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綜] 原來我是男神經2 作者:瑟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百官齊唿不敢。
蘇清之懶得管他們是真的不敢,還是假的不敢,反正就一個意思。要是提醒了爪爪還不知道收斂,那就剁了他們的爪子,讓他們去地府找閻王爺哭訴去。
“今天呢,主要是想說春耕補種的事情。結果反而被你們攪合得差點忘了。”頓了頓,蘇清之又說:“由於連日大雨,導致播種下去的秧苗全都爛了根。索性孤安排人在皇莊種植的紅薯、玉米迎來了大豐收,用來做種很不錯。”
“對了,紅薯的種植,有點兒不一樣。這樣吧,孤安排皇莊的管事,叫農司的官員好好學,爭取盡快學會,下鄉教導百姓種植紅薯以及玉米。”
其實皇莊還種植了馬鈴薯,不過由於沒種植多少,所以這迴蘇清之並沒有打算拿出來。而是隻拿出紅薯以及玉米兩種高產植物。
不曾想,包拯聽了動心了,居然主動請纓,要和公孫策一塊兒參與種植紅薯、玉米事宜。
蘇清之一向對真正的好官,很和顏悅色,並且隻要不為難,都會答應。這不,蘇清之第一時間,就答應了包拯的要求,並且還認命包拯全權負責此事,不管是農司的官員,還是皇莊的人,包拯想調用誰就調用誰。
這下子輪到龐太師坐不住了。不過他剛想開口請纓,蘇清之就預判了他的動作,直接表示今天的議題就到這兒......
匪徒劫持欽差大臣的事兒,蘇清之會交給專人負責。就宣布退朝,徒留下龐太師站在原地,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龐大人,聽說龐大人家有良田千畝,不知道這迴種的是皇莊出產的新興糧食,還是傳統水稻小麥?”
包拯挺好奇的,還有點狹促。因為他知曉龐太師這個人,貪歸貪,但貪得不過分,並且還算有能力,一向挺會揣摩上位者的想法。
龐家那千畝良田選擇和蘇清之在皇莊種植的糧食一樣,一點兒都不奇怪。當然了,種植的還是傳統水稻以及小麥,也不奇怪...
就是呢,目前龐太師有點兒惱羞成怒。
“包黑炭,你管老夫的。”龐太師惱羞成怒的轉身就走,步伐很快,可見根本就不想和包拯說話。
包拯笑眯眯的看著龐太師逐漸縮小的背影,感嘆還是公孫策聰明。看看寥寥幾語,就讓龐太師氣得連自身形象都不顧了。
“得好好辦理太子殿下吩咐的事情。”迴了開封府,包拯沖公孫策感嘆。“大宋有太子殿下,是大宋之幸。想來太子殿下繼承皇位後,大宋會一改往日軟弱的形象變得強硬起來。”
“可是遼國那邊又派軍騷擾邊境了。”公孫策雖是疑問,卻很肯定是遼國方麵出麽蛾子了。
“大雨連綿,不止我中原腹地大部分地方遭災,遼國據說大雨連下半個月,不止河壩決堤,就連房舍也被雨水沖毀了不少。”
遼國苦寒,雖兵強馬壯,百姓卻一直不富裕。這和遼國大部分國民還保持遊牧民族,逐水而居的習性有關,也有不善於耕種有關。
中原人善,是出了名的。事實上,遼國種田的百姓,往上論祖宗的話,大部分還真就是中原人。
像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百姓流離失所,直到趙匡胤陳橋事變、黃袍加身,才算結束了中原的混亂。然鵝由於趙匡胤本身將士出生,當了大宋的開國之君後,就特別害怕有其他的將士學習他來一出黃袍加身,就搞了什麽‘願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極力的打壓武將。
大宋經濟發達,國力羸弱,周邊國家誰都想撲上來咬一口,和當初的承諾分不開的。估計趙匡胤活到現在,也會後悔......
畢竟趙禎往前麵的皇帝還好,但是後麵的宋徽宗,靖康之難,不止是大宋皇室的恥辱,更是大宋百姓的恥辱。
包拯不能預判這些,但並不妨礙包拯不清楚,一個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對國家的重要性,別的不說,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並不隻是驍勇好戰,對外有強大的征服欲,而是處理國家大事來,也會很得心應手。
最起碼蘇清之現在,就顯示了得心應手處理政務的一麵。
“大宋有太子,乃是天幸。”公孫策跟著感嘆一句,卻有點兒擔憂。“就怕太子殿下初生牛犢不怕虎,做什麽事情都硬剛,有時圓滑一點,說不得更能得到好結果。”
第131章 第 131 章
不提包拯和公孫策私底下說的, 且說蘇清之這邊。蘇清之呢,下了朝後,就直接吩咐白倉出手, 率領老鼠大軍,將膽敢劫持欽差大臣的匪徒全都洗白白,
根本就沒留一個活口,打的主意便是敢犯錯, 那必然下狠心處理。務必不能讓他們有再一次危險的機會。
結果挺好的, 順利救出欽差,並且還起了很大的威懾力。總之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都不敢有匪徒作亂,甚至連很多官員都安分起來。
對此, 蘇清之一點都不意外。
隻是覺得大宋的有些官員,心理素質太差, 哪裏像他, 如果換做是蘇清之做出倒灶的事情來,準麵上裝出無事人,但是暗地裏定然瘋狂的處理政務,務必不讓任何人抓住他。
很顯然,這些個大宋官員個個坑起大宋皇帝來, 那是得心應手。君王溫和,他們就得寸進尺。
君王要是強勢的話,就會軟和起來,典型的欺軟怕硬。
蘇清之懶得管他們是真的不敢,還是假的不敢,反正就一個意思。要是提醒了爪爪還不知道收斂,那就剁了他們的爪子,讓他們去地府找閻王爺哭訴去。
“今天呢,主要是想說春耕補種的事情。結果反而被你們攪合得差點忘了。”頓了頓,蘇清之又說:“由於連日大雨,導致播種下去的秧苗全都爛了根。索性孤安排人在皇莊種植的紅薯、玉米迎來了大豐收,用來做種很不錯。”
“對了,紅薯的種植,有點兒不一樣。這樣吧,孤安排皇莊的管事,叫農司的官員好好學,爭取盡快學會,下鄉教導百姓種植紅薯以及玉米。”
其實皇莊還種植了馬鈴薯,不過由於沒種植多少,所以這迴蘇清之並沒有打算拿出來。而是隻拿出紅薯以及玉米兩種高產植物。
不曾想,包拯聽了動心了,居然主動請纓,要和公孫策一塊兒參與種植紅薯、玉米事宜。
蘇清之一向對真正的好官,很和顏悅色,並且隻要不為難,都會答應。這不,蘇清之第一時間,就答應了包拯的要求,並且還認命包拯全權負責此事,不管是農司的官員,還是皇莊的人,包拯想調用誰就調用誰。
這下子輪到龐太師坐不住了。不過他剛想開口請纓,蘇清之就預判了他的動作,直接表示今天的議題就到這兒......
匪徒劫持欽差大臣的事兒,蘇清之會交給專人負責。就宣布退朝,徒留下龐太師站在原地,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龐大人,聽說龐大人家有良田千畝,不知道這迴種的是皇莊出產的新興糧食,還是傳統水稻小麥?”
包拯挺好奇的,還有點狹促。因為他知曉龐太師這個人,貪歸貪,但貪得不過分,並且還算有能力,一向挺會揣摩上位者的想法。
龐家那千畝良田選擇和蘇清之在皇莊種植的糧食一樣,一點兒都不奇怪。當然了,種植的還是傳統水稻以及小麥,也不奇怪...
就是呢,目前龐太師有點兒惱羞成怒。
“包黑炭,你管老夫的。”龐太師惱羞成怒的轉身就走,步伐很快,可見根本就不想和包拯說話。
包拯笑眯眯的看著龐太師逐漸縮小的背影,感嘆還是公孫策聰明。看看寥寥幾語,就讓龐太師氣得連自身形象都不顧了。
“得好好辦理太子殿下吩咐的事情。”迴了開封府,包拯沖公孫策感嘆。“大宋有太子殿下,是大宋之幸。想來太子殿下繼承皇位後,大宋會一改往日軟弱的形象變得強硬起來。”
“可是遼國那邊又派軍騷擾邊境了。”公孫策雖是疑問,卻很肯定是遼國方麵出麽蛾子了。
“大雨連綿,不止我中原腹地大部分地方遭災,遼國據說大雨連下半個月,不止河壩決堤,就連房舍也被雨水沖毀了不少。”
遼國苦寒,雖兵強馬壯,百姓卻一直不富裕。這和遼國大部分國民還保持遊牧民族,逐水而居的習性有關,也有不善於耕種有關。
中原人善,是出了名的。事實上,遼國種田的百姓,往上論祖宗的話,大部分還真就是中原人。
像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百姓流離失所,直到趙匡胤陳橋事變、黃袍加身,才算結束了中原的混亂。然鵝由於趙匡胤本身將士出生,當了大宋的開國之君後,就特別害怕有其他的將士學習他來一出黃袍加身,就搞了什麽‘願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極力的打壓武將。
大宋經濟發達,國力羸弱,周邊國家誰都想撲上來咬一口,和當初的承諾分不開的。估計趙匡胤活到現在,也會後悔......
畢竟趙禎往前麵的皇帝還好,但是後麵的宋徽宗,靖康之難,不止是大宋皇室的恥辱,更是大宋百姓的恥辱。
包拯不能預判這些,但並不妨礙包拯不清楚,一個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對國家的重要性,別的不說,強勢又有能力的君王,並不隻是驍勇好戰,對外有強大的征服欲,而是處理國家大事來,也會很得心應手。
最起碼蘇清之現在,就顯示了得心應手處理政務的一麵。
“大宋有太子,乃是天幸。”公孫策跟著感嘆一句,卻有點兒擔憂。“就怕太子殿下初生牛犢不怕虎,做什麽事情都硬剛,有時圓滑一點,說不得更能得到好結果。”
第131章 第 131 章
不提包拯和公孫策私底下說的, 且說蘇清之這邊。蘇清之呢,下了朝後,就直接吩咐白倉出手, 率領老鼠大軍,將膽敢劫持欽差大臣的匪徒全都洗白白,
根本就沒留一個活口,打的主意便是敢犯錯, 那必然下狠心處理。務必不能讓他們有再一次危險的機會。
結果挺好的, 順利救出欽差,並且還起了很大的威懾力。總之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都不敢有匪徒作亂,甚至連很多官員都安分起來。
對此, 蘇清之一點都不意外。
隻是覺得大宋的有些官員,心理素質太差, 哪裏像他, 如果換做是蘇清之做出倒灶的事情來,準麵上裝出無事人,但是暗地裏定然瘋狂的處理政務,務必不讓任何人抓住他。
很顯然,這些個大宋官員個個坑起大宋皇帝來, 那是得心應手。君王溫和,他們就得寸進尺。
君王要是強勢的話,就會軟和起來,典型的欺軟怕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