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萌轉到前頭來,仰視溫朔,「師兄,真的該走了。你迴來以後,我人在無極獄,但我保證,灶上的雞湯一定是熱的。」
溫朔望著桃萌。
朝陽下,桃萌的眼珠子比泉水還要清澈,亮晶晶的,比平日裏還要像女孩子的眉眼。這雙眼睛不斷在溫朔眼前浮現,他確保自己麵上繃得一絲不苟,心底的浪潮澎湃隻有他自己知道。溫朔的心髒「咚咚咚」像小鼓一樣捶著,直到他禦劍上了雲頭,還忘不了那雙眼睛。他脖子僵著,頭高昂地仰著,黑眸往下轉,餘光掃視下方。
隔著蒸騰的雲霧,桃萌縮成小小一個人,他好像一直仰著頭,目送溫朔離開。那個人越來越小,縮成一個黑點,農舍也縮得隻有一掌大小,這個時候,飄來一片氤氳的白雲,徹底遮住了底下的屋子和人。他捨不得收迴目光,卻有自然之力迫使他與他分別。
溫朔立在化出的劍意之上,從白日的光衝出,轉入霧靄瀰漫的黑夜,這樣披星戴月禦劍趕路,終於來到故地洛陽城。或許是因為接近三月初三呂祖華誕的緣故,崇鬼尚神之風從魏地吹出來,像是傷寒病一般傳染了天南地北。溫朔行到哪裏,就看到哪裏道觀飄出縷縷香菸,各處的道士都在散陰騭文,嗡嗡傳頌呂祖的生平事。
呂祖是第一個以肉體凡胎飛升成仙的凡人。
在呂祖之前,前人隻求祛病消災,資質稍好的也隻修長生。
成仙——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成仙——
是天下修士夢寐以求之事。
以呂祖為記事神碑,往前推演五百年,無凡人成仙,往後推演五百年,亦無第二人。成仙本是鏡中花、水中月,呂祖卻以身為例,告訴世人,凡人成仙是可能的。成仙,不再是水裏一攪而散的月影,而成了天上至高至明之皓月,雖然遙遠,卻知道月是真的。嫦娥奔月,呂祖飛升,古往今來那些傳說都可能是真的。
一個可能——
這就是呂祖帶給世人最大的恩澤。
欲界之中,論對呂祖的推崇,哪裏的民眾都沒有魏地的信徒虔誠,更有甚至,拜神成瘋魔者也不在少數,有不少荒誕的故事在流傳。
洛陽一帶——尤其是呂祖飛升之地的北邙山也有眾多的呂祖信徒。龍門軍溫氏亦尊純陽子。不過,世家重禮法而輕才能,貴血脈傳承賤自然更迭,除了自家祖宗,從不肯輕易祭拜其他什麽人,哪怕是驚才絕艷的純陽子。
溫氏子弟鑽研劍法,劍又是君子之器,足以彰顯用劍之人的信達雅。因此,溫氏在邙山修建了南岩宮,一年三百六十日,日夜有人奉香燭燈火於台前,大祭小祭接連不斷,祭的都是那柄劍——呂祖的佩劍——劍尊。
身為溫氏主脈子嗣,溫朔知道南岩宮內劍尊是溫氏先人復刻的模子劍器,它甚至比不上用方寸之術藏起來的甘露殿中小師妹偷偷打造的那一柄劍來得精妙、相似。
北邙山的童謠裏,四百年前呂祖飛升之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身白衣的純陽子像是射向天際的一束光。他的身形隨風消散後,滾滾烏雲間金烏斂開一條光焰萬丈的線,一直係在呂祖腰上的劍尊旋轉著從九霄天落下,霞光頑皮地在三尺劍身彈跳閃爍。
那柄青鋒深深紮入北邙山山陰的一塊懸壁,正是那個時候,烏雲全都散了,天碧如洗。插入崖壁的劍反射赤金色的日光,猶如磨光了的銅鏡,猶如白日裏的煙火,又猶如耀星在眨眼睛,在雲霧繚繞的山之巔,閃啊閃。沒多久,天際飄落一條朱紅的髮帶,不偏不倚,就落在那柄劍的劍柄上,一劍一帶在北邙山間的雲霧中飄蕩。
四百年雨打風吹,那柄真正的寶劍仍留在崖壁上,朱紅髮帶卻早已被山嵐所吞沒,劍身結出鏽花,呈暗紅色,在這柄劍上留下了日月之輝、時光之力的痕跡,劍已蒙塵,刃已鈍鏽,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次雨水的沖刷而在劍身留下一脈脈山泥的痕軌。
傳言有神鬼守護著這柄青鋒,但劍所在的山麵已成絕壁,已經很久都沒有人真正瞻仰過它的風采。
而今日——
這柄傳說中的劍就在溫朔眼前。
第047章 浮光仙子
溫朔此刻站在北邙山陰麵一塊飛凸出來的石台子上,與其說是平台,倒不如說是一塊被地裂削去一半裸/露在懸崖斷壁的山石,隻有兩腳掌長寬。溫朔像是貼在山壁上一隻孤零零的燕,高山雲霧一次又一次吞沒他,隱去他的身形。
溫朔不得不把左腳疊在右腳腳麵,右手手掌攀住一塊小石頭保持身體的平衡,劍尊就在他斜上方半尺多的地方,他伸直左手手臂,指尖堪堪觸到劍柄的邊緣。那是一柄劍,卻更像一塊赤紅的長條形石頭。
洛陽有個說法,劍尊裏住著呂祖的魂,非天命之人觸碰仙人之劍會遭到天道的反噬。洛陽還有個更為嚇人的說法,劍是死者之物,有惡鬼在劍的周圍盤桓,那些惡鬼時刻準備吞食握劍之人的靈魂。
很長一段時間,洛陽的父母每天坐在孩子的床邊,給眨著清澈瞳孔的孩童掖上被角,用仙人的故事哄孩子睡覺,告誡他們,那是仙器,他們可以不聰明、不善良,卻不能覬覦不屬於人世間的東西,否則,老天爺會生氣的。父傳子,子傳孫,這句告誡是刻進孩子血液裏的傳說,所有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握劍者純粹是自己找死。
溫朔長在花冠之都的洛陽。
溫朔望著桃萌。
朝陽下,桃萌的眼珠子比泉水還要清澈,亮晶晶的,比平日裏還要像女孩子的眉眼。這雙眼睛不斷在溫朔眼前浮現,他確保自己麵上繃得一絲不苟,心底的浪潮澎湃隻有他自己知道。溫朔的心髒「咚咚咚」像小鼓一樣捶著,直到他禦劍上了雲頭,還忘不了那雙眼睛。他脖子僵著,頭高昂地仰著,黑眸往下轉,餘光掃視下方。
隔著蒸騰的雲霧,桃萌縮成小小一個人,他好像一直仰著頭,目送溫朔離開。那個人越來越小,縮成一個黑點,農舍也縮得隻有一掌大小,這個時候,飄來一片氤氳的白雲,徹底遮住了底下的屋子和人。他捨不得收迴目光,卻有自然之力迫使他與他分別。
溫朔立在化出的劍意之上,從白日的光衝出,轉入霧靄瀰漫的黑夜,這樣披星戴月禦劍趕路,終於來到故地洛陽城。或許是因為接近三月初三呂祖華誕的緣故,崇鬼尚神之風從魏地吹出來,像是傷寒病一般傳染了天南地北。溫朔行到哪裏,就看到哪裏道觀飄出縷縷香菸,各處的道士都在散陰騭文,嗡嗡傳頌呂祖的生平事。
呂祖是第一個以肉體凡胎飛升成仙的凡人。
在呂祖之前,前人隻求祛病消災,資質稍好的也隻修長生。
成仙——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成仙——
是天下修士夢寐以求之事。
以呂祖為記事神碑,往前推演五百年,無凡人成仙,往後推演五百年,亦無第二人。成仙本是鏡中花、水中月,呂祖卻以身為例,告訴世人,凡人成仙是可能的。成仙,不再是水裏一攪而散的月影,而成了天上至高至明之皓月,雖然遙遠,卻知道月是真的。嫦娥奔月,呂祖飛升,古往今來那些傳說都可能是真的。
一個可能——
這就是呂祖帶給世人最大的恩澤。
欲界之中,論對呂祖的推崇,哪裏的民眾都沒有魏地的信徒虔誠,更有甚至,拜神成瘋魔者也不在少數,有不少荒誕的故事在流傳。
洛陽一帶——尤其是呂祖飛升之地的北邙山也有眾多的呂祖信徒。龍門軍溫氏亦尊純陽子。不過,世家重禮法而輕才能,貴血脈傳承賤自然更迭,除了自家祖宗,從不肯輕易祭拜其他什麽人,哪怕是驚才絕艷的純陽子。
溫氏子弟鑽研劍法,劍又是君子之器,足以彰顯用劍之人的信達雅。因此,溫氏在邙山修建了南岩宮,一年三百六十日,日夜有人奉香燭燈火於台前,大祭小祭接連不斷,祭的都是那柄劍——呂祖的佩劍——劍尊。
身為溫氏主脈子嗣,溫朔知道南岩宮內劍尊是溫氏先人復刻的模子劍器,它甚至比不上用方寸之術藏起來的甘露殿中小師妹偷偷打造的那一柄劍來得精妙、相似。
北邙山的童謠裏,四百年前呂祖飛升之時,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一身白衣的純陽子像是射向天際的一束光。他的身形隨風消散後,滾滾烏雲間金烏斂開一條光焰萬丈的線,一直係在呂祖腰上的劍尊旋轉著從九霄天落下,霞光頑皮地在三尺劍身彈跳閃爍。
那柄青鋒深深紮入北邙山山陰的一塊懸壁,正是那個時候,烏雲全都散了,天碧如洗。插入崖壁的劍反射赤金色的日光,猶如磨光了的銅鏡,猶如白日裏的煙火,又猶如耀星在眨眼睛,在雲霧繚繞的山之巔,閃啊閃。沒多久,天際飄落一條朱紅的髮帶,不偏不倚,就落在那柄劍的劍柄上,一劍一帶在北邙山間的雲霧中飄蕩。
四百年雨打風吹,那柄真正的寶劍仍留在崖壁上,朱紅髮帶卻早已被山嵐所吞沒,劍身結出鏽花,呈暗紅色,在這柄劍上留下了日月之輝、時光之力的痕跡,劍已蒙塵,刃已鈍鏽,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次雨水的沖刷而在劍身留下一脈脈山泥的痕軌。
傳言有神鬼守護著這柄青鋒,但劍所在的山麵已成絕壁,已經很久都沒有人真正瞻仰過它的風采。
而今日——
這柄傳說中的劍就在溫朔眼前。
第047章 浮光仙子
溫朔此刻站在北邙山陰麵一塊飛凸出來的石台子上,與其說是平台,倒不如說是一塊被地裂削去一半裸/露在懸崖斷壁的山石,隻有兩腳掌長寬。溫朔像是貼在山壁上一隻孤零零的燕,高山雲霧一次又一次吞沒他,隱去他的身形。
溫朔不得不把左腳疊在右腳腳麵,右手手掌攀住一塊小石頭保持身體的平衡,劍尊就在他斜上方半尺多的地方,他伸直左手手臂,指尖堪堪觸到劍柄的邊緣。那是一柄劍,卻更像一塊赤紅的長條形石頭。
洛陽有個說法,劍尊裏住著呂祖的魂,非天命之人觸碰仙人之劍會遭到天道的反噬。洛陽還有個更為嚇人的說法,劍是死者之物,有惡鬼在劍的周圍盤桓,那些惡鬼時刻準備吞食握劍之人的靈魂。
很長一段時間,洛陽的父母每天坐在孩子的床邊,給眨著清澈瞳孔的孩童掖上被角,用仙人的故事哄孩子睡覺,告誡他們,那是仙器,他們可以不聰明、不善良,卻不能覬覦不屬於人世間的東西,否則,老天爺會生氣的。父傳子,子傳孫,這句告誡是刻進孩子血液裏的傳說,所有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握劍者純粹是自己找死。
溫朔長在花冠之都的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