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當然沒有,但她確實認錯了人。兩個女孩子身形相似,又在差不多的地方生了紅色胎記。不過這位姑娘的胎記比遊小姐的小很多,這讓人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她五官的美好上,而非胎記上,這胎記就僅作為辨識度。
除此之外,兩個人就沒什麽共同之處了。於曼頤聽出來她揚州口音,神色和麵容都偏冷淡,對於曼頤也沒什麽親近和認識的意圖。
倒是於曼頤,一邊收拾東西一邊不停地側頭看她,還時不時的說句話,試圖自我介紹,將宋麒給她編的國外經歷和真實情況混雜著托出。
然而對方隻說了句,「我叫尤紅。」
「好好聽的名字啊。」於曼頤立刻捧場。
尤紅看她一眼。她已經意識到於曼頤格外熱烈地看了自己好幾眼,又說這種套近乎的話,沒的感情道:「有沒有人說過,你這人很莫名其妙?」
尤紅身上帶刺,於曼頤頗為受挫地將注意力轉迴行李上。雖說身形胎記相似,名字裏又都帶了顏色,但尤紅和遊筱青的脾性,可真是南轅北轍。
於曼頤在感情上受到了一些打擊。
尤紅沒有等她,她收拾好床鋪就去商務印書館了。宿舍和總館都在寶山路,她們朝東走一會兒就能到,於曼頤聽見隔壁的袁晚也收拾好後,便迅速跟了下去。
上海的街道向來是繁華大道裏猛然辟出一條僻靜小路,這宿舍也不例外。於曼頤繞去主幹路不久,便看見了一棟五層的水泥大樓,門前三道羅馬柱,真是平地起巨獸。
即便是上海,五層樓的建築這時也並不常見。於曼頤站在圍牆外仰望了一會兒,便聽到身後傳來一道女聲:「這是東方圖書館,也是商務印書館名下的產業。」
於曼頤用仰著頭的狀態猛然迴頭,險些扭斷脖子。她捂著差點被分筋錯骨的後勃頸,與拿著粢飯邊走邊吃的袁晚四目相對。
「吃麽?」袁晚又遞過來一隻用糯米包了油條做出來的粢飯,「我買多了。」
於曼頤接過說聲「謝謝」,便跟在她身邊走了起來。
「裏麵有四十多萬冊書呢,」袁晚帶著她拐了個彎,往真正的商務印書館走去,「還有很多古籍和地方誌,比市政的博物館都要豐富。我們員工若是想看書,登記了就可進入,編譯所的那些大學生,進去就不愛出來。」
「我們美術部的不愛進嗎?」
「我們美術部屬於創收機構,」袁晚道,「大家更向錢看齊,實踐比看書重要,這也是上海美術界說我們商務印書館的練習生,出商人而非藝術家的原因。」
這些美術界怎麽總覺得自己高明一籌呢?於曼頤嘆氣。
從東方圖書館走過去不久,偌大的商務印書館總廠便立在了於曼頤眼前。她再度仰頭,控製不住地「哇」的一聲。
她先前去發行所考試,已經覺得那建築很宏偉,很精緻。然而這總廠,是八十餘畝的宏偉和精緻!
她以為所謂的商務印書館,既然是個「館」,那就是一棟樓,至多是一棟比較豪華、精緻的樓。然而真正的商務印書館,是由諸多建築樓、諸多工廠、甚至小學和醫院組成的,徐徐運轉的一架精密機器。
這座八十餘畝的機器從寸土寸金的上海灘上站立起來,一唿一吸間,吞吐著無數員工進入和離開。
「我以為館裏隻是……印書。」於曼頤道,她隻領會了「印書」二字。
「最初確實隻是個印刷廠,」袁晚道,「江西路那邊租了三間民居,就開業了。恐怕他們也沒想到,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現在甚至建起了拍電影的廠房。」
她們二人所站之處視野受限,於曼頤隻能匆匆瞥一眼幾處標誌建築,那處在水泥路盡頭、門前植被茂密的編譯所尤其漂亮,三層樓每層都有露天走廊,雕花鐵藝欄,走廊上站了幾位員工談天抽菸。
而後,袁晚吃完了最後一口糯米,拉著她進了編譯所旁邊的總務樓。
大廳裏已經擠滿了來報導的新人,新人看起來總是較為呆滯和茫然。於曼頤看見尤紅也站在人群裏,想靠近,又感到後背升起的寒意。
「好高傲,」袁晚道,「我一早與她打招唿,心裏還很擔憂,這樣的人要怎麽做鄰居相處。還好你來了。」
「美術部隻有我們三個嗎?」
「對,歷來沒進過女人。我是第一個考進來的,你們這屆也隻有你們兩個。」
看來袁晚去年飽受無女人之苦,畢竟於曼頤看他們男學生們都會帶著互相介紹,出去喝茶,抽菸,吃飯。但這社會風氣剛剛開化,真正出來工作的女人又不多,即便考進來了,生活和工作上又會受到許多桎梏。
於曼頤感謝袁晚先考了進來,又熱情給她講解,不然她不知道要多茫然。
又等了片刻,真正負責新員工培訓的老師終於到了。方才袁晚隻是給於曼頤粗略一講,這位老師則是帶著所有人,將那些建築挨個走了一遍。
於曼頤初見隻覺得這商務印書館像一架精密機器,一走動起來,這架機器便在她眼前運轉起來了。排字部的工人按稿取字排版,整棟廠房都是將字塊排平的「哢噠」之聲。而後字板運入印刷部,每個工人身上都是多年來被浸透的油墨味。一切就緒後,書籍裝訂成冊,運入庫房,等待發行部,也就是她那日在棋盤街考試的地方,派車來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除此之外,兩個人就沒什麽共同之處了。於曼頤聽出來她揚州口音,神色和麵容都偏冷淡,對於曼頤也沒什麽親近和認識的意圖。
倒是於曼頤,一邊收拾東西一邊不停地側頭看她,還時不時的說句話,試圖自我介紹,將宋麒給她編的國外經歷和真實情況混雜著托出。
然而對方隻說了句,「我叫尤紅。」
「好好聽的名字啊。」於曼頤立刻捧場。
尤紅看她一眼。她已經意識到於曼頤格外熱烈地看了自己好幾眼,又說這種套近乎的話,沒的感情道:「有沒有人說過,你這人很莫名其妙?」
尤紅身上帶刺,於曼頤頗為受挫地將注意力轉迴行李上。雖說身形胎記相似,名字裏又都帶了顏色,但尤紅和遊筱青的脾性,可真是南轅北轍。
於曼頤在感情上受到了一些打擊。
尤紅沒有等她,她收拾好床鋪就去商務印書館了。宿舍和總館都在寶山路,她們朝東走一會兒就能到,於曼頤聽見隔壁的袁晚也收拾好後,便迅速跟了下去。
上海的街道向來是繁華大道裏猛然辟出一條僻靜小路,這宿舍也不例外。於曼頤繞去主幹路不久,便看見了一棟五層的水泥大樓,門前三道羅馬柱,真是平地起巨獸。
即便是上海,五層樓的建築這時也並不常見。於曼頤站在圍牆外仰望了一會兒,便聽到身後傳來一道女聲:「這是東方圖書館,也是商務印書館名下的產業。」
於曼頤用仰著頭的狀態猛然迴頭,險些扭斷脖子。她捂著差點被分筋錯骨的後勃頸,與拿著粢飯邊走邊吃的袁晚四目相對。
「吃麽?」袁晚又遞過來一隻用糯米包了油條做出來的粢飯,「我買多了。」
於曼頤接過說聲「謝謝」,便跟在她身邊走了起來。
「裏麵有四十多萬冊書呢,」袁晚帶著她拐了個彎,往真正的商務印書館走去,「還有很多古籍和地方誌,比市政的博物館都要豐富。我們員工若是想看書,登記了就可進入,編譯所的那些大學生,進去就不愛出來。」
「我們美術部的不愛進嗎?」
「我們美術部屬於創收機構,」袁晚道,「大家更向錢看齊,實踐比看書重要,這也是上海美術界說我們商務印書館的練習生,出商人而非藝術家的原因。」
這些美術界怎麽總覺得自己高明一籌呢?於曼頤嘆氣。
從東方圖書館走過去不久,偌大的商務印書館總廠便立在了於曼頤眼前。她再度仰頭,控製不住地「哇」的一聲。
她先前去發行所考試,已經覺得那建築很宏偉,很精緻。然而這總廠,是八十餘畝的宏偉和精緻!
她以為所謂的商務印書館,既然是個「館」,那就是一棟樓,至多是一棟比較豪華、精緻的樓。然而真正的商務印書館,是由諸多建築樓、諸多工廠、甚至小學和醫院組成的,徐徐運轉的一架精密機器。
這座八十餘畝的機器從寸土寸金的上海灘上站立起來,一唿一吸間,吞吐著無數員工進入和離開。
「我以為館裏隻是……印書。」於曼頤道,她隻領會了「印書」二字。
「最初確實隻是個印刷廠,」袁晚道,「江西路那邊租了三間民居,就開業了。恐怕他們也沒想到,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現在甚至建起了拍電影的廠房。」
她們二人所站之處視野受限,於曼頤隻能匆匆瞥一眼幾處標誌建築,那處在水泥路盡頭、門前植被茂密的編譯所尤其漂亮,三層樓每層都有露天走廊,雕花鐵藝欄,走廊上站了幾位員工談天抽菸。
而後,袁晚吃完了最後一口糯米,拉著她進了編譯所旁邊的總務樓。
大廳裏已經擠滿了來報導的新人,新人看起來總是較為呆滯和茫然。於曼頤看見尤紅也站在人群裏,想靠近,又感到後背升起的寒意。
「好高傲,」袁晚道,「我一早與她打招唿,心裏還很擔憂,這樣的人要怎麽做鄰居相處。還好你來了。」
「美術部隻有我們三個嗎?」
「對,歷來沒進過女人。我是第一個考進來的,你們這屆也隻有你們兩個。」
看來袁晚去年飽受無女人之苦,畢竟於曼頤看他們男學生們都會帶著互相介紹,出去喝茶,抽菸,吃飯。但這社會風氣剛剛開化,真正出來工作的女人又不多,即便考進來了,生活和工作上又會受到許多桎梏。
於曼頤感謝袁晚先考了進來,又熱情給她講解,不然她不知道要多茫然。
又等了片刻,真正負責新員工培訓的老師終於到了。方才袁晚隻是給於曼頤粗略一講,這位老師則是帶著所有人,將那些建築挨個走了一遍。
於曼頤初見隻覺得這商務印書館像一架精密機器,一走動起來,這架機器便在她眼前運轉起來了。排字部的工人按稿取字排版,整棟廠房都是將字塊排平的「哢噠」之聲。而後字板運入印刷部,每個工人身上都是多年來被浸透的油墨味。一切就緒後,書籍裝訂成冊,運入庫房,等待發行部,也就是她那日在棋盤街考試的地方,派車來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