡邕。
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博學多才,好辭章、數術、天文,精通音律,尤擅書法,發明飛白書。
此人名聲良好,是忠良肱骨之臣。
他的到來對自己是有利的。
即便如此,劉基也要準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