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歷史同人] 六國卑秦,天降大軍 作者:晏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旁的衛鞅對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道:「敢問二位使臣可知,我大秦此次為何出兵?」
韓國使者想了想,問:「是因為魏王派軍隊攻打秦國之事?」
三晉之地挨得那麽近,魏惠王派大軍攻打秦國報仇雪恨之事,韓昭侯和趙成侯自然是知道的。
當時,魏惠王還想邀請韓國和趙國跟著魏國一起攻打秦國,不過,韓昭侯和趙成侯都找理由推了。
跟著魏國一起出兵,成了魏國吃肉,他們最多喝點兒湯,萬一失敗了,他們肯定又會被魏國扔出去做替罪羔羊。
韓昭侯和趙成侯也不是傻的,收益不大,風險還高,對於他們來說,真就不如在一邊看戲,反正急於攻打秦國挽迴顏麵的又不是他們。
可惜,他們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他們正等著秦魏前線的戰報呢,百萬秦軍就踏入了他們的地界。
話說迴來,這次,秦軍究竟是走哪條路進的魏國,他們怎麽一點兒消息都沒得到呢?
衛鞅點了點頭:「不錯,魏王對我秦國敵意甚深,幾次三番攻打我秦國,我秦國自然饒他不得!」
他用意味深長的目光看著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聽說魏王曾派人聯絡過韓侯和趙侯……」
「魏王的確派人來找過我們君上,但我們君上沒答應啊!」
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趕忙跟魏國撇清關係:「我韓國和趙國自打上次……之後,就一直對秦國十分恭敬,又怎麽可能跟著魏國一起來招惹秦國呢?這些禮物,就是我們與秦國交好的誠意,秦國大軍……」
那百萬秦軍,秦國是不是可以收迴來了?
衛鞅道:「僅僅隻送些禮物過來,可不能體現你們的誠意。若想讓我秦國大軍安靜地從你們國家離開倒也簡單,你們需得為我秦國大軍準備至少夠吃半月的糧草。餵飽了我秦國大軍,怎麽都好說。」
他這上下嘴皮子一碰倒是輕鬆,一邊的趙國使者和韓國使者卻是苦了臉。
那可是百萬大軍半月的糧草!他們自己平時出動軍隊,都是十萬二十萬的出動,這些糧草都夠他們的軍隊吃上數月了!
這一時半會兒的,他們從哪裏籌集那麽多的糧草來啊?
衛鞅見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都苦著臉,不由「好心」提醒道:「隻要你們韓趙二國合力把這些糧草出了就行,我秦國並不在意誰出多少。」
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聞言,頓時就從同病相憐的狀態,轉為相互對抗的狀態。
他們看彼此的目光中,都帶上了些許敵意。
衛鞅見狀,唇畔的笑容加深了些許,他轉向了嬴渠梁:「君上您看……」
看似對韓趙二國來使毫不感興趣的嬴渠梁,這時才終於像是給他的寵臣麵子似的開了口:「既然大良造覺得好,那就依照大良造的意思來吧。」
說著,他懶懶地掃了韓國使臣和趙國使臣一眼:「寡人對你們毫無興趣,若不是大良造堅持要見你們,寡人更願意跟你們直接在戰場上見真章!」
韓國使臣和趙國使臣聞言,不由大驚。
參加過秦國招閑大會的士子,在迴到韓國和趙國之後都說秦公在他們麵前十分謙卑,看上去一點兒都沒有一國之君的架子。
難道,那些話竟是士子們騙他們的不成?
他們完全沒有辦法將眼前這傲慢的君王,與那些士子口中描述的秦國國君對應起來。
秦國君臣的態度,讓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拿捏不準他們的秉性。
看來,他們在迴去之後得提醒自家國君,對待秦國之時,態度要更加慎重。
來的時候,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是聯袂而來,仿佛有個同盟,心中便多了點兒底氣。
可離開的時候,他們彼此的目光中卻帶著些防備之意。看來,為著如何分攤這半個月的糧草,他們還有的好扯皮。
衛鞅見狀,又提醒道:「兩位迴去的時候,記得提醒趙侯和韓侯盡快做出決定,把糧草交給我軍將士。要是這決定遲遲下不來,我秦國大軍可就要留在你們趙國和韓國,一邊吃你們的糧草,一邊等著你們考慮清楚了。」
聽到這話,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腳一崴,差點在宮殿門口絆倒。
很快,那支百萬大軍的統領就給嬴渠梁送來了書信。
嬴渠梁雖然知道那百萬大軍多半又是自家後輩帶來的,但直到他真正收到書信,他才能確認答案。
當他將那份密信打開時,躍入他眼簾的字體讓他感到十分眼熟。
嬴渠梁愣了愣,麵上這才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又是政兒啊……」
「什麽什麽,政兒又來我們這裏了嗎?是不是阿父你又給他送《求賢令》了?」
小嬴駟剛好走到門口,聽到了嬴渠梁的話,他一張小臉興奮得紅了起來。
他半點兒都不顧自己身為太子的形象,一路小跑著來到嬴渠梁麵前,就要去搶那封嬴政送來的書信。
他才十歲,還是個半大少年,嬴渠梁將那封書信舉高了,他就夠不著,隻能急得幹瞪眼。
「阿父!」
嬴駟看向嬴渠梁的目光中,帶著一絲委屈和控訴。
嬴渠梁則搖頭道:「瞧瞧你,哪裏有半分太子該有的穩重!」
嬴駟嘟噥著道:「我在自己阿父麵前,要什麽穩重!那都是做給外人看的!阿父,政兒到底寫了什麽,你快讓我看看呀!」
韓國使者想了想,問:「是因為魏王派軍隊攻打秦國之事?」
三晉之地挨得那麽近,魏惠王派大軍攻打秦國報仇雪恨之事,韓昭侯和趙成侯自然是知道的。
當時,魏惠王還想邀請韓國和趙國跟著魏國一起攻打秦國,不過,韓昭侯和趙成侯都找理由推了。
跟著魏國一起出兵,成了魏國吃肉,他們最多喝點兒湯,萬一失敗了,他們肯定又會被魏國扔出去做替罪羔羊。
韓昭侯和趙成侯也不是傻的,收益不大,風險還高,對於他們來說,真就不如在一邊看戲,反正急於攻打秦國挽迴顏麵的又不是他們。
可惜,他們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他們正等著秦魏前線的戰報呢,百萬秦軍就踏入了他們的地界。
話說迴來,這次,秦軍究竟是走哪條路進的魏國,他們怎麽一點兒消息都沒得到呢?
衛鞅點了點頭:「不錯,魏王對我秦國敵意甚深,幾次三番攻打我秦國,我秦國自然饒他不得!」
他用意味深長的目光看著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聽說魏王曾派人聯絡過韓侯和趙侯……」
「魏王的確派人來找過我們君上,但我們君上沒答應啊!」
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趕忙跟魏國撇清關係:「我韓國和趙國自打上次……之後,就一直對秦國十分恭敬,又怎麽可能跟著魏國一起來招惹秦國呢?這些禮物,就是我們與秦國交好的誠意,秦國大軍……」
那百萬秦軍,秦國是不是可以收迴來了?
衛鞅道:「僅僅隻送些禮物過來,可不能體現你們的誠意。若想讓我秦國大軍安靜地從你們國家離開倒也簡單,你們需得為我秦國大軍準備至少夠吃半月的糧草。餵飽了我秦國大軍,怎麽都好說。」
他這上下嘴皮子一碰倒是輕鬆,一邊的趙國使者和韓國使者卻是苦了臉。
那可是百萬大軍半月的糧草!他們自己平時出動軍隊,都是十萬二十萬的出動,這些糧草都夠他們的軍隊吃上數月了!
這一時半會兒的,他們從哪裏籌集那麽多的糧草來啊?
衛鞅見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都苦著臉,不由「好心」提醒道:「隻要你們韓趙二國合力把這些糧草出了就行,我秦國並不在意誰出多少。」
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聞言,頓時就從同病相憐的狀態,轉為相互對抗的狀態。
他們看彼此的目光中,都帶上了些許敵意。
衛鞅見狀,唇畔的笑容加深了些許,他轉向了嬴渠梁:「君上您看……」
看似對韓趙二國來使毫不感興趣的嬴渠梁,這時才終於像是給他的寵臣麵子似的開了口:「既然大良造覺得好,那就依照大良造的意思來吧。」
說著,他懶懶地掃了韓國使臣和趙國使臣一眼:「寡人對你們毫無興趣,若不是大良造堅持要見你們,寡人更願意跟你們直接在戰場上見真章!」
韓國使臣和趙國使臣聞言,不由大驚。
參加過秦國招閑大會的士子,在迴到韓國和趙國之後都說秦公在他們麵前十分謙卑,看上去一點兒都沒有一國之君的架子。
難道,那些話竟是士子們騙他們的不成?
他們完全沒有辦法將眼前這傲慢的君王,與那些士子口中描述的秦國國君對應起來。
秦國君臣的態度,讓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拿捏不準他們的秉性。
看來,他們在迴去之後得提醒自家國君,對待秦國之時,態度要更加慎重。
來的時候,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是聯袂而來,仿佛有個同盟,心中便多了點兒底氣。
可離開的時候,他們彼此的目光中卻帶著些防備之意。看來,為著如何分攤這半個月的糧草,他們還有的好扯皮。
衛鞅見狀,又提醒道:「兩位迴去的時候,記得提醒趙侯和韓侯盡快做出決定,把糧草交給我軍將士。要是這決定遲遲下不來,我秦國大軍可就要留在你們趙國和韓國,一邊吃你們的糧草,一邊等著你們考慮清楚了。」
聽到這話,韓國使者和趙國使者腳一崴,差點在宮殿門口絆倒。
很快,那支百萬大軍的統領就給嬴渠梁送來了書信。
嬴渠梁雖然知道那百萬大軍多半又是自家後輩帶來的,但直到他真正收到書信,他才能確認答案。
當他將那份密信打開時,躍入他眼簾的字體讓他感到十分眼熟。
嬴渠梁愣了愣,麵上這才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又是政兒啊……」
「什麽什麽,政兒又來我們這裏了嗎?是不是阿父你又給他送《求賢令》了?」
小嬴駟剛好走到門口,聽到了嬴渠梁的話,他一張小臉興奮得紅了起來。
他半點兒都不顧自己身為太子的形象,一路小跑著來到嬴渠梁麵前,就要去搶那封嬴政送來的書信。
他才十歲,還是個半大少年,嬴渠梁將那封書信舉高了,他就夠不著,隻能急得幹瞪眼。
「阿父!」
嬴駟看向嬴渠梁的目光中,帶著一絲委屈和控訴。
嬴渠梁則搖頭道:「瞧瞧你,哪裏有半分太子該有的穩重!」
嬴駟嘟噥著道:「我在自己阿父麵前,要什麽穩重!那都是做給外人看的!阿父,政兒到底寫了什麽,你快讓我看看呀!」