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眼神
貧道的人生,一眼望不到頭啊 作者:晃膀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秦國現存的幾位天人的年紀,民間一直以來都很有說法。
範雎據說比故相百裏奚小了足足五百歲,是生於兩千五百年前的名副其實的老古董。
商君與太尉尉繚比起範雎又小了五百歲,都是生於兩千年前,兩人證道時間也極其相仿,都是在各自五百歲左右證道天人,不過不同於商君始終在朝堂上展露崢嶸,尉繚一直修行在外,名聲不顯。
那是一千五百年前,商君五百歲,因為獨特的政治抱負和天人實力,已經在秦國朝堂之上聚攏了一大批擁躉,漸漸能和百裏奚所代表的老一輩政治力量抗衡。
此時此刻,維護著秦國皇權的百裏奚已經一千五百歲,與他同代的高手都已經漸漸凋零,而年富力強的商君與他政見相左,所開府建立的商君殿幾乎在沒有察覺之間就成為了秦國朝堂上的一座龐然大物。
為了避開和商君發生直接的衝突,百裏奚放棄了在朝堂上與商君的針鋒相對,而是試圖拉攏秦國朝堂之外的力量來與商君形成抗衡。
彼時秦國還沒有三千凡國計劃,江湖力量雖然稱不上強盛,但也遠遠不像今日這般衰弱,百裏奚在諸多江湖宗門之中選中了一個叫天宗的門派,或者說,他選中了天宗當時一個年輕的傳人。
那是才不過二十多歲的蕭統。
蕭統,恰好比商君又小了五百歲。
五百年後,蕭統證道天人。
當時秦國上下素有傳言,說五百年出一天人,就是說的百裏奚、範雎、商君、蕭統四人先後間隔五百歲。
蕭統的成功證道,將本就是秦國大宗的天宗推向了秦國第一宗門的位置,甚至由於天人高手的出現,將整個秦國的江湖力量都向上推了一個台階。
百裏奚的目的由此達到。
五百年間,百裏奚與商君雖然在朝堂上逐步地完成了權力的交接與過度,但蕭統所代表的天宗也成為了秦國另一支擁有極大話語權的力量。
作為和平權力交接的條件,商君默許了百裏奚與蕭統的做法,表麵上容忍了天宗的存在與壯大。
“表麵上容忍,所以還是沒有容忍......”
陸玄蹲坐在案前,一隻手支棱著下巴,嘴裏叼著根狗尾巴草,沒有禮貌地插上了嘴。
蕭統頓了一下,點了點頭,又忽然輕歎了一聲。
“我剛才說的這些,想來史書上都已記載,縱有少許出入,以你和範雎的關係,也必是清楚真相的。”
史書,是史官修的。
秦國的史官,都是範雎領導的太學院出品的。
陸玄對這段曆史,當然都已經考證研究過許多遍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形成了許多自己的猜測。
難道真以為一語叫破蕭統的身份,是隨便叫叫的?
商君與百裏奚以及天宗的蜜月期,其實維持了僅僅不到百年。
劇變發生的標誌,是在故相百裏奚戰死鹹陽城外。
至今為止,包括範雎,包括蕭統,沒有人說得清百裏奚到底是被誰所殺,沒有任何人有不在場的證據,世上每一位天人強者都可以是嫌疑人。
但百裏奚死後,動作最多的人,是商君衛鞅。
他在百裏奚死後的短短一年裏,圖窮匕見,懾服群雄,整合朝堂力量,甚至與範雎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最終於崤穀定下了秦國千年氣運聚攏於鹹陽的決策。
也就是三千凡國今日之局麵的源頭。
哪怕僅從史書上隻言片語的描述,也能察覺到商君對於擊殺百裏奚,有著巨大的動機與嫌疑。
然而奇怪的是,作為百裏奚傳人的蕭統,在這件事情上奇跡般地秉持了沉默。
甚至在商君徹底掌權之後,開始全麵收縮了天宗的力量,而自己開始了長達近千年的閉關。
直到一百多年前,天宗鼓動了鹹陽城所有反動商君殿的力量進行了決戰,又被秋風掃落葉般屠戮,七子死的死,逃的逃,失蹤的失蹤。
作為天宗宗主的蕭統,再也沒有露過麵。
以上的內容,是史書的記載,就算陸玄找範雎求證,他也說不出更多的信息。
“沒有人說得清,當年那封糾合秦國力量的密信之上印著蕭統的私印,但最終的決戰他卻消失無蹤。”
“昔年我一直在等他與商君交戰的氣機,但天人交戰的氣機始終未曾出現.......”
範雎說此話時,臉上流露出的是無限的唏噓。
那場反動商君殿的戰爭,不僅僅是當年秦國僅存的江湖力量,還有朝堂中許多範雎的弟子故舊都參與了進去。
範雎常常後悔自己當年沒有參與其中,不無苦澀地笑稱自己當年的軟弱,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等到蕭統的出手。
蕭統不出手,尉繚在閉關,僅憑他一人,那場戰爭沒有勝算。
天人交手,尤其是商君和蕭統這樣的天人中的高手交手,氣機不可能不被察覺。
但從始至終,範雎、天宗弟子、江湖群雄、乃至整個秦國,都沒有等到蕭統的出手。
史官、範雎,世上沒有任何人能講清楚當年蕭統為何沒有出現。
但陸玄就是從這些圍繞著天宗的破碎的信息之中,整理出了一條更加完整的猜測。
“其實當年你沒有現身,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鄭安平吧。”
蕭統倒茶的手微不可察地出現了一絲晃動,他緩緩地將自己杯中的茶倒滿,又低眸飲盡,緩緩抬起視線與陸玄對視,眼神平靜得如同此刻崖下的深潭。
陸玄沒有等待蕭統迴應,他將自己所知的都說了出來。
“天宗七子,是天宗宗主座下的七位弟子。”
“所謂七子首座,也就是七個弟子中的大師兄,宗主的首徒。”
“範雎給我提供了鄭安平的生平史料,我才知道,他原來是你在百裏奚死去的那一年收下的弟子。”
“那時你還不到六百歲,而他恰好也比你小了五百歲。”
“你在百裏奚死後收下弟子,我想也未嚐沒有存續傳承的意思。”
蕭統的眼眸閃了閃,卻仍然沒有說話。
“範雎曾和我評價過故相百裏奚,也評價過你蕭統。”
“他說故相嚴肅而慈悲,蕭統天真而仁厚。”
“百裏奚橫死,我想如果你是那樣的為人,不可能不想著向商君報仇。”
“可你既然選擇了隱忍,我的猜測,也許是因為那時你才剛剛躋身天人,麵對實力強大的商君並無把握,所以選擇了閉關苦修千年。”
“而既然存了一份報仇的心思,想來也存了一份敗亡身死的準備,所以你要給自己、給百裏奚、給天宗,留下一份薪火。”
“鄭安平所代表的天宗七子,就是你留下的那份薪火。”
“但你從來沒有想到過......”
“從來沒有想過什麽?”
“你精心教導了近千年的七子首座鄭安平,他從始至終,都是商君的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蕭統大笑。
陸玄終於從蕭統那如水潭般沉靜的眼神裏,捕捉到了一抹劇烈的痛苦。
範雎據說比故相百裏奚小了足足五百歲,是生於兩千五百年前的名副其實的老古董。
商君與太尉尉繚比起範雎又小了五百歲,都是生於兩千年前,兩人證道時間也極其相仿,都是在各自五百歲左右證道天人,不過不同於商君始終在朝堂上展露崢嶸,尉繚一直修行在外,名聲不顯。
那是一千五百年前,商君五百歲,因為獨特的政治抱負和天人實力,已經在秦國朝堂之上聚攏了一大批擁躉,漸漸能和百裏奚所代表的老一輩政治力量抗衡。
此時此刻,維護著秦國皇權的百裏奚已經一千五百歲,與他同代的高手都已經漸漸凋零,而年富力強的商君與他政見相左,所開府建立的商君殿幾乎在沒有察覺之間就成為了秦國朝堂上的一座龐然大物。
為了避開和商君發生直接的衝突,百裏奚放棄了在朝堂上與商君的針鋒相對,而是試圖拉攏秦國朝堂之外的力量來與商君形成抗衡。
彼時秦國還沒有三千凡國計劃,江湖力量雖然稱不上強盛,但也遠遠不像今日這般衰弱,百裏奚在諸多江湖宗門之中選中了一個叫天宗的門派,或者說,他選中了天宗當時一個年輕的傳人。
那是才不過二十多歲的蕭統。
蕭統,恰好比商君又小了五百歲。
五百年後,蕭統證道天人。
當時秦國上下素有傳言,說五百年出一天人,就是說的百裏奚、範雎、商君、蕭統四人先後間隔五百歲。
蕭統的成功證道,將本就是秦國大宗的天宗推向了秦國第一宗門的位置,甚至由於天人高手的出現,將整個秦國的江湖力量都向上推了一個台階。
百裏奚的目的由此達到。
五百年間,百裏奚與商君雖然在朝堂上逐步地完成了權力的交接與過度,但蕭統所代表的天宗也成為了秦國另一支擁有極大話語權的力量。
作為和平權力交接的條件,商君默許了百裏奚與蕭統的做法,表麵上容忍了天宗的存在與壯大。
“表麵上容忍,所以還是沒有容忍......”
陸玄蹲坐在案前,一隻手支棱著下巴,嘴裏叼著根狗尾巴草,沒有禮貌地插上了嘴。
蕭統頓了一下,點了點頭,又忽然輕歎了一聲。
“我剛才說的這些,想來史書上都已記載,縱有少許出入,以你和範雎的關係,也必是清楚真相的。”
史書,是史官修的。
秦國的史官,都是範雎領導的太學院出品的。
陸玄對這段曆史,當然都已經考證研究過許多遍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形成了許多自己的猜測。
難道真以為一語叫破蕭統的身份,是隨便叫叫的?
商君與百裏奚以及天宗的蜜月期,其實維持了僅僅不到百年。
劇變發生的標誌,是在故相百裏奚戰死鹹陽城外。
至今為止,包括範雎,包括蕭統,沒有人說得清百裏奚到底是被誰所殺,沒有任何人有不在場的證據,世上每一位天人強者都可以是嫌疑人。
但百裏奚死後,動作最多的人,是商君衛鞅。
他在百裏奚死後的短短一年裏,圖窮匕見,懾服群雄,整合朝堂力量,甚至與範雎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最終於崤穀定下了秦國千年氣運聚攏於鹹陽的決策。
也就是三千凡國今日之局麵的源頭。
哪怕僅從史書上隻言片語的描述,也能察覺到商君對於擊殺百裏奚,有著巨大的動機與嫌疑。
然而奇怪的是,作為百裏奚傳人的蕭統,在這件事情上奇跡般地秉持了沉默。
甚至在商君徹底掌權之後,開始全麵收縮了天宗的力量,而自己開始了長達近千年的閉關。
直到一百多年前,天宗鼓動了鹹陽城所有反動商君殿的力量進行了決戰,又被秋風掃落葉般屠戮,七子死的死,逃的逃,失蹤的失蹤。
作為天宗宗主的蕭統,再也沒有露過麵。
以上的內容,是史書的記載,就算陸玄找範雎求證,他也說不出更多的信息。
“沒有人說得清,當年那封糾合秦國力量的密信之上印著蕭統的私印,但最終的決戰他卻消失無蹤。”
“昔年我一直在等他與商君交戰的氣機,但天人交戰的氣機始終未曾出現.......”
範雎說此話時,臉上流露出的是無限的唏噓。
那場反動商君殿的戰爭,不僅僅是當年秦國僅存的江湖力量,還有朝堂中許多範雎的弟子故舊都參與了進去。
範雎常常後悔自己當年沒有參與其中,不無苦澀地笑稱自己當年的軟弱,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沒有等到蕭統的出手。
蕭統不出手,尉繚在閉關,僅憑他一人,那場戰爭沒有勝算。
天人交手,尤其是商君和蕭統這樣的天人中的高手交手,氣機不可能不被察覺。
但從始至終,範雎、天宗弟子、江湖群雄、乃至整個秦國,都沒有等到蕭統的出手。
史官、範雎,世上沒有任何人能講清楚當年蕭統為何沒有出現。
但陸玄就是從這些圍繞著天宗的破碎的信息之中,整理出了一條更加完整的猜測。
“其實當年你沒有現身,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鄭安平吧。”
蕭統倒茶的手微不可察地出現了一絲晃動,他緩緩地將自己杯中的茶倒滿,又低眸飲盡,緩緩抬起視線與陸玄對視,眼神平靜得如同此刻崖下的深潭。
陸玄沒有等待蕭統迴應,他將自己所知的都說了出來。
“天宗七子,是天宗宗主座下的七位弟子。”
“所謂七子首座,也就是七個弟子中的大師兄,宗主的首徒。”
“範雎給我提供了鄭安平的生平史料,我才知道,他原來是你在百裏奚死去的那一年收下的弟子。”
“那時你還不到六百歲,而他恰好也比你小了五百歲。”
“你在百裏奚死後收下弟子,我想也未嚐沒有存續傳承的意思。”
蕭統的眼眸閃了閃,卻仍然沒有說話。
“範雎曾和我評價過故相百裏奚,也評價過你蕭統。”
“他說故相嚴肅而慈悲,蕭統天真而仁厚。”
“百裏奚橫死,我想如果你是那樣的為人,不可能不想著向商君報仇。”
“可你既然選擇了隱忍,我的猜測,也許是因為那時你才剛剛躋身天人,麵對實力強大的商君並無把握,所以選擇了閉關苦修千年。”
“而既然存了一份報仇的心思,想來也存了一份敗亡身死的準備,所以你要給自己、給百裏奚、給天宗,留下一份薪火。”
“鄭安平所代表的天宗七子,就是你留下的那份薪火。”
“但你從來沒有想到過......”
“從來沒有想過什麽?”
“你精心教導了近千年的七子首座鄭安平,他從始至終,都是商君的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蕭統大笑。
陸玄終於從蕭統那如水潭般沉靜的眼神裏,捕捉到了一抹劇烈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